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常用语伦理问题分析

来源 :教育导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6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师常用语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反复使用的习惯性口语,具有观念性、情境性与情感性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常用语存在平等地位的失衡、诚信品质的缺失、公正评价的缺位等伦理问题.建议制定园本化言语道德规范,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教师常用语从空泛走向具体、从他律走向自律.
其他文献
托育机构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体现,研究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西安托育机构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托育机构教师专业能力整体较好,但各能力要素的发展不均衡,教师教龄、学历和所在托育机构性质对教师专业能力有较大影响,教师性别和所在班幼儿年龄与教师专业能力及各能力要素之间相关不显著.文章在此基础上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培训体系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三方面提出支持策略.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对幼儿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提升幼儿劳动教育效果,教师需要转变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重视家园协作共育,从丰富活动形式、关注家园“双主体责任”、连通家园教育时空入手,开展游戏化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发挥劳动教育系统长效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3-6岁幼儿独有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学习与生活高度依赖环境.区别于过去只关注静态学习环境的提供,幼儿园学习场景是伴有幼儿能理解的故事情节的四维时空,是对幼儿带着情感温度在幼儿园内学习、生活时空的延展与支持.文章从幼儿“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方面入手,研究幼儿园学习场景的特征及其建构的内容,探寻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幼儿园优质学习场景建构的有效路径.
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已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会努力寻找问题答案,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探究的持久性和深入程度还有待提高.研究者尝试在中班科学活动中引入STEM教育,结合具体案例,从生成主题、确立目标、投放材料、调整探究等方面讨论实施要点;并根据实践研究结果总结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整合和提炼,以推进幼儿科学探究;强调科学探究与幼儿的实际运用和生活相结合;灵活、准确运用科学概念并引导幼儿使用科学工具.
社区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社区资源对0-3岁婴幼儿家庭进行社区支持,能够有效解决家庭育儿压力.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温州市X社区内0-3岁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研,结果表明:X社区教育资源丰富,但缺乏合理利用方式;X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养育需求受到婴幼儿年龄、入托因素、不同抚养人的影响.研究者根据X社区的特点、结合家长的需求提出了以下建议:建立合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支持家庭育儿,提供有针对性的育儿知识以适应不同月龄婴幼儿家庭需求,提供多种育儿知识普及途径以满足不同抚养人的育儿支持需求.
幼儿园美育通过构建富有感染力的审美环境,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健全幼儿的人格,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系统理论重视儿童所处的多重环境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为提高幼儿园美育质量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针对当前幼儿园美育实施的问题,在微观系统中,幼儿教师应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在中间系统中,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协同共育,注重信息技术资源对幼儿美育的影响;在外层和宏观系统中,营造支持美育的氛围,以更好地推进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自语”行为普遍存在于学前儿童中,是幼儿运用有声语言帮助内部思考的重要途径,在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过渡中起着关键作用.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自语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工区作为一个自由开放、材料丰富的活动区域,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外部刺激,激发幼儿更多的自语,因此,对小班美工区中幼儿自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研究者采取了质性研究方法,对小班美工区中幼儿的自语行为进行观察,收集自语案例,从类型、特点、功能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幼儿的自语进行分析,并对提升班美工区中幼儿自语的价值
幼儿园的主题课程,紧随幼儿现实生活的变化,围绕幼儿感兴趣且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来形成关联性课程,有助于幼儿通过探索和学习获得与主题相关联且比较完整的经验.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文章以大班主题课程“探秘番茄”为例,分析了建构主题课程的路径:基于兴趣,生成主题课程;结合需要,设置内容,形成主题网络;重视经验衔接,实施主题课程;分享交流,梳理、提升、迁移课程经验.
研究者以广州市天河区东部地区普惠性幼儿园为例,依托广州市“文溪雅荷”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实践运用,在梳理地方课程资源与普惠性幼儿园课程实践需求之间契合点的基础上,探索其对普惠性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专业支持路径和优化策略.
作为亲子沟通的主要途径,对话有利于建立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受传统特权本位倾向和物化教育观念的影响,亲子对话存在“控制-依附”这种“异化”范式.亲子对话在生活中常常出现异化,主要因为对话双方的地位不平等,父母将对话作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手段,人为地扩大对话的教育功能.家长应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重新审视亲子对话,走出传统亲子对话误区,寻找主体间性亲子对话的有效路径,要努力做到:尊重孩子,实现话语权的平等;理解孩子,创造开放的对话空间;亲子共建,在有效沟通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