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技术的历史演进看教育革命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我们透过历史更好地了解教育现状。本文通过回顾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三次跃迁,分析了由教育技术给教育所带来的的革命性变化,并指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化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途。
  [关键词]教育技术 历史演进 教育革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239-02
  一、教育技术的历史演进
  有关教育技术的起源,学术界一直有两种观点:一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教育技术历史悠久,古代的部落祭司将知识体系系统化,在早期文化中,人们发明了象形文字,开始使用书写符号来记录信息、传递信息。公元前400—500年间,古希腊各个领域(例如哲学、修辞学、伦理学等)的教师们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鼻祖。章伟民认为,“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
  另一种是狭义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在过去基本从未被人提过。千百年来教育一直保持着简单的手工方式,而教育技术的出现则不到百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教育技术的萌芽阶段,视觉教育在美国教育领域兴起,这可以算是教育技术的开端。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而且是在社会认可了照相、幻灯等媒体之后。
  不论从广义还是狭义来看,教育技术中最活跃的因素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体,教育技术也被认为是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三次跃迁与教育的革命性变化
  (一)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人类利用科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学校、专业的教师和特制的教育工具,人的口、手、耳便成了主要的教育工具,语言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工具。因此,口耳相传之术随之诞生,奠定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教育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口耳相传之术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口耳相传有很大的局限性,原始的语言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教授的知识不能远传,也无法保留。随着人类保存知识的需要,人类渐渐创造了文字,并开始利用甲骨、青铜器、竹片等文字载体。但是这些文字载体书写不便、价格昂贵亦或来之不易,因而难以推广。直到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才使文字有了理想的载体。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则使各种书籍得以大量复制,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语言、造纸和印刷三大发明造就了教育技术的第一次跃迁,也使教育发生了三次革命性的变化。由于儿童需要学习文字,社会便开始产生了教师(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学校(专门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所)。从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传播,标志着文字体系的出现。而印刷术的发明则使得专业教师有了最基本的工具资源——课本。这三次革命因此也促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于课本进行教学。
  (二)从直观教具到音像媒体
  口耳相传和文字教材是传统教育的基础,它构成了词语传播。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其实感性差。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在于言语传播。事实上,为了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在一些古代的教科书中就已经把教学内容画成图画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我国北宋的御医王惟一就曾经绘制十二经图(平面教具),并在1026年设计铸造针灸铜人像(立体教具)进行医学教育;1685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撰的《世界图解》被作为直观教学的发端。该教科书含有150幅插图,一经问世便轰动一时。此外,我国以及世界各古老民族留存下来的古壁画被后人用作教材。虽然有些人一字也不识,但是也可以根据图画看懂其中的意思。
  由此可见,直观教具的视觉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等。夸美纽斯被称为“直观教学之父”,他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要尽可能让学生看到真实对象;如不可能,用替代物;都不可行,就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观接触它。
  直观教具中,作为书写演示工具的黑板是特殊的一类。从最早产生于西点军校的墙壁涂白,木炭书写,到后来的黑板、磨砂玻璃板、白板、电子白板等,都成为近现代学校的象征,是班级授课制必不可少的工具。总之,直观教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巩固了班级授课制,而且为音像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各种音像媒体之中,幻灯机的出现是教育技术从古代近代迈入现代的标志。自此之后,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又开始出现录音、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这个阶段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从萌芽时期的视觉教育发展成为“视听教育”。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也推进并更新了教育理念。例如,由于在教学媒体中出现了声音,人们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发明家爱迪生认为,每一门分支学科都有可能通过电影来向人类传授知识,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通过视觉形式来接受教育。我国文学家鲁迅也认为,用活动的电影形式进行教学,一定比教师的讲义要好,将来恐怕就是这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发展中的媒体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理念的变革。
  (三)从程序教学机到计算机教育系统
  直观教具和音像媒体在呈现教材、感知教材和信息传递方面产生突破,但其控制效应,即在控制教学方面却力不从心。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借助机器不仅可以呈现材料、还可以针对学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1925年,普莱西宣布自己设计出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试图利用这种机器将教师从具体的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创始人之一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新一代教学机器的设计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他提出的程序教学法有以下几个原则:小步子的逻辑序列,积极地反应,信息的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减少错误率。这成为当时机器程序教学和后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育理念基础,斯金纳也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和“程序教学的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末,程序教学达到顶峰。   程序教学所依赖的机器智能化程度比较低。到20世纪中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随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迈进信息社会,人类的发展也从工业文明进入到了现在的信息文明。由于计算机可进行即时性反馈,还具有互动的特点,人们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信息查询,更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目前各个学科的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有些学科甚至利用计算机来强化甚至主导教学。教育技术因为计算机的出现再次出现飞跃。计算机技术向多媒化、超媒化、网络化进一步发展,就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我国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1998年5月1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曾经提到: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技术的第四、第五、第N次革命
  在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是手段先行。现在,教育技术强调整体改革(systemic change)。运用系统方法解决实践问题是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核心和灵魂。
  英国高等教育学家埃里克·阿希比称教育技术是第四次革命。当教育从家庭转向会堂,便出现了专职教师,教育从人力上也就出现了根本变革。当教育从口耳相传变为采用书写的形式,文字体系便开始出现,人类的知识得以保存。当印刷术发明之后,专业教师有了最基本的工具资源——课本,从而使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在第四次革命中,教育已经从教师单项的知识传授转向了为学习服务。正如美国AECT1994年的定义所指出的,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前人类正在经历教育的第五次革命,而数字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智能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信息爆炸和知识同步老化使学习化生活和学习化工作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必然要求。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把握“互联网 ”潮流,要推进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学,在多个领域的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革命。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直观教具、音箱媒体、多媒体课程、网络课程、再到现在的慕课、微课、云课程,教育技术不仅仅发挥了信息传播媒体的作用,更对教育手段、教育理念进行了变革,甚至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以课堂为主的学习逐渐被混合式学习取代,以黑板粉笔为主要工具的课堂被电子白板所替代,智能终端(特别是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变为“一机在手,走遍天下”的多功能利器,成为人类的另外一个“器官”。美国新媒体联盟发表的《地平线报告》的高等教育版指出了教育技术6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近期技术包括两个方面:自带设备和学习分析与自适应学习。中期技术包括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和创客空间。远期技术包括情感计算和机器人。由此可见,将来的技术发展将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动手实践、学习体验、人机情感交互、与机器人建立情感连接。在第四次、第五次革命之后,必定还有教育技术带来的第六次、第七次、第N次革命。人类的学习方式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无缝化。
  四、结语
  教育技术是推进教育发展、引发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Saettler所说,没有教育技术,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至少是不能很好地实现。在教育技术不断迅猛发展,快得让人感觉应接不暇甚至有时无所适从的今天,很多学者也开始对教育技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重新对教育技术进行定位: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它始终是为了教育人、发展人,因此教育技术终将以人为本,回归人文、回归教育本质。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的系统方法也在整体上深深影响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途。
  【参考文献】
  [1]刘延东.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http://news.xinhuanet.com/info/ttgg/2015-11/23/c_134844335.htm.
  [2]P.A.Saettler.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 Technology,Enlewood,Colorado,Libraries Unlimited,Inc,1990.
  [3]彭邵东.人类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革命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0.
  [4]庄榕霞.简评1977年、1994年AECT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J].现代教育技术,1997(01).
  [5]章伟民.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2(04):3-8.
  [6]章伟民.文化嬗变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3-7.
  [7]张祖忻.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繁荣、文化的昌盛、经济的腾飞,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也不断涌现,对于需求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电子信息技
摘 要:国家政委曾经发文要求我国各级学校要都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努力探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策新方向,并将其归入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范畴之中。这一意见的提出,就为我国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探究领域。当前,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呈现出这样一个状态,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适应障碍、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方面有危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流动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这类儿童的家庭变动性比较大,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有可能就搬到另外一个城市中去。这给学生学习带去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因此变得性格比较内向,而且对于学习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流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即使再怎么流动也不会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流动儿童;自
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透过此诗女主人公的自叙之言,对其内涵意蕴作新的探掘,揭示其不同于其他“弃妇诗”的鲜明特色,即:婚恋的自主、女性的自觉、理
很难想象,一个民族情怀淡漠的民族能自立于世界之林。民族情怀,是一个人对本民族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自觉认同与执守的意愿和情操,它不仅维系着个人的生命意义与社会归属,也内
光斑水影天人玄同 田黎明先生,作为现代水墨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你一出道就引起了我的法意。你用“没骨、连体、惟墨、融染”方法塑造的、阳光水影斑驳跳荡、似真若幻恍惚迷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集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可以尝试用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
[摘要]通过对质量和质量保障的概念、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以及如何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评估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欧洲高等教育区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237-02  博洛尼亚进程旨在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
白石沟井田是近年来探明的大中型井田,位于五指岭一白寨背斜东端之南翼,新密一新郑复向斜之北翼,岗亚腰断层和梁山断层之间的地垒构造上,其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东倾伏的宽缓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