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品牌 构建特色文化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石羊塘中学校园,你会被优美的校园环境深深地吸引住。校内绿树成荫,鲜花锦簇;楼房绿林掩映,错落有致;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场所。近年来,教师乐业,管理规范,社会支教氛围很浓,学校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教育同行们的肯定。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全体石中人依托校园环境优美这一资源,着力打造绿色品牌,最终形成一种校园绿色文化,实现学校品位的整体提升。这里的绿色品牌不仅是指狭义的生态绿色、环境绿色等,而且包括广义的物质和意识上的绿色。下面就我校如何打造“绿色品牌”谈四点认识和体会。
  一、绿色环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对校园绿化与美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过程。校园内的一花一木,一土一石,甚至每一个角落,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把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视作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巧、和谐、实用的设计,把当地人文资源和科学文化知识等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提高校园环境的知识含量,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成为科学文化的知识宫。如:我镇中心完小的文化长廊,集诗墙(刊选了50多首小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宣传栏、校园景观、安全防护栏于一体,这正是校园环境智育功能的体现。
  美化了的校园,学生每天一跨入校门,两边皆绿,如步绿廊。课间漫步其中,如在花园中徜徉,让人有—种诗情画意的感受。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美化后的校园,每一寸土地成为一幅画,每一幢校舍建筑成为一首诗,师生在这种“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意境熏陶下,更容易领会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形神兼备、虚实相济的美学思想,激发了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热情,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绿色生活
  师生幸福指数的高低既决定于物质条件,还决定于精神世界的文明程度以及自己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绿色生活这一概念。绿色生活主要围绕健康生活和文明生活两个部分进行工作设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使学校工作更多地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教师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身体素质下滑。加强学生的健康卫生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明生活是指加强文明、礼仪、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文明品质。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在养成文明习惯上,我校的做法是:一是开设课程,加强文明、礼仪、卫生教育,转变观念,树立意识;二是制度促进,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督促学生;三是活动影响,从校园的环境卫生的保持,文明习惯的养成着手,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营造学生带家长,家长带家庭,家庭带社会的良好互动氛围;最后形成一种人人讲文明、讲礼仪、讲卫生的新风尚。
  三、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主要是构建生态和谐校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如何把人、财、物的科学统筹安排,体现建设两型学校的思想。在这种新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一是对学校的管理,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让教师树立人人参与学校的管理,个个把学校当家庭管理的主人翁精神,最终实现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营造促进学校发展的教育生态;二是对教师的管理,采用自主管理方式,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来引领教师的自主发展,學校做到为教师的成功创设优质环境,营造促进教师成功的教育生态;三是对学生的管理,采用自我管理方式,构建无障碍管理通道,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做到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最终形成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功的生态校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四、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就是打造原生态的课堂,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课堂高效。
  绿色环境与绿色生活、绿色管理、绿色课堂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校园处处可育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和管理校园文化,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发挥校园绿色文化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在创建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创造出具有向心力和发展力的校园绿色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学校个性,并通过它来影响熏陶广大青少年、儿童,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品牌,与有没有独具的特色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校长鲜明的个性,无疑是塑造学校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个性与特色并不排拒学习他人的经验,而个性与特色从本质上更属于自己的创造。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却昭示着卓越。特色并不惠顾于思想文化的贫瘠者,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灵动而又深邃的思想才是特色问世和学校品牌形成的不竭源泉。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二轮复习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给了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化、简化、系统化,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实现轻负高效的学习。  一、归纳总结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复习中的应用  2012年浙江理综化学考试
期刊
摘 要:三年多多来,我校以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研究”为载体,搭建起现代化数字平台,创编了以“数字化”形式为主体的多样化校本课程教材及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例开发,初步形成校本课程(选修课)系列。课题研究获得了成功,分别被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今年我校配合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管理技术网络暨校本课程资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如何让幼儿教育充满色彩,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良好的沟通是关键。本文以“美丽的条纹装饰画”为例,浅谈幼儿教育课堂的沟通艺术。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生活中用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深浅、冷暖、粗细条纹搭配组合的美。 
期刊
从各种课堂教学大赛中一路走来,阅读教学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第二课时。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追求所谓的精彩,赢得评委的深刻印象是根本原因。可是,我们的教学最终是要回归到常态,回归到本真的。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就成了一线教师最为关注,也是亟待解决的研讨话题。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给我们以启迪。去掉公开课的花俏,第一课时尤其要追求的境界也在于此。
期刊
女生身材娇小,皮肤白皙,长相俊俏,活泼开朗。但最近却发现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爱哭,看起来更爱学习,成绩却下滑。  作为高三的班主任,我平静而又开门见山指出她最近在学习上的变化。她有点始料未及,由开始时的笑容满面转为低头沉思。我真诚地说:“我也曾经像你一样有烦恼,现在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你会放松一些。”短暂的沉默后,我语气平缓地说:“这段时间你内心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了你一直比较稳定的学习状态。只有解
期刊
如何让校园电视服务于作文教学?把学生作文与校园电视有效整合,发挥出电视媒体应有的功能和价值,特别是学生的媒体素养急待提高,通过提高媒体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尝试中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即电视就是让作文的抽象的概念产生实际的意义,和活生生的现实联系起来。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电视媒体,就能弥补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缺陷,为他们的作文开辟出新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活络范文,生机勃
期刊
一、教改春风育新人,千树万树梨花开  走进新课堂,树立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都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教师拥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也期待教师拥有宽广深厚的知识底蕴,灵活的教学机智和精湛的教学教育艺术。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填鸭式的“倒水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援助者。这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课堂,给一潭死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期刊
谁都明白一个道理,学生的教材是和教学的进度相挂钩的,换句话说,你从初中开始上到毕业,一般的做法,这三年一定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的教材,不可能说,你一年级使用人教版的,二年级就使用苏教版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三年之后还要进行统考,各种版本的教材设置都是不同的,中途更换是大忌,好比火车与铁轨不衔接,火车不会跑是小事,要是翻车就很严重了。但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却违背了教育部办公厅今年5月16日发布的“为保证中
期刊
翻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可以看到,珍爱生命、自尊自信、爱国情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师生关系、睡眠时间、学习状态……都纳入其中。即使是“学业发展水平”一项,也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关注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新型“指挥棒”,把“分数独大”的龙头,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  “唯分数论”的解体  长期以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只有分数。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强
期刊
长期以来,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状况,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综合改革,并推出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该框架被称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