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同的一代人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西洋两岸的投票模式似乎都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投票方式与他们的长辈明显不同。一条巨大的鸿沟似乎已经出现,与其说是基于收入、教育或性别,不如说是基于投票者的世代。
  这种分歧的产生有充分的理由作为支撑。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正如他们现在所过的,是不同的。他们的过去不同,他们的愿景也不同。
  例如,在一些人出生之前或有些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冷战就已结束。“社会主义”这类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已不同于以往。如果“社会主义”意味着创造一个大家共同关心社会问题而不是给予冷遇的社会——人们互相关心,并且也关心自身生存的环境——也许其概念就是这样。没错,在十五年前或半个世纪以前,“社会主义”实验可能曾经失败过;但今天的实验与过去的实验完全不同。所以,过去实验的失败并不代表新的实验也会失败。
  老一辈的欧美中上层阶级已经拥有较好的生活。当他们参加工作时,有大量薪酬较高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他们想做什么,而非在获得一份使他们能够搬出去的工作之前,还需要与父母在一起住多久。
  那一代人期望的是有工作保障、早早结婚、买一所房子——也许再买一套避暑别墅——最后领着合理的社保退休。总体而言,他们希望过得比父母更富裕。
  对今天的老一辈来说,虽然他们一路走来也遇到过很多挫折,但他们大部分的期望都实现了。与工作相比,他们可能从房屋上获得了更多的资本收益。他们自己肯定也觉得这很奇怪,但亦欣然接受了这份来自我们投机市场的礼物,并且,通常自我肯定自己在恰当时间、恰当地点购买房产的能力。
  然而,今天的年轻人,无论他们处于收入分配的哪个层级,他们的期望都与老一辈相反。他们的一生都面临工作没有保障的问题。通常来说,许多大学毕业生都要花费数月——普遍要在从事一到两份没有薪水的实习之后——才能找到一份工作。即便如此,他们也还都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们知道,还有许多比他们更穷困的年轻人(虽然其中有一些在学校里比他们表现得更好)无法负担起一两年没有收入的实习经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一开始就可以顺利获得一份实习。
  今天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有着沉重的债务负担——他们越穷,欠的债就越多。因此,他们不关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只关心什么样的工作能使他们还得起大学贷款(通常这些贷款要压迫他们20年以上)。同样,购买房屋也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这些挣扎困苦意味着年轻人不太会考虑退休问题。如果他们考虑的话,鉴于最低利率持续的可能性(基于现在利率是多少,未来利率还是多少的考虑),他们也只会被为能过上体面生活(除仅有的社会保障以外)所需要积累的财富量吓到。
  简而言之,今天的年轻人通过代际公平的镜头来看世界。中上层阶级的孩子可能最终过得不错,因为他们将从父母那里继承到财富。虽然他们可能不喜欢这种依赖,但肯定也更不喜欢另一种生活: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去达到最基本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
  无论如何,都无法轻易解释这些不平等,并不是这些年轻人工作不努力。这些困境和痛苦也影响到那些花了很长时间学习、在学校表现优异且做任何事都“正确”的人。当他们看到引起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持续不景气的银行家们拿着丰厚的奖金大摇大摆地走开,却几乎无人因其错误行为而被追责时,经济游戏所产生的社会不公平感就会愈发强烈。经济上出现了大量问题,然而却不是由单独某个人的过错铸成。政治精英们承诺“改革”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他们确实这样做了,但受益人只有那顶层的1%。其他所有人,包括年轻人在内,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不安全。
  这三个现实——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社会不公正、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对精英阶层的失信——定义了我们当前的政治情况,而且事实确实如此。
  很多类似的事情都没有答案。也因此,欧洲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党正在走向失败。美国目前处于一个奇怪的境地:一方面,各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争相煽动群众,提出一些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提议;另一方面,两位民主党候选人在提议会真正产生影响的变革——如果国会批准这些变革的话。
  如果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或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提出的改革被采纳,将抑制金融系统剥削那些生活不稳定人群的能力。而且,二人都有进行教育体系深刻变革的提议,以改变美国资助高等教育的方式。
  鉴于当前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和我们已进入利率近乎为零的世界,我们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使除了那些有父母可以帮衬付首付之外的其他人,也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实现退休保障。最重要的是,除非经济情况好转,否则,年轻人很难找到通往就业市场的平坦道路。美国“官方”给出的失业率仅仅为4.9%,这掩盖了背后更高的实际失业率,最终抑制了工资水平的上涨。
  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事实,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的年轻人这样做了。他们察觉到代际公平的缺失,他们有理由去愤怒。
  (作者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王艺璇译)
其他文献
此次杭州峰会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G20所有成员的共识,激发了多个结构性改革,促成了全球经济增长议题和方案的提出。因此,“杭州共识”很可能会成为全球化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柯伟林(william Kirby)是美国人文科学研究学会院士,也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及商学院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近日,《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成果、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位,以及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等相关问题专
期刊
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1月12-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峰会以“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探讨如何着眼于农业科技和体制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国
期刊
事实上,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即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欧洲国家的认可,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仍然会相当惊人  2016年5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欧洲议会共有751名议员,其中,有546名欧洲议员对中国自动获得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投了反对票,仅有28名欧洲议员给中国投了支持票,还有77名欧洲议员投了弃权票。在投票者中,
期刊
市场竞争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必由之路,市场波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表现,金融改革决不能因此半途而废  1997年底,韩国金融危机爆发,此时距韩国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还不到一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变得如此不堪一击?笔者认为,韩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钉住制度、外债依赖以及由此引发的韩元危机;根本原因是政府对企业和银行的过度干预,以及金融改革的半途而废。  政府干预下的企业
期刊
目前,中国居民收入以 “一高”、“四大”为明显特征。为此,社会事业改革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部署,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阶段,需要不断改善民生,健全对全体公民收入、社保、财产、基本公共服务等权益保障方面的制度。四月初,《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如何促进社会事业、公共事业方
期刊
中国近期的资本外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收缩和中国企业偿付外币债务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流动性指标(GLIs)的测算,2015年下半年国际资金流动性有所收紧。国际银行信贷规模在2015年三季度出现了同比下降;国际债券存量虽然在2015年有所增长,但增速低于前几年。  美国以外的非银行部门美元信贷余额在2015年9月为9.8万亿美元,与6月份的数据基本持平。其
期刊
2016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不确定因素增加,前景并不乐观。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内外需求的疲弱及债务负担的不断累积,恐将使部分国家的主权风险进一步恶化  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复苏进程再添波澜。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严重冲击资源出口国家,全球贸易额大幅萎缩;美联储加息扰动全球资本市场,全球性通缩抬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大幅外流;全球债务负担不减,低利率与高债务叠加,债
期刊
从中期来看,去产能会持续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则可能帮助中国从长期解决这一问题  产能过剩的原因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包括:投资过度、需求不足、技术进步、外部冲击(如金融危机)等等。2013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也总结了产能过剩的原因,如盲目投资、产业集中度低、要素价格扭曲、地方依靠投资的政策。本文将重点关注中国产能过剩的三大主要原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企业投资激励的
期刊
“宏观调控”,无论就一个单纯的专业术语还是具体的政策施行而言,于今都近乎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说起来顺嘴,用起来也非常顺手。但是,许多看似很熟练地操控宏观调控的人,真的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宏观调控”吗?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当然是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当然也是宏观调控。但是,为了房地产去库存,某地曾出台的那个大学生买房可以零首付的政策,算是宏观调控吗?  作为一种分析、认识、把控宏观经济态势的思路
期刊
@ 嗨fantasticgirl: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我不认为存在谁胜出的问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其实大多数需求侧的政策主要是宏观政策、短期政策,更多注重平衡经济。而供给侧改革,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更长期性的政策。  在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候,讨论供给侧的政策是没有意义的,那时需要的就是反周期、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但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