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责任感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对初中生进行自我责任感教育不仅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我国持续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关注初中生自我教育责任感现状,结合德育工作实例,提出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责任感;自我责任感;自我责任感教育
一、课题提出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了公民对国家的责任。可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能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心系祖国并能对国家尽职尽责的好公民,是我国公民责任感教育的总目标,主要提高我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对初中生进行自我责任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眼下迫不及待的任务。
二、初中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现状
自我责任感是指具有一定担当能力的学生个体在学习生活中对份内的事所作的行为选择、体验、判断,自觉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行为后果。这主要是指对自己负责,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对他人、集体、社会、自然负责的基本点,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品质。培养自我责任感,要求学生个体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自我保护、自觉学习、逐步提自我生活、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明确责任品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对自己负责,到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仍然有不少数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现状不容乐观。自我保護方面,初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日常安全常识和技能,但部分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弱;自我学习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自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方面,缺乏信心,不能正视自身的优缺点,不善于抓住自我发展的机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学生个体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还不强,自我学习、自我保护、自我发展方面的情况仍不乐观,这反映了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中责任感教育缺失,或知行的脱节,大多学校过于重视学业测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才,不符合当前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策略方法与实例
影响初中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影响,自家庭长辈父母的影响,学生个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来自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自我责任感教育要从个人责任为教育出发点,通过学校(学科)教育的途径,以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在教师的正面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提高学生自我责任认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情感,磨砺学生的自我责任意志,提高学生自我责任的判断、选择和行为能力,增强学生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人格品质。
(一)自我责任感教育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早期,是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上开始显现独立性和叛逆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比较片面,容易否定自我的发展。情绪变化比较大,性格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情感发展丰富却不稳定;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通过与他人比较听取他人评价来肯定或否定自己;处于网络化、媒体化的先进时代,学习内容不仅来自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书籍阅读,而且来源于媒体报道、网络传播,比较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影响。
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成长环境要求自我责任感教育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年级、分阶段合理确定自我责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笔者作为初中一线的班主任教师,初一确立“成型”的德育目标,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初二确立了“成人”的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强化责任意识;初三确立了“成才”的德育目标,在目标理想的引领下,强化自我责任,明确自身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自觉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才能更好地成才,为将来承担起对国家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二)自我责任感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的发展是自我责任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出发点,站在学生个体的立场引导学生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尊重学生,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引导个体全面发展,不断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例如,当学生对自我责任认识不到位,认为责任是父母、老师强加在我身上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往往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比如作业没做没交,就说试卷不见了,忘记了等。没有认识到自我的学生身份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理念,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认识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要勇担责任,积极去尝试与体验,不断发展自我。
(三)自我责任感教育的教育手段是外塑与内省的有机结合
外塑与内省教育手段的相结合是促进学生把学习与活动体验内化为个人的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外塑过程中,应把理论知识和相关道德规范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合理设计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引起师生、生生情感的共同鸣,使课堂学习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且能意识到作为一个自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内省是自我观察、自我教育、自我构建,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强调学生主体认识和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内省环境”,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机会,引导学生个体认同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目标,并内化为自身成长的目的。以此,帮助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负责地踏上成长的征途,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班级日常管理中要抓住有效契机,充分利用班会课的德育功能,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自我责任情感,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行为能力。 (四)自我责任感教育要拓展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来自学生生活案例、时政热点、课堂生成性资源等,搜集现实生活案例,拓展教学资源可以让我们的德育工作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增添活力,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回到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来,利用可以利用的生活教育资源,寻求教育的多种有利因素,挖掘多种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素材,尽可能丰富自我责任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德育工作中,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责任教育走向生活化、现代化。
四、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责任感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对初中生進行自我责任感教育不仅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我国持续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性,认识到责任感对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责任是一个健全人格的基础,只有唤起学生自我责任认知,增强学生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参与性,学生才能自觉做好自己分类的事情,才能对自我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判断和归因,使责任成为成长的需要,成为自身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培養具有责任感的接班人。培养人,就是要使每一个人“成人”,学会“做人”,人格健全,具有健康体魄、心理素质、科学生活态度与文明的行为方式,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品质,自觉承担起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6(2011.6重印).
[2]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3]唐洪波.构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体系[J].上海教育研究,2012(06).
[4]王啸.责任教育:现代教育之本[J].中小学管理,2011(07).
[5]刘铁芳.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与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02).
[6]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
【关键词】责任感;自我责任感;自我责任感教育
一、课题提出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了公民对国家的责任。可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能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心系祖国并能对国家尽职尽责的好公民,是我国公民责任感教育的总目标,主要提高我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对初中生进行自我责任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眼下迫不及待的任务。
二、初中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现状
自我责任感是指具有一定担当能力的学生个体在学习生活中对份内的事所作的行为选择、体验、判断,自觉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行为后果。这主要是指对自己负责,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对他人、集体、社会、自然负责的基本点,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品质。培养自我责任感,要求学生个体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自我保护、自觉学习、逐步提自我生活、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明确责任品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对自己负责,到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仍然有不少数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现状不容乐观。自我保護方面,初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日常安全常识和技能,但部分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弱;自我学习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自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方面,缺乏信心,不能正视自身的优缺点,不善于抓住自我发展的机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学生个体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还不强,自我学习、自我保护、自我发展方面的情况仍不乐观,这反映了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中责任感教育缺失,或知行的脱节,大多学校过于重视学业测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才,不符合当前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策略方法与实例
影响初中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影响,自家庭长辈父母的影响,学生个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来自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自我责任感教育要从个人责任为教育出发点,通过学校(学科)教育的途径,以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在教师的正面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提高学生自我责任认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情感,磨砺学生的自我责任意志,提高学生自我责任的判断、选择和行为能力,增强学生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人格品质。
(一)自我责任感教育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早期,是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上开始显现独立性和叛逆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比较片面,容易否定自我的发展。情绪变化比较大,性格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情感发展丰富却不稳定;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通过与他人比较听取他人评价来肯定或否定自己;处于网络化、媒体化的先进时代,学习内容不仅来自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书籍阅读,而且来源于媒体报道、网络传播,比较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影响。
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成长环境要求自我责任感教育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年级、分阶段合理确定自我责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笔者作为初中一线的班主任教师,初一确立“成型”的德育目标,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初二确立了“成人”的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强化责任意识;初三确立了“成才”的德育目标,在目标理想的引领下,强化自我责任,明确自身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自觉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才能更好地成才,为将来承担起对国家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二)自我责任感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的发展是自我责任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出发点,站在学生个体的立场引导学生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尊重学生,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引导个体全面发展,不断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例如,当学生对自我责任认识不到位,认为责任是父母、老师强加在我身上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往往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比如作业没做没交,就说试卷不见了,忘记了等。没有认识到自我的学生身份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理念,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认识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要勇担责任,积极去尝试与体验,不断发展自我。
(三)自我责任感教育的教育手段是外塑与内省的有机结合
外塑与内省教育手段的相结合是促进学生把学习与活动体验内化为个人的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外塑过程中,应把理论知识和相关道德规范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合理设计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引起师生、生生情感的共同鸣,使课堂学习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且能意识到作为一个自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内省是自我观察、自我教育、自我构建,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强调学生主体认识和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内省环境”,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机会,引导学生个体认同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目标,并内化为自身成长的目的。以此,帮助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负责地踏上成长的征途,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班级日常管理中要抓住有效契机,充分利用班会课的德育功能,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自我责任情感,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行为能力。 (四)自我责任感教育要拓展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来自学生生活案例、时政热点、课堂生成性资源等,搜集现实生活案例,拓展教学资源可以让我们的德育工作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增添活力,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回到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来,利用可以利用的生活教育资源,寻求教育的多种有利因素,挖掘多种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素材,尽可能丰富自我责任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德育工作中,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责任教育走向生活化、现代化。
四、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责任感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对初中生進行自我责任感教育不仅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我国持续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性,认识到责任感对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责任是一个健全人格的基础,只有唤起学生自我责任认知,增强学生承担自我责任的自觉性、参与性,学生才能自觉做好自己分类的事情,才能对自我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判断和归因,使责任成为成长的需要,成为自身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加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培養具有责任感的接班人。培养人,就是要使每一个人“成人”,学会“做人”,人格健全,具有健康体魄、心理素质、科学生活态度与文明的行为方式,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品质,自觉承担起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6(2011.6重印).
[2]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3]唐洪波.构建中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体系[J].上海教育研究,2012(06).
[4]王啸.责任教育:现代教育之本[J].中小学管理,2011(07).
[5]刘铁芳.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与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02).
[6]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