一只寻觅二十年的鞋

来源 :少年文艺(195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篇小说是我的最爱。它可遇不可求,催不得急不得,它是我生命自然生发出来的花朵和果实。它当然是果实,有些花是谎花,结不成果。
  《广场上的鞋》原名叫《小鞋匠》。二十年前,我还是一位年轻的记者到处采访。小鞋匠十岁,穿着橘黄外套,小脸风吹日晒红通通的很健康。他是被误会而离家出走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讲道理。
  我见过很多流浪儿。他们漂流在外捡垃圾偷东西,被拐卖被毒打被控制,甚至被杀害。小鞋匠与年龄不符的要强、清醒和智慧很少见。我一直想把他写成小说,有几年,想写长篇,有几年又想写中篇。
  这些年我一直在采写英模,我写了英烈遗孤的成长小说《因为爸爸》,用掉了很多孩子们的素材。我没想到这篇《广场上的鞋》,最后笔触碰到了被英烈们遗留在世的长辈。他们风烛残年,失去儿子等于失去全部。我记得那些哭泣的老父亲老母亲,他们颤抖的白发,喑哑的衰弱的无望的嚎啕,有的呆滞、无语,从此一病不起。
  有一种死亡叫失常地活下去。我见过一位英雄母亲,她是体面的医院领导,永远十九岁的儿子是她无药可治的病。她努力向前奔跑,可是只要提起儿子,她就会神经质地打嘴。因为当年儿子从警,上班第一天回家说,妈,我的单位在金山桥。她头也不抬地说,我知道,对面就是火葬场。说完她就打嘴,儿子光荣后,她简直打嘴打了一辈子。
  短篇小说绝对是上帝与生活的恩赐。两个相隔十年的素材,在笔下自然嫁接,长成果实,叫我自己也意外、惊喜。
  我写小说二十多年了,越来越觉得是小说在写我,我只负责认真生活,去阅读和搜集种子。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习惯大包大揽,就像撒种的耕地无限殷勤和老实,至于哪些种子会发芽,芽儿能否长出果实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在意耕作的精细与诚心。
  小说只能等,只能不期而遇,故意制造一场邂逅,人为地惊喜总归扫兴,不仅作者扫兴,读者也会意兴阑珊。所以好小说一定是神来之笔。写小说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养好心里的那片田,至于哪里开花结果,哪里长谷物,哪里变成蔚然壮观的森林,那是土地、种子与天气的事情,是上帝的安排。
  感谢自己没有放弃这个小鞋匠。我写过英烈孩子的泪,一直想怎么让英烈父母的泪自然地流出来。这个在我心里修了二十年鞋的孩子,如今帮我修补了这个梦,谢谢你,小鞋匠,你的勇敢、端正最珍貴。
  创作这篇小说久违地沉醉,一发不可收拾,写得停不下来,创造了一小时三千字的奇迹,是等待和酝酿太久,是瓜熟蒂落急不可耐。
  语言飞流直下,我写得忘掉整个世界,从四楼到一楼,走出大院,坐进食堂吃完饭,脑子才从小说中醒来。
  我读这个小说比读者读到的七千字要多太多。正如海明威所说的冰山理论,一个小说在生成,作者的心中是片丰厚的土壤,所有相关的土木枝叶一时间郁郁葱葱,而我像一个熟练的采摘工,一边抑制着丰收的喜悦,一边从大叶和乱藤中寻找所要的果实。
  小说写得很节制,悲伤如倾盆大雨,可我非得要他们欢喜着,微笑着,若有若无细细流淌。所以写得酣畅,写得又巨痛,那种遍体鳞伤的疼痛,交杂叙述的愉悦很罕见。小说直写到心脏不舒服。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用情之深,可谓字字句句都是从生命里往外抽长。
  我背着情绪的冰山,文字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我沉潜得那么深沉愉悦,创作到这一步,就是莫大的享受和幸福了。文字像高明的按摩师,点穴样写到痛点又让经络通畅满血复活。
  一次好的创作,一定是一场有效的疗愈。我相信这场疗愈属于作者,一定也会属于读者。
其他文献
高中生活绝对是我人生中最不愿意回想的时光,因为那时的我,“跑”得太累了。  我所在的小县城,高中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必须拼命奔跑,才能跑出这个小地方,才能跑过大城市的那些孩子们。”所以,我尽管资质不佳,但还是憋足一口气,拼了命地奔跑,进入“211”大学,进入一线城市,安家立业,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想,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我看着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年幼时光,那些细碎而幸福的闪光片段全数珍
期刊
我做了一个梦。一轮红日从洋顶岽升起,照得天青楼四处闪闪发光。爸爸披着一身日光从楼门厅走过来。我奔出灶间向爸爸冲去。我迎着爸爸移动过来的身影跑,却怎么也无法接近他……这时候,我的梦醒了,被一阵压低的说话声吵醒的。那声音似乎持续很久了,把我从梦境中拽回天青楼三楼我家的卧房。我听见妈妈的声音:“这样……行吗?”还有另一个声音:“只能先这样了……”  这正是爸爸的声音。我心里惊喜交加,猛地睁开眼睛,一下看
期刊
《十八天环游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我”和大眼睛奶奶在病房里十八天的相处故事。“我”是一个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胡萝卜的爱面子的小男生,生性坐不住的“我”在病房区“探险”时遇到了大眼睛奶奶,大眼睛奶奶每天给“我”讲述一个探险故事,并巧妙地在游戏和故事里让“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品尝到胡萝卜蛋糕的美味……第十八天,大眼睛奶奶离去了,“我”懵懂中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就像食物都有保质期一样”。大眼
期刊
阿顺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村民们说他有些傻。但是,我却喜欢。  他是从一个偏僻的山坳里搬迁落户到百草坪的,搬来的时候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他俩一前一后,拉着一辆木板车,车上垛着小山似的一摞行李,七七八八,看上去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阿顺很丑。他的脸就像奶奶家门前的那棵老榆树的皮,坑坑洼洼,有时还会拧起疙瘩。因为他脸颊上满满的胡须,孩子们背后叫他“恩格斯”。见到他的时候,他头上戴了一顶羊毡帽,身上套一件
期刊
一  父母工作调动,去乡下开设下伸商店。我从镇上学校,转学到许村小学念书。阿瘫是我新结识的女同学。阿瘫父母早亡,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不受人待见。外婆心疼外孙女,把她接到身边,两人相依为命。  阿瘫名叫徐小兰,村上人似乎忘了她的大名,平时都管她叫阿瘫。大人这样唤她,小孩也这样喊她。不管是谁谁喊,小兰听到了都爽快答应着。  阿瘫上课时认真听讲,坐姿十分端正,半天不挪动屁股,两
期刊
小河丁丁笔下的西峒,平静而纯粹,古老而闭塞。然而这一切却在一个陌生闯入者的搅动下泛起了微微波澜。根雕艺人为寻梦中之根而来,他对艺术理想的炽热追求犹如一缕清风撩拨着村民沉寂已久的耳畔。根雕艺人与瑶人的争执无关乎金钱利益,而是为了各自的理想与坚守。乡土社会古朴稚拙的精神信仰与人类至真至纯的艺术理想都巧妙地凝结在了蔸疤这个物象上,根(蔸疤),成为了梦的载体。而对于少年丁丁来说,从一块块蔸疤中生发出的是童
期刊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个成长故事,有快乐的,有伤心的,也有痛苦的。最近发生在家中的事,让我仿佛一夜长大。  外婆生病住院了,这就像是在湖里投入了一块大石头,平静的家一下子乱套了。外公本来是一直照顾我暑假生活的,但现在,他时常要到医院里陪外婆做检查,不得不把我一个人留在家中。  爸爸妈妈去医院前,对我说:“现在大人都不在家,你要学会独立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就这样,我一边担心着外婆的
期刊
金牌点评团  捧著《像风一样奔跑》,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在品。  品完沉思:这阵“风”究竟该归入哪一类童话呢?不像周锐童话。周锐童话是幽默叙事,最后让读者会心一笑。“风”不是。像冰波的抒情童话?但好像比冰波的抒情童话更抒情……  还是不要归类了吧,“风”就是文学。  ——文学的表达。“风”像小说散文般细腻。你看,风童子变草地,是这样描写的:“那青草便像湖上的涟漪一样,向远处蔓延开去。”草地上的小
期刊
1  周末下午,写完作业,我忽然感到无聊,便出门去双江河边溜达。  双江河是我的乐园!清澈的河水里,游弋着一群群白花花的鱼儿,让我兴味无穷。我喜欢看它们在阳光泛漾的水面上翻肚皮,在蓬勃的芦草间甩尾嬉戏。一待有鱼儿钻入浅水滩的石头底下,我便蹑手蹑脚地下水,迫不及待地伸手摸进去……摸鱼看似好玩,其实也有风险,我曾经在石头底下摸到过盘曲在里边的水蛇!我的手指刚触到水蛇那粗粝的皮肤,就触电般地抽了回来!几
期刊
一座皱皱巴巴的城市,深情地惦念着一只不知所终的流浪猫,简单的情节串起这个淡雅而精巧的故事。整篇童话柔软,宁静,富有诗意,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颇有一丝安徒生童话的格调。  在童话的神奇时空中,一草一木、一城一物都被人格化,老城“顿老爹”、新城“霓裳”、“嫊娘山脈”、“李小小河”,这些名字无不意味深长。灵魂人物“蓝烟”是一只轮回了三百世的猫,也是一位勇敢建设家园的公主,她不惧年华老去,在生活与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