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弗里曼:如何编辑一个故事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照片不仅是一个组织和挑选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活动。首先,当在同一个场景拍摄一组照片,你总会为了拍出最好的那一张而花费较长时间。换言之,拍摄时你就已经预见到什么样的照片可能最好。这意味着你的思维已经自动走在前头,并考虑到后期编辑,即便当时你自己可能都尚未意识到。
  另一方面,将照片放在一起展示是一种创造行为,不管形式是书、展览、流媒体还是用静态照片编辑成的电影,照片都被创造性地赋予了新生命。因此,即便编辑的目的还是用影像讲述故事,你也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技巧和方式来影响观者。
  从导出照片开始,一直贯穿到整个挑选照片、为书籍排版或者制作流媒体的过程,我们可以把编辑过程分成几个步骤,但实际上每一步之间并没有间隔,它是流动的,是把照片变成故事的持续过程。
  以我正在编辑的一本摄影书为例,该书主题是南美洲哥伦比亚港口城市喀他赫纳人民的生活,我在上期文章“如何策划一个故事”中也提到了。拍摄在今年二月份完成,紧接着开始编辑。这组照片的主题是关于该市的文化、生活,而不仅是表面的城市建筑。建筑当然不能被忽略,但我将它视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在拍摄时尽可能去拍摄当地的人。拍摄结束时有大约400张照片我认为可以放入书中,但因为印刷成本,我要把这个数字减到200。另外,照片也是宁缺勿滥更好。
  编辑的第一步,是选出那些可以用的照片建立素材库。摄影师会选拍得最好的照片;而设计师则会选最适合版面的。在摄影师看来,最有价值的权衡方式是在不同的情景下用不同的方式看所有照片。第一种方式是尝试“再体验”拍摄,回忆你当时做了什么决定以及当时认为哪些是最好的照片。拍摄过程中,如果摄影师在一个场景持续拍摄时间超过几秒钟,最后那张照片可能会是最佳照片,在得到最后那张照片的过程中,摄影师一般要拍上好几张,逐步改善;第二种方式则是客观看待:试着站远一点,离开拍摄时热火朝天的现场,更冷静地去观察照片。
  我会尽可能在每天拍摄结束之后导出所有照片,并初
  步编辑。这时我对拍摄过程印象比较深刻,会专注在预期
  中的好照片上。我使用专门的照片管理器(PhotoMeChanic)浏览,给照片重命名,分别放入不同的文件夹,删除有明显缺陷的照片并添加图片说明。我会用评分工具立刻给记忆中最好的照片做标记,然后以分组为单位仔细浏览照片,回忆在拍摄时做出的决定,从每个“组”中最终选出一两张,给它们打上星标。从星标的照片中,我再给它们评分,通常会选出“最佳组”和另一个照片稍多一些的“备选组”。
  第二次编辑通常总是几个星期之后,等我结束旅途回到家中,可以更冷静地观察照片。我会尽可能客观地回看所有照片,保持头脑开放,不被拍摄时所花的精力所影响。毕竟,花精力并不等于成功!拍摄和这一次编辑的时间间隔非常有价值,你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执着于当时认为最好的照片,愿意给当时落选的照片一个机会。
  下一步就是以设计师角度进行编辑,这很可能也由你完成,比如设计自己的书或者流媒体展示。有时你得让自己和拍摄保持一定距离,并进入到设计师的角色中,更多地从编辑的角度来看照片。这时,最关键的是照片排序。以喀他赫纳的生活为例,这组照片实际上是由肖像展开,叙事性不很强。这不是城市生活的一天,而是在几星期拍摄中我的个人观察。无论如何,即便没有时间线索的帮助,书也需要一个结构。倒不一定需要强烈的、显而易见的结构,但至少是一个有意义的框架。因此,最简便的做法便是按照内容来分类,比如机构、教育、工业、商店、大海、教堂、服饰与时尚,等等;这或许并不是最具想像力的方式,毕竟看待一个城市的角度有那么多;然而,城市的巨大体量以及其中丰富多样的活动,过分复杂并不是个好主意。最终我决定按内容分类作为这本书的整体架构,下一步则是把这些主题组织起来,自然过渡。例如,类似市政厅和警察局这样的机构可以过渡到学校、大学和书本,然后再到体育,等等。
  之后就是需要用上“编辑艺术”的步骤了,技巧在于找到合适的排列方式以便让照片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自然过渡。
  这本书的编辑方法之一是将相似主题放到一起。比如,我把关于艺术的照片放到一起,从一位观念艺术家到一位著名画家,再到由他装饰的剧院,然后接上剧院中的一场音乐会,之后再是民谣之类的音乐。但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尽量减少主题间的跳跃。宽泛的分组也是处理400多张照片的第一步,其中半数得被淘汰。最后,我留下23组照片,每组8到20张不等。接下来,我就可以更容易地削减照片数量,从相似的画面中选择最佳,最后我选择了260张照片。
  初步编辑之后,就到具体排序了,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我要选出每个组别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照片,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主题之间的过渡影像。我用一种被我称为“多米诺连接”的方式,找到一张能够在视觉上起到桥梁作用的照片,也就是说要找到组别之间的关联。很多时候这需要运气,但也需要充分的想像力。比如,我拍到一张海滩上穿比基尼的女孩照片,那么这很自然被分入“海滩和嬉水”这组,但在“时尚与服饰”组我也有一些时装秀的后台照片,其中也有比基尼,因此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在“海滩和嬉水”组别之后紧跟“时尚与服饰”组别。
  第二,是基于书的排版。这是本非常典型的画册—每页一张照片,配上简短的图片说明,偶尔则会有一张大幅跨页图片。这样的形式意味着每个跨页的两张照片之间得有关联。不管你是否乐意,在读者眼中,这两张照片成了一对,哪怕拍摄时你从未想到这一点。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如果你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处理,这就成为一种迷人的并置。
  这与我们所熟悉的拍摄中的并置并不相同,在拍摄中,你找到一个角度将两个拍摄对象放到同一画面中,赋予它们你所看到的关系(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同样,编辑也可能把你的想法强加在照片上,但这时我们面对的则是两张并排放置的、完整的照片。某种程度上,这是种视觉叙事,我们创造图像间的联系,并以此向观众传达想法和观点。1937年到1950年美国《生活》杂志全盛时期的传奇图片编辑Wilson Hicks提出了“第三种效应”,即将两次不同拍摄中获得的、暗含相似意味的照片放在一起,很可能产生意外的含义。用他的话来说:“它们各自独立的视觉效果通过读者的理解被组合并加强。”这意味着,如果存在巧合或呼应,观者会意识到这一点并进一步思考两张照片以及其关系。
  把所有的照片被分组之后,下一步我便开始根据一系列不同特质来寻找呼应、对照以及韵律:内容,景别,活动,光线,色彩,关键点—任何可以在一对照片中建立视觉关联的元素。这大概是这本书中所涉及的最主要的编辑工作,也是个让人享受的过程,至少当我发现意外的照片配对或者在组别间找到“多米诺”一样的自然过渡时,挺愉悦的,就好像在玩牌一样。
其他文献
路易莎·玛丽·萨默(Louisa Marie Summer)是一位德国报道摄影师,曾在慕尼黑学习摄影和设计,之后又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攻读摄影方向硕士学位。该学校所在城市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市有大量不同种族移民,失业率和犯罪率较高,很多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在美国读书期间,作为外国人的萨默希望对当地有更深的了解,于是她用两年时间拍摄完成了《珍妮弗的家庭》(Jennifer’s Famil
期刊
1971年,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成立共和国。在建国初的20年,孟加拉国经历了严峻的贫困和饥荒,直到1991年,随着民主制度的重建,国家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孟加拉国现有近1.6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约是中国的7.5倍。  贾娜图·马瓦(Jannatul Mawa)是孟加拉国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摄影师,她非常关注社会边缘群体,长期以来致力于为本国妇女伸张权益,也从社会和个人层面探索
期刊
父亲5岁的时候,爷爷因谋杀罪被判绞刑;6岁的时候,奶奶将他遗弃在孤儿院的台阶上。  再大一点后,父亲总是试图自杀,一次不成,就再试一次。  现已66岁的美国摄影师K.K.德保罗(K.K.DePaul)是父亲唯一的孩子。  “他是我最初爱的人,是我衡量其他人的标尺。如今,他已去世9年,我却开始懂得他在我过去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为我平凡的生活添上色彩。”50岁开始学习摄影,61岁取得摄影硕士学位的K.K
期刊
罗晟文出生于台湾高雄,擅长以摄影和摄像作为自己的创作媒介。  近年,他一直着力于“展示动物”的创作尝试。在一次观察中,罗晟文发现北极熊处于在人造环境中,往往会形成一个难以言喻的荒诞情景,让人不得不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因此锁定了这个动物议题进行拍摄。最近他横跨各个大洲,探访数十家动物园和海洋公园,进行着“白熊计划”的拍摄(白熊即北极熊)。  在看到照片之前,罗晟文把他的拍摄计划发送到我的邮箱。严谨的
期刊
说到图片故事,我们最常见到、也最多见到的是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  新闻摄影职业,自有一套体系和规范来训练摄影记者们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主人公的特质和环境要素,完成图片故事。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储永志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今年2月,他凭借照片《驯猴》获得第58界荷赛自然环境类单幅一等奖,而这张照片是图片故事《驯猴》中的一张。  破题  如果只从储永志的荷赛获奖照片推测,大概会以为他的图片故事是以驯猴人为
期刊
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和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的品牌蜚声海外,已不仅成为国际高端会议和国际大型商务会展活动的重要举办地,更建设成为了国际一流的生态发展示范区、首都国际交往职能的重要窗口、世界级城市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休闲胜地。  由新华社图片中心与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生态会都 醉美雁栖湖”首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通过影像作品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以摄影为主要创作媒介,探索摄影与时间、空间和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摄影的图像属性之外寻找新的可能性。对于我而言,一个优秀的摄影展览,不是简单将图像打印、制作、排列在墙上,而是通过图像重建一个空间,并制造出一个“场”。如何在图像所表达的观念与展览的形式间找到内在联系,并赋予现场一种情境,同样是我在摄影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时光之尘》  《时光之尘》系列,是我在2012年创作的
期刊
1,104,300平方公里,3000多年文明,9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咖啡原产地、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水资源丰富,尼罗河百分之八十的水来自这里;  从未沦为西方殖民地;  有人类摇篮、非洲屋脊、非洲瑞士、非洲气候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东北非水塔等美称……  这里,就是埃塞俄比亚。  从香港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空中飞行只需要12个小时,但我的埃塞俄比亚之行,却用了40年才实现。 
期刊
松下Lumix DMC- G6相机已经推出2年,以物美价廉受到了不少M4/3爱好者的欢迎,有些人还专门从国外“海淘”。近日,松下推出了它的换代产品Lumix DMC- G7。  新推出的G7外观比G6硬朗了许多,布局也更像GH4。手柄形状握持更稳固,双拨轮和左侧模式转盘使用更方便。在性能上,它更像GH4,自动对焦系统升级为49点,支持DFD技术;电子取景器像素升级为246万;新增加了4K视频拍摄功
期刊
2015年5月12日,奥林巴斯发布了一只M4/3系统鱼眼镜头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可谓一件主流器材中的怪兵器。要说鱼眼镜头并不稀奇,也不怪,各厂家都有,而这只鱼眼镜头的怪处在:它是世界上第一只最大光圈达到F1.8,并具有防尘、防潮、防滴溅功能的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历史并不长,从1960年代才开始出现,到现在也不过50多年,但生产数量着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