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云计算为聚合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教学在线服务、促进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协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打造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已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模式的新机遇,通过北京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程化活动支持提供一体化的、便捷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云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罗洁(1955—),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lj55010@bjedu.gov.cn。
一、 教育云发展的基本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当前,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第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走向整合期,如何将日益广泛存在的硬件设施、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和应用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例常化教学行为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并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第二,自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已清晰地演化成三个层次信息化建设环节,一是高可用性的区域级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设施/环境,二是有效的校本信息化整体推进体系,三是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前两类环节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第三,从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耦合的整体要素来看,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深化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突破点,而打造在线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在线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正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路标。
第四,信息化建设推进模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更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整体考虑,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顶层设计”的概念源于工程学领域,是大型工程技术项目建设中的一种设计理念和科学决策模式。这一设计理念强调从实际需求出发,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自高端开始进行战略谋划和总体设计。
教育云的发展正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上述需求特征所决定的。
(二)云计算及其发展
云计算的发展适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当前特征阶段的需求。IBM 公司于2007 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云计算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在IBM技术白皮书《Cloud Computing》中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也可以是虚拟的服务器。“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执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应用程序。因此,云计算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描述了基础设施,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另一方面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未来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构建与应用程序紧密结合的大规模底层基础设施,使得应用能够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另一个是通过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在网络上提供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第一个发展趋势能够从现有的云计算研究状况中体现出来。而在云计算应用的构造上,很多新型的社会服务型网络,如Facebook等已经体现了这个发展趋势。在研究上则开始注重如何通过云计算基础平台将多个业务融合起来。基于此,云计算创造出了新的层次性的服务模式,提供IaaS(设施作为服务)、PaaS(平台作为服务)和SaaS(软件应用作为服务)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见图1), 并结合第三方应用扩展SaaS。在云计算的环境之下,一切都是服务,软件是服务,平台是云平台的服务,基础架构是云架构的服务。
①IaaS模式:Amazon对外提供效能计算和存储租用服务,包括存储空间、带宽、CPU 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空间、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运算量时长收费,如弹性计算云EC2让用户自行选择服务器配置来按需付费。②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主要采用PaaS模式,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按需收费。③SaaS模式:AT&T推出基于EMC Atmos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的“Synaptic Storage as a Service”。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进行访问,使用AT&T的网络云来保存、分布和找回数据。
云计算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廉价的应用和方便接入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可以建构区域性的云服务设施为学校提供云服务。云计算模式为学校提供了合适的借鉴方案,教育机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的相关任务将可以选用云计算服务来完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提供经济的在线教育软件服务。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可以在云中,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云即可实现文档、表格、课件的编辑,编辑完成后的文件直接存放在云中。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等可以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
2. 整合教育资源。云计算模式最小化了终端设备的需求,在一个云计算环境中,不仅是课堂,个人电脑、实验室都可以从“云”中获得,在“云”中存储,让所有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解决教学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教育投入增长不足、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又可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优质的受教育机会。
3. 创设网络学习平台。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网络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云计算将有助于构建学校教学环境、群体学习环境、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环境;学习者则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环境、资源和服务,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网络学习。 4.节约硬件设备的投入成本。云计算扩展性非常强,多个学校可以将现有的硬件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减少单个学校在资金和时间上的投入,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 云存储中心更安全可靠。由于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时,有技术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助保存数据,有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来帮助管理提交的数据和程序,可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三)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现状
自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海量资源汇聚与服务、教师研修支撑、学生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实施与管理、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工作,给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架构图见图2。
1. 搭建覆盖各中小学校的基础网络。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北京市建成了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等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连通了每个区县。基础教育中布局调整保留的19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
2.整体规划、构架规范化的基础教育数据体系(CMIS与学生卡)。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规划、构建市、区县、学校等三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全部录入。2005年全市中考、高考报名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自2006年起全市为中小学生陆续免费发放学生IC卡140万张,推行“小升初”、“中招”持卡入学注册工作,在规范招生行为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市基础教育数据体系的建成为学生自主选课、学业质量监控、社会实践的实施与评估、综合素质评价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2 北京教育信息网网络架构
3. 创新资源服务模式(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市创新资源建设机制,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极大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品质;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该平台2005年底开通运行。截止到2009年12月,平台已拥有条目类资源482054条,服务频道17个,资源总数超过360万条,注册用户超过48万人,基本覆盖了全市一线教师,日访问量平均超过万人,月下载量平均超过1.5T。同时拥有85033种、99多万册数字图书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涵盖了600余种主流教育教学期刊的期刊库,提供220万种文献资料的文献传递系统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4.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北京市教师研修网)。2007年,随着高中课改在全市的推进,北京市面向全体教师开通了教师研修网,该网站整合了课改相关机构的专业服务,向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提供新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个性化服务,为教师群体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服务平台。平台的开通受到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欢迎,截止到2009年底,平台已建成覆盖中小学27个学科的专题讨论区;建成专家、名师和个人博客4000余个;并依托平台陆续开展网上音视频互动教研活动32次,开展专题讨论33次,发表作品2万余篇。
5. 实现高中阶段综合管理与评价。为帮助高中学校顺利进入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学分制管理及学生自主选课,2007年全市统一规划、设计、开发了普通高中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新课程管理平台两套管理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通过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制度,旨在引导和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电子化的选课、排课系统及教学管理系统,为北京市高中学校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学分制管理及学生自主选课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创设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课改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社会资源服务教育教学,于2008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该项目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为学校集体组织或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7. 探索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科学、客观地监控北京市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实施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符合实际的意见,进一步通过反馈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的发展,引导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与学质量观,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北京市于2003年启动“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项目,建立“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2009年开始实施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并依托该系统,完成了全市9个区县65000名学生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测试。
8.探索建立首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北京数字学校(Beijing Digital School ,简称:BDS)是将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环境,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无缝衔接,构建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建立一套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整合现有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课程点播、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拓展资源等内容学习,建立学生、教师和家长学习、交流、讨论、共享的虚拟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所需的教育服务。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指导意见》,进行管理机制创新,突破学校、区域界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本区县乃至更大范围内共享,使学习将不再局限于学校、局限于书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任何介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 (四)北京基础教育云
进一步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方面要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和发挥现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和积累,使现有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更加有效地发挥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等基础教育关键业务中;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资源、系统及跨越组织边界的整合和服务,并在总体发展追求上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服务转变,为学生打造融合课堂内外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培养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云计算为聚合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教学在线服务、促进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协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打造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已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模式新机遇,通过北京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程化活动支持提供一体化的、便捷的应用空间。
二、 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
架构及描述
图3显示的是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架构图。该图以现有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分类,将构建中的北京基础教育云服务分解到三个层次上,即IaaS、PaaS、SaaS三个层次,并将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所对应的服务以及云计算特征典型的服务融合其中。下面逐步说明北京基础教育云架构中的内涵。
在IaaS层,云所提供的是教育信息建设基础架构及其对基础架构的服务。通过基础架构,可实现对服务器、存储器及网络的虚拟化管理,从而可自动地管理和动态地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资源。基于这一基础架构,可实现性价比好、可靠性高、扩展能力强、按需使用的弹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撑设施。为使得云计算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于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创建高可用性的、稳定的云服务环境,在IaaS层提供海量教育数据服务和绿色安全教育保障服务。在海量教育数据服务部分,提供多级数据存储、系统备份和恢复等服务,以实现对海量教育数据的可靠、稳定的存储与应用。绿色安全教育保障服务要在绿色信息空间创建、病毒防护、流程监控与控制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安全、高可用性的教育云平台环境提供基础支撑。
图3 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体系架构
在PaaS层,云所提供的服务来源于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前平台与系统的共性基础需求之中,这一层将为上层SaaS服务提供共性的、基础性的服务,包括应用整合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应用互操作框架服务)、教育基础服务(海量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测评服务)、云通用服务(实时流媒体服务、云存储(盘)服务、云消息服务)等。其中,应用整合服务为上层云服务提供不同层面的整合能力,是促进SaaS类云服务有效整合的基础。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提供用户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上层云服务全系统漫游的基础,以提升用户应用云服务开展教育教学的用户体验;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提供的是SaaS类云服务中各类服务之间数据互操作的基础,以实现各类SaaS类云服务之间的数据有效流转;应用互操作框架服务提供SaaS类云服务功能集成的能力,为SaaS类云服务提供功能集成和关联的能力。教育基础服务和云通用服务虽然具有SaaS类云服务的特征(即它们能够直接为教育用户使用),但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看,这类服务更应融合到教育云更上层的其他服务中,并被其他服务编程应用,如教师备课服务、教师研修服务、在线学习服务等。教育基础服务中包含海量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该服务提供从其他应用汇聚资源的功能(如从SaaS类教师研修云服务中来的生成性资源、从学生在线学习中来的学生提交的可共享资源等),并支持海量汇聚的资源在其他SaaS类服务中的应用(如SaaS中的教师备课服务)。教育基础服务中包含测评服务,测评服务可以为各类其他需要评价的SaaS类服务提供支撑。云通用服务包括实时流媒体服务、云存储服务、云消息服务,其中,实时流媒体服务提供实时交互功能,可以整合和内嵌在所有需要有效交互的SaaS类服务中,如教师研修服务、家校互动服务、在线协作活动等;云存储服务提供给教育用户个体或群体(指组服务)利用云的服务能力开展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移动教学/学习的支持能力,可以为SaaS类的各类服务所使用。
在SaaS层,依据教育系统中的各类用户,提供具有岗位特征及各类角色特征的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管理类服务、教学类服务、教研类服务、学习类服务以及促进教育开放的各类服务等。当前,像CMIS类、社会大课堂类、教师研修网类、综合管理与评价类等应用都是此类服务。当然,在云服务环境下,这类应用将充分应用教育云所提供的IaaS和PaaS类云服务的能力,在服务规模的可扩展性、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服务与其他各类相关云服务的可整合性等方面将大为提升。
除了上述方面之外,有效的教育云支撑离不开促进云服务规范生成、保障云服务有效运转的支持服务等方面。因此,在构建北京基础教育云的过程中,在教育云建构的相关规范(包括技术规范和服务规范等)、教育云的建设机制与组织保障机制、教育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教育云用户管理与授权体系等方面形成与云设施部署、云服务提供相配套的保障条件建设,构建跨组织、跨领域的协作环境。
在上述各级云服务的基础上,最终将为教育相关的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主动的服务(这需要充分在各个SaaS类云服务的生成中,充分应用云消息服务所带来的潜能),这里用户包括管理者/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 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基础教育云)工程
教育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各类基础云服务的成熟与完善。伴随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一些IaaS和PaaS类服务已经成熟,如以CMIS所带动的基础数据体系、以教育资源网建设所带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以中小学数字校园及CMIS应用所带动的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等,为构建北京教育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合北京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为打造适应学生在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云服务为主导,推进基础教育云工程的开展,并以此为契机构建适应北京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云。相关服务如图4所示。 图4 以学生学习服务为主体的教育云(Bjlearning-Cloud)
从总体规划上来看,Bjlearning-Cloud是以创建为学生学习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云,通过这一教育云服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选课、在线听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评测等贯穿学生学习业务全过程的学习支撑功能,同时,为学生提供主题丰富的、适应学生认知特征需要的、交互性强、适用性好的在线数字化学习资源。将这一学习支持功能延伸到教学、教研、管理、家校互动等环节——允许学校、教师个体开课;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允许学生的选课成绩成为其学校学籍中的有效部分;允许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在线学习的选择、辅导等。图4所示的各项功能是紧紧围绕上述功能而设定的,这些功能以SaaS形式对外提供。
下面对上述服务构成进行简要的描述。
学习和测评服务:在线注册与选课,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在云中注册;注册者可以选择系统中开设的各种实时类课程或在线资源浏览类课程;学习者在学习所选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参与同一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或课程开设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习者完成某一主题、某一课程的学习后,可以进行与课程单元或课程相配套的作业与考试;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过程,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追迹与评价,并依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情况进行适应性的反馈,包括有效的、针对性的资源推送等。
教学服务:提供学校或教师开展在线课程的支撑功能,包括在线备课,允许教师课程准备过程中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建议以优化在线课程设计,系统支持快速的备课资源导入与整合功能;在线教学,允许教师利用云流媒体服务开展实时在线教学,且支持多种模式的在线课堂交互;在线辅导允许课程教师回答选课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以灵活的、多样化的方式支持在线辅导;评价与反馈功能支持课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状况的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教研服务:使教师能够有效地驾驭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研服务提供给教师群体以网络教研活动支持、协作电子备课、在线听评课等功能,以群体教师的智慧促进教育云服务中教师在线授课能力及创建在线课程能力的提高。
管理服务:为促进教育云服务中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而进行的相关管理服务,其基本功能包括教育管理,教育云中的课程应该能够和学习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进行对接和编排;课程资源管理提供对教育云中课程资源统一管理、质量保证和从组织管理角度的有效评价等功能,以保证教育云服务中课程类资源的权威性、时效性和有效性;课程评价管理提供对教育云中所开设课程的全程质量监控与管理功能,包括课程的开设、实时课程质量的评价与反馈、在线课程资源质量的评价与反馈,以促进教育云中课程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优化。
拓展服务:为促进教育云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有效推进和应用,提供相关的拓展服务,包括家校互动服务,将学习者的学校表现从学校延伸到教育云上,促进家长依据学习者的教育情况、学习情况从教育云的课程和在线资源中进行教育和学习发展的支持,提供学习者自我测评基础上的家校互动评价;博客系统提供教育云中各类用户依据主题、学习者群体、家长群体、学生发展成长知识分类等各种类型的分类,形成有效的互动社区,促进教育云服务中各类资源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教育用户的开放交流;公共服务提供如公共信息发布、教育云服务发展等动态、公共类的信息,以促进全市范围内教育信息的统一门户公众发布,为广大学习者、家长和社会服务。
通过上述各类云服务的提供,最终能够实现灵活的用户、课程管理及设置,实现各类课程的开设、在线学习管理及评价。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充分共享,有效促进交流与协作,满足广大师生对有效学习资源的需求。通过上述教育云服务的组织与实施,最终为全市范围内的教育用户提供资源互补、均衡发展的云应用环境,带动全市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保障上述云服务环境持久、健康、生态化的运行,必须解决与教育云服务建设相配套的相关问题(如图3所示)。当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云服务环境还应该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1. 学习资源标准研究与建设
(1)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2)研究制定北京教育视频资源格式与技术标准;
(3)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评估标准;
(4)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分类标准;
(5)研究制定北京基础教育在线学习评估模型。
2. 学习资源优化与建设
按照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组织建设一批有针对性的优质学习资源。
教师学习资源内容:
(1)精品课例。提供各学科的优质视频课例,可依托基教研中心征集、评选并整理一批课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2)专题课程。根据一线教师需求,由信息中心组织策划、拍摄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培训课程,具体包括新入职教师基础培训系列、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系列、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提升系列、网管教师工作技能提升系列等。
(3)名校名师资源。由信息中心负责购买、征集、录制一批世界及北京地区名校名师的课程资源,供广大教师借鉴学习。
(4)研修培训资源。依托教研中心、教育学院,整合已有的研修培训资源,在学习平台上统一呈现出来,供教师使用。
(5)交流资源。由一线教师自主拍摄的教育教学类短视频资源,由教师上传后经审批发布在平台上,供教师交流研讨。
学生学习资源内容:
(1)同步课程。择优委托部分区县选择名校承担同步课程的组织与录制工作,按照几个大版本的教材制作主要学科(小学:语、数、外;中学:语、数、外、物、化、生)的同步课程。内容以课堂实录为主,辅以作业与评测。供广大学生、家长学习参考。 (2)网修课程(支持学分认证)。由课程中心、教研中心合作完成高中阶段的5门左右网络课标选修课的制作,内容包括课程说明、课程讲解、课后练习、参考资料、评测题库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并在按要求完成学习后,获得该课程的相应学分。
(3)主题串讲。由信息中心、教研中心合作,针对学生在各主要学科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围绕考试,邀请名师进行重点讲解,该类讲座以主题划分,如小学数学分数的问题,中学物理做功的问题,中学数学因式分解的问题等。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专题复习课,由名师进行中考、高考前的复习串讲。此类资源力求精干、精品,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在线答疑。由市教委牵头,各区县参与,定期(如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在线交流答疑。答疑安排可在每学年始时排定,每周依次安排不同学科及年级的答疑内容,在中考、高考期间可以密集地安排几场有针对性的考前咨询答疑。将排定的答疑时间表通过网站及多种渠道向学生、家长公布,请他们根据需求参加相应场次的答疑活动。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3. 运行服务机制研究与建设
为了保障学习与服务平台的顺畅、持续良性运转,建议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内容维护及平台服务,同时由市教委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激励师生的参与共享。
(1)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教师在线研修的相关要求及工作量计量的研究与政策制定;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制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相关要求及配套政策研究与制定;学习与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经费保障研究;学习与服务平台运行维护及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2)服务团队的组织与管理
创新管理体制,采取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承担平台的建设策划、内容维护、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及部分课程制作的工作,确保平台服务质量,推动平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F·德鲁克. 知识管理:未来人力资源开发核心[M]. 杨开峰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 [英]B·伯恩斯坦. 论教育知识的分类和架构[A].麦克·F·D·扬主编.知识与控制[M].谢维和、朱旭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蔡文彬.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 曹鹏.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发展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3):73~75.
[5] 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9):2562~2566.
[6] 邓志鸿,唐世渭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5)):730~737.
[7] 朵珊珊.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J].信息化研究,2011,(3):1213~1214.
[8] 黄倩.浅谈信息检索前沿发展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09,(19)):228~229.
[9] 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9,(4):42~46.
[10] 李贵成.浅议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内涵及关系[J].重庆图情研究,2007,(2):6~21.
[11] 廖军,谭浩.新一代开放分布式处理技术——Web Services[J].计算机应用,2004,(8):5~9.
[12] 张红宪.基于分布式本体的信息集成与共享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云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罗洁(1955—),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lj55010@bjedu.gov.cn。
一、 教育云发展的基本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当前,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第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走向整合期,如何将日益广泛存在的硬件设施、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和应用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例常化教学行为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并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第二,自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已清晰地演化成三个层次信息化建设环节,一是高可用性的区域级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设施/环境,二是有效的校本信息化整体推进体系,三是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前两类环节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第三,从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耦合的整体要素来看,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深化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突破点,而打造在线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在线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正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路标。
第四,信息化建设推进模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更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整体考虑,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顶层设计”的概念源于工程学领域,是大型工程技术项目建设中的一种设计理念和科学决策模式。这一设计理念强调从实际需求出发,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自高端开始进行战略谋划和总体设计。
教育云的发展正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上述需求特征所决定的。
(二)云计算及其发展
云计算的发展适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当前特征阶段的需求。IBM 公司于2007 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云计算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在IBM技术白皮书《Cloud Computing》中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也可以是虚拟的服务器。“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执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应用程序。因此,云计算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描述了基础设施,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另一方面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未来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构建与应用程序紧密结合的大规模底层基础设施,使得应用能够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另一个是通过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在网络上提供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第一个发展趋势能够从现有的云计算研究状况中体现出来。而在云计算应用的构造上,很多新型的社会服务型网络,如Facebook等已经体现了这个发展趋势。在研究上则开始注重如何通过云计算基础平台将多个业务融合起来。基于此,云计算创造出了新的层次性的服务模式,提供IaaS(设施作为服务)、PaaS(平台作为服务)和SaaS(软件应用作为服务)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见图1), 并结合第三方应用扩展SaaS。在云计算的环境之下,一切都是服务,软件是服务,平台是云平台的服务,基础架构是云架构的服务。
①IaaS模式:Amazon对外提供效能计算和存储租用服务,包括存储空间、带宽、CPU 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空间、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运算量时长收费,如弹性计算云EC2让用户自行选择服务器配置来按需付费。②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主要采用PaaS模式,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按需收费。③SaaS模式:AT&T推出基于EMC Atmos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的“Synaptic Storage as a Service”。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进行访问,使用AT&T的网络云来保存、分布和找回数据。
云计算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廉价的应用和方便接入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可以建构区域性的云服务设施为学校提供云服务。云计算模式为学校提供了合适的借鉴方案,教育机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的相关任务将可以选用云计算服务来完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提供经济的在线教育软件服务。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可以在云中,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云即可实现文档、表格、课件的编辑,编辑完成后的文件直接存放在云中。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等可以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
2. 整合教育资源。云计算模式最小化了终端设备的需求,在一个云计算环境中,不仅是课堂,个人电脑、实验室都可以从“云”中获得,在“云”中存储,让所有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解决教学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教育投入增长不足、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又可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优质的受教育机会。
3. 创设网络学习平台。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网络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云计算将有助于构建学校教学环境、群体学习环境、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环境;学习者则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环境、资源和服务,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网络学习。 4.节约硬件设备的投入成本。云计算扩展性非常强,多个学校可以将现有的硬件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减少单个学校在资金和时间上的投入,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 云存储中心更安全可靠。由于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时,有技术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助保存数据,有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来帮助管理提交的数据和程序,可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三)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现状
自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海量资源汇聚与服务、教师研修支撑、学生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实施与管理、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工作,给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架构图见图2。
1. 搭建覆盖各中小学校的基础网络。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北京市建成了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等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连通了每个区县。基础教育中布局调整保留的19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
2.整体规划、构架规范化的基础教育数据体系(CMIS与学生卡)。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规划、构建市、区县、学校等三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全部录入。2005年全市中考、高考报名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自2006年起全市为中小学生陆续免费发放学生IC卡140万张,推行“小升初”、“中招”持卡入学注册工作,在规范招生行为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市基础教育数据体系的建成为学生自主选课、学业质量监控、社会实践的实施与评估、综合素质评价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2 北京教育信息网网络架构
3. 创新资源服务模式(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市创新资源建设机制,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极大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品质;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该平台2005年底开通运行。截止到2009年12月,平台已拥有条目类资源482054条,服务频道17个,资源总数超过360万条,注册用户超过48万人,基本覆盖了全市一线教师,日访问量平均超过万人,月下载量平均超过1.5T。同时拥有85033种、99多万册数字图书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涵盖了600余种主流教育教学期刊的期刊库,提供220万种文献资料的文献传递系统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4.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北京市教师研修网)。2007年,随着高中课改在全市的推进,北京市面向全体教师开通了教师研修网,该网站整合了课改相关机构的专业服务,向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提供新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个性化服务,为教师群体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服务平台。平台的开通受到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欢迎,截止到2009年底,平台已建成覆盖中小学27个学科的专题讨论区;建成专家、名师和个人博客4000余个;并依托平台陆续开展网上音视频互动教研活动32次,开展专题讨论33次,发表作品2万余篇。
5. 实现高中阶段综合管理与评价。为帮助高中学校顺利进入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学分制管理及学生自主选课,2007年全市统一规划、设计、开发了普通高中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新课程管理平台两套管理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通过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制度,旨在引导和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电子化的选课、排课系统及教学管理系统,为北京市高中学校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学分制管理及学生自主选课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创设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课改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社会资源服务教育教学,于2008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该项目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为学校集体组织或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7. 探索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科学、客观地监控北京市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实施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符合实际的意见,进一步通过反馈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的发展,引导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与学质量观,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北京市于2003年启动“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项目,建立“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2009年开始实施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并依托该系统,完成了全市9个区县65000名学生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测试。
8.探索建立首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北京数字学校(Beijing Digital School ,简称:BDS)是将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环境,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无缝衔接,构建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建立一套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整合现有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课程点播、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拓展资源等内容学习,建立学生、教师和家长学习、交流、讨论、共享的虚拟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所需的教育服务。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指导意见》,进行管理机制创新,突破学校、区域界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本区县乃至更大范围内共享,使学习将不再局限于学校、局限于书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任何介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 (四)北京基础教育云
进一步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方面要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和发挥现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和积累,使现有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更加有效地发挥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等基础教育关键业务中;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资源、系统及跨越组织边界的整合和服务,并在总体发展追求上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服务转变,为学生打造融合课堂内外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培养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云计算为聚合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教学在线服务、促进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协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打造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已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模式新机遇,通过北京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程化活动支持提供一体化的、便捷的应用空间。
二、 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
架构及描述
图3显示的是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架构图。该图以现有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分类,将构建中的北京基础教育云服务分解到三个层次上,即IaaS、PaaS、SaaS三个层次,并将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所对应的服务以及云计算特征典型的服务融合其中。下面逐步说明北京基础教育云架构中的内涵。
在IaaS层,云所提供的是教育信息建设基础架构及其对基础架构的服务。通过基础架构,可实现对服务器、存储器及网络的虚拟化管理,从而可自动地管理和动态地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资源。基于这一基础架构,可实现性价比好、可靠性高、扩展能力强、按需使用的弹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撑设施。为使得云计算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于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创建高可用性的、稳定的云服务环境,在IaaS层提供海量教育数据服务和绿色安全教育保障服务。在海量教育数据服务部分,提供多级数据存储、系统备份和恢复等服务,以实现对海量教育数据的可靠、稳定的存储与应用。绿色安全教育保障服务要在绿色信息空间创建、病毒防护、流程监控与控制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安全、高可用性的教育云平台环境提供基础支撑。
图3 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体系架构
在PaaS层,云所提供的服务来源于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前平台与系统的共性基础需求之中,这一层将为上层SaaS服务提供共性的、基础性的服务,包括应用整合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应用互操作框架服务)、教育基础服务(海量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测评服务)、云通用服务(实时流媒体服务、云存储(盘)服务、云消息服务)等。其中,应用整合服务为上层云服务提供不同层面的整合能力,是促进SaaS类云服务有效整合的基础。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提供用户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上层云服务全系统漫游的基础,以提升用户应用云服务开展教育教学的用户体验;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提供的是SaaS类云服务中各类服务之间数据互操作的基础,以实现各类SaaS类云服务之间的数据有效流转;应用互操作框架服务提供SaaS类云服务功能集成的能力,为SaaS类云服务提供功能集成和关联的能力。教育基础服务和云通用服务虽然具有SaaS类云服务的特征(即它们能够直接为教育用户使用),但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看,这类服务更应融合到教育云更上层的其他服务中,并被其他服务编程应用,如教师备课服务、教师研修服务、在线学习服务等。教育基础服务中包含海量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该服务提供从其他应用汇聚资源的功能(如从SaaS类教师研修云服务中来的生成性资源、从学生在线学习中来的学生提交的可共享资源等),并支持海量汇聚的资源在其他SaaS类服务中的应用(如SaaS中的教师备课服务)。教育基础服务中包含测评服务,测评服务可以为各类其他需要评价的SaaS类服务提供支撑。云通用服务包括实时流媒体服务、云存储服务、云消息服务,其中,实时流媒体服务提供实时交互功能,可以整合和内嵌在所有需要有效交互的SaaS类服务中,如教师研修服务、家校互动服务、在线协作活动等;云存储服务提供给教育用户个体或群体(指组服务)利用云的服务能力开展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移动教学/学习的支持能力,可以为SaaS类的各类服务所使用。
在SaaS层,依据教育系统中的各类用户,提供具有岗位特征及各类角色特征的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管理类服务、教学类服务、教研类服务、学习类服务以及促进教育开放的各类服务等。当前,像CMIS类、社会大课堂类、教师研修网类、综合管理与评价类等应用都是此类服务。当然,在云服务环境下,这类应用将充分应用教育云所提供的IaaS和PaaS类云服务的能力,在服务规模的可扩展性、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服务与其他各类相关云服务的可整合性等方面将大为提升。
除了上述方面之外,有效的教育云支撑离不开促进云服务规范生成、保障云服务有效运转的支持服务等方面。因此,在构建北京基础教育云的过程中,在教育云建构的相关规范(包括技术规范和服务规范等)、教育云的建设机制与组织保障机制、教育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教育云用户管理与授权体系等方面形成与云设施部署、云服务提供相配套的保障条件建设,构建跨组织、跨领域的协作环境。
在上述各级云服务的基础上,最终将为教育相关的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主动的服务(这需要充分在各个SaaS类云服务的生成中,充分应用云消息服务所带来的潜能),这里用户包括管理者/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 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基础教育云)工程
教育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各类基础云服务的成熟与完善。伴随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一些IaaS和PaaS类服务已经成熟,如以CMIS所带动的基础数据体系、以教育资源网建设所带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以中小学数字校园及CMIS应用所带动的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等,为构建北京教育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合北京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为打造适应学生在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云服务为主导,推进基础教育云工程的开展,并以此为契机构建适应北京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云。相关服务如图4所示。 图4 以学生学习服务为主体的教育云(Bjlearning-Cloud)
从总体规划上来看,Bjlearning-Cloud是以创建为学生学习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云,通过这一教育云服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选课、在线听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评测等贯穿学生学习业务全过程的学习支撑功能,同时,为学生提供主题丰富的、适应学生认知特征需要的、交互性强、适用性好的在线数字化学习资源。将这一学习支持功能延伸到教学、教研、管理、家校互动等环节——允许学校、教师个体开课;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允许学生的选课成绩成为其学校学籍中的有效部分;允许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在线学习的选择、辅导等。图4所示的各项功能是紧紧围绕上述功能而设定的,这些功能以SaaS形式对外提供。
下面对上述服务构成进行简要的描述。
学习和测评服务:在线注册与选课,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在云中注册;注册者可以选择系统中开设的各种实时类课程或在线资源浏览类课程;学习者在学习所选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参与同一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或课程开设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习者完成某一主题、某一课程的学习后,可以进行与课程单元或课程相配套的作业与考试;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过程,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追迹与评价,并依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情况进行适应性的反馈,包括有效的、针对性的资源推送等。
教学服务:提供学校或教师开展在线课程的支撑功能,包括在线备课,允许教师课程准备过程中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建议以优化在线课程设计,系统支持快速的备课资源导入与整合功能;在线教学,允许教师利用云流媒体服务开展实时在线教学,且支持多种模式的在线课堂交互;在线辅导允许课程教师回答选课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以灵活的、多样化的方式支持在线辅导;评价与反馈功能支持课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状况的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教研服务:使教师能够有效地驾驭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研服务提供给教师群体以网络教研活动支持、协作电子备课、在线听评课等功能,以群体教师的智慧促进教育云服务中教师在线授课能力及创建在线课程能力的提高。
管理服务:为促进教育云服务中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而进行的相关管理服务,其基本功能包括教育管理,教育云中的课程应该能够和学习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进行对接和编排;课程资源管理提供对教育云中课程资源统一管理、质量保证和从组织管理角度的有效评价等功能,以保证教育云服务中课程类资源的权威性、时效性和有效性;课程评价管理提供对教育云中所开设课程的全程质量监控与管理功能,包括课程的开设、实时课程质量的评价与反馈、在线课程资源质量的评价与反馈,以促进教育云中课程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优化。
拓展服务:为促进教育云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有效推进和应用,提供相关的拓展服务,包括家校互动服务,将学习者的学校表现从学校延伸到教育云上,促进家长依据学习者的教育情况、学习情况从教育云的课程和在线资源中进行教育和学习发展的支持,提供学习者自我测评基础上的家校互动评价;博客系统提供教育云中各类用户依据主题、学习者群体、家长群体、学生发展成长知识分类等各种类型的分类,形成有效的互动社区,促进教育云服务中各类资源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教育用户的开放交流;公共服务提供如公共信息发布、教育云服务发展等动态、公共类的信息,以促进全市范围内教育信息的统一门户公众发布,为广大学习者、家长和社会服务。
通过上述各类云服务的提供,最终能够实现灵活的用户、课程管理及设置,实现各类课程的开设、在线学习管理及评价。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充分共享,有效促进交流与协作,满足广大师生对有效学习资源的需求。通过上述教育云服务的组织与实施,最终为全市范围内的教育用户提供资源互补、均衡发展的云应用环境,带动全市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保障上述云服务环境持久、健康、生态化的运行,必须解决与教育云服务建设相配套的相关问题(如图3所示)。当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云服务环境还应该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1. 学习资源标准研究与建设
(1)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2)研究制定北京教育视频资源格式与技术标准;
(3)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评估标准;
(4)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分类标准;
(5)研究制定北京基础教育在线学习评估模型。
2. 学习资源优化与建设
按照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组织建设一批有针对性的优质学习资源。
教师学习资源内容:
(1)精品课例。提供各学科的优质视频课例,可依托基教研中心征集、评选并整理一批课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2)专题课程。根据一线教师需求,由信息中心组织策划、拍摄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培训课程,具体包括新入职教师基础培训系列、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系列、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提升系列、网管教师工作技能提升系列等。
(3)名校名师资源。由信息中心负责购买、征集、录制一批世界及北京地区名校名师的课程资源,供广大教师借鉴学习。
(4)研修培训资源。依托教研中心、教育学院,整合已有的研修培训资源,在学习平台上统一呈现出来,供教师使用。
(5)交流资源。由一线教师自主拍摄的教育教学类短视频资源,由教师上传后经审批发布在平台上,供教师交流研讨。
学生学习资源内容:
(1)同步课程。择优委托部分区县选择名校承担同步课程的组织与录制工作,按照几个大版本的教材制作主要学科(小学:语、数、外;中学:语、数、外、物、化、生)的同步课程。内容以课堂实录为主,辅以作业与评测。供广大学生、家长学习参考。 (2)网修课程(支持学分认证)。由课程中心、教研中心合作完成高中阶段的5门左右网络课标选修课的制作,内容包括课程说明、课程讲解、课后练习、参考资料、评测题库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并在按要求完成学习后,获得该课程的相应学分。
(3)主题串讲。由信息中心、教研中心合作,针对学生在各主要学科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围绕考试,邀请名师进行重点讲解,该类讲座以主题划分,如小学数学分数的问题,中学物理做功的问题,中学数学因式分解的问题等。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专题复习课,由名师进行中考、高考前的复习串讲。此类资源力求精干、精品,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在线答疑。由市教委牵头,各区县参与,定期(如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在线交流答疑。答疑安排可在每学年始时排定,每周依次安排不同学科及年级的答疑内容,在中考、高考期间可以密集地安排几场有针对性的考前咨询答疑。将排定的答疑时间表通过网站及多种渠道向学生、家长公布,请他们根据需求参加相应场次的答疑活动。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3. 运行服务机制研究与建设
为了保障学习与服务平台的顺畅、持续良性运转,建议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内容维护及平台服务,同时由市教委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激励师生的参与共享。
(1)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教师在线研修的相关要求及工作量计量的研究与政策制定;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制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相关要求及配套政策研究与制定;学习与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经费保障研究;学习与服务平台运行维护及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2)服务团队的组织与管理
创新管理体制,采取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承担平台的建设策划、内容维护、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及部分课程制作的工作,确保平台服务质量,推动平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F·德鲁克. 知识管理:未来人力资源开发核心[M]. 杨开峰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 [英]B·伯恩斯坦. 论教育知识的分类和架构[A].麦克·F·D·扬主编.知识与控制[M].谢维和、朱旭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蔡文彬.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 曹鹏.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发展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3):73~75.
[5] 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9):2562~2566.
[6] 邓志鸿,唐世渭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5)):730~737.
[7] 朵珊珊.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J].信息化研究,2011,(3):1213~1214.
[8] 黄倩.浅谈信息检索前沿发展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09,(19)):228~229.
[9] 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9,(4):42~46.
[10] 李贵成.浅议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内涵及关系[J].重庆图情研究,2007,(2):6~21.
[11] 廖军,谭浩.新一代开放分布式处理技术——Web Services[J].计算机应用,2004,(8):5~9.
[12] 张红宪.基于分布式本体的信息集成与共享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