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钢琴前,他身体向后倚去,远离琴键,目光凝视着虚空,带着一种痛苦的恍惚微微侧着头。在快速的乐段中,他俯下身,几乎是怒视着自己的手指。1958年,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大礼堂,身材瘦削的23岁的美国得克萨斯小伙范·克莱本进入了最后一轮竞赛。或许,超过1米9的身高,让他在钢琴上比其他人更容易表达出激情的幅度。曲终,观众席上爆发出“第一名!第一名!”的欢呼。评委之一埃米尔·吉列尔斯更到后台去拥抱了他。
“警察和军队组成的人墙被冲破,听众们甚至通过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大礼堂的消防楼梯爬到屋顶去听他的演奏。音乐厅外则是群众暴动。大家都疯了。”钢琴家斯罗伯德亚尼克回忆克莱本在比赛现场演奏时人们的疯狂。
从比赛第一轮开始,俄国人就对这个长着娃娃脸的美国人表现出了兴趣。在决赛中,他排在了第一。
这个情形难住了评委。二战后的美苏关系,乌云密布,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围绕军事的一系列竞争。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竞赛中击败了美国。随后,莫斯科想在现今所称的“软实力”上扩大对美国优势,于是有了举办钢琴比赛的想法。比赛原本的主旨是为了展现苏联钢琴人才辈出,甚至已经内定了获奖人选。
评委们请示了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说,我看了比赛,第一就是第一,给他吧。于是,这个懵懂的美国人在苏联的土地上成为了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钢琴家刘诗昆获得亚军。
比赛改变了克莱本的命运。他不再只是个单纯的钢琴家,而成了美国在冷战时期超越苏联的象征之一。
2013年2月26日,美国传奇钢琴家范·克莱本因骨癌逝世,终年78岁。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发表了悼文,表示怀念。
“一个征服俄罗斯的得州小伙”
尽管在参赛时,克莱本已经赢得过美国最为知名的列文里特钢琴大奖,但他在美国知名度并不高,出唱片无门,参军因易出鼻血被拒,于是他报名参加了首届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路费是一家基金会赞助的。
在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中克莱本获得了约25000卢比(合2500美元)的冠军奖金,却只被允许携带一半金额出境。但很快,天价报酬的巡演邀请潮水般涌来。
克莱本回到纽约后,在曼哈顿下城受到了人群的夹道欢迎,艾森豪威尔接见了他。到目前为止,他是唯一一位享受纽约花车巡礼待遇的古典音乐家,他站在敞篷车上向拥堵在百老汇的10万名大众飞吻。
自从林白1927年首度完成单人不停站飞行横渡大西洋,以及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后,美国人的情绪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激动了。当时的美国处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间的空隙,除了战争,还有什么比与对手竞赛中的胜利更激励人心的呢?
克莱本的获胜点燃了全美国的激情,被美国媒体称为“美国的人造卫星”;《时代》周刊以他为封面,标题是“一个征服俄罗斯的得州小伙”。
而在前苏联,这个美国冠军则被舆论用来证明苏联有“与西方在文化上睦邻友好”的意愿。
在美国,他的名气和猫王并驾齐驱,接踵而至的是各类演出邀约和录音合同。他与比赛时任乐队指挥的苏联指挥家康德拉辛合作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被灌录成唱片,上市10天便卖出100余万张,创造了古典音乐唱片销售的奇迹。
人们只想听他演奏柴可夫斯基
克莱本成为了政治英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艺术生涯都无法摆脱政治的因素。克莱本在成名后的若干年中,接下了应接不暇的国际巡演和美国演出,每到一处,人们总是想听他演奏获奖曲目,也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在这种漩涡式演出风暴中,克莱本未能扩大自己的曲目量,只是偶尔触及舒曼和李斯特的作品。他尝试弹过莫扎特第25钢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可是当时《纽约时报》的评价是“彻头彻尾地让人失望”。
对于克莱本而言,他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克莱本1934年7月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2岁时开始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后来进入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罗西娜·列文涅学琴。罗西娜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与美籍俄罗斯裔的丈夫约瑟夫·列文涅是古典钢琴界中著名而神秘的钢琴教育家。
克莱本是一个天才型的钢琴家,修长的双手能展开到不可思议的宽度。他善于弹奏浪漫派作品,特别是俄罗斯音乐,在巅峰时期,他的演奏里琴声丰沛充满活力,旋律自然流畅,他的琴声有着澎湃的浪漫主义激情,也融入了一丝美国人特有的冷静克制。
这位敏感而脆弱的艺术家,在媒体和大众的强大压力以及经纪人的操纵下,既缺乏突破自我的勇敢,也无意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之后,克莱本以当年的获奖曲目,弹遍整个世界和自己的职业生涯。
母亲的钢琴技艺也是克莱本的一个阴影。克莱本的母亲里尔迪亚是儿子的启蒙老师。她本人则是钢琴大师阿图尔·弗里德曼的学生,弗里德曼是弗朗茨·李斯特和安东·鲁宾斯坦的学生。在极其讲究师承的音乐界,克莱本母亲拥有比克莱本更加崇高的师承地位。克莱本对母亲也是充满了崇敬,有一次他在莫斯科开音乐会,加演时还让妈妈上场代弹。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克莱本的演出已经越来越少。
1974年,克莱本的父亲和专业经纪人Sol Hurok相继去世。克莱本以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为由,于1978年退出了舞台。 2008年,克莱本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自己对昙花一现般事业的反思:“我赢得柴科夫斯基比赛才23岁,但我觉得后来20年都在参加比赛。人们要我演奏获奖曲目我很高兴,但也有压力。”对于喜爱他的大多数人来说,克莱本始终是获得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时的那个23岁的得克萨斯州牛仔,只不过他看上去老了而已。但其实,他周遭的世界早已经面目全非了。
1987年,克莱本受当年美国总统里根的邀请,在白宫为里根和到访的戈尔巴乔夫演奏。克莱本的复出并没有给乐迷带来兴奋,他依旧在重复过去的曲目和风格,音乐会数量也少得可怜。
然而,附加在克莱本身上的政治光环依旧抢眼——他为杜鲁门之后的每位美国总统演奏过,时常在外国元首到访的国事访问中演奏;即使常规音乐会,克莱本的派头和排场也维持着高规格的待遇。1991年夏天他复出后在达拉斯的一场音乐会,礼车由警车开道,他身体虚弱的母亲是由直升飞机送进场的。
范·克莱本
美国古典钢琴家范·克莱本在1958 年赢得首届柴可夫斯基比赛大奖,于1962 年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世界四大钢琴比赛之一: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每4 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一次,如今已发展为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国际四大钢琴赛事之一。
往事如风只留时代记忆
1962年,基于对老乡的敬意,盛产石油的得克萨斯州的油老板们决定出资筹办以克莱本名字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每四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13届,产生过15名冠军。
范·克莱本比赛如今是全球顶尖的钢琴赛事,对专业钢琴和业余钢琴均有覆盖。晚年的克莱本也把全部心思放在经营钢琴比赛和育才上。
2008年他被诊断为晚期骨癌,2012年9月,他在运营比赛的克莱本基金会上,最后一次公开亮相,纪念比赛创办50周年。
2005年的第12届比赛上,中国选手陈萨获得水晶奖,打破了中国钢琴家在这一比赛上颗粒无收的纪录。2009年,张昊辰同日本盲人钢琴家井伸行并列冠军。这两人成为首次夺得该项比赛的亚洲选手,张昊辰也成为摘冠的首位中国钢琴家。
克莱本在比赛间隙会请参赛选手们到他的农场里做客,在冬日的炉火旁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张昊辰得知克莱本去世后,在自己的微博留下这样一段话:“想那时大家静静地围坐在橡木圆桌旁,只听他滔滔话语燃得旺过桌边冬日的壁炉。无上光环毕竟是昙花;只是他成名之时已值黄金年代的暮年,却还是执拗地念着对那暮年的几分追忆。如今他走,只也带走了那点最后的追忆。我们已赶不上追忆,便只有悼念。莫悼念艺术家——艺术家留下艺术即是永生。悼念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