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迷失的音乐课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ng6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
  音乐综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它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精神,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地进行音乐学科综合教育,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然而,当观摩完一节节热闹非凡的音乐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这还是音乐课吗?它是否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而陷入了音乐课大综合的误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艺术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历史、地理、物理等领域的问题,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凌驾于音乐教学内容之上,使音乐教学内容本身成了点缀和陪衬,有悖于音乐教育的属性。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捉迷藏》的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唱完这首歌曲后,用大量的时间来组织歌词创编比赛,学生在热闹的文学语言环境中结束了本堂课。音乐课成了语文课,让非音乐性或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泯灭了音乐的学科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从而改变了音乐课的学科性质。
  我们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中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该课程存在的支撑点,也就是说音乐课要姓“音”不能姓“杂”,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音乐形式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诸多关系。
  
  一、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不能单纯强调情感、态度或知识、技能中的某一方面,而割裂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只关注兴趣的激发,而忽视音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不能在课堂中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乐谱的学习,回避演唱、演奏技能上的练习和指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缺乏深入研究有关。这些教师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分析、处理和整合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善于在人文主题中提炼知识,不善于在单元结构中整合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渗透知识。我们所说的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的第一位,并非否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所以不能把二者人为地对立起来。“知识与技能”不存在“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样教”的问题。因此,正确认识音乐知识与技能在学科中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许多音乐课的教学目标都不够清晰,备课时缺乏指向性、达成性设计,教学内容过杂、过乱,知识无序,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注重外在的花哨,与教学内容脱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忙这,一会忙那,活动缺乏目的性,执着于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并乐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问题也让学生去讨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也让学生去创编。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设计,因为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而音乐课程目标则具体地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与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表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下所隐含的教学意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现代媒体与传统手段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运用无处不在的今天,多媒体走进课堂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多媒体只是用来辅助音乐教学的工具,如果盲目依赖多媒体,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不管有无必要,都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岂不是牵强附会?比如教师运用语言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却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教师能够现场进行的范唱却要录制成光盘在电脑中播放等等。这种过度依赖和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割裂了音乐课堂特有的师生纽带,而且使师生关系被僵硬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音乐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产物,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素质教育下的音乐学科教育还有很多值得研究讨论的课题,但在当前进行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必定能收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各国专家一致公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差距,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各国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希冀改变这种状况。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教育发展系统是由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行为共同构成的。这就应该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两个方面来看待,即要同时考虑城市怎样、农村怎样。所以,国际社会提出,当前最需要关注和
期刊
正当师生们沉浸在数学王国的奇妙世界里时,教室外面传来了隆隆的飞机声,好像是紧贴着地面飞行一般,声音比平时听到的要大得多。先前还聚精会神讨论问题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了窗外,在我“专心讨论”的提示之下,他们还是不能安下心来。  这时,我和颜悦色地告诉学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外面去观察一下”。几个平时所谓不听话的学生,便几步跳出了教室,其他学生看我并没有不高兴的表现,且有人领头,便一拥而出。飞
期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植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完成,而高素质人才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中华
期刊
语言是一门实践艺术,训练掌握一门语言不能单靠技巧。人们日常交流最为娴熟灵活的语言之所以是母语,正因为它是生活中表情达意、沟通交流的媒介。学习语言需要感受生活、接触生活,而掌握语言则是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自如。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没有把英语当成交流的语言,而仅仅把它视作应试的工具,难怪国内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现象。如何让学生跳出书面英语、远离哑巴英语,走向实践
期刊
表现手法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但其中几种手法很相似,容易混用。为了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这几种手法,下面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比较:    对比和反衬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美术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的理念。美术这门课融合了多种艺术,是一门具有鲜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作为美术教师,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美术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下面以湖南湘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三课《自画像》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学
期刊
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典故    阿娇与檀郎:汉武帝的陈皇后名阿娇,美丽妖娆,后世以“阿娇”为少女美称;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美男子或所爱慕男子之称。潘岳,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尤善哀诔之文,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  沈腰潘鬓:沈约尝与友人书,谓以多病腰围日渐减瘦。潘指潘岳,他中年鬓发斑白,两人故事见《南史·沈约传》与潘岳《秋声赋》,后以此借喻男子老瘦。李煜破阵子词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炸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体育课堂在这种冲击波的推动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几许动感、生机和活力,少了几许僵硬和刻板。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人欣喜不已。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随意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新课标的实施,确实改变了以往那种师道尊严的交往方式,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
期刊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过程都有了新的突破,体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和不断创新。那么,教学实践中应如何进行体育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如何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呢?    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中之所以要提出树立健康第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内容完全是用竞技运动的手段和方法来训练学生。如课改前的铅球教学中我们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学习
期刊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复习课尚未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有了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大家知道,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级而上,进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的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