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调查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目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女,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59-03
  顶岗实习是学校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操实习的过程。它是中等职业学校“2+l”教育模式的特色,也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汽修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是中职生掌握汽车维修实操技能,解决中职学校实习设备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查发现,破解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组织学生实习,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关键。
  一、学生层面
  (一)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与领导、师傅、同事之间的交流较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缺乏礼貌、不服从管理、容易感情用事、做错事找借口、不从自身找原因等诸多问题。在学生问卷中关于“你在实习过程中,觉得最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的调查发现,排在前三项的是人际沟通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和操作的能力。(见图1)
  面对顶岗实习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实习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部分实习生会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投入到实习当中;部分实习生没有能力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失去了顶岗实习的信心,有的甚至会主动提出辞职离开顶岗实习的企业。
  (二)承受能力差,工作生活环境难以适应
  从学校到企业,生活环境变了,学生的身份和角色变了,学习的内容变了。有的同学认为,工作过程又苦又累,生活环境不舒适;有的同学认为,岗位分配不合适,和自己学习的专业不对口,实习等于浪费时间;有的同学遇到困难,不能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感到无助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挫败感和压力,影响学生对实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有的同学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离开了实习企业,甚至回到家里不愿出去寻找新的实习岗位,从而给家庭造成一定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离开实习企业在家里待业的学生占到了10%。这些问题都折射出学生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
  (三)实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离岗现象普遍
  问卷中“你对学校开展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是否明确”的调查结果显示。29%的同学“不明确”,24%的同学“不太明确”。可见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已经意味着毕业了,就是找工作上班,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较高一点的劳动报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则考虑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如此,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三四周之后就开始离岗,根据学校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现实习学生实习6个月后离职的占到了42.3%。学校对这部分实习生进行了追踪调查,显示离职的原因有:33%的同学承受不了压力;26%的同学与他人关系不协调;24%的同学自我定位不切实际;12%的同学认为实习报酬低;5%的同学其他原因。
  二、学校层面
  (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到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怕苦怕累、缺乏待人接物的礼貌礼仪等问题。这些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体现得非常突出,是导致学生和企业频频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对学生最看重的是什么”的调查,发现企业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占32.8%,工作态度占23.7%,团队精神占14%,学习能力占13.2%,文化知识占11.3%,专业能力占5%。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素养决定着学生能不能较快地从“学生”转变成“职业人”,较快适应公司的管理和生活。
  (二)缺少实习指导教师和资金投入,指导任务有待落实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帮助和辅导。但实际上由于学校的人员有限和经费紧张,不能给予实习生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关心。本校近两年选派的实习指导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分别占57.1%和77.8%。这些指导教师实际上就是实习生在校时的班主任。文化课教师不能将专业实操课和顶岗实习联系起来,也没有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疲于应付。
  学校对学生第三年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实习生去企业实习之后,原来的班主任就成了这些学生的指导教师,但是学校取消了这些班主任对实习生指导的津贴,大大挫伤了这部分教师去企业指导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其中的大部分教师又被安排成了新的班主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以前的实习生,这样一来指导教师就“名存实亡”了。
  (三)专业课教师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汽车工程系的专业课教师中,53.8%的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变而来的,而在大学研修汽修专业的只有46.2%。现有的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3%、骨干教师的比例2.6%。远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这也成了制约学校专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校两年的学习内容可否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可知,20.2%的认为满足,18.7%的认为基本满足,14%认为不满足文化基础,8.9%认为专业理论不满足,38.2%认为技能实训不满足。可以看出,专业课的设置在某些方面没有和市场接轨,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四)实习单位分散,管理难度大
  据了解目前银川市各级各类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达1500多家,但是,规模都比较小。与本校合作的汽车4S店或维修企业的员工人数基本上都不超过90人,他们每年能接受的实习生多则二三十个、少则一两个。实习生的实习点比较分散,给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五)学校没有考虑行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
  银川市汽车维修行业的用工量不均衡,每年的三月份到八月份是维修淡季,九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是维修旺季。学校安排汽修专业学生五月份进入企业实习,许多企业不愿意在企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再花费额外资金来支付实习生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原因。在这一段时间实习生基本上都处在上班打杂的状态,导致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不佳,甚至一部分实习生因为没有操作机会而离开了企业。
  三、企业层面
  (一)重劳动,轻培养
  调查“企业对实习生的指导情况”显示,39%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并且效果好,35%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但是效果一般,11%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但效果差;15%的实习生认为没有专人指导。
  由于企业的利益关系和企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它们没有对学生顶岗实习制定实习计划和内容,更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而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让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做一些专门的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实习效果。
  (二)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据调查实习生的上班时间长、加班现象普遍,加班工资缺乏保障。问卷调查显示,92%的实习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见图2)在顶岗实习期间,一个月休息0~4天的占了43.1%,一个月休息4~6天的占了45.5%,一个月休息6~8天的占了11.4%。(见图3)国家规定每天的上班时间是8小时,而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顶岗实习上班时间是超标的。
  调查表明,顶岗实习的企业与实习生签订实习合同的比例较低。企业在接受实习生的时候,是按照企业岗位缺少的人数比例来接受的。实习生刚去企业实习的时候,没有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当实习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就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考核不合格的,因为没有实习协议或者实习合同的保护,企业不管实习期多长都将他们辞退或者开除,严重损害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实习的前三个月没有和公司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的学生占到了78%。
  (三)企业和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协调
  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学校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生活管理,而是把其几乎全部交给了企业。企业作为实习生的实习单位,有责任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他们给实习生安排任务时,要么比较边缘——实习生参与实操技能训练的机会比较少,给实习生心理造成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要么安排的任务和正式员工的相近,给实习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实习生适应实习工作的难度,导致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就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较大的伤害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企业认为实习生不是他们的员工,就会找学校让学校处理。在这个阶段实习生基本上都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校和企业都不能对实习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给予足够关心和帮助,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
  综上可见,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并掌握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解决。使定岗实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与优势。让中职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从而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构建五年制高职校校系二级德育管理体制,是在五年制高职校在校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德育管理一定的责与权,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以无锡地区5所五年制高职校为调研对象,进行了科学构建德育工作校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科学构建;校系二级德育管理体制  基金项目: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改重点课题“
期刊
摘要:针对“PLC控制编程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特点,提出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遵循认识规律,以三大教学模块(包含难度递增的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无线遥控激光技术辅助现代电化教学,将灵活多样的混合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采取动静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评学生。实践证明,采用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高职;PLC控制编程技术;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导向  作者简介:季丽琴,女,
期刊
摘要:对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顶岗实习进行探讨,重点从学生心理干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确立学校在顶岗实习中的主体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从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提高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生物制药;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制药专业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开发及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以斯蒂芬·罗宾斯综合激励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个人目标、个人努力、个人绩效和组织奖励四个维度着手,对辽宁部分高职教师采取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统计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提升教师的工作学习能力;建立教师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客观公正的组织奖励机制。  关键词:综合激励模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张国静,女,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科研处副处长,主要研
期刊
摘 要:基于对长沙市100位农民工及50位市民的问卷调查,全面分析两代农民工在闲暇理念、时间、内容、方式及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同龄市民在闲暇时间、闲暇环境、闲暇经济、闲暇内容及闲暇覆盖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湖南省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现状总体表现为经济条件受局限、闲暇时间欠充足、闲暇设施和活动供给欠补给、闲暇方式与内容欠丰富、闲暇技能需提升、闲暇满意度欠提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
期刊
摘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理论,对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通过课程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课程设计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制定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形成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过程  基金项目: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高校分校区的日益普遍,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遭遇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分析新建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普适性问题的基础上,从专业社团建设的视角创新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以期为分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社团;校园文化;分校区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R30068)  作者简介:汪建
期刊
摘 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推进校企融合,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实施的条件,实现了以制度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校中厂平台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目标;保障;实施  作者简介:单艳芬,女,常州刘国钧
期刊
摘 要: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够,仍停留在学历教育补偿层面,整个教学环节与学科设置只是简单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提出将与某专业相近的一线岗位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该专业培训模块的基本架构并嵌入专业素养课程,对进一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地方职院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职能的四个对策: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职教对接、建立合作保障机制。  关键词:地方职院;校企合作;政府职能;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