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唯有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发展。我们要认真研读、准确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灵魂”,围绕主题,引线串珠,循序渐进,逐一落实各语文要素。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是以下三条。
  一、回归整体策略
  传统的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点”,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施教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化。学生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容易养成孤立看问题的习惯,最终会弱化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我们要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各单元和各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体中、联系中、比较中学习。魏书生在通读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后画出“语文知识树”,大体确定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四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每讲一个知识点,他都要求学生弄明白这一知识在整体中的位置、与邻近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他说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学生的学习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
  走得越远越需要地图,教学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要注意与前后内容的连接。统编教材中有的语文能力需要跨年级提升落实。如关于复述,在不同的年级落实复述的不同训练要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阶梯引领,最终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如果你缺乏整体意识,总在同一水平上训练一种能力,在同一深度与广度讲解一个知识点,一年级到六年级讲的比喻、拟人没有变化,势必造成课堂的高耗低效。
  统编语文教材各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施教,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语言环境中学习是符合编者意图的,更是符合母语习得规律的。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通过单元页、各课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的横向对比解读,你会发现阅读时作批注是为了丰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训练梯度应该为:《牛和鹅》认识批注,在与同学交流中梳理批注的不同角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题要求“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是用批注记录疑问;《陀螺》课后题要求“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是用批注记下自己的体会思考,这样逐步落实“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教学目标。
  把知识融合于一个整体才能触到学科的本质,才能产生教学的智慧,才能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处理事情的能力。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整合课程资源而施教,让学生不仅是在“读教材”,更是在“用语言”“学文化”。
  二、精准目标策略
  有人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我们一度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学目标不聚焦、不具体、没序列。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必须聚焦学科的核心,进行精准教学、简约教学,才能实现有深度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而不是学习批注本身。具体到《牛和鹅》精讲引领课,执教者起初定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
  2.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要从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这与落实阅读方法的单元目标相违背。根据课后习题“从批注阅读到理解文章”的顺序可以看出,批注是为理解文章服务的,如下教学目标可能更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中的批注,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尝试从不同角度作批注,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心情变化。
  4.迁移运用,练习从不同角度作批注,读懂《牛的写意》。
  这样的目标定位,精准在以批注为中心,在交流中梳理批注的不同角度,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讲读《牛和鹅》这一课时,起初,执教者的设计直奔主题,拎出课文中的五处批注,从五处批注入手逐步品析全文。这种设计如何?批注应该是读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因情捉笔,而不是学生阅读课文时必需的拐杖,没了它连课文都不能理解了!所以,我们把设计改成:第一步,教师带学生品读课文第6自然段与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产生共鸣,初步认识批注;第二步,聊聊批注——你对哪一处批注有同感,也可试着写下自己的批注;第三步,把其他批注作为学后交流的话题,从而梳理批注的不同角度,教法上体现了半扶半放;最后,自读课后链接《牛的写意》,放手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批注。学生初步迁移方法,读懂了作者对牛的尊敬,也就理解了课文“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这句话的含义,由“认识批注—梳理角度—尝试运用—体会人物的心情”,达到“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目标。
  语文要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自己梳理出批注的角度,就不能简单地“标签化”“概念化”直接给出“批注的角度”,造成课堂的无效。语文是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需要的不是烦琐的分析。课文只是例子,仅一个例子不能有效地迁移巩固课内习得的要素,语文的阅读、思考、表达的技能必须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获得。教师应少讲,指导学生多读多练。目标精准,一课一得落实到位,再回归整体,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三、以学定教策略
  传统教学观念里,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这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威表现在虚设各种问题,为的是亮出最后的标准答案。
  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时,首先问:“看了课文的标题,如果让你来写,你会选择什么来写?”学生回答。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问第二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看到作者选择了什么来写?”学生回答。教师随后便进入课文解析。如果教师再加两问——“作者写的和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写这些事物?”第一个问题就不会仅仅是一个导入语,而变成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解析课文时,就“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句,教师突然问:“谁在生长?”学生答:“石头。”老师反问:“是白石头在长吗?”学生似是而非地改了口:“苔藓。”这里本没有问题,教师是故意设疑。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一半大。”教师问“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学生茫然。老师急了,直接范读,示意此处“快速读就能表现迅速成长”。然而,教师的理解也值得商榷。
  教师问:“作者围绕中心是怎么选材的?”学生一迟疑,教师便着急地问:“是从不同方面还是不同事例?”教师用意明显,学生不经大脑就能答出——题都不用听明白,听老师的语气就能猜出答案呀。可仔细想想“是从不同方面还是不同事例”,都不是吧!
  不了解学生的思考和感受,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或思路,把学生硬生生地往教学设计上拉,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用深入思考的,只须琢磨老师的意图就行。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还是教师教会的,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心灵吸收精神营养。教师要把阅读和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于学生无法处给法,无力处给力,把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领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教学观念转化为实施的策略,把语文要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期待我们的教学能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自由地运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負担中解放出来,拥有反刍知识和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让我们自己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3D创客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后,为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初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
教学比赛是促进师范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析教学技能比赛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可以综合分析全国性数学教学比赛的现状,另一方面能吸取其中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对如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激活文本“生命”,寻幽览胜,深度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在“学以致用”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重视课文中长文本的精准表达,让学生感知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指导浮于表面,从而错失了许多教学的契机。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有层次的教学流程,重视对词语的剖析,不断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此,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
期刊
中学阶段至今没有开发出独立、系统的写作教材.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以阅读教学为主,大部分中学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重读轻写,精读疏写,导致作文教学低效.于漪老师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很快就要放暑假了,这是一个盛产回流儿童的季节——我国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校里,又有不少孩子要回到他们的家乡,从此成为回流儿童。我大儿子班里一共30多人,其中就有8名户籍在农村的同学去年在上海读完六年级就回老家上初中去了。  所谓“回流儿童”,就是有城市流动经历,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家乡的儿童。这部分儿童与“留守儿童”相比,由于有与父母在
期刊
温儒敏教授在解说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等问题时,有过这样的阐述:要在教材中体现自主性学习;语文课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课外阅读纳入教材
期刊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初中语文课堂是中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时代又赋予语文新的要求,即在学生获得语文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借以获得历史信息,从而理解历史,爱上历史,在日积月累中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历史理解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历史问题及其价值意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理解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指向。历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理解力的活动。增进学生的历史理解力不仅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初中
期刊
生活中,根雕艺术家们总是能根据树根的形状、颜色等特性,顺势而为,妙“手”生花,创造出艺术作品.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善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