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反思性教学的进程
课前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这一种反思主要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完成。备课始终要根据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有哪些;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等。
课中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它主要反映在行为记录上,这种行为记录与教案并行(教案上的每页可以在右边设计空白列,供教师随时记录,记录可以在课后完成),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着重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行为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分析,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策略分析,指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的分析;亮点分析,即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
课后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它主要是写“教后记”,主要包括:“学生在什么地方不易懂,原因何在,我的处理有效吗?”“学生在学习中有好的想法和思路吗?”“学习中带有倾向性问题在哪里,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如何弥补?”“教学策略应做哪些改进?”
二、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反思失败之处,记录教学疏漏,使教学趋于成熟。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寻找“办法”,使教学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种群不仅包括该种生物的幼体,还包括成体,即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对这些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反思教学疑难,寻求突破方法,使以后的教学化难为易。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问,又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这些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如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区别时,学生总是区分不好,因为他们对同源染色体辨认不好。因此我就想到用橡皮泥演示一下,这样做效果比较好。但是橡皮泥做这种演示不是很科学,因为当时在书店买的橡皮泥颜色种类多(而我们就需两种颜色,一种颜色代表父方染色体,一种颜色代表母方染色体),其他的都用不着,这样很浪费,并且同一种颜色的又很少,不够用。而且学生用橡皮泥做的同源染色体常常形状不一致,因此会影响效果。通过反思,我想用两种颜色的彩纸更好一些,用剪刀叠着剪,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就一样了。这样做效果明显好了,在以后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我常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有时不能理解透彻。通过课后反思,把它们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这样在以后的相同教学中难点解决就做的比较从容。
反思教学设计,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按大纲要求该节分为两个课时讲授,当时是先讲精子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因为过程相似学生出现了厌烦的情绪。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这样上:我先让一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精子形成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的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潘孟良
课前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这一种反思主要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完成。备课始终要根据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有哪些;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等。
课中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它主要反映在行为记录上,这种行为记录与教案并行(教案上的每页可以在右边设计空白列,供教师随时记录,记录可以在课后完成),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着重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行为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分析,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策略分析,指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的分析;亮点分析,即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
课后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它主要是写“教后记”,主要包括:“学生在什么地方不易懂,原因何在,我的处理有效吗?”“学生在学习中有好的想法和思路吗?”“学习中带有倾向性问题在哪里,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如何弥补?”“教学策略应做哪些改进?”
二、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反思失败之处,记录教学疏漏,使教学趋于成熟。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寻找“办法”,使教学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种群不仅包括该种生物的幼体,还包括成体,即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对这些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反思教学疑难,寻求突破方法,使以后的教学化难为易。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问,又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这些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如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区别时,学生总是区分不好,因为他们对同源染色体辨认不好。因此我就想到用橡皮泥演示一下,这样做效果比较好。但是橡皮泥做这种演示不是很科学,因为当时在书店买的橡皮泥颜色种类多(而我们就需两种颜色,一种颜色代表父方染色体,一种颜色代表母方染色体),其他的都用不着,这样很浪费,并且同一种颜色的又很少,不够用。而且学生用橡皮泥做的同源染色体常常形状不一致,因此会影响效果。通过反思,我想用两种颜色的彩纸更好一些,用剪刀叠着剪,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就一样了。这样做效果明显好了,在以后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我常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有时不能理解透彻。通过课后反思,把它们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这样在以后的相同教学中难点解决就做的比较从容。
反思教学设计,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按大纲要求该节分为两个课时讲授,当时是先讲精子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因为过程相似学生出现了厌烦的情绪。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这样上:我先让一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精子形成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的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