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能力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辨别美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社会上一些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色性肆意宣泄的电视剧,凶杀成癖的电影及社会上充斥的丑恶现象,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侵蚀作用,毒化了他们的心灵,污染了他们的身心,萎靡了他们的意志,迷失了他们的前进方向。因此,在优化社会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必须强化学校的美育工作。语文是美育教育的直接载体,因此,拒腐防变的重要任务,很大程度上应由语文教师来承担。
一、感受美是语文美育教学的基础
我教《燕子》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在插图上找出:群山、湖水、稻田、盛开的桃花、轻的柔柳、各种竞相开放的花;还有天空中、湖面上飞翔着的小燕子。然后让他们闭目细品图片对自己有何印象。多数学生感觉到了:春天百花争放艳,光彩夺目,可爱的小燕子给大好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姿。我做进一步启迪:柳的色彩是黄绿的,是那样的嫩美,柳的姿态是随风轻拂,一静一动的美态令人心清气爽,心驰神往。提示他们:“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花草树木好像事先有约似的,纷至沓来,显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景象。通过这些富有诗意的意境美学因素分析,学生从中感觉到美的甘饴,受到了美的熏陶,热爱大自然美景之感油然而生。
二、鉴赏美景是语文美育教育的关键
在《百合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卫生员让人抬进一口棺材,动手揭去通讯员身上的被子,这时新媳妇脸色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至此,我让学生勾勒新媳妇给人的初步印象,他们感叹道:冰冷发白的脸,再配以劈手夺过、狠狠地瞪、气汹汹等动作,一个貌似冷酷,令人作哎的泼妇形象跃然纸上。然而,随着剧情进一步展开,学生紧蹙的双眉逐渐舒展开来,因为下文是:
“她自己动手将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这几句话含蓄表达了“新媳妇”和作品中的我及作者本人对这位牺牲了的年轻战士的崇敬之情。一个看似外表冷漠,内心却热的高大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了她冰清玉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眼光为之一亮,新媳妇肯让自己的新婚被子给一个素昧平生的牺牲战士盖,这种纯洁无瑕的美淋沥尽致地得到了发挥,其美的大义凛然,极大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寓意深刻的鉴美课。也即:外表美乃至流行的美代表不了时代的主旋律,心灵美及内在的美才是永恒不变的美。
三、创造美是语文美育教学的根本
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天地去,学生通过个人的劳动,创造出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时空环境,如优美舒适的校园建筑、整洁明净的学习场所、鸟语花香的校园等,都能养成他们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进而达到保护和创造自然美的目的。受到美的感染,他们便会动笔捕捉上感人镜头,将创造美用语言表达出声情并茂、色彩纷呈的佳作,定会为作文大观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美育的开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语文教学具有较高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选择优美的作文语言,完美的作文形式和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学内容与结构的日臻完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进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一、感受美是语文美育教学的基础
我教《燕子》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在插图上找出:群山、湖水、稻田、盛开的桃花、轻的柔柳、各种竞相开放的花;还有天空中、湖面上飞翔着的小燕子。然后让他们闭目细品图片对自己有何印象。多数学生感觉到了:春天百花争放艳,光彩夺目,可爱的小燕子给大好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姿。我做进一步启迪:柳的色彩是黄绿的,是那样的嫩美,柳的姿态是随风轻拂,一静一动的美态令人心清气爽,心驰神往。提示他们:“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花草树木好像事先有约似的,纷至沓来,显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景象。通过这些富有诗意的意境美学因素分析,学生从中感觉到美的甘饴,受到了美的熏陶,热爱大自然美景之感油然而生。
二、鉴赏美景是语文美育教育的关键
在《百合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卫生员让人抬进一口棺材,动手揭去通讯员身上的被子,这时新媳妇脸色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至此,我让学生勾勒新媳妇给人的初步印象,他们感叹道:冰冷发白的脸,再配以劈手夺过、狠狠地瞪、气汹汹等动作,一个貌似冷酷,令人作哎的泼妇形象跃然纸上。然而,随着剧情进一步展开,学生紧蹙的双眉逐渐舒展开来,因为下文是:
“她自己动手将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这几句话含蓄表达了“新媳妇”和作品中的我及作者本人对这位牺牲了的年轻战士的崇敬之情。一个看似外表冷漠,内心却热的高大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了她冰清玉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眼光为之一亮,新媳妇肯让自己的新婚被子给一个素昧平生的牺牲战士盖,这种纯洁无瑕的美淋沥尽致地得到了发挥,其美的大义凛然,极大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寓意深刻的鉴美课。也即:外表美乃至流行的美代表不了时代的主旋律,心灵美及内在的美才是永恒不变的美。
三、创造美是语文美育教学的根本
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天地去,学生通过个人的劳动,创造出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时空环境,如优美舒适的校园建筑、整洁明净的学习场所、鸟语花香的校园等,都能养成他们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进而达到保护和创造自然美的目的。受到美的感染,他们便会动笔捕捉上感人镜头,将创造美用语言表达出声情并茂、色彩纷呈的佳作,定会为作文大观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美育的开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语文教学具有较高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选择优美的作文语言,完美的作文形式和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学内容与结构的日臻完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进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