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会风险提炼本土理论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矛盾冲突最终以群体性事件形式表现出来,如何解释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机制?朱力教授的《走出社会矛盾冲突的漩涡——我国重大社会性突发事件及其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版)做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将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类型分为经济型的直接冲突与社会型的间接冲突。经济型的直接冲突表现为利益受损群体与利益获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它具有集体行动的属性。作者认为中国社会进入强烈抵抗期与要求补偿期,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型集体行动的时代特征。作者通过400多个案例,归纳了经济型突发事件的十大矛盾源。这种类型分析方法对我们厘清当前社会矛盾、认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当前学术界有两种不良风气。一是拘泥于传统理论,用传统理论的思维、话语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大量新鲜事物进行解释,结果却十分苍白;二是喜欢简单地用西方学者创造的理论、概念来解释中国的社会事实,或用中国的经验资料来佐证、诠释西方学者的理论,结果是要么牵强附会、要么隔靴搔痒,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力量。而本书作者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努力从中国的经验事实中提炼、归纳出新的理论、概念,并以此来解释中国的社会事实。作者提出了“经济型矛盾冲突是一种刚性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即指这类矛盾起源于利益的纷争,其冲突的强度与手段的烈度比一般人民内部矛盾更强,它的解决方式也越出了常规的制度化渠道,是一种具有利益集团对抗性冲突的人民内部矛盾。这类矛盾已经由普通的利益纠纷演变成了特殊的利益对抗矛盾,需要特殊的方法予以解决。从刚性人民内部矛盾行动主体的群体特征看,具有利益受损群体的同质性、行动目标的一致性、矛盾解决的挫折性境遇、非制度化的维权方式、以利益为目标的诉求等特点。在这些方面,它与传统的、柔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有所区别。这一理论是对传统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新,对当前的社会矛盾冲突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作者还提出了结构箱概念与情绪共振理论、网络助燃理论等,这些本土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丰富了社会学中的集体行动理论。
  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风险无疑是群体性事件,作者对治理社会性突发事件提出了源头减压的思路。源头减压要通过利益矛盾源头减压、政府决策减压、政策减压、利益补偿减压等措施减少经济性矛盾冲突。结构箱的减压通过政治减压、经济减压、社会减压、心理减压等措施,减少群众的结构性怨恨与愤怒,释放社会成员心理不满能量,提高社会燃点。作者提出了通过信访制度改革、保密制度改革,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通过激活《游行集会示威法》,许可公民的集会示威游行,依法管理社会性突发事件;通过建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化解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冲突。而实现这些的路径就是:通过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解决民生问题、创建服务管理体系;通过社区建设,立足基层、精细管理;通过社会组织,建立缓冲、调解矛盾机制。在技术手段上,培训领导干部应对社会突发性事件处理能力,以科学的、专业化的手段化解社会性突发事件,提升治理水平。
  论著的不足之处在于,作者的研究主要是在二手文献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能够在实地调查方面取得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群体性事件的剖析还会更加深刻。作者也似乎将着力点放在了研究经济型群体性事件与治安型群体性事件上,如果能够对其他类型的群体性事件作进一步关注与解释,则研究会更加全面。
  (责任编辑:谢 科)
其他文献
〔摘要〕 民间金融如何开放、怎样监管、以何种形态呈现在金融市场中,均是当下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立法机关困惑的问题。这种困境的出现,核心问题在于从政府到市场、从监管者到金融消费者均对民间金融的信用心存疑虑,疑惑是对民间金融整体信用环境的不信任,更是对民间金融个体机构的不信任,其衍生出的诸多不信任弱化着民间金融“阳光化”的基础。反思、重释和重塑民间金融的信用构成要素和结构体系将给予民间金融新的信用内涵和
期刊
检讨大陆三十年来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称得上经典的虽不多,但变化及进步则有目共睹。曾几何时,那种把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矛盾简单地概括为阶级矛盾,把一切法律都说成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论著充斥学界;以论代史的现象极为突出;使用的资料较为单一,以传世的文本文献、特别是各朝律典和正史中的相关记载为主;研究范式基本上是教材式的单一研究;视角宏大,但论述和分析粗糙,观点浮泛等等。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出现以及中外学术
期刊
〔摘要〕 我国当下的环境风险规制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威权管制型模式和“命令—控制”式运作方式,通过对环境行为的管控和市场机制的调整在常规层面对环境风险进行规制。但环境风险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环境风险规制只能是“决策于未知之中”,而传统法律通过明确权利及义务为基础来规范环境行为的消极危险应对模式显然不能有效回应增长的环境风险,迫切需要构筑回应型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模式。回应型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更易于回
期刊
〔摘要〕 司法社工组织的建设会遇到四重张力。一是合法性张力,这是司法本身代表的“公权力”与司法社会工作组织的民间性之间的张力;二是目标性张力,这是国家司法的行政性与司法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之间的张力;三是独立性张力,指政府司法部门对司法社工组织的他组织与司法社工机构的自组织之间的张力;四是匹配性张力,这是政府购买司法社工机构服务与司法社工组织自己去寻找服务项目间的匹配性张力。对于这四重张力,作为主要参
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投资者情绪在对企业投资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的同时,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使投资者情绪影响企
期刊
〔摘要〕 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所云“太一”(大一),实际上是作为哲学概念的“太一”,亦即“道”之别名。“太一”之义,大致与《老子》之“道”、马王堆帛书《道原》之“恒一”、传世本《周易》之“太极”、马王堆帛书本《周易》之“大恒”、《礼记》之“大一”、《孔子家语》之“太一”相仿佛,亦可与古印度吠陀经典《梨俱吠陀》之“唯一”参差比拟。它们是古人在探索宇宙生成、万物起源时所赋予的唯一的终极的根本者,惟
期刊
〔摘要〕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
期刊
〔摘要〕 同治五、六年间,朝廷同意总理衙门的奏议,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令科甲正途学习西方天文算学。此议受到许多士人反对,但这不仅是士大夫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派”别之争,更是朝廷凭借自身权力改革登进之途、以求使士人接受“西器”而引起的冲突。士人抵制朝廷旨意的现象,反映的不仅是近代“西”对“中”的冲击,也是“器”对“道”的挑战。所谓西潮的冲击,除了需要从中西的维度进行理解外,道器的维度同样
期刊
〔摘要〕 廉洁政治是新生人民政权的基本表征。共同纲领与五四宪法不仅确立了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着眼于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建立起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制约监督机制,并通过人民(公民)的监督权及其他基本权利的行使,有效地规范和约束了国家权力,从而为新中国反腐倡廉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应珍视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制度遗产,实现宪法文本规范与政治
期刊
〔摘要〕 超时用工一般以法律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或法定节假日时间内的“加班”形式出现,且劳动者在不少情况下未能正常换休或未得到合理的加班费等经济补偿。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企业职工对超时工作具有4种行为选择:拒绝超时工作、在提高工资率水平的条件下加时工作、按照原有的工资率水平加时工作、在实际工资率下降情况下加时劳动以获取总收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企业超时用工和低工资分配等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