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區的華麗變身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於澳門黑沙環新填海區臨海處,巍然屹立著一座桔紅色的巨型雕塑——“東方明珠”(Pérola Oriental),這座由葡萄牙雕塑家設計的藝術品,1997年落成後,作為一件前澳葡政府的遺作——中葡友好紀念物存在,並充當著該處的地標代名詞。
  東方明珠雕塑所在的友誼廣場圓形地,是北區少有的一片綠化景點,東方明珠高十一米,由兩組桔紅色拱形銅件交疊而成,不論在什麼角度欣賞,其鮮明的造型色彩在綠色草地的袝托下,總是散發著奪目耀眼的魅力,而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雕塑下方,還別出心裁地配置了一個巨大的球體噴泉,在靠近馬場大馬路一側,分別設有七個大小不一的球形噴泉,營造一幅渾然天成的畫面。據說,“東方明珠”象徵中國和葡萄牙兩個國家的文化在同一時空交匯;而川流不息的噴泉,就象徵中葡兩國人民同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雖然“東方明珠”有著這樣的背後故事,但卻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可能與這里的地理位置有關聯吧!在90年代至2000年初,“東方明珠”前臨一片工業用荒地,後倚與拱北隔海相望的海濱公園,當時這條由關閘通往新口岸填海區和氹仔的友誼大馬路,可並不如今日這般繁忙……
  在僅僅數年之間,這座桔紅色的雕塑見證了一片荒地翻天覆地般換了新顏。早些年無人踏跡的海濱休憩公園日益吸引著北區居民前往納涼和晨運,以至這里每天早晚都見人流湧動,人氣鼎盛。不知從何時開始建起了學校、衛生中心、商業住宅,一幢幢高樓大廈雨後春筍般冒出,一幢較一幢高層,國際化成了這些商業住宅的代名詞,澳門人尤其是北區居民突然醒悟:什麼是“豪宅”的高不可攀了!
  滄海桑田,無人留意的工業荒地,徹底完成了百分百完美的華麗變身,“東方明珠”這一被喻為風水器物的地標,正正見證了一幢幢國際豪宅的撥地而起,見證了一個新生的地名──東方明珠街的誕生。2009年,特區政府公佈,為適應本地區的發展,將設立公共巴士總站於環寰天下和海明居二座樓宇群的中間地段,並以附近的地標性建築物——東方明珠來命其名。
  行走在這條短短不足百米的東方明珠街,又稱東方明珠總站,舉頭看到的是甚有壓迫感的一線天景觀,两旁的高樓仿同二把直插雲霄的利劍,讓人驀然心慌;環顧四周,由遠到近視線所及的是清一色的地產舖的商業廣告,豪華卻令人覺得冷漠的超級巨無霸建築外觀……難怪,近年來,這些新生的超高度超密度樓群一直被社會質疑為屏風樓的批評聲音不絶。
  稍在澳門生活數年的人們,恐怕都未忘記,一片荒廢的工業用地,造就了今天的澳門北區有一新型豪華高尚住宅區,供人類居住的房屋這優質的物件,真正是讓這里得到華麗變身的決定因素,這是在澳門創造了的一個活生生的神話。若說香港發展造就了香港地產大鱷,澳門則相反,是地產大鱷造就了澳門城市的發展。
  相信,今後,東方明珠的神話故事也到此為止了吧?不是嗎?難道還會有第二個相同的故事重演嗎?我們都認同,文化是城市的靈魂,1990年代澳葡政府急於在澳門種下文化的種子,所以才有了東方明珠這座文化雕塑座落於海濱,與祖國相對而望。
  今天,作為商品買賣的摩天大廈,當然是越高越密,越能創造豐碩的財富,這是商業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要訣。是的,這澳門東方明珠區,已成為北區新區的代名詞,是應該引以為驕傲的嗎?與末落澳葡政府在臨別時刻,忙於為澳門制造一個有文化的好名聲相比,澳門房地產的發展,卻似乎跟歷史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般吧!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方明珠”不僅見證黑沙環新填海區的人與事日新月異的變迁,未來數年內更將見證著全世界為之注目的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和開通,並作為北區向時代邁進的重要見證者,而在澳門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他文献
澳門文化局將於12月20日舉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三周年的《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今年繼續以“愛·和平·文化共融”為主題,並以“年度慶典,全城VIVA”為口號。  大巡遊將於20日下午4時在大三巴牌坊耶穌會紀念廣場為起點,屆時以“百人共舞慶回歸”拉開序幕,以造型趣怪討喜的“VIVA仔”開啟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門,來自多個歐洲及拉丁語系國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意大利、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秘魯
期刊
澳門特區政府2013年財政年度的施政報告發表後,社會的評價總會是多元的。但有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那就是這份施政報告雖是針對2013年財政年度的政府工作安排,但卻在顧及短期施政成效的同時,特別注重施政長效機制的構建,多次強調加強制度建設,具有前瞻性,有利於澳門保持可持續發展。  一、 制度安排具規範性、  穩定性和長期性作用  制度安排是指通過確立一套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以實現某一目標。制
期刊
在澳門家喻戶曉的“澳門樂團”,近年來為澳門市民帶來一場場精彩的演出,其成熟的演出技藝获得好評如潮。這一切來之不易的成績無疑是鼓舞人心的。而澳門樂團的掌舵人——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呂嘉,是記者一直希望能有機會採訪的傳奇人物。適逢今年藝術節,記者如願於充滿文藝氣息的文化中心一隅,認真聆聽呂嘉將他與澳門樂團的故事娓娓道來,並借此向讀者分享是次採訪的成果。  呂嘉出身於上海音樂名門。父親是指揮家,母親是歌唱
期刊
澳門在古代雖隸屬廣東,與祖國血肉相連綿延不斷,但自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進入據居後,在學術研究領域開始走出一條新路,自成體系至今。  1594年,耶穌會士在聖保祿公學的基礎上成立聖保祿學院,這不但是澳門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高等學府,並斷續維持運作至1835年。由於當時的聖保祿學院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集中在漢語教育方面,因而從此逐漸形成一支以西方傳教士為主體的漢學研究隊伍,譯出四書五經等
期刊
為官者為了利益,會薦賢者繼往開來。可惜隨著時代變遷,如今部分不知廉恥者卻為了一己私利坑瞞社會,實在沒有如此的必要。  策划:丁昌 漫画:小丁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及澳門田徑總會主辦,銀河娛樂集團冠名贊助的2012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12月2日圓滿舉行。共有近60個國家及地區約6000名運動員角逐多個組別賽事,特邀運動員埃塞俄比亞的占美達,在全場男子組稱王,時間為2小時23分56秒,並贏得獎金二萬美元,而埃塞俄比亞的利德則以2小時50分10秒奪得女子組后冠。在澳門運動員組別,郭志瑋與許朗分別贏得男、女子組的桂冠,衛冕成功。  踏入第三十一年的澳
期刊
“站在高處的感覺真的非常好!”只見他“噌”的一聲就上了高蹺,二呎長的木棍子綁在雙腿上,像機器人一樣,走起來卻如履平地。  鄧振宇,一位三十出頭,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十年前第一次在台灣電視節目上看到高蹺表演,就留下深刻印象。他告訴我,自己喜愛高蹺的理由十分簡單:“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彌補自己個子不高的方法”。記得小學時期,學校裡購置了一批供學生練習用的高蹺,鄧振宇終於盼到了人生的‘第一踩’。一站上高蹺,兩
期刊
2012年11月13日下午,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依例在立法會發表題為《增進民生福祉 立足長遠發展》的2013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這是崔特首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它是對過去一年的施政表現進行總結,同時也對未來一年的重大民生問題提出計劃和具體的政策和方向。2013年施政報告高度聚焦民生問題,釋出醞釀決策“民生福利常態化”的信號,凸顯特區政府對施政思維和方法做出的轉型。  施政報告共分“前言”、“構建施
期刊
大學生抗議公務員考試進行婦檢  11月26日,武漢,在湖北省勞動廳門口,大學生們表演“公務員考試男女平等,不做婦檢”的行為藝術,抗議女大學生參加公務員考試體檢被要求婦檢。  國家公務員考試開考  11月25日,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西十二教學樓考點,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筆試開考,考生入場。  杭州市區街頭花壇種植水稻  11月15日,杭州市江幹區慶春東路一個售樓處花壇裡種的成片水稻,已
期刊
“鴨梨哥”呼籲社會關注“鴨梨一族”  11月25日,一男子西裝革履、身背1米多高巨型“鴨梨”出現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迅速引起眾多市民圍觀。據瞭解,這名“鴨梨哥”是一名白領,自稱長時間忍受工作、房貸、車貸等多重壓力,遂攜友人一起表演“背負巨大鴨梨”的行為藝術,呼籲社會關注“鴨梨一族”。此外,“鴨梨哥”還呼籲設立“鴨梨節”,讓不堪重負的白領們釋放壓力,學會享受生活。  農民工的班車  11月28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