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药》是中职学校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学习的一篇课文。中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小说类文本的学习能力,如果要深入解读小说文本,就需要围绕时代背景,从作者意识、文本价值、读者发展三个维度出发,利用阅读地图,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同生共长。
  【关键词】小说类文本;阅读地图;创造性思维
  《药》一文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学习后,所涉及的阅读文本大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张力,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炼阅读方法,掌握小说阅读的主要步骤,从而实现学习一篇、带出一组的目的。以《药》一文为例。
  一、发现作者意识,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作者意识就是让学生沿着小说作者的写作思路、逻辑结构,来通篇把握阅读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是不断地向作者的写作意图靠近。借助阅读地图,发现作者意识,打开创造性思维的视角,需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慢慢抵近作者的写作秘奥。
  (一)时代视角
  阅读小说类文本需要思维的参与。这篇小说创作的时期处于“五四”前夕,小说以1907年女权运动家、民主革命家秋瑾的被害事件为写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为光复会的成员,秋瑾被捕后,面对敌人坚持斗争,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词句,后就义于“古轩亭口”。小说中“夏瑜”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斗士,也是和秋瑾一样,是革命的象征。时代视角,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当时的背景资料。由于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可以是鲁迅其他文章的印证;可以是当时的史实剪影;可以是和秋瑾有关的文献材料;也可以是五四运动前后风云变幻的影视材料。时代视角,还可以从文本中人物的语言、插图、环境描写中去发现。
  (二)情感视角
  小说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通过阅读地图,将作者的情感交代清楚,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药》一文中,作者对于“夏瑜”充满赞美;对“华家的故事”与“夏家的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的情感也是有所区别的,对于“华老栓”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他的麻木、怯懦、愚昧,既有批评,也有同情;对于“康大叔”,作者通过围观群众的“笑”“敬”“怕”,写出了他的残忍粗暴。
  (三)结构视角
  从文本的写作角度来讲,这里边有着丰富的写作方法。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并总结出这些阅读方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同时,小说的结构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好阅读地图,理清文章结构,将创造性思维进行外显。《药》一文采取双线结构,第一线索是“华老栓”买药,这是一条明线,第二条线索是“夏瑜”的革命行为,这是一条暗线,两条线索交替进行。此外,本文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夏三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等人象征了“五四”前后反动阶级迫害进步青年的本质;也对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下形成的愚昧与麻木进行了鞭挞;同时对于当时的革命行为脱离群众基础进行了提醒。
  (四)叙述视角
  文章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第三人称具有客观性,是对“人血馒头”事件站在“上帝视角”的娓娓道来,可以让整个视角围聚于事件中心。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动乱,风雨飘摇,每一个人都处于黑暗的社会当中,每一个人也都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进。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到“既不愿睡去,又不为人察觉的夜游的东西”,作者从这些“非人存在”的视角,去到刑场、去到茶楼、去到坟地,目睹了整个事情的发生,隐射了“亡魂”随着自己的鲜血被制成“血肉馒头”到葬于荒野而对革命事业未成的无能为力。
  二、发现文本价值,找到文本的教学要素
  文本价值是选文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当一篇文章走进教材当中,我们要找到它的教学价值。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走出传统语文学习的桎梏,找到思维点燃的火花。
  (一)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当中,人物角色是丰富的。小说塑造的人物角色从来就不是千人一面,他一定是发展变化的。在阅读教学指导当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形象变化,通过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找出相关的语句,前后勾连,相互对比,形成思维地图。如“华老栓”作为串联故事的人物,在文章开头对其动作的描写,再到接过“人血馒头”时候动作的描写,这些动作反映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找到其中的变化。再如,人物的形象与人物的心理也密切相关。环境决定了人的心理变化,通过阅读地图,关注形象、心理、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主要人物,也能帮助学生习得小说创作的方法。
  (二)关注小说的文本表达
  这部小说写作技巧非常多,既有首尾呼应,也有悬念设置;既有情节变化,也有细致描写。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批注的方式,把文章当中精彩的表达给找出来。我们可以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两个方面进行,按照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叙述的顺序进行阅读地图呈现;也可以关注人物当中主要特征、重要心理。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会对小说有一个通篇的认识。
  (三)關注小说的环境描写
  关注环境描写是阅读小说的主要方法。环境当中也蕴藏着作者独到的写作技法。首先是社会环境,当时辛亥革命领导的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帝国主义投降,没有完成革命任务,在脱离群众中走向了失败;其次,在自然环境中,如“分外寒冷”“歪歪斜斜”“层层叠叠”的丛冢、“支支直立”的枯草、“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等,渲染了悲凉、阴暗的气氛。学生如果通过阅读地图的形式,把思维的过程展现出来,就能够获得对文本深入理解。
  三、围绕读者发展,发现立德树人的路径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基本教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药》这篇小说,就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德育图式的建构。   (一)关注文本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角度首先是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通过很多内容传递了小说创作的方式,但更多方面是对人文精神的建构。“夏瑜”的悲剧,就是辛亥革命的悲剧。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基层人民的麻木不仁,让学生明白革命需要发动群众,让学生懂得国民精神的塑造需要长期进行。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这样的课文,获得思辨能力,面对社会的风云变幻,保持人生的定力,是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发展学生的精神性
  一个人血馒头,联起两家辛酸往事;兩出人间悲剧,唤起国民精神发育。鲁迅的小说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点,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探寻故事中悲剧性的本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国民意识。当代中职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有时候会不知所措,特别是这些学生还将面临就业的选择。如何让学生不做“看客”,有着现实的意义。冷漠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现象,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为这个国家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精神发育的要求。
  (三)丰富学生的自我性
  学生的学习需要经历从“浪漫阶段”向“精致阶段”的过程,最终要达到“综合运用”的阶段。阅读小说,本质不在于获得对情节的感知,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想性。“立德树人”,树“什么样的人”,就是要学生从本单元的小说阅读当中找到答案,这才是编者对本单元内容取舍与编排的意义所在。作者希望通过《药》这篇小说,唤起劳苦大众对这个病态社会的认知,获得国民革命意识的全面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中职学生,要不断地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到我们的国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多难多灾的旧中国,成长为一个有着无限活力与生机的现代社会。通过这样的小说阅读,学生也要获得文字的力量,学会运用文字去表达自我,去呼唤时代的变革,跟随社会发展的浪潮,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帮助中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形成一个结构性的认识,借助阅读地图的帮助,从作者、文本、读者等视角去打量文本,突破思维定式,积极主动,求新求异,实现基于阅读地图的阅读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群群.高段长篇小说阅读图式指导初探[J].小学教学月刊,2017(1).
  [2]郭红.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
  [3]熊立军.“大音希声”,中职语文“无提问式”教学设计初探——以小说《药》为例[J].课外语文,2017(1).
  作者简介:徐丹,女,1983年生,江苏无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输入积累,理解内容;写是输出,进行读书的感受思考分析和运用。读写不可分割,相互结合补充相得益彰,方能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结合初中语文教材,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巩固运用。  【关键词】语文;读;写;思考;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7-062-03  【本文著录格式】纪兰.读写结合相
【摘要】由于高中和初中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的不同,初高中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也迥然有别,中高考难度值的巨大反差,这些因素均严重制约着初高中语文的衔接。本文着重从制约归因和突破瓶颈的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教材;教法;考法;衔接;瓶颈;途径  【中图分類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分水岭,许多高一新生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经过几次周练及月考,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显著,从
【摘要】“无态度”“无感情”“无技法”是高中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匮乏。本文拟探讨以随笔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以期保护学生创作欲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实现语文作文教学夯实基础与综合提升的愿望。  【关键词】随笔写作;高考作文;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写作基础的夯实,不仅仅是对素材语言的整合
【摘要】整本书阅读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提出,要求学生通读整本书以了解书中所提出的思想,从而树立开阔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然而,由于整本书阅读相比部分阅读更加复杂,采取传统的阅读教育模式并不足以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因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改革传统课堂生态,翻转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过程的教育模式,逐渐被引入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从课前、课上、
【摘要】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在完成了基本的识字任务之后,基本排除了阅读障碍,通过自主阅读来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已经成为可能。事实上,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并培养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首先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其指导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接着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学六
【摘要】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正所谓“有历史的民族才有未来”,对于传统文化中精华文化的继承需要贯彻到当代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传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尤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当代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技相结合的原则,始终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标准,为初中生语文教学塑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初
【摘要】以往的阅读教学多半是学生的个人阅读。阅读是散点式的,最多也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学生作为个体,他们的阅读成果与经验很难与他人共享。长此以往,这种教学形态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并将整本书阅读指导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佳。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深度学习视阈下进行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的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摘要】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学生阅读,理解作品的人物和精神?文章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对此做出了实践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摘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8-0024-02  【本文著录格式】嵇建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J].课外语文,2020,1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思维已经不再适应教学发展要求,小学语文学科也逐渐实施了教学改革,在这样的环境下,无书面作业的教学模式开始慢慢诞生。无书面作业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了学生的课堂听课、朗读、阅读、学习体验和学习实践,该教学模式强调了快乐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里的体验和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达到提质减负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落实无书面化作业教学理念,本文展开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