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传承业的预判是伪繁荣、连虚火都算不上,FO界尤如荒野中的凡尔赛花园,稍稍放松干预就会被野草吞没。与其听天由命,不若奋而反击,玩一个围城游戏,打一场没硝烟的淘汰战争。把传承业的大航母们联合在一起组成超级武力,不服来战!
关于Union Family Office的酝酿已久,加之本次采访的大咖们又经常所见略同,弄得笔者的思路已经浑然一体难分你我,为了在本文中可能会出现的思路版权的错搭,在此先致个歉再集体鸣谢(排名按采访先后):外贸信托家族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朱闵铭,汉坤律所陈汉,和丰家族办公室创始合伙人蒋松丞,某害羞的私人银行从业者,华宝信托总经理助理丁杰,嘉富诚家族基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刘京,磐合家族办公室创,力、人颜怀江。
1
泄沫:凭你也配姓赵?!
在某度上把搜索关键字“家族办公室”设定好总是会有些比小H文更多的惊喜,春夏万物生发,言不我虚,每过一个星期,就会涌现出几张新面孔来,争先恐后之感,让人欢喜让人忧……
小时候作文总被大人教,“文章要曲不要直”,文字委婉,做人温润,这样的境界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明白话不明白说,让求知者着急、让一知半解者自以为得道,也是够造孽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贯被过度消费的高净值人群在面对一哄而上的本土F0时,要怎么分辨呢?这里面有金融持牌机构型、有大型律所型、有独立型、独立型又分全案型和功能分解型、还有一大堆类FO的财富管理型,就是那种顶个FO的名字实则和FO没多大关系的存在。
这里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如何分辨?虽说超净人群周围总是被各种聪明人、专业人员拱卫着,但把家产家私家事都贡献出来委托外人来打理,毕竟还要靠自己的判断才可能放心。在面对超出个人知识经验范畴之后,有钱人还有多精明就难说了—人毕竟从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上当受骗都是聪明人,淹死的也是会游泳(我并不掌握大数据统计,别跟俗语较真儿哈)的多些。
FO行业的公信力来自官方?最好不要!本土FO的标准及规范化不能交由某个有政府背景的官方机构来认证和管理,不然客户就跑光了!顶级的超净人群最不愿意的就是泄漏隐私、露富于人前,又不是公务员有着天然公开财产的道义和责任,毕竟人家是私人私产凭什么嘛!?把客户推到这一步,将是行业的灾难。
无需论证,Family Office在国内是个概念先行、面貌模糊、远未成型的行当。精明人扎堆的金融圈早就憋着如何在“钱荒”时代在大客户身上再多挤些油水出来,这无论是在金融创新、人性贪婪、业绩考核上看都无可厚非。而且不光是持牌机构这样,号称“独立”的独立FO也都是盯上了超净值客户这块肥肉。资本和玩资本的人都不爱睡觉,这事儿全世界一理,没什么好害羞的,不过君子爱财,总得取之有道不是?
而且!本土FO一旦顶了Family Office这顶大帽子,就会处在客户需求溢出的驱动下,看似有后发优势,其实是连滚带爬捉襟见肘的追赶者(其问的狼狈和辛苦很难和行外人分享)。前方有追之不及的客户的“欲求不满”,后方还有虎视眈眈的境外机构一现在还有信托法等法律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本土化的成本作为挡箭牌,时间一长人家就杀进来了,那可不是WTO和什么TPP能挡得住的事儿!欧美两种FO虽说在服务类型上有区别,但没区别的是,他们都和各自国别的家族谈笑风声好几代了,真从事务上碾压国内的同行和伪同行们,就是分分钟的事!别忘了,凡是西方成熟的FO,资管一块外包的占大多数,真正要拼的不是谁更会管钱,而是谁更能取得超净家族的信任,从事务入手,才是真正的客户入口!
当然现在打打时间差,还是有肉吃的,毕竟泡沫尚丰富、尘埃落定尚远,但是远还有多远?5年?10年?别闹了,现存的本土FO界时还能剩下几家?!给一个大家族服务,你要是没个过日子的心,指着打一枪换个地方式的经营不灵!你要服务的这类客户不可能是傻的,怎么会理你!
“凭你也配姓赵”这个梗,出自《阿Q正传》,用在这里在修辞上是反讽,用意也简单,就是你不来淘洗行业,行业就来淘洗你。给家族各种支招、治理这治理那的Family Office却连自己的行业都没治理好?不成了笑话?!
2
必然:散沙盖不起大厦
FO行业的散,先是形式散,据蒋松丞讲,打他从美国回来,2012、2013年起步的FO、类FOX今尚存的可谓寥寥,而新生茂茂,在笔者的观察则是第三方独立型FO总是跑得最快的。所以蒋说他更乐意与人合作而非机构,能力是第一位的考量,就相当好理解了,草莽生长,市场检证,高下立判。
华宝信托的丁杰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68张信托牌照,真的能做、在做家族类信托的屈指不过六家(咱就不点名了),牌照明显不等于能力。不过持牌机构依仗其丰富的人才储备和资本实力,势头上已经不输了,据丁杰的介绍,华宝信托如今的家族服务已有九个子系列,从婚前安排、移民直到生活保障及慈善等。
于是引出了另外一层“散”沙,即服务与理论的演绎花样百出、星罗散漫。例如颜怀江一直强调的买方思维,一切都出自客户需求(很多人也持此想法,很难说是谁的独创),自然是极正确的角度。但家族服务个性化程度高就无法互通吗?未必,其中的共性成分应该相当大。
人性远比环境、物质更稳定更不容易发生巨变,二千多年来人类曾践行的政治制度都未超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所述的六种基本原型,国尚如此,家又能复杂几何?
tips
家族办公室联盟
“U-FO”——UnionFamily Office,整合全行业最顼尖的服务能力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在功能上更“完整”Familly Office服务群,独立品牌,咨询前置的一站式服务。
特事特办、匠心打造,听着就有种刮骨疗毒的痛快感,可真的是很伤元气啊,不信你随便找个陷在家族事务里的同行访上一访,哪个不是身心疲惫面容憔悴?这是本土MFO的大痛楚一卡在手工作坊里,未能向可复制的准工业产品商业模式转化。嘉富诚家族基事业部董事副总经理李哲一語中的,就是“理念与服务的产品化”,FO不做,信托公司也会做,从试探到路径信赖(包括内建和供应商链),再到模块产品,顺理成章。 甭看现在只有超高净值人群才吃得着、玩得起的种种高侈的FO服务,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早晚是会放低身段“降格”为高净值人群所用的,甚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如多少历史上帝王将相才能享用的东西,早就是我们的日常了:因为技术进步成本消弥了呗。
现今在建的U-FO就是对行业散沙状态的一次包抄一买方卖方双向下手。极尽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总结提炼凡此种种背后的不变共性,锤炼流程筛选供应商。不满足于标准服务催生了非标服务,固化、突破、再固化再突破,循环往复于螺旋中上升,买卖双方的互相塑造,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平台与造市。
降虏文化下的吏治国家,最为匮乏的就是组织资源。陈汉说了一句话,笔者觉得蛮有趣,“(个)人是靠不住的,只有机构才靠得住”,是啊,野心勃勃的散沙的破坏力,可以随风来也可以随风去。为一个家族的长久传承设计服务的机构,其本身的长久性却无法保障,其间的短视与断层,应该不难预见。
3
玩法: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
以本土FO眼下的服务水准而言,客户的需求溢出是常态,怕是把全行业的服务能力加成在一起,才能凑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Familly Office来。如果有人有能力整合行业中的“尖货”,只选排名前三(当然也要视其领域,比如有的就是独门绝技,有的前10名差别也没多大)合作,形成一个“U-FO”—Union Family Office。
这不是一个联合办公室,而是一个办公室联盟:不是呼吁行业要有标准的发声机构或是松散的合作组织,而是服务带着标准直接落地的实务体。
同时为B端C端建档,追踪客户服务也监督B端行为,一面分维度定指标地精选合格服务商,给B端机构建立入围联盟办公室档案,辅以持续测评,动态排名。一面为客户进行定向咨询,意向客户先与联盟签总约,统一建档成为平台共同客户,再进一步由专业委员会(或资管方向或服务方向)遴选入围机构跟进服务,同时要求服务机构接受实时监督,定期“适度”提供服务报告。偷带客户下私单和服务不佳者,其信用评级被下调直至出局,以此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征信中心”。
简言之,就是咨询前置一统一拆分客户需求,征信殿后一只和最优合作的家族办公室的办公室。融合服务,对客户而言是“一站式”服务,对各家“领地之主”而言保持了独立性,并不损失品牌价值。且U-FO收费在C不在B,与客户利益绑定,对加盟诸君自然也更中立与公平。
给客户建档这件事的目的也是旨在追踪与评价。例如一个服务被细分出来,会有两到三家同时出方案,但只有被客户选中的执行方案才能真实地接触到人。这样只有客户、平台、服务商三方知情,最大限度降低了泄密机率。
朱闵铭一直讲一个家族的真正接手传承,很可能花10年的时间布局实施,这10年会产生很多事务,据此朱闵铭提出1+1+1+N服务模式,即客户需求+类FO顶层设计+信托结构+N种事务。但从外贸信托的角度,因机构属性与主营项目所限,事务型服务只能放在信托下面,非标服务的风控是一层问题,精力耗散在非本专业是另一层问题。而U-FO的结构将解决这一困局,形成1+1+(N+1),把繁杂的事务提到信托之外做,一则简化了结构,二来可筛选的供应商以及风控都可以更广泛和灵活,岂不两全?
4
问题:人才与道德风险
这么美丽的图景就没问题了么?当然有,还不少咧,最大的是两条,一是人才问题,二是道德风险。
人才这一关,蒋松丞与刘京观点基本相同,能够深度咨询、把清客户脉相、需求拆解、统筹全局、监控合作商这一系列动作,非10年以上的经验不足用,此等人才要么早就自立门户,要么像本文最前面鸣谢的私行害羞人士一样,深藏大机构不肯出来,剩下还浮在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奇缺加奇贵。
当笔者追问下一届人才的出处时,刘京作答前很是酝酿了一番。在他这一代综
(复)合型人才,兼济金融知识、实操能力、生活阅历等等等等,都是历史淘洗出来的,成长路径并没有可复制性。从目前各家的次一层人才的配置看,基本上是海外留学背景、金融经济专业、家景优沃(这一点待商榷),在他/她们之中到底有多少人能担当下一任舵手很难讲,毕竟缺了实操层的历练(如果刷过大机构很难再出来工作),加上知识从学校出来后的自然老化,以及从业之初极可能被细分成执行层眼光和经历直接受限,综合以上种种,复合型人才很难从内部培养中量产。“赛马中选马”从成功概率上看,还是相当粗放的。
另外一条路是拉二代入局,让已建或在建FO的家族二代直接到家办中任职,让王子和公主直接负责自家王国的事务,这样既能减少FO的人才压力又能锻炼二代能力,同时加深了与家族下一任掌门的紧密程度,实在是种不错的选择,这一点,颜怀江的磐合正在施行。
但这也只能在二代个人有学习意愿或者年纪正相当时才行一长者已经在接盘中无暇抽身,幼者能力不及,所以眼下只能靠机缘巧合。除非年深是日久后形成惯例:凡建FO的家族,一定要派二代来历练,可这种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
U-FO的“暂时”(也可能是惯例的开始)解决方式是与大咖联手,形成超级顾问团,分主各地分领领域,或北、上、深、港,或海外业务,或法务税务,或企业治理,甚或IPO上市。U-FO的综合建档工作中有大把培养机会,或者干脆把这暂时变成惯例的试水,永远这样合作下去也未可知。毕竟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市场不等人,从学步到奔跑总有个过程,这一点可以乐观些。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道德风险,就是所有(联盟型)平台无法回避的“切客”问题,把平台上大家的共享客户变成了自己的,这种江湖大忌,将面对的是整个圈子(U-FO的初始就是瞄准了整个行业的最TOP机构,如果你不在这个圈子里,显然你还需要点儿成长)的抵制,所有人将中止与你的合作,换句话说就是不带你玩了!
这种惩罚遵循的是“默示”法则,无需成文约束,家族辦公室联盟(简称家办联)的初心是建立FO业界的“联合国”而谁的“帝国”,彼此品牌独立、尊重边界权益,没有立法主体,大家是同侪关系,不存在谁管着谁,从发现(而非发明)惯例到发现自己行业的传统,做好传承界自己的传承。
5
未来:FO界与FO人的担当
U-FO把行业最优者拢在一处做事,也希望最优的不只是能力,国人崖山之后(姑且这么不严谨地归罪吧)劣渣泛起,可共患难,却没法同富贵,只会因为共同的困境(比如缺客户)挤在一起,很难为了什么目标一致的崇高。大家都是冷静的利己者,于做事其实没什么不妥,但终归有些人文上的缺陷。如果没个共同的底线,道德边缘会很锋利。
在跟各家论及U-FO模式、谈行业的谈商业的谈客户的无所不聊中启动了我的媒体人“问题意识”:老觉得什么东西缺位了,比如人才的上升通路和职业尊严感。我们做FO就是帮有钱人玩藏钱的游戏么?安心做智力型仆从(我自己智力还不够用呢,没有富余)?微信群里美女艺术家发了一句:“艺术,是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中,最为华丽的输出。”FO呢?输出阶级固化?
这本是大成律所高级合伙人李涛提出来的,可惜本次采访与她擦肩而过。不过这个问题并不过期,在不久的未来,U-FO的启幕仪式上,大家是一定要坐下来,好好聊一聊FO行业的使命、FO人的担当的。
关于Union Family Office的酝酿已久,加之本次采访的大咖们又经常所见略同,弄得笔者的思路已经浑然一体难分你我,为了在本文中可能会出现的思路版权的错搭,在此先致个歉再集体鸣谢(排名按采访先后):外贸信托家族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朱闵铭,汉坤律所陈汉,和丰家族办公室创始合伙人蒋松丞,某害羞的私人银行从业者,华宝信托总经理助理丁杰,嘉富诚家族基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刘京,磐合家族办公室创,力、人颜怀江。
1
泄沫:凭你也配姓赵?!
在某度上把搜索关键字“家族办公室”设定好总是会有些比小H文更多的惊喜,春夏万物生发,言不我虚,每过一个星期,就会涌现出几张新面孔来,争先恐后之感,让人欢喜让人忧……
小时候作文总被大人教,“文章要曲不要直”,文字委婉,做人温润,这样的境界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明白话不明白说,让求知者着急、让一知半解者自以为得道,也是够造孽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贯被过度消费的高净值人群在面对一哄而上的本土F0时,要怎么分辨呢?这里面有金融持牌机构型、有大型律所型、有独立型、独立型又分全案型和功能分解型、还有一大堆类FO的财富管理型,就是那种顶个FO的名字实则和FO没多大关系的存在。
这里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如何分辨?虽说超净人群周围总是被各种聪明人、专业人员拱卫着,但把家产家私家事都贡献出来委托外人来打理,毕竟还要靠自己的判断才可能放心。在面对超出个人知识经验范畴之后,有钱人还有多精明就难说了—人毕竟从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上当受骗都是聪明人,淹死的也是会游泳(我并不掌握大数据统计,别跟俗语较真儿哈)的多些。
FO行业的公信力来自官方?最好不要!本土FO的标准及规范化不能交由某个有政府背景的官方机构来认证和管理,不然客户就跑光了!顶级的超净人群最不愿意的就是泄漏隐私、露富于人前,又不是公务员有着天然公开财产的道义和责任,毕竟人家是私人私产凭什么嘛!?把客户推到这一步,将是行业的灾难。
无需论证,Family Office在国内是个概念先行、面貌模糊、远未成型的行当。精明人扎堆的金融圈早就憋着如何在“钱荒”时代在大客户身上再多挤些油水出来,这无论是在金融创新、人性贪婪、业绩考核上看都无可厚非。而且不光是持牌机构这样,号称“独立”的独立FO也都是盯上了超净值客户这块肥肉。资本和玩资本的人都不爱睡觉,这事儿全世界一理,没什么好害羞的,不过君子爱财,总得取之有道不是?
而且!本土FO一旦顶了Family Office这顶大帽子,就会处在客户需求溢出的驱动下,看似有后发优势,其实是连滚带爬捉襟见肘的追赶者(其问的狼狈和辛苦很难和行外人分享)。前方有追之不及的客户的“欲求不满”,后方还有虎视眈眈的境外机构一现在还有信托法等法律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本土化的成本作为挡箭牌,时间一长人家就杀进来了,那可不是WTO和什么TPP能挡得住的事儿!欧美两种FO虽说在服务类型上有区别,但没区别的是,他们都和各自国别的家族谈笑风声好几代了,真从事务上碾压国内的同行和伪同行们,就是分分钟的事!别忘了,凡是西方成熟的FO,资管一块外包的占大多数,真正要拼的不是谁更会管钱,而是谁更能取得超净家族的信任,从事务入手,才是真正的客户入口!
当然现在打打时间差,还是有肉吃的,毕竟泡沫尚丰富、尘埃落定尚远,但是远还有多远?5年?10年?别闹了,现存的本土FO界时还能剩下几家?!给一个大家族服务,你要是没个过日子的心,指着打一枪换个地方式的经营不灵!你要服务的这类客户不可能是傻的,怎么会理你!
“凭你也配姓赵”这个梗,出自《阿Q正传》,用在这里在修辞上是反讽,用意也简单,就是你不来淘洗行业,行业就来淘洗你。给家族各种支招、治理这治理那的Family Office却连自己的行业都没治理好?不成了笑话?!
2
必然:散沙盖不起大厦
FO行业的散,先是形式散,据蒋松丞讲,打他从美国回来,2012、2013年起步的FO、类FOX今尚存的可谓寥寥,而新生茂茂,在笔者的观察则是第三方独立型FO总是跑得最快的。所以蒋说他更乐意与人合作而非机构,能力是第一位的考量,就相当好理解了,草莽生长,市场检证,高下立判。
华宝信托的丁杰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68张信托牌照,真的能做、在做家族类信托的屈指不过六家(咱就不点名了),牌照明显不等于能力。不过持牌机构依仗其丰富的人才储备和资本实力,势头上已经不输了,据丁杰的介绍,华宝信托如今的家族服务已有九个子系列,从婚前安排、移民直到生活保障及慈善等。
于是引出了另外一层“散”沙,即服务与理论的演绎花样百出、星罗散漫。例如颜怀江一直强调的买方思维,一切都出自客户需求(很多人也持此想法,很难说是谁的独创),自然是极正确的角度。但家族服务个性化程度高就无法互通吗?未必,其中的共性成分应该相当大。
人性远比环境、物质更稳定更不容易发生巨变,二千多年来人类曾践行的政治制度都未超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所述的六种基本原型,国尚如此,家又能复杂几何?
tips
家族办公室联盟
“U-FO”——UnionFamily Office,整合全行业最顼尖的服务能力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在功能上更“完整”Familly Office服务群,独立品牌,咨询前置的一站式服务。
特事特办、匠心打造,听着就有种刮骨疗毒的痛快感,可真的是很伤元气啊,不信你随便找个陷在家族事务里的同行访上一访,哪个不是身心疲惫面容憔悴?这是本土MFO的大痛楚一卡在手工作坊里,未能向可复制的准工业产品商业模式转化。嘉富诚家族基事业部董事副总经理李哲一語中的,就是“理念与服务的产品化”,FO不做,信托公司也会做,从试探到路径信赖(包括内建和供应商链),再到模块产品,顺理成章。 甭看现在只有超高净值人群才吃得着、玩得起的种种高侈的FO服务,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早晚是会放低身段“降格”为高净值人群所用的,甚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如多少历史上帝王将相才能享用的东西,早就是我们的日常了:因为技术进步成本消弥了呗。
现今在建的U-FO就是对行业散沙状态的一次包抄一买方卖方双向下手。极尽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总结提炼凡此种种背后的不变共性,锤炼流程筛选供应商。不满足于标准服务催生了非标服务,固化、突破、再固化再突破,循环往复于螺旋中上升,买卖双方的互相塑造,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平台与造市。
降虏文化下的吏治国家,最为匮乏的就是组织资源。陈汉说了一句话,笔者觉得蛮有趣,“(个)人是靠不住的,只有机构才靠得住”,是啊,野心勃勃的散沙的破坏力,可以随风来也可以随风去。为一个家族的长久传承设计服务的机构,其本身的长久性却无法保障,其间的短视与断层,应该不难预见。
3
玩法: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
以本土FO眼下的服务水准而言,客户的需求溢出是常态,怕是把全行业的服务能力加成在一起,才能凑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Familly Office来。如果有人有能力整合行业中的“尖货”,只选排名前三(当然也要视其领域,比如有的就是独门绝技,有的前10名差别也没多大)合作,形成一个“U-FO”—Union Family Office。
这不是一个联合办公室,而是一个办公室联盟:不是呼吁行业要有标准的发声机构或是松散的合作组织,而是服务带着标准直接落地的实务体。
同时为B端C端建档,追踪客户服务也监督B端行为,一面分维度定指标地精选合格服务商,给B端机构建立入围联盟办公室档案,辅以持续测评,动态排名。一面为客户进行定向咨询,意向客户先与联盟签总约,统一建档成为平台共同客户,再进一步由专业委员会(或资管方向或服务方向)遴选入围机构跟进服务,同时要求服务机构接受实时监督,定期“适度”提供服务报告。偷带客户下私单和服务不佳者,其信用评级被下调直至出局,以此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征信中心”。
简言之,就是咨询前置一统一拆分客户需求,征信殿后一只和最优合作的家族办公室的办公室。融合服务,对客户而言是“一站式”服务,对各家“领地之主”而言保持了独立性,并不损失品牌价值。且U-FO收费在C不在B,与客户利益绑定,对加盟诸君自然也更中立与公平。
给客户建档这件事的目的也是旨在追踪与评价。例如一个服务被细分出来,会有两到三家同时出方案,但只有被客户选中的执行方案才能真实地接触到人。这样只有客户、平台、服务商三方知情,最大限度降低了泄密机率。
朱闵铭一直讲一个家族的真正接手传承,很可能花10年的时间布局实施,这10年会产生很多事务,据此朱闵铭提出1+1+1+N服务模式,即客户需求+类FO顶层设计+信托结构+N种事务。但从外贸信托的角度,因机构属性与主营项目所限,事务型服务只能放在信托下面,非标服务的风控是一层问题,精力耗散在非本专业是另一层问题。而U-FO的结构将解决这一困局,形成1+1+(N+1),把繁杂的事务提到信托之外做,一则简化了结构,二来可筛选的供应商以及风控都可以更广泛和灵活,岂不两全?
4
问题:人才与道德风险
这么美丽的图景就没问题了么?当然有,还不少咧,最大的是两条,一是人才问题,二是道德风险。
人才这一关,蒋松丞与刘京观点基本相同,能够深度咨询、把清客户脉相、需求拆解、统筹全局、监控合作商这一系列动作,非10年以上的经验不足用,此等人才要么早就自立门户,要么像本文最前面鸣谢的私行害羞人士一样,深藏大机构不肯出来,剩下还浮在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奇缺加奇贵。
当笔者追问下一届人才的出处时,刘京作答前很是酝酿了一番。在他这一代综
(复)合型人才,兼济金融知识、实操能力、生活阅历等等等等,都是历史淘洗出来的,成长路径并没有可复制性。从目前各家的次一层人才的配置看,基本上是海外留学背景、金融经济专业、家景优沃(这一点待商榷),在他/她们之中到底有多少人能担当下一任舵手很难讲,毕竟缺了实操层的历练(如果刷过大机构很难再出来工作),加上知识从学校出来后的自然老化,以及从业之初极可能被细分成执行层眼光和经历直接受限,综合以上种种,复合型人才很难从内部培养中量产。“赛马中选马”从成功概率上看,还是相当粗放的。
另外一条路是拉二代入局,让已建或在建FO的家族二代直接到家办中任职,让王子和公主直接负责自家王国的事务,这样既能减少FO的人才压力又能锻炼二代能力,同时加深了与家族下一任掌门的紧密程度,实在是种不错的选择,这一点,颜怀江的磐合正在施行。
但这也只能在二代个人有学习意愿或者年纪正相当时才行一长者已经在接盘中无暇抽身,幼者能力不及,所以眼下只能靠机缘巧合。除非年深是日久后形成惯例:凡建FO的家族,一定要派二代来历练,可这种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
U-FO的“暂时”(也可能是惯例的开始)解决方式是与大咖联手,形成超级顾问团,分主各地分领领域,或北、上、深、港,或海外业务,或法务税务,或企业治理,甚或IPO上市。U-FO的综合建档工作中有大把培养机会,或者干脆把这暂时变成惯例的试水,永远这样合作下去也未可知。毕竟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市场不等人,从学步到奔跑总有个过程,这一点可以乐观些。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道德风险,就是所有(联盟型)平台无法回避的“切客”问题,把平台上大家的共享客户变成了自己的,这种江湖大忌,将面对的是整个圈子(U-FO的初始就是瞄准了整个行业的最TOP机构,如果你不在这个圈子里,显然你还需要点儿成长)的抵制,所有人将中止与你的合作,换句话说就是不带你玩了!
这种惩罚遵循的是“默示”法则,无需成文约束,家族辦公室联盟(简称家办联)的初心是建立FO业界的“联合国”而谁的“帝国”,彼此品牌独立、尊重边界权益,没有立法主体,大家是同侪关系,不存在谁管着谁,从发现(而非发明)惯例到发现自己行业的传统,做好传承界自己的传承。
5
未来:FO界与FO人的担当
U-FO把行业最优者拢在一处做事,也希望最优的不只是能力,国人崖山之后(姑且这么不严谨地归罪吧)劣渣泛起,可共患难,却没法同富贵,只会因为共同的困境(比如缺客户)挤在一起,很难为了什么目标一致的崇高。大家都是冷静的利己者,于做事其实没什么不妥,但终归有些人文上的缺陷。如果没个共同的底线,道德边缘会很锋利。
在跟各家论及U-FO模式、谈行业的谈商业的谈客户的无所不聊中启动了我的媒体人“问题意识”:老觉得什么东西缺位了,比如人才的上升通路和职业尊严感。我们做FO就是帮有钱人玩藏钱的游戏么?安心做智力型仆从(我自己智力还不够用呢,没有富余)?微信群里美女艺术家发了一句:“艺术,是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中,最为华丽的输出。”FO呢?输出阶级固化?
这本是大成律所高级合伙人李涛提出来的,可惜本次采访与她擦肩而过。不过这个问题并不过期,在不久的未来,U-FO的启幕仪式上,大家是一定要坐下来,好好聊一聊FO行业的使命、FO人的担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