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文字挖掘人文情怀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蕴涵人文的学科,承载着传播、弘扬母语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言的习得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创造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进行革新,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前提下,畅所欲言,言情说理,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收获将是驾驭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两方面的,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应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渐悟——内化——外化。
  一、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我有效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我有效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如:想一想我爱三峡是什么意思呀?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意思是非常喜欢,那应该怎么读呀?再来读一读,此时学生的读法有三种:我爱三峡、我爱三峡、我爱三峡。对这三种读法我都给予了肯定,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2、给学生创造积极平等的氛围
  瞿塘峡两旁山石姿态多,这些山石都有哪些姿态?应怎样读?然后评读。西陵峡的风光更是别具一格,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读书形式自己小组决定,其他小组给予建议。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也应鼓励每个学生认真思考,听听别人的意见。
  3、多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巫峡幽深秀丽,朝云暮雨,变幻莫测,使人留恋,安排朗读好的同学来配乐朗读;三峡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这么喜欢三峡的美景,把你喜欢的句子背给同学听一听;安排记忆力好的同学背一背等,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
  在引导学生理解三峡的“幽深”时播放有关三峡的风景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三峡的瑰丽景象和幽深、神秘的意境。学生看着高山之间狭窄的河道和峡谷两旁刀削斧砍一般的巨石,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暗淡、幽静而深远。听着那舒缓的音乐,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的趣味盎然。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快乐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爱好来分组学习,边读书边思考问题,还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字典和课外资料帮助你们来学习。学生们通过交流,从不同的学生那里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又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1、运用表象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比如“幽深”一词较难以理解,先借助身边的工具书理解字面的意思,再读一读课文从哪儿能够感受到幽深的境界,使抽象、乏味的词义变成了丰富、现实的文字,再借助肢体语言,把两手渐渐合拢,看一看有什么感受。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形象。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瞿塘峡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妩媚秀丽宛如飘飘欲飞的嫦娥;有的山势险峻,使人不禁心惊胆战。还会有怎样姿态的山石哪?你也来模仿书上的句式说一种或几种,好吗?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但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叶圣陶先生认为,尤应重视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的领悟、体验乃至于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认知。所以不能让学生孤立地去训练,应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与体味情感,培养品质、发展个性相结合。我认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发展。相信每個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临洮街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落脚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者和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只有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规律性、科学性、积极性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一、增强内涵,是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终端,班主任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
近年来,文化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但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而校长作为全校的核心和灵魂,对学校的发展进步、发展方向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笔者认为一名称职的校长,应逐步具备和不断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一、思想理念有高度  先进的教育思想, 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如何获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首先要读大量的教育类书籍, 通晓各种教育理论。校长平时各种行政事务极
下图是对“最速曲线”的思考。  这条曲线给我很大的启发,一是这样一条奇妙的曲线颠覆了我多年笃信的观点,二是引我深思,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一定也存有这样一条“曲线”,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契合知识的发展脉络,让学习自然发生,教学相长,流畅的曲线成就完美的过程。那么,数学内容的整合会是我们的“最速曲线”吗?  一、邂逅——初遇数学整合课程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我侥幸加入了一个有责任、有情怀、有研究的团
摘要:新课程实施将减负增效的理念传递给了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与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的常用教学手段,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也获得了普遍认可,二者有着相互承接的联系密度与相同的激发目标。因此,提高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有效性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问题提出;提高有效性  小学生有着独特的成长心理和观察视角,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能流于形式,不
1919年4月30日,杜威应中国五所学术机构的联合邀请,由日本乘船抵达上海,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两年之久的访问和讲学活动,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郭秉文等都是杜威的学生。杜威关于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规定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宜顾及其个性及智能,故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等。美国的学制长期深刻地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继承发展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并
一、“留守学生”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庙前镇是湖北省当阳市东北角的一个苏区,地大人稀,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山区镇,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35398人,总劳动力21756人,版土面积35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3005亩,山林面积281682亩。耕地少
毛毛猴和旺旺狗要玩躲猫猫游戏,先是毛毛猴躲起来,旺旺狗寻找。  “躲在沙发后面?”毛毛猴蹲了下去,“不行不行,这里容易暴露自己。”  “躲在衣柜里面?”毛毛猴打开衣柜,“不行不行,我会把衣服弄乱的。”  这样想着,他使劲一关衣柜门:“哎呀,好疼!”  听到声音,猴妈妈和旺旺狗都赶紧跑过来。“怎么啦?”猴妈妈焦急地问。  “我的手被衣柜门夹到了。”眼泪在毛毛猴的眼里直打转。  在让毛毛猴轻轻动了动被
完全平方公式是鲁教版初一下学期的学习内容,它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也是因式分解的重要公式。对于公式的结构特点,初学时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容易在符号、项数、次数上出问题。随着练习的深入,包括a、b为多项式的情况,学生基本都能达到熟练应用的要求。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察的却不仅仅是该公式的简单运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该公式变形运用的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一、字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确了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的指向明确,倡导的内容积极向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同时,也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孩子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