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应成为孩子的“百草园”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人教社辟谣,除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外,尚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6篇文章分布在其他学期的课本中,鲁迅本来未退,该不该退也就不必再争了。但论争中人们对待鲁迅,乃至对待语文教育的复杂心态,却颇可玩味。
  笔者以为,这场论争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反对删除鲁迅的理由大致如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人物,其作品从文字到思想内涵堪称经典,学语文不可不读鲁迅;鲁迅是国民性的一面镜子,他对现实的介入、反思、批判是伟大的精神遗产,国人应该继承发扬。诸如此类,是在以鲁迅的文学史地位、他于中国历史乃至当今的符号价值作为其文章进入教材的依据,没有多少立足语文教育的思考。在课文的选用上,文学经典、精神遗产,都具有参考价值,但文学研究领域、意识形态话语附加在鲁迅及其作品之上的价值判断,更多出于文学史与革命历史及鲁迅其人、其事、其文的整体考量,与某个单篇作品乃至语文教育的关联不大,故而不应成为决定因素。那么在种种冠冕之外,鲁迅之于学习语文的青少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又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法问题。据报道,有专家称,鲁迅文章艰深晦涩;也有教师反映,鲁迅难讲,课难上,老师头疼,学生害怕。深刻与浅显在于解读的程度,本来是个人对作品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评价,不同的人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艰深晦涩之说就显得有些可笑,若学生能读出那份深刻,又何须杞人忧“深”?若学生读不出,那专家岂不是在以己之“深”度他人之“浅”?让学生害怕的,绝不是鲁迅的深刻,而是学生还未以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方式进入文本,就被强行灌输以成年人、研究者解读出来的深刻;还未知悉文学史、革命历史的全貌,就被课标以文学经典、精神遗产的名义要求对鲁迅另眼相看。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问题并不在于鲁迅有多么“深刻”,而在于“深刻”并不是鲁迅作品的“标准答案”。“深刻”的文章,难道就不允许学生从兴趣出发,读得“浅显”、读得“愉悦”吗?
  在中小学教育的所有科目中,语文最受社会关注,金庸进入课本,鲁迅离开课本,都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也许表明了,语文教育不仅是读与写的训练,还担负着青少年审美品位、价值取向乃至道德修养的建构。从这一认识出发,鲁迅其人、其事、其文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界对鲁迅的研究亦不可谓不充分,精心遴选之下,总有比“深刻”更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比如他的人格、他的襟怀、他对世界的观照及表达方式,以及他对青年寄予的无限厚望。愿语文课本里的“鲁迅”成为孩子向往的“百草园”,而不总是他们害怕的“三味书屋”。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29日,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2012中国海峡两岸将军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海峡两岸将军书画展”上,一幅气势磅礴名为《中国钓鱼岛》的画作吸引了两岸民众的眼球,赢得了声声赞叹,成为此次展会的一大亮点,引来诸多海峡两岸的将军及各界名人在画前合影留念,作品强烈地表达了两岸同胞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感。  这幅《中国钓鱼岛》的作者,就是来自厦门的著名画家李钟铭先生。在书画展开幕上,李钟铭接受了
期刊
新时期乃至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诗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十年之间,似乎走过了西方数百年之流变的探索和创造之路。这种变化与大量翻译和引进经典的美学专著与诗歌文本有着密切关系。诚然,整个世界精神的血液循环增强了中国新诗的生命力,曾经历了一场美丽的混乱与泥沙俱下的大潮冲击,多元的艺术观念、对诗之本质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向度的探索和创造,构成了新诗纷繁复杂却又呈现勃勃生机的局面。在当今的世界,任何国度
期刊
王永芬,又名王妤姮,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马海方人物画工作室助教,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人物画工作室画家,中国军创画院副院长。主要参展:2008年:《七里堡市场》全国首届线描展(中国美协)、《赶大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2011年:写意人物《夏日》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荷风细雨》全国花鸟画展(中国美协);2012 年:《北斗七星高
期刊
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不过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捺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
期刊
如果说大部分人做艺术讲得是聪明才智和天赋,那么陈文令就是艺术家中的另类,不过他也可以很成功。打不垮拖不死的战斗精神和以千斤拨千斤的真心经营,是造就今日陈文令的秘诀。  “小红人”火了  要讲艺术血统,那陈文令是最不具科班“高帅富”的资质的。少年时穷困潦倒的他,背着一化肥袋子简单的行李奔波在安溪乡下与县城美术班之间,吃干粮就咸菜在南方的烈日下刻木雕砸石像。苦熬到工艺美院毕业,去了趟中央美院进修之后,
期刊
作为一家网络公司的合伙人,杨嘉伟的收藏经历也是从网络开始的。虽然不是专业的藏家,但是凭着对艺术的兴趣,杨嘉伟一直在关注艺术品市场的相关资讯。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HIHEY.COM举行首次在线拍卖。抱着试试的态度注册,通过挑选和比较报价,第三天他就拍下了自己第一幅藏品——王丛博的《暗香醉梅花》,价格为1.3万元。后来杨嘉伟又陆续在HIHEY.COM上买下了赵一浅的《明日之
期刊
2010年11月,福建省第七届“武夷奖”青年演员比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准备进行中。为参加这次比赛,启蒙老师尤士伟根据我自身的表演特点,精心为我挑选并编排芗剧现代剧目《碧水赞》(暨《龙江颂》)里的“探水”一折,让我饰演刺花一角。  《碧水赞》是1963年龙溪地区由汤印光、陈志亮、吴毅、陈曙、芗人和庄火明根据当时闻名全国的被誉为“榜山风格”的渚江抗旱事迹编剧,至1965年始定稿。同年春天由龙溪地区芗剧团参
期刊
7月30日,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中国文联机关党委承办的201 2年“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中国文联专场演出中,一个个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刘兰芳、田连元、牛群、佟长江、闫淑平、史琳、刘朝、宋丹红等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令现场数百名中国文联干部职工深受感动。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演出结束后表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深情讲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震
期刊
(一)“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8月19日到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有一组概念,正在改变世界——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全媒体、3G、虚拟技术……  有一组数字,正在震撼中国——  全国网民近6亿,手
期刊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浩繁纷杂,无法穷尽,从中国古代文艺学价值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能见出一点独特的面目: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而且有着与西方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形态特征。中国古代文艺学的诸种价值论,无论是功利性的还是非功利性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而当今社会新媒介的强势介入和与之而来的商业化促使文艺审美开始重构,并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类本身的生存意义的新问题。新时期如何在保持文艺价值特质不变的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