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说明指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用文章表现观点,传递思想,讽时劝政,是文章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的先人已有很多的表述。《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文章中提出,“文以明道”。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这些主张中的“志”“道”其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它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赞颂,同情,斥责,讽刺,拥护,反对,肯定,否定等。我们阅读文言文的目的,除了学习文言知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文章思想观点的辐射,从而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那么,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呢?
  首先,要通过文章对环境、场景、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主次关系、事件的叙述角度、详略的安排等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以及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次,分析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揣摩作者的观点态度,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有时是不同的。
  再次,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观点,要扣紧原文,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另外,还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以及局限性。
  需要明确的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是要求将文章中事件本身或道理本身的有关内容分析概括出来,这属于客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归纳、概括的能力;后者是要求在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属于作者主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分析、概括的能力上。但是,在实际考查时,这两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的,因为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要点、主旨的分析上。因此,将前面复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是完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坚实基础,也是顺利完成整篇文言阅读的必要步骤。
  
  实战练习
  一
  杜重威,其先朔州人,近世徙家于太原。祖兴,振武牙将。父堆金,事唐武皇为先锋使。重威少事明宗,自护圣军校领防州刺史。其妻即晋高祖妹也,累封宋国大长公主。天福初,命重威典禁军,遥授舒州刺史。二年,张从宾构乱,据汜水,晋高祖遣重威与候益率众破之,以功授潞州节度使。与杨光远降范延光于邺城,改许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寻加同平章事。少帝嗣位,与契丹绝好,契丹主连年伐晋,重威但闭壁自守。部内城邑相继破陷,一境生灵受屠戮,重威任居方面,未尝以一土一骑救之。开运元年秋,加北面行营招讨使。二年,领大军下新州、满城、遂城。契丹主自古北口回军,追蹑王师,重威等狼狈而旋,至阳城,为契丹所困。会大风狂猛,军情愤激,府彦卿、张彦泽等引军四出,敌众大溃,诸将欲追之,重威曰:“逢贼得命,更望复子乎!”遂收军驰归常山。先是,重威于州内括借钱帛,吏民大被其苦,人情咸怨,重以境内凋弊,十室九空,重威遂无留意,连上表乞归朝,不俟报即时上路。朝廷以边上重镇,主帅擅离,苟有奔冲,虑失御备,然亦无如之何,即以马全节代之,重威寻授邺都留守。会镇州军食不继,遣殿中监王钦祚就本州和市,重威私第有粟十余万斛,遂录之以闻。朝廷给绢数万匹,价其粟直。重威大忿曰:“我非反逆,安得籍没耶!”三年冬,晋少帝诏重威与李守贞等率师经略瀛、鄚。师至瀛州城下,晋骑将梁汉璋与契丹接战,汉璋死焉。重威即时回军,次武强,闻契丹主南下,乃西趋镇州,至中渡桥,与契丹夹滹水而营。十二月八日,宋彦筠、王清等率数千人渡滹沲,阵于北岸,为敌所破。时契丹游军已至栾城,道路隔绝,人情危蹙,重威密遣人诣敌帐,潜布腹心。契丹主大悦,许以中原帝之,重威庸暗,深以为信。一日,伏甲于内,召诸将会,告以降敌之意,诸将愕然。以上将既变,乃俯首听命,遂连署降表,令中门使高勋赍送敌帐,军士解甲,举声恸哭。是日,有大雾起于降军之上。契丹主使重威衣赭袍以示诸军,寻伪加守太傅,邺都留守如故。契丹主南行,命重威部辖晋军以从,既至东京,驻晋军于陈桥,士伍饥冻,不胜其苦。重威每出入衢路,为市民所诟,俯首而已。契丹下令括率京城钱帛,将相公私,雷同率配,重威与李守贞各万缗,乃告契丹主曰:“臣等以十万汉军降于皇帝,不免配借,臣所不甘。”契丹主笑而免之。寻群盗断澶州浮梁,契丹乃遣重威归藩。明年三月,契丹主北去,至相州城下,重威与妻石氏诣牙帐贡献而回。车驾还宫,高祖不豫,既而大渐。顾命之际,谓近臣将佐曰:“善防重威。”帝崩,遂收重威,重威子宏璋、宏琏、宏杰诛之。重威父子已诛,陈尸于通衢,都人聚观者诟骂蹴击,军吏不能禁,尸首狼籍,斯须而尽。
  
  (节选自《后五代史》)
  1.选出下面符合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 )
  A.杜重威家世显赫,但拥兵自重而不自重,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他的惋惜。
  B. 朝庭在未经杜重威同意的情况下,让殿中监王钦以和市的名义用数万匹娟换取了杜重威的十余万斛粟,杜重威的堕落,与这不与关系。
  C. 杜重威利欲熏心,契丹“许以中原帝之”的话,他就深信,公然投敌,这显示了的他的愚蠢。
  D.选文最后对杜重威父子被处死后遭诟骂蹴击的描写,生动表现多行不义者的可耻下场,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气节、弄权作恶之徒的警告
  
  二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2.下列属于作者在文章中观点态度表述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B.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治国德为先。
  C.文章历数历代秦汉以来的历代统治者只是借鉴前朝亡国教训,不能多方面着手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意在指出统治者目光的短浅。
   D.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参考答案
  1.D(A项属于情感方面。B项是对杜重威堕落原因的分析,这个分析不符合文章内容,且也没有表现作者整体的观点态度。C项也属于对杜重威个人素质的分析)
  2.B(A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C项没有点出核心问题,即德的作用。D项是对文章写作特点的评价)
  
  附参考译文:
  一
  杜重威,他的先人是朔州人,近世迁家到太原。他的祖父杜兴,曾任振武牙将。他的父亲杜堆金,曾为唐武皇服务,做他的先锋使。杜重威年少时服务于明宗,担任护圣军校兼领防州刺史。他的妻子是晋高祖的妹妹,累次封为宋国大长公主。天福初年,任命杜重威管理禁军,授予他舒州刺史之职。二年,张从宾作乱,占据汜水,晋高祖派杜重威与侯益率军攻破他们。凭着军功被授予潞州节度史。与杨光远一起在邺城招降了范延光,改任许州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不久又加授同平章事的职务。少帝继位后,与契丹断绝了关系,契丹统治者连年攻打晋国,杜重威只是关闭营垒自我保全。他辖区内的城邑相继被攻陷,一境的百姓遭受屠杀,杜重威躲在自己的营垒里,未曾出一兵一卒来救他们。开运元年秋,被加授北面行营招讨使的职务。开运二年,率领大军攻下新州、满城、遂城。契丹首领从古北口反击,追击晋朝的军队,杜重威等狼狈逃回,到了阳城,被契丹人围困。恰逢狂风发作,晋军将士情绪激愤,府彦卿、张彦泽等人率军四面出击,敌人大溃败,各位将领想继续追击,杜重威说:“逢到敌寇能保住自己的命,再不就是想让自己能活着回去吗?”就收拢军队跑往常山。先前,杜重威在所辖州内搜括钱帛,官吏百姓深为所苦,人们都很怨愤,这样下去弄得境内民生凋弊,十室九空,杜重威也就没有再留任的想法了,连续上表皇帝请求回朝任职,不等皇帝回复就离任上路。朝廷考虑边境重镇,主帅擅自离开,如果发生什么冲突,会失去防备,然而又拿杜重威没办法,就用马全节来代替杜重威。杜重威不久被授予邺都留守的官。恰逢镇州军队的食品供应不上,派殿中监王钦祚来到这里主持和市的事务。杜重威家里有粟十多万斛,(王钦祚)就把这写进表文报告给皇上。朝廷拿出数万匹的绢来换杜重威的粟。杜重威气忿地说:“我又不是反贼,怎么能没收我的财物呢?”开运三年的冬天,晋少帝下诏让杜重威与李守贞等率军队攻打瀛、鄚两个地方。军队到了瀛州城下,晋骑将梁汉璋与契丹人交战,梁汉璋死了。杜重威当时就退回军队,驻扎在武强,听说契丹首领要率军南下,于是向西逃向镇州,到中渡桥,与契丹军队隔着滹水扎营。十二月八日,宋彦筠、王清等率数千人渡过滹水,在北岸列阵,被敌人攻破。当时契丹的机动军队已经到达栾城,道路断绝,人们都感到很危险,杜重威秘密派人到敌营,作为自己的心腹(向契丹人表明投降的心迹)。契丹首领非常高兴,许给杜重威做中原皇帝的承诺,杜重威愚蠢糊涂,深以为信。一天,设好甲兵,召集诸将在帐内开会,告诉他要降敌的打算,各位将领非常惊讶。因为上将已经变节,于是都俯首听命,就连续写上降表,命令中门使高勋把降表送到敌帐,军士解下铠甲,放声悲哭。这一天,有大雾生起在降军营垒上。契丹首领让杜重威穿上赭色袍服来向诸军表示(已降契丹),杜重威不久被伪授守太傅的官职,邺都太守的职务继续保留。契丹首领南行,命杜重威辖所统领的晋军跟从,到了东京后,让晋军驻守在陈桥,士兵挨饿受冻,经受不住这样的痛苦。杜重威每次出入街道,都被市民痛骂,只能够低下头来。契丹人下令搜括东京城的钱帛,宋朝的文臣武将家的财物,都被拿出来分配,杜重威与李守贞各得万缗,于是向契丹首领诉不平说:“我们等人带着十万汉军投降皇帝您,我们的家产还免不了被分配,我们心有不甘。”契丹首领笑着免除了对他们家产的征收。不久群盗截断了澶州浮桥,契丹人于是派杜重威到北地去。第二年三月,契丹首领北归,到相州城下,杜重威与他的妻子石氏到契丹首领帐下献上礼品就回来了。高祖回宫后,身体不好,不久就很严重了。临终立遗命的时候,对近臣将帅说:“要好好防备杜重威啊!”高祖崩驾后,就抓捕了杜重威,杜重威的儿子杜宏璋、杜宏琏、杜宏杰都被处死。杜重威父子被处死后,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尸体狼藉不堪,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二
  深虑论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能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能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如何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能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何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清楚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限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宝宝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如果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希望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作者:唐立法,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其他文献
一、单词拼写 (根据首字母提示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1. The old steam train w as it approached the railway station.  2. The urban areas are more developed in industry than rareas.  3. The parks of this city are famous for t
期刊
一、重点单词  1. land v. 降落,卸货,使人陷入 (坏状况),得到;n. 土地,陆地,国土  【词组拓展】    land a punch / blow on sb. 击中某人  land sb. in trouble / court 使某人陷入困境/卷入诉讼中  land on sb. 痛斥某人  land on one’s feet 化险为夷  by land 由陆路
期刊
由于概率贴近生活,应用广泛,与其它知识的交汇密切,因此成了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对概率的学习,首先要理解概率的有关概念,熟悉常见的概率类型,熟练掌握概率的相关计算公式和基本方法;其次要根据题目背景准确判定概率类型、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随机变量服从哪种分布,从而正确选择相应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另外解答概率应用题要严格按照应用题的解题要求规范答题.下面谈谈如何求解概率应用题.    一、古典概型应用题   
期刊
如果曲线中某些量不依赖于变化元素而存在,则称为定值,探讨定值的问题可以为解答题,也可以为证明题,求定值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变动元素用参数表示,然后计算出所需结果与该参数无关;也可将变动元素置于特殊状态下,探求出定值,然后再予以证明,因为毕竟是解几中的定值问题,所以讨论的立足点是解几知识,工具是代数、三角等知识,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将更明显,更逼真.定值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两类:  类型一:参数统消
期刊
不同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学生而言,写好英语作文除了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注意不同思维模式的差异性。英语通常用一个段落表达一个意思,段落中心意思往往由作者直接说出来,被称为作者责任型 (writer responsibility) ;而汉语段落中心一般深而不露,要靠读者自己去归纳。汉语中常常是一个段落包含多个意思,甚至还有用多段说明一个意思的,因此被称作读者责任型
期刊
一、重点单词  1. reflect v. 反射,映现,反映;仔细思考,深思熟虑  She could see her face reflected in the water.   她看见自己的脸倒映在水中。  Her severe look reflected how she really felt.   她那冷淡的眼神透露了她心中真实的感受。  reflect on / upon + n
期刊
文章导读    尽管男女平等,女性可以执政、从商,但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大多数年轻人认为 (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女人应该待在家里,做一个称职的贤妻良母。  Women head governments, run companies and comprise about half the worlds workforce, but a global poll shows that one in
期刊
幽径悲剧  文/季羡林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
期刊
原文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文/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
期刊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计算:cos10π3= .  2.若复数m+2i1-i(m∈R,i是虚数单位)为纯虚数,则m= .  3.已知向量a,b满足|a|=1,|b|=3,a、b之间的夹角为600,则a(a+b)= .  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若a1=3,前三项的和为21,则a4+a5+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