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之殇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j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的这句话,吸引了全球的旅行者飞越千山万水来探访巴德岗。2015年4月25日,8.1级的大地震突袭尼泊尔,朝圣者之城、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巴德岗永远消失在这个历史定格中,让人们的错过成了永恒。
  4月27日,我和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南方都市报的两位文字记者一起乘机飞赴加德满都,开始9天采访行程。
  到了临时住处,我匆忙将行李放下,和向导前往进城途经的一处坍塌神庙。这座神庙的名字叫“考末查寺”,庙内的主塔已经在地震中完全坍塌,神像、铁钟、神兽等散落四处。神庙的看护者名叫Ban du,一位70岁的老人。我们走进神庙时,他正拿着着扫帚吃力地清扫坍塌下来的碎石块。面对我们的询问,老人对这场灾难的描述显得非常平静。神庙旁的房子就是他的家,地震时,他正行走在离神庙不远的空旷处。突来的剧烈震动让他摔倒在地,周围的一切都在晃动,烟雾弥漫。烟尘散去,Ban du爬起来,却惊恐地看到神庙的主塔成了一堆废墟,很多文物被埋或者散落。他说,天灾让他无能为力,而今能做的,便是继续看护这座神庙。
  为了拍摄加德满都市内坍塌古迹的场景,我和华侨志愿者姚良林5月2日驱车来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意为皇宫广场,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个古城各有一个杜巴广场,是当年三个王国的王宫广场。
  加德满都市内没有太高的建筑,广场西侧的一家7层宾馆,算是一个较高的机位,视野也比较开阔,整个杜巴广场尽收眼底。19岁的拉姆是这家旅馆的服务员。我们拍摄时,他正在宾馆门口看着救援人员清理坍塌的古迹残块。姚良林问他是否可以去旅馆顶楼拍摄时,拉姆点头同意。地震后老板回了乡下,只留下他看店。
  在楼上,我们看到广场上的大型机器正在清理坍塌古迹的建筑垃圾,士兵们带着口罩整理着古迹中被震落的木头。在拉姆的手机中,有不少古迹照片,包括玛珠庙、加萨满达庙,纳拉扬毗湿奴庙、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都已经在地震中倒塌。他耐心地打开每张神庙的照片,一张张地举起来,对着坍塌神庙的位置,神情哀伤地说:“地震推倒了它们,再也看不到了。”
  拍摄结束时,拉姆让我打开手机蓝牙功能,要把地震前他拍摄的杜巴广场古迹照片传送给我,让我记住它们曾经的美。杜巴广场古迹的毁灭,对他造成很大心理创伤,这些古建筑曾经存在于他的生活和生命中,那些完整的样子,如今只能保存在他的记忆中。
  5月12日,尼泊尔遭受二次地震打击。生活在加德满都的华侨扎西卓玛在微信里绝望地说:“目前,地震已经造成78人死亡,上次受损的古迹基本全部倒塌!”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加德满都以“寺庙之城”和“露天博物馆”闻名于世,尼泊尔历代王朝在这里修建了数目众多的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和寺院等建筑,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凡是有民众聚居的地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庙宇、宝塔,其中不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地震后,尼泊尔国家考古局统计,在第一次地震中完全损毁或是受损严重的文化遗址约100处,其中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分别有35处、28处和25处遗址被毁。在加德满都,有14处重点古建筑被彻底摧毁,其中12处为世界文化遗产,很多文物面临流失的危险。损毁的古迹可能很难恢复原状,尼泊尔世界遗产的复建工作将是一个时间无法确定的中长期过程。
其他文献
罗晟文出生于台湾高雄,擅长以摄影和摄像作为自己的创作媒介。  近年,他一直着力于“展示动物”的创作尝试。在一次观察中,罗晟文发现北极熊处于在人造环境中,往往会形成一个难以言喻的荒诞情景,让人不得不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因此锁定了这个动物议题进行拍摄。最近他横跨各个大洲,探访数十家动物园和海洋公园,进行着“白熊计划”的拍摄(白熊即北极熊)。  在看到照片之前,罗晟文把他的拍摄计划发送到我的邮箱。严谨的
期刊
说到图片故事,我们最常见到、也最多见到的是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  新闻摄影职业,自有一套体系和规范来训练摄影记者们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主人公的特质和环境要素,完成图片故事。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储永志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今年2月,他凭借照片《驯猴》获得第58界荷赛自然环境类单幅一等奖,而这张照片是图片故事《驯猴》中的一张。  破题  如果只从储永志的荷赛获奖照片推测,大概会以为他的图片故事是以驯猴人为
期刊
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和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的品牌蜚声海外,已不仅成为国际高端会议和国际大型商务会展活动的重要举办地,更建设成为了国际一流的生态发展示范区、首都国际交往职能的重要窗口、世界级城市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休闲胜地。  由新华社图片中心与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生态会都 醉美雁栖湖”首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通过影像作品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以摄影为主要创作媒介,探索摄影与时间、空间和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摄影的图像属性之外寻找新的可能性。对于我而言,一个优秀的摄影展览,不是简单将图像打印、制作、排列在墙上,而是通过图像重建一个空间,并制造出一个“场”。如何在图像所表达的观念与展览的形式间找到内在联系,并赋予现场一种情境,同样是我在摄影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时光之尘》  《时光之尘》系列,是我在2012年创作的
期刊
1,104,300平方公里,3000多年文明,9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咖啡原产地、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水资源丰富,尼罗河百分之八十的水来自这里;  从未沦为西方殖民地;  有人类摇篮、非洲屋脊、非洲瑞士、非洲气候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东北非水塔等美称……  这里,就是埃塞俄比亚。  从香港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空中飞行只需要12个小时,但我的埃塞俄比亚之行,却用了40年才实现。 
期刊
松下Lumix DMC- G6相机已经推出2年,以物美价廉受到了不少M4/3爱好者的欢迎,有些人还专门从国外“海淘”。近日,松下推出了它的换代产品Lumix DMC- G7。  新推出的G7外观比G6硬朗了许多,布局也更像GH4。手柄形状握持更稳固,双拨轮和左侧模式转盘使用更方便。在性能上,它更像GH4,自动对焦系统升级为49点,支持DFD技术;电子取景器像素升级为246万;新增加了4K视频拍摄功
期刊
2015年5月12日,奥林巴斯发布了一只M4/3系统鱼眼镜头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可谓一件主流器材中的怪兵器。要说鱼眼镜头并不稀奇,也不怪,各厂家都有,而这只鱼眼镜头的怪处在:它是世界上第一只最大光圈达到F1.8,并具有防尘、防潮、防滴溅功能的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历史并不长,从1960年代才开始出现,到现在也不过50多年,但生产数量着实
期刊
编辑照片不仅是一个组织和挑选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活动。首先,当在同一个场景拍摄一组照片,你总会为了拍出最好的那一张而花费较长时间。换言之,拍摄时你就已经预见到什么样的照片可能最好。这意味着你的思维已经自动走在前头,并考虑到后期编辑,即便当时你自己可能都尚未意识到。  另一方面,将照片放在一起展示是一种创造行为,不管形式是书、展览、流媒体还是用静态照片编辑成的电影,照片都被创造性地赋予了新生命
期刊
“慢工出细活”的夜景摄影需要耐心、细致,也是内敛、沉稳的摄影人所爱。本文将为您介绍夜景摄影中的难点和对策,以及各种特殊视觉效果的呈现方法。  夜景的最佳拍摄时机  夜景仅限于天黑后拍摄吗?其实不然。夕阳西下时就非常美妙,此时天空还没有彻底变暗,一盏盏华灯正在初上,在画面上留下美丽的天空色光,且环境光会展示出照片暗部更多的细节,非常漂亮。  夏季的白昼时间较冬天更长,可选择夏季傍晚,在天黑前、开灯后
期刊
即将退休,收拾办公室,在那些“陈糠烂谷子”里发现一本吉格利的画册,翻了翻,颇为感慨。奥尔蒙德·吉格利是土生土长的纽约摄影师,并非 “著名的”摄影大师,且不说中国人,就是在美国也没几个人知道他。在美国,真正著名的摄影师少之又少,何况美国人跟咱不一样,比较慎用“著名”这个词。记得前几年,中国著名摄影师李振盛跟我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他的一位美国友人向当地人介绍说李振盛是一位著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