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溴丙酮酸抑制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阻滞糖代谢途径,探讨三溴丙酮酸(3-BrPA)抑制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DC)增殖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髓源性小鼠DC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细胞株)体外共培养的方法,诱导DC恶性转化,对恶性转化的D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命名为胶质瘤干细胞诱导恶性转化的DC(GSPC-MTDCs)。采用CCK-8法和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U3、正常DC、GSPC-MTDCs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将GSPC-MTDCs接种于20只无荧光裸小鼠皮下,接种后11d,选取致瘤均一的10只裸鼠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干预组给予3-BrPA(5 mg·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干预24 d。比较两组的致瘤情况。

结果

(1)GSPC-MTDCs具有永生化特征,与SU3相比,其增殖速度加快,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38.1±1.9)%对比(30.2±2.7)%,P<0.0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显示,GSPC-MTDCs侵袭能力强于SU3[(1 042±49)个对比(782±38)个,P<0.01)]。(2)GSPC-MTDCs接种于无荧光裸小鼠皮下和尾静脉后全部致瘤。3-BrPA干预后24 d,干预组和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1.5±0.6)g、(3.3±1.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7)。病理学观察显示,相较于干预组,对照组细胞核异形明显、核分裂象多、血管丰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c-myc阳性细胞比例高。

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具有诱导DC恶变的潜能;3-BrPA具有抑制GSPC-MTDCs增值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根据患者的术后MRI及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的有效性,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结果34例患者中,Simpson Ⅰ
目的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膜瘤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脑膜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和SWI检查,将SWI图像经软件处理后获得最小强度投影图(mIP);结合MRI或CT,对SWI的mIP、校正后的相位图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脑膜瘤的瘤内微出血灶、瘤内钙化灶和肿瘤引流静脉。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
期刊
目的探讨核糖体结合糖蛋白2(RPN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来自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CGGA)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mRNA测序数据,分析RPN2基因的表达模式。对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0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PN2基因的表达情况。根据RPN2基因的表达水平,将
目的探讨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sTBI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根据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鼻胃管组(50例)和鼻肠管+鼻胃管组(54例),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平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及入住ICU平均体温、机械通气时间。
期刊
目的探讨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新化疗策略及初步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以替莫唑胺化疗为基础,联合丙戊酸钠及尼卡地平的新化疗方案,治疗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阳性且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阴性的术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以及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经评估无再手术可能的胶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