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目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女,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59-03
顶岗实习是学校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操实习的过程。它是中等职业学校“2+l”教育模式的特色,也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汽修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是中职生掌握汽车维修实操技能,解决中职学校实习设备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查发现,破解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组织学生实习,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关键。
一、学生层面
(一)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与领导、师傅、同事之间的交流较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缺乏礼貌、不服从管理、容易感情用事、做错事找借口、不从自身找原因等诸多问题。在学生问卷中关于“你在实习过程中,觉得最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的调查发现,排在前三项的是人际沟通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和操作的能力。(见图1)
面对顶岗实习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实习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部分实习生会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投入到实习当中;部分实习生没有能力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失去了顶岗实习的信心,有的甚至会主动提出辞职离开顶岗实习的企业。
(二)承受能力差,工作生活环境难以适应
从学校到企业,生活环境变了,学生的身份和角色变了,学习的内容变了。有的同学认为,工作过程又苦又累,生活环境不舒适;有的同学认为,岗位分配不合适,和自己学习的专业不对口,实习等于浪费时间;有的同学遇到困难,不能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感到无助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挫败感和压力,影响学生对实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有的同学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离开了实习企业,甚至回到家里不愿出去寻找新的实习岗位,从而给家庭造成一定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离开实习企业在家里待业的学生占到了10%。这些问题都折射出学生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
(三)实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离岗现象普遍
问卷中“你对学校开展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是否明确”的调查结果显示。29%的同学“不明确”,24%的同学“不太明确”。可见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已经意味着毕业了,就是找工作上班,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较高一点的劳动报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则考虑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如此,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三四周之后就开始离岗,根据学校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现实习学生实习6个月后离职的占到了42.3%。学校对这部分实习生进行了追踪调查,显示离职的原因有:33%的同学承受不了压力;26%的同学与他人关系不协调;24%的同学自我定位不切实际;12%的同学认为实习报酬低;5%的同学其他原因。
二、学校层面
(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到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怕苦怕累、缺乏待人接物的礼貌礼仪等问题。这些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体现得非常突出,是导致学生和企业频频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对学生最看重的是什么”的调查,发现企业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占32.8%,工作态度占23.7%,团队精神占14%,学习能力占13.2%,文化知识占11.3%,专业能力占5%。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素养决定着学生能不能较快地从“学生”转变成“职业人”,较快适应公司的管理和生活。
(二)缺少实习指导教师和资金投入,指导任务有待落实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帮助和辅导。但实际上由于学校的人员有限和经费紧张,不能给予实习生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关心。本校近两年选派的实习指导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分别占57.1%和77.8%。这些指导教师实际上就是实习生在校时的班主任。文化课教师不能将专业实操课和顶岗实习联系起来,也没有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疲于应付。
学校对学生第三年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实习生去企业实习之后,原来的班主任就成了这些学生的指导教师,但是学校取消了这些班主任对实习生指导的津贴,大大挫伤了这部分教师去企业指导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其中的大部分教师又被安排成了新的班主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以前的实习生,这样一来指导教师就“名存实亡”了。
(三)专业课教师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汽车工程系的专业课教师中,53.8%的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变而来的,而在大学研修汽修专业的只有46.2%。现有的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3%、骨干教师的比例2.6%。远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这也成了制约学校专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校两年的学习内容可否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可知,20.2%的认为满足,18.7%的认为基本满足,14%认为不满足文化基础,8.9%认为专业理论不满足,38.2%认为技能实训不满足。可以看出,专业课的设置在某些方面没有和市场接轨,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四)实习单位分散,管理难度大
据了解目前银川市各级各类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达1500多家,但是,规模都比较小。与本校合作的汽车4S店或维修企业的员工人数基本上都不超过90人,他们每年能接受的实习生多则二三十个、少则一两个。实习生的实习点比较分散,给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五)学校没有考虑行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
银川市汽车维修行业的用工量不均衡,每年的三月份到八月份是维修淡季,九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是维修旺季。学校安排汽修专业学生五月份进入企业实习,许多企业不愿意在企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再花费额外资金来支付实习生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原因。在这一段时间实习生基本上都处在上班打杂的状态,导致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不佳,甚至一部分实习生因为没有操作机会而离开了企业。
三、企业层面
(一)重劳动,轻培养
调查“企业对实习生的指导情况”显示,39%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并且效果好,35%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但是效果一般,11%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但效果差;15%的实习生认为没有专人指导。
由于企业的利益关系和企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它们没有对学生顶岗实习制定实习计划和内容,更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而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让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做一些专门的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实习效果。
(二)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据调查实习生的上班时间长、加班现象普遍,加班工资缺乏保障。问卷调查显示,92%的实习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见图2)在顶岗实习期间,一个月休息0~4天的占了43.1%,一个月休息4~6天的占了45.5%,一个月休息6~8天的占了11.4%。(见图3)国家规定每天的上班时间是8小时,而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顶岗实习上班时间是超标的。
调查表明,顶岗实习的企业与实习生签订实习合同的比例较低。企业在接受实习生的时候,是按照企业岗位缺少的人数比例来接受的。实习生刚去企业实习的时候,没有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当实习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就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考核不合格的,因为没有实习协议或者实习合同的保护,企业不管实习期多长都将他们辞退或者开除,严重损害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实习的前三个月没有和公司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的学生占到了78%。
(三)企业和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协调
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学校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生活管理,而是把其几乎全部交给了企业。企业作为实习生的实习单位,有责任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他们给实习生安排任务时,要么比较边缘——实习生参与实操技能训练的机会比较少,给实习生心理造成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要么安排的任务和正式员工的相近,给实习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实习生适应实习工作的难度,导致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就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较大的伤害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企业认为实习生不是他们的员工,就会找学校让学校处理。在这个阶段实习生基本上都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校和企业都不能对实习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给予足够关心和帮助,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
综上可见,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并掌握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解决。使定岗实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与优势。让中职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从而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女,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59-03
顶岗实习是学校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操实习的过程。它是中等职业学校“2+l”教育模式的特色,也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汽修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是中职生掌握汽车维修实操技能,解决中职学校实习设备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查发现,破解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组织学生实习,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关键。
一、学生层面
(一)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与领导、师傅、同事之间的交流较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缺乏礼貌、不服从管理、容易感情用事、做错事找借口、不从自身找原因等诸多问题。在学生问卷中关于“你在实习过程中,觉得最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的调查发现,排在前三项的是人际沟通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和操作的能力。(见图1)
面对顶岗实习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实习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部分实习生会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投入到实习当中;部分实习生没有能力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失去了顶岗实习的信心,有的甚至会主动提出辞职离开顶岗实习的企业。
(二)承受能力差,工作生活环境难以适应
从学校到企业,生活环境变了,学生的身份和角色变了,学习的内容变了。有的同学认为,工作过程又苦又累,生活环境不舒适;有的同学认为,岗位分配不合适,和自己学习的专业不对口,实习等于浪费时间;有的同学遇到困难,不能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感到无助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挫败感和压力,影响学生对实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有的同学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离开了实习企业,甚至回到家里不愿出去寻找新的实习岗位,从而给家庭造成一定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离开实习企业在家里待业的学生占到了10%。这些问题都折射出学生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
(三)实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离岗现象普遍
问卷中“你对学校开展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是否明确”的调查结果显示。29%的同学“不明确”,24%的同学“不太明确”。可见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已经意味着毕业了,就是找工作上班,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较高一点的劳动报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则考虑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如此,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三四周之后就开始离岗,根据学校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现实习学生实习6个月后离职的占到了42.3%。学校对这部分实习生进行了追踪调查,显示离职的原因有:33%的同学承受不了压力;26%的同学与他人关系不协调;24%的同学自我定位不切实际;12%的同学认为实习报酬低;5%的同学其他原因。
二、学校层面
(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到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怕苦怕累、缺乏待人接物的礼貌礼仪等问题。这些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体现得非常突出,是导致学生和企业频频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对学生最看重的是什么”的调查,发现企业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占32.8%,工作态度占23.7%,团队精神占14%,学习能力占13.2%,文化知识占11.3%,专业能力占5%。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素养决定着学生能不能较快地从“学生”转变成“职业人”,较快适应公司的管理和生活。
(二)缺少实习指导教师和资金投入,指导任务有待落实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帮助和辅导。但实际上由于学校的人员有限和经费紧张,不能给予实习生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关心。本校近两年选派的实习指导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分别占57.1%和77.8%。这些指导教师实际上就是实习生在校时的班主任。文化课教师不能将专业实操课和顶岗实习联系起来,也没有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疲于应付。
学校对学生第三年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实习生去企业实习之后,原来的班主任就成了这些学生的指导教师,但是学校取消了这些班主任对实习生指导的津贴,大大挫伤了这部分教师去企业指导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其中的大部分教师又被安排成了新的班主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以前的实习生,这样一来指导教师就“名存实亡”了。
(三)专业课教师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汽车工程系的专业课教师中,53.8%的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变而来的,而在大学研修汽修专业的只有46.2%。现有的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3%、骨干教师的比例2.6%。远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这也成了制约学校专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校两年的学习内容可否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可知,20.2%的认为满足,18.7%的认为基本满足,14%认为不满足文化基础,8.9%认为专业理论不满足,38.2%认为技能实训不满足。可以看出,专业课的设置在某些方面没有和市场接轨,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四)实习单位分散,管理难度大
据了解目前银川市各级各类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达1500多家,但是,规模都比较小。与本校合作的汽车4S店或维修企业的员工人数基本上都不超过90人,他们每年能接受的实习生多则二三十个、少则一两个。实习生的实习点比较分散,给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五)学校没有考虑行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
银川市汽车维修行业的用工量不均衡,每年的三月份到八月份是维修淡季,九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是维修旺季。学校安排汽修专业学生五月份进入企业实习,许多企业不愿意在企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再花费额外资金来支付实习生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原因。在这一段时间实习生基本上都处在上班打杂的状态,导致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不佳,甚至一部分实习生因为没有操作机会而离开了企业。
三、企业层面
(一)重劳动,轻培养
调查“企业对实习生的指导情况”显示,39%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并且效果好,35%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但是效果一般,11%的实习生认为有专人指导但效果差;15%的实习生认为没有专人指导。
由于企业的利益关系和企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它们没有对学生顶岗实习制定实习计划和内容,更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而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让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做一些专门的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实习效果。
(二)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据调查实习生的上班时间长、加班现象普遍,加班工资缺乏保障。问卷调查显示,92%的实习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见图2)在顶岗实习期间,一个月休息0~4天的占了43.1%,一个月休息4~6天的占了45.5%,一个月休息6~8天的占了11.4%。(见图3)国家规定每天的上班时间是8小时,而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顶岗实习上班时间是超标的。
调查表明,顶岗实习的企业与实习生签订实习合同的比例较低。企业在接受实习生的时候,是按照企业岗位缺少的人数比例来接受的。实习生刚去企业实习的时候,没有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当实习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就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考核不合格的,因为没有实习协议或者实习合同的保护,企业不管实习期多长都将他们辞退或者开除,严重损害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实习的前三个月没有和公司签订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的学生占到了78%。
(三)企业和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协调
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学校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生活管理,而是把其几乎全部交给了企业。企业作为实习生的实习单位,有责任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他们给实习生安排任务时,要么比较边缘——实习生参与实操技能训练的机会比较少,给实习生心理造成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要么安排的任务和正式员工的相近,给实习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实习生适应实习工作的难度,导致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就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较大的伤害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企业认为实习生不是他们的员工,就会找学校让学校处理。在这个阶段实习生基本上都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校和企业都不能对实习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给予足够关心和帮助,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
综上可见,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并掌握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解决。使定岗实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与优势。让中职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从而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