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定位的历史衍变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困境,首先有必要对它的历史形态作一简要的考察。下面主要回顾一下新中国建立以来鲁迅作品教学所走过的历程,目光聚集于各个历史时期鲁迅作品教学所执的价值尺度定位上,思往而鉴今,让新课程背景下的鲁迅作品教学呈现健康而清新的气象。建国以后鲁迅作品教育价值定位衍变可粗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典型的泛政治化图解时期(1949—1978),非典型的后政治化解读时期(1978—2000),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及去政治化努力时期(2000年以后)。
  一、典型的政治化图解时期(1949—1978)
  在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压倒了一切,斗争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语文教学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政治斗争和政治宣传的一种工具,而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颇大份额的鲁迅作品也无可避免地染上了一片时代的绯红。鲁迅的韧性的斗争精神被政治化语境中的人们加以片面的图解发挥,竟成了红色宣传的强有力武器。而这种片面的政治化图解到文革时期竟达到荒谬荒唐的地步,那时人们的阅读视野中铺天盖地都是鲁迅,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鲁迅。
  在政权更迭之际,教育的政治化使命承载是可以理解的,语文教育恰恰又很适合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语文就是帮助青年一代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对年轻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而占语文课本重头戏的鲁迅作品自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前后更换推出了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共收录鲁迅作品二十几篇。虽然随着政治气氛的变化对语文教学的任务框定有所调整,但重思想教育的基调一直是贯穿始终的。这从当时若干版本教材参考书对鲁迅作品的解读中得到有力印证。《祝福》的“教学建议”:“使学生清楚认识祥林嫂是怎样的人。要着重引导学生从同情祥林嫂到仇恨祥林嫂到仇恨旧社会,启发他们的革命斗志。”①同情祥林嫂是因为她的悲惨遭遇,仇恨祥林嫂是因为她的麻木和不知彻底反抗,仇恨旧社会是因为它的吃人本质,总而言之,处处都可以燃起人心中的怒火。《故乡》的“教学建议”:“目的在使学生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农民生活日趋恶化的痛苦和作者对农民的深厚同情,学习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培养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品质。”②这里是教学生学会“爱”,与前面教学生学会“恨”形成密切的破立互补关系。可见语文教材政治意识的灌输不仅重视破,更重视立,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个人崇拜泛滥的时代,领袖人物的言行能左右着一种事物的兴废。毛泽东对鲁迅的权威定调评价强力地推动着建国后鲁迅学术研究的兴盛,同时也强力地异化了这种学术研究。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从毛泽东个人身份地位角度分析,是颇具概括力和创造性的,是带上了革命家的个性化理解的论断,这意味着二十世纪中国两个最著名的天才人物在心灵上某种程度的契合,毛泽东无疑是能深刻理解鲁迅精神的一个人。然而不幸的是,领袖的这种个性化解读并没有带动一种个性化的研究风气,学他那样从自身角色出发去理解阐释鲁迅,反而因他的绝对权威而导致时人机械盲目的跟从与附和,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文革”时期,鲁迅作品教学也随着语文教学陷入了被严重扭曲的境地之中,鲁迅的存在价值被吹捧到极致,也被异化到极致。此时对鲁迅作品的接受与解读可谓荒谬迭出。一篇小说的解读可以上纲上线,跟具体的政治斗争事件联系起来,已经彻底失去了文学本身的属性,沦为了纯粹的斗争工具,类似的荒谬解读在当时的语文教材中何止一条。政治的扭曲导致的文学作品解读的双重扭曲,此时鲁迅作品存在合理性的唯一依据是它可以被随意图解。总之,泛政治化解读时代,鲁迅作品处处被贴上政治的标签,而这标签的色调直接跟政治气候有关,鲁迅在举国一致热捧中,遭遇了一种最悲惨的命运。
  二、非典型的后政治化解读时期(1978—2000)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心由政治转移到经济,教育也迎来了改革的春天。人们的理论期待是教育体制改革应当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然而现实与这种理论期待有较大的差距,归根结底跟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政治体制改革有关。教育对政治的敏感度要远比对经济的敏感度高,这当然也间接影响到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状况。
  新时期的语文学科教学摆脱了处处要贴政治标签的被动局面,摆脱了完全作为政治教育附庸的身份,有了一点属于自身的独立姿态,但这还是比较有限的。长期的政治化教育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惯性左右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对意识形态敏感度最高的语文教育受这种惯性的影响最为明显。与改革开放之前那种典型的政治标签式的图解相较,可称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为“非典型的后政治化解读时期”。后政治化本质上还是续政治化。
  新时期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语文教学大气候的影响最明显的感应者,但鲁迅作品教学与鲁迅学术研究气氛却是出奇地不敏感,甚至严重滞后于鲁迅研究。尽管新时期鲁迅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可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依旧是“春风不渡玉门关”,最明显的还是这一时期的教材设计与教参解读,到处充斥着政治话语色彩。有论者指出“新时期的教参解读一个重要的突出现象是无视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把一个人看成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漠视人的情感依托,忽视个性创造,不能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③刘和珍成了反帝反封建的象征,鲁四老爷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而此时鲁迅学术研究界早已新的研究成果超越了以上的这些论调,而且这些研究成果是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与中学语文教学界的裹足不前相对照,新时期鲁迅研究却获得了暂新的发展契机,涌现了一大批出色的鲁迅研究专家,如王富仁、王得厚、钱理群、汪晖、王乾坤等等,他们努力挣脱政治权威的阴影,使鲁迅研究真正回归到学术研究的轨道上来,由政治而至思想,由思想而至文化,由文化而至心靈,由心灵而至生命,使鲁迅研究呈现开阔的文化生命哲学视野。
  鲁迅研究学术界一直在做还原和回归的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虽然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影响甚微,但作用也不能说一点都没有的,比如8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中对《祝福》主题的解读就强调了“礼教吃人”的观点,突破了阶级斗争时代所谓的“批判四权”说(即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是对鲁迅学术研究新成果借鉴的体现。然而这种吸收借鉴却是零星的个别化现象,而非普遍的全面的系统的吸纳整理,说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与鲁迅学术研究的隔阂依然十分严重。这种隔阂导致的结果是中学教师和大学老师的相互埋怨指责,大学老师埋怨中学教学思想僵化,不合时宜;中学老师埋怨大学老师眼睛朝天,不能研以致用。如何打破学术研究界与基础教育界的这种隔阂,架起中学教学与学术前沿的沟通桥梁,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迫切的工作。有的大学老师意识到这一点并首先主动地迈出一步,比如钱理群本人曾到中学讲鲁迅,在当时的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钱理群不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割裂的现状,以著名人文学者的身份给中学语文教学以沉甸甸的人文关怀,然而钱理群的举措只是杯水车薪,还没有在学术界形成一种共识和潮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确立和深化,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深入,在兴起的影响广泛的文化热潮中,人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目光去重新审视历史文化和西方文化,大力提倡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包括对鲁迅的研究,研究者将之置放于一个新的思想文化视野下,大大延展了研究的深度,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1995年,北大中文系推出一套《走进鲁迅世界·鲁迅著作解读文库》丛书,对鲁迅作品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如谢伟民阐释《药》的主题:“病人吃医生。病人把医生吃掉了,病人因此无药可救,自己堵截或拒绝了自己的生路。”④高远东如此解读《祝福》:“儒释道观念——作为支撑‘鲁镇文化’的制度和精神存在的固有法则——则为她的‘被吃’提供了内在的理由和支持。这一谋杀案没有真正的被告和凶手,因而全部是被告和凶手,连小说叙事者‘我’也难逃干系。”⑤语文教学也受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探寻改革之路。重学生的能力训练成了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向,语文阅读训练特别重视对文本元素的挖掘与肢解。鲁迅作品由于其涵蕴的丰富往往成为文本肢解的挑战与诱惑,而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庖丁解牛的智慧的,却硬要学庖丁解牛的架势,于是鲁迅作品成了他们眼中最难啃的骨头,结果是许多人越啃越迷糊。无需贴政治标签的时代,中学师生对鲁迅作品的隔膜与厌倦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三、去政治化努力与学科教学本质回归的时期(2000年以后)
  2000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拉开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语文教育方面则制定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大纲(试用修订版)》,随后又于2001年推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意味着语文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长期积存的语文教学弊端,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语文不应是政治的工具,也不应是学生能力训练的工具,语文应有独立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定位,认识这一点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长期的附庸地位使语文学科严重偏离了学科本位,异化了正常的学科价值取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提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素养是构成人的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人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基础。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学科性质定位和课程理念上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衔接并进一步强化。“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核心概念。”⑥新课标坦承语文的工具性,但并非是作为一种附庸性质的工具,而是语文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彰显出来的实用价值,这种实用性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密不可分的。新课标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突出“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了新世纪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对语文学科本质内涵的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鲁迅作品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去政治化的努力,使其回归到语文的轨道上来,摆脱长期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附庸地位。
  首先在教材内容的编选上,对鲁迅作品作了一定的调整,挑选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篇目,对于入选篇目也用新课程理念加以全新的编排组织,从课后练习到教参编写,尽可能体现人本化、个性化、多元化与开放性。在坚持鲁迅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给鲁迅作品编选与教学以充分的自由,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差异,让文学作品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融尽量达到最大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参解读也努力打破一元化格局,尽量提供多元的,可供选择借鉴的解读方式。比如2001年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师用书》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说明”就提供了三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所在;一种意见认为是对比关系,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发展;又一种意见认为,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其它篇目如《故乡》《孔乙己》等的主题解释,教参编者均给教师提供了多种不同看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鲁迅作品教学理念跟以前比,确实有较大的进步,政治化解读,主流意识形态化解读大大减少了,代以各种来自学术研究新视野的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对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种选择面前,教师如何有效吸收内化,形成自己个性化观点并用自己的个性化解悟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是考验语文教师智慧与勇气的命题。
  新世纪鲁迅作品的去政治化解读给鲁迅作品教学带来一番前所未有的全新景象,但另一种极端化的观点也出现了,就是由去政治化变成了去鲁迅化。长期以来,鲁迅承载了太多的政治性灰色记忆,这种记忆犹如一道阴影在许多人的心头挥之不去,于是他们决心与鲁迅“诀别”。当然,鲁迅存在的价值并不是一些人想抹杀就可以抹杀得掉的,所谓的“去鲁迅化”只不过是文化反叛中一种无须给予刻意渲染的暂时的逆反心理罢了。随着对鲁迅作品本真内涵的进一步体悟,相信鲁迅的魅力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真诚领悟。还是周海婴对他父亲理解得透彻,他把鲁迅精神概括为四点:①“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②“独立思考”是鲁迅思想与精神的精髓;③“拿来主义”是鲁迅精神與人格的眼睛;④“韧的坚守”是鲁迅精神的手与足。周海婴所讲的这几点鲁迅精神,我们都可以从教育的层面阐释其丰富的内涵,因此鲁迅作品价值会与教育同在,与语文同在。
  参考文献
  ①人教社教材编写组.《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第17页。
  ②人教社教材编写组.《初级中学课本文学教学参考书(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第72页。
  ③薄景昕.《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第106页。
  ④高远东等.《走进鲁迅世界:鲁迅著作解读问题(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⑤高远东等.《走进鲁迅世界:鲁迅著作解读问题(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⑥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
  ⑦周海婴.《鲁迅是谁》,《文汇报》,2006年版第8期13页。
  [作者通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公开招聘考试是事业单位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不仅使事业单位的选人范围得到了拓展,同时也为社会优秀人才提供了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然而在事业单位人才选拔工
南京金浦锦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环氧丙烷(PO)一体化装置于2008年5月15日正式开工生产。此装置初步设计年产能为10万tPO和5万tPPG,其产能可根据市场软泡聚醚、硬泡聚醚的发
一双决定(医生) 一个地区性的整体 Kalman 过滤器(EnKF ) 的版本 -3D 整体变化(3DEnVar ) 联合了混合数据吸收系统为预报的运作的快速的刷新作为一个原型被实现系统。医生 3D
一、读诗:读出一个“爱”字来师: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及作者),谁能用一句通俗的话把课题和作者联起来?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的特殊性,单相接地(漏电)故障造成井下无故跳闸成为煤矿供电的普遍现象,严重威胁供电安全。根据有关研究统计,矿井高压电网85%以上的故障均为单相接地(漏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自1996年起开设汽车钣金专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钣金专业教学上找到了一些较好的方法,对钣金实训教学进行了创新,实现了该专业低耗材高质量教学的发展,解决
陆游的《诉衷情》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第三单元爱国词中的一篇。很多一线老师在分析情感的时候,往往从作者论的角度立意,使语文的文本分析沦为低效、无效。这种解读之所以
本文对目前中职院校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中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中职院校考核评价模式的构想,旨在为深入研究中职院校考核模式提供参考.
英国一家专业生产抗振产品的公司CMS Vibration Solutions近日宣布,该公司成功开发出一款新的Regufoam聚氨酯泡沫,可以显著降低相关机械在生产混凝土铺路砖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
一、细读深思   历经多年的“应试议论散文体” 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养成了由论点切分分论点,分论点之下再举事例,举例往往花样翻新,可以是一个人的详例,也可以是多个人的简例,可以举类型化的例子,也可以正反对比着来举例,不管怎么举,思维上都跑不出举例验证式阐述,举完再结合论点稍加分析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总之,事例成为了行文的篇幅主体,分论点竟类似于其间的粘合剂,故而作文始终在“例群”的迷魂阵里转圈圈,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