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聋生写日记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是把每天遇到的事情及个人的感想进行文字记录。聋生生理的特殊性使他们在语言水平、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多数学生存在“说不好、读不通、写不出”的尴尬情况,经常写日记有利于聋生的词汇积累,锻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和思维,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我谈一下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第一、切恰要求,让学生轻松接受日记
  日记是学生写话的一种练习,是学生的习作而不是文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出恰切的要求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适当努力的基础上能够完成日记,获得成功的体验。低年级培养学生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只要求词语通顺、意思连贯 、内容真实,其他方面不作具体要求。至于文体形式,写作方法就可以自由支配,而不受命题的束缚,没有长短的限制,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小文章,也可以写一些片段。日记批改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提高适当地提高要求,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接受日记。
  第二、培养聋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聋生虽然虽然身处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之中,但由于听觉障碍,他们的无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差。比如,前天看到路旁的树叶变黄了,今天看到树叶从树枝上纷纷落下来,地上都是树叶,观看或亲自参加了一场球赛,学校动工盖楼,每天都在升高等等,这些事情他们都会看到,但往往不会注意它,不会去兴致勃勃地观察它。聋生观察能力不强,对生活缺乏有心观察和认真积累。他们在他人面前表露出东张西望的神情,人们误认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强,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东张西望,大多是失去听觉后以目代耳去适应环境。他们失去听觉,无法听到各种音响,无法深刻认识事物;喜欢看自己爱好、新奇的东西,但往往注意不到主要内容;不会有顺序地、有选择地观察事物,更不会观察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的事物漫不经心,不会捕捉那些有意义的新鲜事。因而聋生总觉得日记无事可写或不知道怎么写,写出来的东西是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理解。
  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特别是新鲜的事物;二是边观察边分析现象之间的练习,把它们条理化、意义化。指导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能力,提高兴趣。
  具体的观察方法应紧密结合学过的课文来指导,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察点固定,有次序地由东向西,或自上而下,及按先后顺序等展开观察。另一类在进行中观察,沿一定的路线观察不同的景物。在观察时,要指导学生分析事物间的联系,正确取舍,围绕写作目的来选择。
  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采用激励措施,不断用成绩和进步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提高了,就会激发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自觉性,提高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说写能力。
  第三、巧用评析,让学生轻松提高日记水平
  日记评析是聋生写日记的重要环节,巧妙的评析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写日记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全体学生日记的优点与不足,思考自己日记中的问题。日记评析要和全体学生的作文能力、思维方式、情感特点、性格、爱好和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评析过程要让全体学生都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意识到在评析过程中互为主体的作用。从而用心去思考和体会评析过程,在思考和讨论中轻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由于聋生的自身特点,他们的日记在一开始就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只有做好及时的修改、指导,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一种修改方法是面批,这样学生对批改的内容,能有全面透彻的理解,不但知道怎么改,而且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另一种方法是老师先做好批改记录,对学生在日记中出现的错误归成几类,在课堂上统一讲解,这样批改面大,一个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使其他学生引以为鉴,共同进步。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能因为学生在日记中出现的错误太多或进行慢而对学生进行训斥,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达到提高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第四、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积累
  聋生由于先天生理缺陷,使他们无法靠听觉去掌握和学习语言,他们的语言相对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更为贫乏、单调,因此,既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不流畅、用词不当、语序颠倒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语言积累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写日记时有“眼前有景不能吟”的感觉,因此要教会学生积累词语,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学生提供词语不如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我们要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词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仅让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而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照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日积月累,方能生悟,这样学生写日记时会感到左右逢源。另外,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平时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我们教师满腹锦绣,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其他文献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作品本身无外乎是作者主观意义上的表情达意,但是,如果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去查阅资料、阅读课文、探究文章主题;去模仿作品,通过不断完善的即兴表演、模仿创作,演绎、诠释作品,那么就会因为课文的不同,内容的各异,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学法、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真正达到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
期刊
一、 把握源头,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二是从书本、他人那里获取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前人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总结、形成的精华。我认为积累材料也是如此,要重视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但也绝不能轻视间接获取的第二手材料。因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是学生阅读的极好范文。教师应抓住课文的主导地位,深
期刊
一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都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促进作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拓展设计:“说出古今中外能证明本文论点的典型事例。”课内课外紧紧围绕本文中心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加深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拓展延伸:“读了这首诗,你能够想起哪些具有同样情怀的人以及他们的某些名句?”这一设计则紧扣情感目标,对学生理解诗人的博大情怀有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看,它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工具,所以研究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即教学活动程序。它是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总结,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理论是系统化的教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都需要积累什么?  (一)课内积累,就是学习好语文课文,具体步骤:  1、预习课文:此环节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听课的质量的好坏。  (1)读课文   读课文可以分为朗读、快读、默读…… 通过读课文,可以对于课文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听课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听,这样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还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从原文找出答案或者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课堂教学主要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只有把“知识”转化为“信息”“智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不是凭空臆想的无本之源,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内容需要,利用网络制作动画,将文字变为可动可换的
期刊
一、原因  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经验不丰富,这是初中生写作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是获得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校把学生关在学校里,传授书本知识,而很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虽然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有限的,是不能满足学生写作需要的。因此,初中生写作时常常是绞尽脑汁,或虚构,或拼凑,或抄袭,敷衍成文。
期刊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原生态这个词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原生态冰箱,原生态蔬菜,原生态玩具,原生态唱法……现在教育也在呼唤原生态,那么,原生态是什么?原生态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原生态的解释较多,我比较赞同的是:原始之态,自然之态,自然、生命、原始是原生态最大的特征。原生态教育就是要回归原始教育,传统教育,自然教育。原生态教育就是尊重生命、尊重
期刊
一、直接导入法,即一上讲台就开门见山,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第一册《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就可以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欢乐,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近四年了,也在努力探寻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可是我们的教学却没有带给我们应有的期望。当我看到课堂上那双没有求知欲的眼睛,看到瞌睡连天的表情,看到作业本上雷同的答案。我不禁在想,我们现在的教学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为什么一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就昏昏欲睡在课间却激情四射?本来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汲取知识的他们为什么那么茫然?   为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