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格外地重视起来,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讨论,重点针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动力分析进行讨论,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动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即使是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严重,这和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还有学校教育、教师的指导都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了学生心理成长的动力因素所在,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一、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人格独立性较差
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在自身心理健康成长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首先是学生的人格独立性较差问题,这是因为这一代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独立性的缺失,不仅仅体现在高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上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了学校集体生活中人格独立性的缺失,做人做事缺乏主见,面对高职生活上以及即将到来就业压力问题,高职学生常常会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抉择负责,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主动、上进的心理动力不高,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并不具备生活上和人格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对父母、对教师存有严重的心理依赖性。
(二)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除了在人格的独立性方面存在缺失以外,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是比较差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具体来说,当学生走进到了校园以后,会有一个心理适应期,正因为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够,加上教师管理不严格,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什么事情的都有,逃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对于学习的心理内驱动力不足,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学生的心思变得浮躁,攀比现象严重,总是会攀比谁家的经济条件好,或是沉迷于谈恋爱当中,把无知当作个性,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总想着不劳而获,当他们面对自己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焦虑、疑惑的情绪,还会感到孤独和挫败感,甚至是出现行为上的错乱问题。
(三)学生的小群体意识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再者说,当学生进入到了高职校园生活以后,个体将从集体生活转变到小群体生活当中,事实上,这种小群体的思维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正常人格发展,同学之间,小团体之间互相排挤现象严重,甚至是产生校园霸陵问题,总有人想要表现自己,或是想要以个人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在小群体生活中去煽动他人的情绪,而且会形成紧密的情感纽带,像是一个寝室的男生,如果有一个不想去上课,说要去网吧一起打游戏,那么其他人为了避免被小群体所排斥,就会选择服从那个说要逃课同学的决定,这时候的小群体意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无视了整个班集体的纪律,影响到了班级的集体荣誉,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得这部分的学生缺乏责任感,无法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立足。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成熟
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与他们的心理不成熟是分不开的,学生独立性差,就证明了他们虽然在身体上和成人相差无几,但是在心理上还没有“断奶”,离不开父母和教师的庇佑和保护,而且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思想上和情绪波动上都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问题,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不适症状,而外界的刺激,成人世界的规则,要让高职学生感到无限的惶恐和不安,削弱了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的主动性。
(二)教师对于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关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是应付了事,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甚至不能够以身作则,尤其是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部,而只是一学期设计短暂的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调节,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诉求,直到有的学生做出了无法挽回伤人伤己的事情,教师们才如梦初醒,悔恨不及。
(三)学校的德育教育开展力度不高
另外,在现有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当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形式展现出来,重点学习的是马克思哲学理论,邓小平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作用,但是这种德育教育的开展也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并且德育教育的考核量化到期末试卷上,不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考察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一)要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优势
为了可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充分发挥出班主任教师的角色特色优势,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帮助学生走上心理健康化的成长道路,尤其是作为高职班级中的班主任辅导教师,身上则肩负着教育和管理班级的责任,要能够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确作为一名班主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师生之間的情感联系,以教师的权威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定期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那些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发展氛围
高职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要有目的性地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也就是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在良好班风建立的最初,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也就是强化高职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要有为班级做事的意识,由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班级的建设问题,制定一个全班性的奋斗发展目标,在集体努力奋斗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个体对于集体发展的重要性。
2.合理选择并培养班级干部
其次是要科学合理选择并分配班级干部,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选择那些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班级管理中重要职务,培养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能力,做到心中有班级,帮助并带领学生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坚持正能量教育
再次是要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正能量教育,强化榜样教育,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指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从毫无目标、浑浑噩噩的高职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高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如果一个班级学生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也就不好意思旷课和上课说话了。
(三)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瑞典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活动,特别是协作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儿童思维及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皮亚杰这段话,强调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参与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自我认识活动中,不断地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一起协作、沟通的能力,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动力学分析,在今后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重要作用,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培养氛围,积极开展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在高职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白伟芳.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16,(34):207-208.
[2]于林林.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91-93.
[3]赖泽源,巢传宣.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应为、难为与有为[J].教育与职业,2016,(15):56-58.
[4]胡亚军,刘焕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43-144.
作者简介:
方黛春(1981.03—),女,汉族,浙江金华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本科,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为2016年度宁波市规划课题-基于心理动力学取向班级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16YGH1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动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即使是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严重,这和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还有学校教育、教师的指导都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了学生心理成长的动力因素所在,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一、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人格独立性较差
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在自身心理健康成长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首先是学生的人格独立性较差问题,这是因为这一代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独立性的缺失,不仅仅体现在高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上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了学校集体生活中人格独立性的缺失,做人做事缺乏主见,面对高职生活上以及即将到来就业压力问题,高职学生常常会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抉择负责,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主动、上进的心理动力不高,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并不具备生活上和人格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对父母、对教师存有严重的心理依赖性。
(二)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除了在人格的独立性方面存在缺失以外,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是比较差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具体来说,当学生走进到了校园以后,会有一个心理适应期,正因为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够,加上教师管理不严格,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什么事情的都有,逃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对于学习的心理内驱动力不足,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学生的心思变得浮躁,攀比现象严重,总是会攀比谁家的经济条件好,或是沉迷于谈恋爱当中,把无知当作个性,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总想着不劳而获,当他们面对自己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焦虑、疑惑的情绪,还会感到孤独和挫败感,甚至是出现行为上的错乱问题。
(三)学生的小群体意识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再者说,当学生进入到了高职校园生活以后,个体将从集体生活转变到小群体生活当中,事实上,这种小群体的思维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正常人格发展,同学之间,小团体之间互相排挤现象严重,甚至是产生校园霸陵问题,总有人想要表现自己,或是想要以个人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在小群体生活中去煽动他人的情绪,而且会形成紧密的情感纽带,像是一个寝室的男生,如果有一个不想去上课,说要去网吧一起打游戏,那么其他人为了避免被小群体所排斥,就会选择服从那个说要逃课同学的决定,这时候的小群体意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无视了整个班集体的纪律,影响到了班级的集体荣誉,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得这部分的学生缺乏责任感,无法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立足。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成熟
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与他们的心理不成熟是分不开的,学生独立性差,就证明了他们虽然在身体上和成人相差无几,但是在心理上还没有“断奶”,离不开父母和教师的庇佑和保护,而且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思想上和情绪波动上都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问题,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不适症状,而外界的刺激,成人世界的规则,要让高职学生感到无限的惶恐和不安,削弱了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的主动性。
(二)教师对于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关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是应付了事,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甚至不能够以身作则,尤其是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部,而只是一学期设计短暂的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调节,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诉求,直到有的学生做出了无法挽回伤人伤己的事情,教师们才如梦初醒,悔恨不及。
(三)学校的德育教育开展力度不高
另外,在现有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当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形式展现出来,重点学习的是马克思哲学理论,邓小平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作用,但是这种德育教育的开展也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并且德育教育的考核量化到期末试卷上,不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考察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一)要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优势
为了可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充分发挥出班主任教师的角色特色优势,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帮助学生走上心理健康化的成长道路,尤其是作为高职班级中的班主任辅导教师,身上则肩负着教育和管理班级的责任,要能够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确作为一名班主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师生之間的情感联系,以教师的权威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定期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那些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发展氛围
高职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要有目的性地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也就是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在良好班风建立的最初,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也就是强化高职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要有为班级做事的意识,由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班级的建设问题,制定一个全班性的奋斗发展目标,在集体努力奋斗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个体对于集体发展的重要性。
2.合理选择并培养班级干部
其次是要科学合理选择并分配班级干部,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选择那些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班级管理中重要职务,培养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能力,做到心中有班级,帮助并带领学生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坚持正能量教育
再次是要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正能量教育,强化榜样教育,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指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从毫无目标、浑浑噩噩的高职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高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如果一个班级学生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也就不好意思旷课和上课说话了。
(三)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瑞典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活动,特别是协作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儿童思维及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皮亚杰这段话,强调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参与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自我认识活动中,不断地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一起协作、沟通的能力,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动力学分析,在今后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重要作用,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培养氛围,积极开展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在高职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白伟芳.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16,(34):207-208.
[2]于林林.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91-93.
[3]赖泽源,巢传宣.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应为、难为与有为[J].教育与职业,2016,(15):56-58.
[4]胡亚军,刘焕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43-144.
作者简介:
方黛春(1981.03—),女,汉族,浙江金华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本科,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为2016年度宁波市规划课题-基于心理动力学取向班级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16YGH1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