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鉴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的复习方案是以题量为基础,以解题技巧的点拨为方针展开复习,文提出以结构分析为出发点,以概念掌握为落脚点,以大量阅读为手段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 结构分析 概念掌握 大量阅读
一、考情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考查的能力等级是理解(B级)和分析综合(C级)。论述类文本阅读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在各部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辨析句子和句子间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理解不同词语、句子表达同一概念和命题的能力。
二、解题方案
在考试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阅读此类文本首先要注重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结构的分析方法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而存在的。因此,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为因果关系。掌握了辨析论据和论点的能力,再以“结构段”为论述类文本的思维节点,结合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和“总分总、总分、分总”的常见结构,我们能快速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比如2017年全国卷Ⅲ的《留住乡愁》,第一自然段提出“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的论点。这一段的因果关系是“因为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和现状的差异,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自然段提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第二段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和第四自然段先谈论点,再讲做法。这两段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多,但并不妨碍我们从文章提取主要观点。同时,这两段阐述论点的复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综合四个段落,我们根据议论文“为什么、怎么办”的常见结构,就很容易看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从为什么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谈起,接着讲怎么办”的问题,即“围绕乡村记忆的保护,论证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后面三段从“留住、呵护、活化”三个方面分段论述,可以看出本文在论证上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
确定段落与段落间论据的逻辑关系。这对于我们完成“筛选和整合文章重要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和整合文章重要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解题方法
高考论述类试题设题在“筛选和整合文章重要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考查中常见陷阱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类型。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些设题陷阱类型可总结为偷换概念的外延、混淆概念和概念的关系、用不同语句表达同一命题迷惑考生、错判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混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及范围。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在语文中,概念的体现形式是词语,两个概念间外延有无重合便会有语义上的同异。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题考查中,常常就是利用混淆概念的外延、用不同句子表達同一命题或者错判命题和命题间逻辑关系来迷惑考生,增加考生的答题难度。
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是必须准确、鲜明、严密。这就使得它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语言一般是指词语的本意,而不是指潜在义或者是语境义。因此,我们在筛选文本的重要信息和概括作者的观念态度时,只需要重点关注这个词语的修饰语即概念的外延和把握住句子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即命题和命题的逻辑关系,便能清楚地掌握文章的关键概念、重要信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三、执行方案
在高三复习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的复习方案是以题量为基础,以解题技巧的点拨为方针展开复习。鉴于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侧重逻辑能力、侧重概念把握、侧重命题判断。因此要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能够区分论据和论点,能够判断句子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判断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能力的实现可以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把握为起点,以高中论据、论点、论证方法的概念为依据点拨指导。做到这一部分,学生就能判断论述类文本的思路和结构,理清文章的观点态度。
(二)指导学生区别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因为语言需要严密、准确。因此,常常用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来限定词语的外延,教师可以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
(三)指导学生关注同一语义的词语、同一语义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或者命题来表示。在《考试大纲》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指导中,把“阅读大量中外论述类文本”写在最前面。鉴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会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比如“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等,而这些词语在课内文本中较少出现。因此,学生要能理解在同一语义的不同词语或者是同一语义的不同句子,需要建立一个丰富的词库。通过大量的阅读实现词库的构建,来扫除考试中考生被同一语义的不同词语或者是同一语义的不同句子迷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2017年福建省高考考试大纲.福建教育学院.
[2] 《工具论》亚里士多德,译者:张留华,冯艳.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8(01).
【关键词】 结构分析 概念掌握 大量阅读
一、考情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考查的能力等级是理解(B级)和分析综合(C级)。论述类文本阅读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在各部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辨析句子和句子间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理解不同词语、句子表达同一概念和命题的能力。
二、解题方案
在考试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阅读此类文本首先要注重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结构的分析方法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而存在的。因此,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为因果关系。掌握了辨析论据和论点的能力,再以“结构段”为论述类文本的思维节点,结合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和“总分总、总分、分总”的常见结构,我们能快速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比如2017年全国卷Ⅲ的《留住乡愁》,第一自然段提出“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的论点。这一段的因果关系是“因为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和现状的差异,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自然段提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第二段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和第四自然段先谈论点,再讲做法。这两段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多,但并不妨碍我们从文章提取主要观点。同时,这两段阐述论点的复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综合四个段落,我们根据议论文“为什么、怎么办”的常见结构,就很容易看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从为什么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谈起,接着讲怎么办”的问题,即“围绕乡村记忆的保护,论证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后面三段从“留住、呵护、活化”三个方面分段论述,可以看出本文在论证上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
确定段落与段落间论据的逻辑关系。这对于我们完成“筛选和整合文章重要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和整合文章重要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解题方法
高考论述类试题设题在“筛选和整合文章重要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考查中常见陷阱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类型。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些设题陷阱类型可总结为偷换概念的外延、混淆概念和概念的关系、用不同语句表达同一命题迷惑考生、错判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混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及范围。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在语文中,概念的体现形式是词语,两个概念间外延有无重合便会有语义上的同异。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题考查中,常常就是利用混淆概念的外延、用不同句子表達同一命题或者错判命题和命题间逻辑关系来迷惑考生,增加考生的答题难度。
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是必须准确、鲜明、严密。这就使得它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语言一般是指词语的本意,而不是指潜在义或者是语境义。因此,我们在筛选文本的重要信息和概括作者的观念态度时,只需要重点关注这个词语的修饰语即概念的外延和把握住句子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即命题和命题的逻辑关系,便能清楚地掌握文章的关键概念、重要信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三、执行方案
在高三复习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的复习方案是以题量为基础,以解题技巧的点拨为方针展开复习。鉴于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侧重逻辑能力、侧重概念把握、侧重命题判断。因此要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能够区分论据和论点,能够判断句子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判断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能力的实现可以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把握为起点,以高中论据、论点、论证方法的概念为依据点拨指导。做到这一部分,学生就能判断论述类文本的思路和结构,理清文章的观点态度。
(二)指导学生区别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因为语言需要严密、准确。因此,常常用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来限定词语的外延,教师可以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
(三)指导学生关注同一语义的词语、同一语义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或者命题来表示。在《考试大纲》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指导中,把“阅读大量中外论述类文本”写在最前面。鉴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会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比如“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等,而这些词语在课内文本中较少出现。因此,学生要能理解在同一语义的不同词语或者是同一语义的不同句子,需要建立一个丰富的词库。通过大量的阅读实现词库的构建,来扫除考试中考生被同一语义的不同词语或者是同一语义的不同句子迷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2017年福建省高考考试大纲.福建教育学院.
[2] 《工具论》亚里士多德,译者:张留华,冯艳.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