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老师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久了,自然出功夫”这句话我听多了但并不太信服。我就见过这里一些“花瓶”太极拳,虽打起来挺典雅的但可绝对不能实战。有时候,我真想放弃,因为教练每次都说“练久了,自然出功夫”而我看看周围练拳较长时间的拳友时,觉得有些心恢意冷。他们在拆招时,有如在拍电影,比手划脚,慢吞吞的,好像对手一定会配合的。如果和人拼命,这么练法,肯定得多多祈祷,不然就得时常练跑。遇到强敌时,有机会就逃之夭夭。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好友交谈,向他表明自己练太极拳的苦恼。现今还有真练功夫的明师吗?还有会不会是那种按小时收美金,使自己和钱包都迅速瘦身的老师?有吗?面对这个挑战,我好友经过一些询问调查,推荐了山东菏泽的李驻军老师。我决定冒这个险,但也得面对周围的一些冷嘲热讽。于是就在网上查到李驻军老师的电话,和李老师通了电话,确定了到中国的时间。但到菏泽之前,工作特别繁忙。整个二月只休息了3天,每晚都失眠。现在已回国,整个人也魂不守舍。为何呢?都怪老师!
  来到菏泽的这段日子,可说是刻骨铭心的一个经历。
  李驻军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品武兼优,实事求是而且非常谦虚忠厚的一位奇才。他对事物的看法非常透彻和锐利,这可能是他博学多览的原因。他对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非常仔细的解释和示范,由不得你不信服,而且非常有耐心的指导。而且,你和他交手时,他的手并没使劲,但有如龙卷风般的力量可发人文外。没亲身体验,还不相信。这肯定是因为老师的功夫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境界。全身的协调功能已达到不留痕迹的地步,一小动也能配合全身的动,这种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在菏泽时,老师也不仅仅教我一路拳法,更丰富了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欣赏;同时,他对学生和周围朋友的那份真挚的关怀也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崇。更难得的是,他也特别按排了一些节目,给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新的事物,如放鞭炮、到小麦田参观等等。
  在这段日子里,也对张海生、吴兆光、焦胜立师兄,马星恒、王贵锦,姚叶那种拼搏学习的精神和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非常敬佩。但大伙也非常搞笑,给严谨繁重的学习行程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有一次,因为想购买皮夹克,星恒跑了整40多个店铺,不辞劳苦的帮助我找到适合的尺寸和布料。王贵锦也不时提早起身从学校跑到宾馆,以方便我早上的行程,因为担心我独自出行可能会有沟通上的问题。这种精神在现今社会是值得表扬的。我为结交这群良友深感骄傲和欣慰。
  很怀念老师教拳的情景,他温文尔雅的态度和坚毅不拔的奋斗精神。身虽不在菏泽但心还是在拳馆和大伙练拳。还有一段魂不守舍的日子得挨,这都怪老师!哈哈哈!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哈佛的教授讲太极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演练太极。一开始我觉得挺没劲,后来感到自己的确低估老美了,本以为他们只会模仿动作,而没有对太极、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这是绝对错误的。在半小时的基础授课中,那个美国老头不止一次提到东方哲学追求的平衡、自然、放松,无欲无求,虽然在讲授基本动作(杨式太极)时没有我们洪式拳那么严格,但最基本的、要做到的他都强调,甚至我故意给他一个肩膀紧张,一个放松
期刊
采访手记:  2014年12月8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上海市虹口区举办2014年精武体育文化高峰论坛。期间举行了总教练聘任仪式。一位儒雅的老者,走上主席台,向与会同仁郑重地行了一个武术抱拳礼。随后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颜建平手中接过精武总教练的聘书。  他的名字叫王培锟,聘任仪式结束后,我对王老进行了采访。采访王老前,我读过王老的著作《漫步武林》,序言中王老写道:我出生在武风甚浓的闽地,从小生性爱
期刊
我自2009年认识和接触李驻军老师共3次,对李师的印象是除了他治学严谨、教拳细致、善于积累、用心总结外,令我敬佩的是他在确立洪式太极拳历史地位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为此也确立了李驻军老师在传承和推广洪式太极拳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李师第一次正式提出使用“洪式太极拳”这一名称。洪式太极拳虽以前在研习者中似曾有人提到,但从未有人正式提出使用,也从未见诸
期刊
韩保礼先生,山东章丘宫王庄人,生于1936年3月(旧历),卒于2005年8月13日。为洪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明师。  韩先生自幼喜爱武术,1966年在同事(也是先生师兄)许贵成介绍下拜洪均生先生为师,随师三十载,用功刻苦,深得洪师喜爱,并得先生真传,功夫深厚。韩先生性格豪爽厚重,毫无门户之见,青年时期常随洪师走动于济南武术界,先后得到老武术家延崇仁等先生的指点,功夫、人品皆享有盛誉。  韩先生随
期刊
从与李驻军老师意外相遇,初识洪式太极拳已接近一个月,这一个月来,虽然没有练出什么成绩,但每天都在懵懵憧憧地练习着,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都练了些什么,每一天都在翘首期盼着老师的光盘。直到一个礼拜前,蔡宪融师兄从中国把光盘带过来给我,才渐渐明白了一些基本的眼法,手法,步法与身法等。  其中有一老师自己总结的功法——里外缠,一种随时随地可以练习的手法,在我非常有限的练习时间以外总能想起它。一次在店里,一位顾
期刊
2007年3月初,学校刚开学几天,事务特多,大约下午五点左右接到曾与我交流过的拳友(陈华)电话,说今晚有个练大成拳的朋友想与我认识,很明显是主动找我交流来了。我曾接触过很多这种场合,了解一些武术界的行规,如果拒绝便会被别人误解,因此便随口答应了。  当晚,我们约在经常练拳的板障山前专门会友的地方,经陈介绍得知那位大成拳朋友叫田刚,曾在河南练习多年大成拳,看那身高、眼神、眉毛均带有大成拳的张扬和霸气
期刊
太极拳存在很久了,久远得让人觉得像是个踟躇缓行的老人依在功夫这个墙根下晒太阳,习惯的在墙上蹭着似有还无的痒,安详的看着一只小猫在他身边逗着尾巴,时不时的会加入身边老友的絮叨。中国功夫一如呼啸山庄里的倾斜,瘦削的,倒向一边荆棘的枞树,它的繁华鼎盛即将成为老人悠远的回忆。但是洪式太极拳发芽了,它悄悄而顽强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那是一棵一挺立便饱受风雨洗礼的树,却依然道劲苍翠。雍容大气的浪漫是它离根最近
期刊
结缘洪均生师,缘于太极。最初,闻陈式太极拳太难,未敢涉足。为健身,从孙继先老师学杨式太极拳。几年后,碰到洪师弟子孟宪彬老师,便与二、三拳友,抱着试试的态度向孟老师学习。岂料一学,便产生浓厚兴趣。洪均生老师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螺旋运动,那看似自然又似乎超出自然、周身配合的拳法,顿使我略领悟“太极拳,缠法也”之奥妙,“试试”的心理变成了“学下去”的决心。  不久,孟老师把我引见给洪师。虽是初识,洪师
期刊
一、修炼太极拳法,当存海纳百川的胸怀。    初到威海时,由于当地居民对洪式太极拳缺乏了解,再加上健身方式的多样化和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大家对洪式太极并没有很快的接纳。许多健身爱好者不了解洪式太极练用结合的特点,通常都怀着试试的态度,来接触洪式太极。如何改变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尤其是消除对洪式太极的疑虑,成为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我当时常常思考,太极拳这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的是古老的东方
期刊
(一)    为了理想不懈追求  为了准备将于2010年3月份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武术节”。这一段时间的训练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训练过程中总是遭受着机械滞缓等弊病无休止的困扰  今天上午10时许,怀揣着一份激动和忐忑我又一次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没有冗长的寒喧,喘息少定老师就带我到了室外的走廊验收“作业”。第一式“金刚捣碓”尚未走完,老师就已然洞悉了我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练拳要有排山倒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