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冠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总说明
  工程概况
  中国馆地块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地块东侧、南侧、北侧分别为规划24米宽的云台路、南环路、北环路;西侧为40米宽的上南路。整体用地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7.14公顷,基地范围内场地平整,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磁悬浮轨道在南面经过。在此主要介绍中国馆区的国家馆、地区馆两个部分。其中国家馆最高点高度为69.9米,檐口高度60.6米,架空层高25.2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为139.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总建筑面积为53765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总建筑面积为106361平方米。 (港澳台馆设计方案另定)中国馆的国家馆与地区馆将作为世博园区核心建筑物之一,永久保留。
  世博会期间,国家馆的展示设计将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从中国城市历史、现在、未来的发展出发,展现出一幅中国伟大的城市文明图。中国地区馆将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成就,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向世界更开放。
  世博会后,国家馆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主题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
  设计标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属于世界、属于中国、属于上海的盛会,将是一次结合传统、现代、未来的盛会,也将是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中国馆项目也将按照高标准及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综合运用被动式节能措施与主动式生态技术,通过中国馆国家馆的自遮阳体系、地区馆表皮的气候缓冲带、屋顶城市花园的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科技生态环保示范作用。设计结合先进的互动信息技术,创造最新的、令人难忘的博览参观体验。
  中国馆气宇轩昂地立于黄浦江畔,展现着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更展现着中国雍容大度的气派。它将敞开胸怀接纳万国来宾,更将长久屹立,印证这中华盛世。
  
  建筑设计说明
  总平面设计
  
  国家馆为13.95米标高以上斗冠部分及±0.00米以下四个斗冠核心筒投影边线围合部分,其余部分为地区馆。中国馆南面设置万人城市广场——中国馆广场;西南角为港澳台馆用地,世博会后港澳台馆拆除,场地转为绿化景观用地。基地南北的城市绿地地块均纳入中国馆整体场地设计范围,形成坐北朝南,中轴统领,广场绿地庭院环绕的整体建筑布局。
  世博会期间,国家馆人行主人口设在中国馆广场及中部9.00米标高的内广场,货运入口设在其下放地下层,有汽车坡道通达;地区馆人行主入口设在首层西面,人行次人口设在首层东北角以及地下层北面的下沉式广场,货运从东面与北面直接进入展厅。
  
  平面设计
  总体功能布局
  
  国家馆与地区馆上下分区。具有永久展览功能的国家馆位于上部,会后用于展览出租的中国地区馆位于下部,两者以四个结构及交通简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的统一体。
  
  国家馆展览区
  
  国家馆居中升起,成为整体建筑的造型主体。33.300米标高C1展厅与49.500米标高C4展厅为主要展览空间,两个标高之间以错层布置的38.700米标高过厅、41.400标高C2展厅、44.100标高c3展厅以及46.800米标高观景平台相连。强调展览空间布局的连贯性、序列性、趣味性,使观众在边行进边观看展览的愉快过程中完成参观。建筑顶部设为中国馆观景平台,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地区馆展览区
  
  地区馆位于建筑下部,为整体建筑的“基座”。门厅主人口设在基地的西面,利用国家馆入口平台下部的空间作为序厅。基地东面、北面布置标准展厅,在世博会期间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展览场所,每个展位600平方米。展厅外围布置辅助服务用房,如配餐间、小商店、卫生间,仓库、洽谈室、货运电梯及为展厅配套的设备用房等。办公会议区布置在南面与西面。其中包含有多功能会议厅、会见厅、休息室、办公区、贵宾休息室等。
  
  地下室
  
  地下室为两层,局部两层通高。两层部分层高4.0米。局部通高部分层高8.0米。本部分地下室的功能主要为汽车停车库、装卸货场及设备用房。其中车库可容纳机动车约352辆。连地面停车位合计为400辆。
  
  人流交通组织
  
  四个交通筒的设置满足国家馆疏散要求的疏散楼梯、电梯,同时设有卫生问,设备间、储藏间等辅助用房。
  国家馆;观众从9.0米标高中国馆内广场乘电梯上行至49.500米标高展厅层开始参观,展览以螺旋下行的方式展开,交通组织分内外两线,外线设置自动扶梯、台阶,为主要通道;内线设置坡道,为辅助通道。观众下行至33.300米标高展厅,结束参观后乘自动扶梯下行至13.000标高中国馆城市花园。人流也可以通过电梯从首层地区馆序厅直接上行至国家馆展厅。
  地区馆:主要入口设在西面首层,首层展厅在北面、东面设有次入口,地下展厅可以从北面下沉式广场直接进入。
  办公接待区人流:办公、贵宾出入口设在西面,合理分区。贵宾通过西南角交通筒的专用电梯到达国家馆展厅。
  
  立面设计
  东方之冠,世界舞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国汇聚中国的盛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地段,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处,它将在黄浦江畔展现东道主的好客热情与大国风范。国家馆、地区馆为整体设计。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世界舞台;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组成内涵丰富的统一整体。
  
  华夏之魂,中国元素
  
  中国馆群体组合关系从经典建筑原型出发,因时就地,形成坐北朝南、主轴统领、大气恢宏的整体格局。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传承经纬网格的传统建造文化;地区馆建筑表皮镌刻叠篆文字,传达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建筑边界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中国馆空间场所处处弥漫着深厚悠远的中国气韵,充分发扬了中国传统精神与智慧。
  
  传承开创,盛世和谐
  
  顺应世界潮流,承按时代精神,中国馆的设计融入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与设计理念。设计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现代诠释,创造出通透流动的现代空间效果,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充分显示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结构美。设计以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塑造中国的标志性城市景观、上海的标志性城市名片。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映衬东方之冠的布局,不但 广纳人群,为游客、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且还将成为举办各种重大仪式、宣传活动的标志性场所。
  ·建筑用料
  ·外立面用料
  红色墙体部分:复合铝板
  采光玻璃部分:超白透明玻璃
  红色方点装饰构件:叠篆装饰
  入口大台阶:黑色花岗石
  屋面: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花岗岩面层
  内装修用料:本建筑室内装修部分拟在下阶段另行设计,本次设计只考虑一般性装修。
  楼地面:展厅内部为耐磨塑胶地面,公共交通区域为花岗岩;卫生间部分采用高级防滑面砖;办公区域为高级地砖,设备房为水泥砂浆抹面,抹光。
  内墙饰面:展厅内部为双层彩釉压纹玻璃与花岗岩组合;卫生间采用高级瓷砖通高,办公区域为内墙漆。
  踢脚:花岗岩。
  天花:走廊、办公、卫生间采用铝合金吊顶,其他部分做成乳胶漆饰面,后续设计另详。
  门窗:室内普通门采用成品金属门,防火分区采用甲级防火门,楼梯为乙级防火门,管道井为丙级防火门。
  设计理念
  器物、斗冠、屋檐、珠帘、修竹、朱红……这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日渐被世界了解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黄浦江畔欢聚一堂。今天,中国与世界同经纬。
  本方案取名为“中国器”。在整体格局上,采用网格体系,体现中国传统城市的营建法则,同时通过立体构成,层叠出挑,展现现代设计思维与技术。在空间上,由56支构架,支撑起“中国器”,仿如一个生产空间的巨构装置,象征56个民族共同组成和谐的中华民族。在展览空间内,构架纵横穿插其问,空间各有开阖、明暗、对比、流动、转折、渗透、互借……面对黄浦江,“中国器”自水中升起,支起一处空灵场所。室内室外,路径交汇,舞台显现,人们同行,观赏,表演,沟通,微笑,在这方戏台上感受和谐之美。
  本方案中,国家馆与地区馆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个体块。具有永久展览功能的国家馆位于上部,会后用于展览出租的地区馆位于下部,两者以四个结构及交通简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的统一体。
  国家馆的门厅设于24,000米标高处,包含观众服务区、咖啡厅、纪念品销售区等服务性用房。30,000米标高到48,000米标高处为国家馆的展览空间,展厅设计为螺旋坡道上升式,增强了展览空间的连贯性、序列性,使观众在边行进边观看展览的愉快过程中参观完整个国家馆展厅。建筑顶部设为国家馆的会议办公区,既避免了与观展人流的互相干扰,同时也具有极佳的景观视野。
  地区馆位于建筑下部,为整个建筑的“基座”。在建筑的北侧设置地区馆的主门厅,同时也作为国家馆的礼仪性辅助门厅。建筑南侧设计为标准展厅。本展厅均匀划分成31个展区,在世博会期间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展览场所。展厅的南、北两侧附设辅助服务用房,并在两侧6,000米标高处设夹层,安排有洽谈室及空调设备用房。地区馆西侧设置有主题展厅与多媒体放映厅,为参观者提供多种观展空间。建筑东侧为地区馆的办公会议区。地区馆东南西北四个功能体块围合出一中庭空间,结合场地设计为下沉式庭院,标高为-1,200米,可在此举行小型表演活动,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休憩交谈的活动场所。下沉式庭院上部5,000米标高处设计有四周贯通的休闲平台层,结合绿化设计有咖啡休闲区,给观众提供了较好的等候,休息、观景场所。
  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展品库房,设备用房、小汽车车库、大货车装卸区等。同时结合园区规划设计的地下城市空间布置餐厅、商店。
  四个交通简体内除设计有疏散楼梯、电梯之外,还设有卫生间、设备间等辅助用房。
  在场地的东南角预留用地提供给港、澳、台进行参展建筑设计。流线分析:国家馆与地区馆为上、下两个体块分别设置,其巾形成一架空空间。云台路东侧高架步道和西侧世博轴的天桥穿过此架空空间。天桥上的观众可通过上行扶梯上到国家馆门厅,或通过下行扶梯到达下沉式庭院,进人地区馆。该天桥成为联系上部国家馆与下部地区馆的中转平台。垂直方向上,围家馆、地区馆及地下空间通过竖向贯通的四个丰要交通简体联系,最大限度地节省交通空间,有效地疏导人流、货流。方案在建筑地下的南侧及东侧均预留有联系世博会园区地下空间的地下通道,在西侧留有通向轨道交通8号线的通道。整个建筑与园区地下空间朕系为一可贯通的整体。
  生态节能环保设计要点包括:1 自遮阳体系;2 自然通风的架空中庭空间系统;3 自然采光布展,减少灯光能耗;4 屋面遮阳板与太阳能电池方阵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5 良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6 屋面采用流动水膜、绿化及喷雾系统降温体系;7 冰蓄冷技术;8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9 电气节能技术;10 节水技术;11 电气环保;12 给排水环保。
  室内设计说明
  主题
  设计以“传承、演进”为主旨,简单的四个汉字,却涵盖多维度的理念。传承,意为“传播,继承”;演进,意为“演变,进化”。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应该展现整个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应该展现新世纪中华大地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巨大进步,应该展现中华智慧在人类历史中的耀眼光芒。
  主要空间室内设计概念说明(节选)
  门厅:门厅作为观众到达国家馆的第一个空间,在功能上空问导向性应该明确,空间的容量应该足够容纳大量的参观人流,界面简洁。形象上,空间印象应该深刻,震撼。在空间形象构成上,主要利用主体建筑特有的红色框架体系的通长的横梁和碎花玻璃转门竖隔断形成横竖穿插的构图,服务咨询台与横梁走势嵌套,从天花转折到地面的一体化设计,体现现代韵味的同时又酷似抽象简化的祥云符号,寓意一个吉祥如意的开端。
  观众服务厅:观众服务厅主要用于满足参观者寄存物品以及导游设备外接与归还的使用要求,其空间在功能上亦要求明确的导向性,分区、空间的完整和流畅。形象上力求简洁,强调顺应服务使用流线的空间构成机理。
  过厅以及纪念品销售:过厅是国家馆参观结束之后,观众离开室内回到人口平台层所经过的一个集散离馆人员的交通厅。室内设计为过厅增设了一个形象一体化、空间通透流通的纪念品销售亭和休息区。
  国家馆展览厅:国家馆展厅是国家馆建筑主导的使用空间,其面积占据了国家馆建筑面积的大部分比例。展厅环绕中庭盘旋而上,直至顶层,空间尺度越来越大,让观众在游览的同时体会由古到今的展览内容和空间尺度相映成趣的情绪变化。展览的流线根据布展确定,主要利用展厅自身空间的流动性来组织,展厅空间除了盘旋而上的尺度变化,在靠近中庭的位置都有局部通高20米的大尺度展品陈列区,营造巨型尺度的震撼。
  
  色彩和材料
  基本色调采用具有中国传统代表的中国红、皓白,碳黑、中黄为主。其中中国红和皓白作为主要空间界面的主色调,碳黑和中黄则作为一些家具灯饰等的颜色起点缀作用。此外,木地板,以及清玻璃转门隔断等现代材料的柔化和反射作用,增加主色调在建筑内部的时尚、现代体验,表现设计的时代性。中庭倒锥拉膜、垂吊的织物、纸张、幕帘等隔断通过半透明的材料特性在已有色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缥缈的灰调,营造了东方文明古国的深邃和神秘。
  材料的选择,首先考虑用现代的经济实用的材料来满足表现传统的主导色调,同时也考虑数年后的建材发展,新型材料、工艺都是我们选择的素材。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展览中心,我们将中国馆景观设计概念定位在:为主体建筑更好地营造环境,使其能够完美地与整个区域环境融合。
  场地及建筑的布局方式相互协调。国家馆的建筑轴线与地区馆建筑轴线交叉形成角度,寓意中国古代规划中的“九经九纬”之说,体现“中国与世界同经纬”。形式上利用建筑轮廓,水体、地面铺装及植物的重叠来实现。
  地区馆屋顶采用浅水的形式处理,以喷雾装置达到朦胧的效果。静态水体映照出建筑的倒影,寓意代表中国抽象器物的建筑主体升起于水面,并突出“体积”的概念,配合片植绿化简单的造型,以简洁、低调的形式衬托建筑。在技术上能起到隔热降温、保持湿度的作用,减少能耗。
  植物景观处理的原则为:植物里的中国元素;本土植物,适生性;品种简单统一,烘托建筑主体。可选择适合上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生长的植物品种。植物形体与建筑形体相近,如银杏、榉树等。颜色与建筑外墙颜色相呼应。行道树选择落叶树种,颜色上能体现季相变迁,给建筑营造不同的观感。常绿的片植灌木,以整齐的色块形体增强植物的“体积”感,与建筑保持统一。建筑一侧采用竹林,以突出中国形象。竹,为“岁寒三友”中的君子,虚心文雅,高风亮节,形态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
  中国器——镌刻时空,铭记中国,腾飞的巨龙。
其他文献
《上海工艺美术》杂志100期感言
期刊
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尼斯的玻璃制作者仍旧沿袭着几个世纪以来建立的古老模式,对于在其它欧洲国家已经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并不完全持有开放的态度,而是将以往的荣耀作为动力,在继承传统、复兴古代工艺中萌发新的旅游工业,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直到1895年的艺术双年展新的想法才开始萌芽,展示了一些艺术家前卫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比如:Vittofio Zecchin,Teodoro Wolf-F
期刊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移民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包括犹太人来沪投资经商。我们知道历史上犹太人一来到中国,中国的统治者就对他们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历朝历代都遵循这一政策。具体而言就是:你只要经营有方,生财有道,同样可以成为巨商豪富;你只要刻苦攻读孔孟之书,循科举之路,同样可以当官掌权;你只要取得成绩,建立功业,同样可以获得各级官员乃至皇帝的奖励和恩赐。  到20世纪三十年代末,上海的犹太社团已
期刊
虎为百兽之王,人类对虎的形象可谓既畏惧又崇敬。虎不仅形态魁伟,毛色庄严美丽,而且嗅觉发达,行动敏捷,一旦发怒,则虎啸龙吟,威风凛凛。因此,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气勃勃的代名词。  一般认为,虎是在200万年前起源于东亚。中华大地本来就是虎类生长繁衍的地方,不仅有最凶猛的东北虎,而且还有华南虎。华南虎是虎的八个品种中唯一中国独有的品种。虎同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中国上古
期刊
奇异 绚丽 迷幻 浪漫
期刊
于泾大师1976年毕业于上海玉雕厂技校,至今专业从事玉雕工作35年了。在雕刻技巧和艺术表现方面获得极高的成就。他的玉雕观音佛像成就了他的“泾精工艺”,被誉为海上乇雕观音第一人。  于泾大师在学习运用和继承传统玉雕技艺的同时,潜心钻研清代盛世的“乾隆工”,力求以简练、抒放的刀法尽善尽美地表现各种题材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观音造像形成了秀美典雅、疏密有致、虚实有度的艺术风格,获得了“超越古人、突破传统、追
期刊
紫砂壶,典雅润泽、光华潜蕴、气韵丰逸,被称为“紫玉金砂”,被尊为“茶具之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诗云:“喜共紫瓯饮且酌”,从而成为华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紫砂壶艺大师许四海应邀精心设计了上海世博壶系列十八式,集雕塑,造型,书画、诗文、金石为一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可谓是世博为紫砂增辉煌,紫砂为世博添光彩。  上海世博壶系列十八式力求壶非一式,型
期刊
North African kilims ar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its unique charm and characteristics, espacially those woven by traditional Berber tribes.The main weaving area of North Africa is “Maghrib”, wh
期刊
宜兴紫砂是世界上一门独特的工艺,紫砂盆艺与紫砂壶以及紫砂雕塑一样,都是紫砂门类中鲜艳的花朵。其实从历史上来看,盆的产生先于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各种造型的盆上进行图画装饰。例如出土的半坡型彩陶盆,便是极好的佐证。  当今,紫砂盆艺正处在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原因有三:  第一,随着国内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人为了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需要档次较高的盆景作为摆设、观赏;也有一部分人业
期刊
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配合“迎世博100天”的重大活动,展现能与当代象牙二媲美的猛犸象牙=雕艺术的挖掘、利用成果,发扬光大人类文化遗产和传统牙:雕技艺,倡导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尝试筹组 “利国,利民、利法、利艺、利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猛犸象牙展销活动,为牙雕行业和收藏界搭建平台,力求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1989年始,由于国际洛桑“禁牙”条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