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应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第一要务,教学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应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创造意识。课堂教学应成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多边活动的舞台。教学应把课前、课上、课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时空;课上活动是在预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的场所,以便解决那些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分层要求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的保障。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有许多种方式,有的是上课前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较系统的预习,有的是在新授课前针对某些问题,用几分钟简单地浏览教材。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以下是笔者尝试过的几种方式。
1.作业方式。把预习作业纸分为两部分,左侧做作业,右侧为“问题反馈”。作业方式一般用于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探讨。作业实行提前上交和课上随机抽查两种方式进行验收。时间允许的话尽量采用提前上交方式,课上抽查时一般是在教师安排学生课上活动后,在巡视过程中与学生当面交流。
2.练习方式。把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集合起来,做成练习(纸)卡的形式,上课时发给学生,限时独立解答。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实验和阶段性检查,可以采用答后即收和巡视检查两种方式。如学生进入实验室,把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几个小题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进行正误判断,限时完成。
自认为回答较好且对操作本实验心中有数的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有疑义或自认为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向教师举手示意,教师巡回检查,及时指导,对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上及时总结。
3.互动方式。学生自己选择问题或习题,制成卡片(纸或练习本皆可)。此方式一般适用于章、节复习或习题课。所选问题可以是有成熟想法的,把想法写在卡片背面;也可以是自己存在的问题。课上邻近同学交换卡片,完成或交流后互评,再根据课上情况,选择其他同学互换互评,通过互相交流,实现多向互动。
教师选择典型问题制成教师卡,背面写上解决问题的思路。课上教师可以巡回指导,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使教师卡与学生卡交流互动。对教师卡,教师最后要做出小结;对五花八门的学生卡,教师要做出点评。
4.研讨方式。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阅读材料、标“*”号的内容,可采用研讨方式。此方式教师只提出预习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质疑,到课堂上研讨。研讨可采用分组和全班讨论两种方式。研讨中,师生、生生多点互动,讨论结果由学生做总结,教师做点评。
二、课上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展示出学生预习后的理解、质疑、反思等认识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总起来说其基本的环节如下。
1.情境导入。学生通过预习,课程内容原有的神秘感大为消弱,而对存在的疑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学生的疑问增加教学的新鲜感,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学习情境之中。
2.信息交流。学生预习后,对相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自我见解,要通过多向交流,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信息多向流通,使学生勇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在这里,教师是学生信息交流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疑虑、困惑,教师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离奇,甚至怪诞,也不能有埋怨、责怪、厌烦的表情,以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
4.引导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先思考并在头脑中形成脉络,必要时可动手写出小结。对新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重复一次),对仍有疑问的及时澄清。每节课都这样做,每天都会有收获。日久天长,自信心会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智力潜能会不断地得到开发。
三、课后分层
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整齐划一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他们通常把与学习关系密切的差异分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动机与相应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三类,并认为这些差异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中对学习有着根本影响的是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新授课后,学生有两项任务,一是已授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一是新的预习内容。关于预习在前面已经讨论,关于课后的巩固和提高,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要求。
1.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激励他们多动手做一些课外实验,多注意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开展一些课题研究,还可以适当地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学科讲座、课外小组活动等等。
2.对大多数学生,应给他们布置适量的作业,以“跳一跳能够着”为原则,这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既要留给他们必要的自主空间,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因为学习不单是愉快的活动,也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到达彼岸的征程。
3.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是打开学生步入知识之门的钥匙,教师应处处体贴爱护他们,在和他们相处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跟踪教育。除教师的个别辅导外,还可以借助班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时空;课上活动是在预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的场所,以便解决那些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分层要求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的保障。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有许多种方式,有的是上课前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较系统的预习,有的是在新授课前针对某些问题,用几分钟简单地浏览教材。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以下是笔者尝试过的几种方式。
1.作业方式。把预习作业纸分为两部分,左侧做作业,右侧为“问题反馈”。作业方式一般用于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探讨。作业实行提前上交和课上随机抽查两种方式进行验收。时间允许的话尽量采用提前上交方式,课上抽查时一般是在教师安排学生课上活动后,在巡视过程中与学生当面交流。
2.练习方式。把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集合起来,做成练习(纸)卡的形式,上课时发给学生,限时独立解答。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实验和阶段性检查,可以采用答后即收和巡视检查两种方式。如学生进入实验室,把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几个小题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进行正误判断,限时完成。
自认为回答较好且对操作本实验心中有数的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有疑义或自认为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向教师举手示意,教师巡回检查,及时指导,对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上及时总结。
3.互动方式。学生自己选择问题或习题,制成卡片(纸或练习本皆可)。此方式一般适用于章、节复习或习题课。所选问题可以是有成熟想法的,把想法写在卡片背面;也可以是自己存在的问题。课上邻近同学交换卡片,完成或交流后互评,再根据课上情况,选择其他同学互换互评,通过互相交流,实现多向互动。
教师选择典型问题制成教师卡,背面写上解决问题的思路。课上教师可以巡回指导,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使教师卡与学生卡交流互动。对教师卡,教师最后要做出小结;对五花八门的学生卡,教师要做出点评。
4.研讨方式。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阅读材料、标“*”号的内容,可采用研讨方式。此方式教师只提出预习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质疑,到课堂上研讨。研讨可采用分组和全班讨论两种方式。研讨中,师生、生生多点互动,讨论结果由学生做总结,教师做点评。
二、课上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展示出学生预习后的理解、质疑、反思等认识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总起来说其基本的环节如下。
1.情境导入。学生通过预习,课程内容原有的神秘感大为消弱,而对存在的疑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学生的疑问增加教学的新鲜感,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学习情境之中。
2.信息交流。学生预习后,对相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自我见解,要通过多向交流,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信息多向流通,使学生勇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在这里,教师是学生信息交流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疑虑、困惑,教师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离奇,甚至怪诞,也不能有埋怨、责怪、厌烦的表情,以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
4.引导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先思考并在头脑中形成脉络,必要时可动手写出小结。对新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重复一次),对仍有疑问的及时澄清。每节课都这样做,每天都会有收获。日久天长,自信心会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智力潜能会不断地得到开发。
三、课后分层
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整齐划一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他们通常把与学习关系密切的差异分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动机与相应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三类,并认为这些差异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中对学习有着根本影响的是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新授课后,学生有两项任务,一是已授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一是新的预习内容。关于预习在前面已经讨论,关于课后的巩固和提高,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要求。
1.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激励他们多动手做一些课外实验,多注意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开展一些课题研究,还可以适当地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学科讲座、课外小组活动等等。
2.对大多数学生,应给他们布置适量的作业,以“跳一跳能够着”为原则,这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既要留给他们必要的自主空间,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因为学习不单是愉快的活动,也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到达彼岸的征程。
3.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是打开学生步入知识之门的钥匙,教师应处处体贴爱护他们,在和他们相处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跟踪教育。除教师的个别辅导外,还可以借助班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