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威尼斯玻璃艺术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尼斯的玻璃制作者仍旧沿袭着几个世纪以来建立的古老模式,对于在其它欧洲国家已经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并不完全持有开放的态度,而是将以往的荣耀作为动力,在继承传统、复兴古代工艺中萌发新的旅游工业,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直到1895年的艺术双年展新的想法才开始萌芽,展示了一些艺术家前卫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比如:Vittofio Zecchin,Teodoro Wolf-Ferrari,Giuseppe Barovier,Vittorio TosoBorella。虽然他们仍然使用精炼的传统工艺,最突出的是使用18世纪复兴的罗马马赛克玻璃工艺,但都是孤品,且在概念上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展示手艺的想法。随后的1912和1914年双年展上也陆续地展出了一些革新性的作品。
  一战后,当功能主义(需要优雅但理性的内部装饰)和现代风格在欧洲国家有了立足之地时,激进革新的想法便随之漫延,但当时的威尼斯Murano似乎还没有做好进入现代主义的准备。只是,1921年由Giacomo Cappellin(威尼斯古董商)和PaoloVenini(律师)成立的CappeLlin Venini公司(如今名为Venini)开始渐渐地打破陈规,要求当时的设计师创作一组Murano特有的但同时需要融合新的国际趋势的作品。于是,艺术总监vittorioZecchin从16世纪的绘画和古代吹制工艺中寻找灵感,创作以轻盈优雅的圆形造型、薄如蝉翼的瓶壁和绝对的纯净透明展示了Murano玻璃的传统,一些古代实物被复制并重新设计,比如维罗纳瓶Veronese Vase,同时一大批具有优雅内部装饰的原创性的玻璃瓶、餐具和灯具问世,不仅在意大利获得了好评,并在国际上大获成功。毫无疑问,这些成功应当归功于威尼斯人几个世纪以来对于传统工艺的继承。另外,曾在波西米亚S.A.L.I.R.工作室学习工作30余年的Franz Pzel为Murano带来的车刻技术也大为吃香,一直延用至今。
  20世纪20、30年代的威尼斯玻璃由于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因此回避光亮、优雅的具有艺术装饰风格的装饰,玻璃创作具有明确的造型、基本结构和怀旧的古风,薄而透明的特点被厚重的瓶壁和不透明颜色所代替,或在厚重的透明体中使用不同层次的颜色(套料技术),或是使用金箔、银箔和气泡,混合不同的技术产生多种效果。这一时期的另一个创造性的发展便是玻璃雕塑,首先以吹制工艺成型,随后发展成热融的实心造型。对于传统而言,这虽然是一次冒险,但为Murano的玻璃制作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在此期间,昔日的CristaHo、filigree等工艺被忽略,一些传统技术仅在50年代有略微的复兴趋势,与发展中的玻璃雕塑并存。50年代成为了20世纪Murano玻璃发展中最为繁荣活跃的十年,新的大型的企业开始建立,传统的filigree工艺有了新的发展,无论是吹制还是热融的制品都尽可能地精致、细腻,表面装饰在继承原有的技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和运用。比如carlo Scarpa将传统的车刻技术拓展为处理整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形成线形或坑状的细小而精致的微妙肌理效果。而雕塑性的作品也朝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工艺精湛的自然写实主义和抽象雕塑。同时,为世界著名艺术大师制作他们设计的作品从那时起成为了一种习惯而留传至今。当代的许多制作者仍然将大胆的50年代的Murano玻璃视为灵感的源泉和创造力的代表。
  极少主义盛行的60、70年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大量地使用工业技术制作家具和装饰物件,极大地挑战着任何与传统有关的事物,“装饰”这一概念被视为不敬,黑、白等单一颜色流行。这一市场需求的转变使一些未能及时更新潮流的Murano玻璃作坊措手不及,岛上的一些企业倒闭,另一些作坊在受挫时则转手制作类似极少主义风格的、具有工业生产特点的手工制品。然而,建筑装饰玻璃在此期间发展十分迅速,灯具、釉彩砖、屏风、门等大量生产,直至70年代后期因市场饱和而停滞。进入80年代,学习、收藏新艺术运动至50年代制作的古董玻璃变得极为流行,使用传统技术和颜色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一种回归历史的现象,尤其是使用传统装饰工艺制作的多色玻璃复兴。精确地说,发端于对40、50年代古董玻璃灯具的复制,另外与50年代相似,期望表达想法的其它国家的艺术家、设计师相继来到Murano岛与之合作。
  8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无形中给Murano的玻璃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的发展成为世界玻璃艺术中的特例。20世纪末,正处于从传统迈向革新的重要阶段的Murano玻璃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基于传统的制作,保留将要失传的工艺;以及更为当代的艺术创作。一些作坊采用项目合作的方式雇佣临时性的设计师设计前卫的作品,而另一些则保留自己的艺术总监按传统的运作方式进行设计制作。
  Murano的玻璃艺术一方面维系着传统,保留着中世纪的工作氛围和方式,一方面边缘性地参与着世界玻璃工作室运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岛上的创作试图保持传统工艺,不断精益求精的同时又需要与当代接轨。对于Murano而言,传统是值得保留和继承的,但如今的Murano岛上集中了太多小型、家族经营型企业,虽然有1000多名从事玻璃的人员,近200个吹制玻璃手工作坊,但大多数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这样就很难形成能够制作高质量连续性的具有艺术特征的公司,因此也就渐渐地决定了该地区文化的封闭性,岛上的玻璃制作不免程式化和风格化,而且为了迎合旅游业的需求,不少玻璃制品单纯地追求商业利益,无论是创作主题还是工艺、造型、颜色等都模仿复制古代实物,不免有些令人失望并为其将来的发展而担忧。
  从大的世界范围的玻璃工作室运动而言,当代的设计和艺术领域十分渴望使用岛上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因此许多艺术家、设计师纷纷来到岛上与当地的师傅进行合作创作。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是该领域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且实践证明,目前掌握岛上玻璃发展新趋势的始终是那些活跃在玻璃艺术与设计领域中,已经很好地发展自己个人风格的以及为Murano带来新概念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大师和设计大师。他们自己并不制作,通常只是与岛上的师傅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对于他们来说,岛上的任何工艺技术都有着各自特有的审美视角,都是可以用来表达想法的手段。
  相比之下,Murano本岛的玻璃艺术仍然比较传统。几个世纪以来传承的工艺传统不可避免地与迅速发展的新的当代玻璃艺术理念形成比较,这样的新老对话很容易产生一种丢失传统的危机。但从Murano岛玻璃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可以了解到:每当危机来临时,Murano总是会重新翻开历史、审视过去,以求从中寻找原创精神,找到解读当代文化的钥匙,先前叙述的20世纪初和一战后的Murano就是最好的例子。值得指出的是:与外来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将成为Murano玻璃注入新活力、打开新局面的重要手段,他们将从局外人的角度对Murano玻璃进行客观的审视和评估。
  另外,60年代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的兴起,伴随而来的是大学、艺术学院甚至是重要的工厂都开设了具体的玻璃教育课程,是培养人才、推广发展玻璃艺术的重要环节,但该现象却没有发生在Murano岛上(除了1977,78和81年国际玻璃学校举办的活动,虽该项目尚存,但如今基本已经终止)。今天的Murano玻璃只在某些个案上类似于工作室玻璃艺术,比如:Luciano Viaosi,Livio Seguso和Giampaolo Martinuzzi,但总而言之还处于手工艺作坊的模式,知识的传播局限于家庭式和师徒制的范畴,无法大力地进行交流和发展。因此要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玻璃艺术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十分困难。
  总体而言,Murano的玻璃制作仍然维持着传统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方式,并没有彻底地被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所影响,虽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态势,但又并不完全独立,它对整个世界的玻璃艺术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之初,DaleChihuly,Richard Marquis和James Carpenter等这些重要的工作室运动先驱都曾经在Murano有过对于他们个人艺术事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学习经历,因此当代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玻璃工作室运动中都留存着很强的威尼斯传统。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Murano玻璃,不仅为当代实践者提供了纯熟的技术训练和指导,更为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Inkstones are places as the last one among “the four precious things of the library” (brush, ink, paper and inkstone) however, they are the most convenient collections. Inkstones are performing as an
期刊
最近,看到一篇《上海培训德昂族工艺美术人才出成果》的报导。报导了“在市民宗委的协调下,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企业)、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和潞西市海华开发有限公司在云南德宏州举办了‘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2007级工艺美术专业班’。该班学制三年,招收学生23人,其中德昂族15人,傣族3人,景颇族1人,汉族4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教师不远千里,无偿教学。从素描、工艺图案、玉雕技能、技法
期刊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传播的方式。而“图”是视觉的物化形态,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  视觉幻象又称视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人们对某些客观事物产生的不真实知觉,这有别于我们常说的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表象,是个体在异常心理和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异常知觉,而视觉幻象是受众群体对某个对象均会产生某种特殊知觉的现象。
期刊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满、蒙古、仫佬、羌十八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贵州高原文化,其中的刺绣更是以其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在中国民间美术的百花园地中。  贵州少数民族刺绣与我国蜀、苏、粤、湘四大名绣和广大汉族民间刺绣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首先是刺绣题材的不同,蜀、粤两地的刺绣主要以自然风光、世俗生
期刊
本文描绘了摄影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对当代工艺美术尤其是平面美术所带来的冲击,以及这类冲击所形成的对于平面美术未来的思考方向,并试图通过一些艺术巨匠的理解来把握当下的摄影技术的合理运用。      This paper describes that the produce and devolopment of photography technolog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
期刊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收取门票)范围约为3.28平方公里(不含水面面积)。截至2009年4月30日,已有23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会期中,预计参观者可达7000万人次。面对这一场规模空
期刊
2009年京畿道世界陶瓷双年展,于4月25日-5月24日在韩国举办。世界陶瓷双年展是目前在垒球各国举行的各类双年展中,以陶瓷为主题的特别国际活动,以其规模与内容受到国际陶瓷艺术界的肯定。此次双年展包括第5届国际竞赛展、世界现代陶瓷展、陶瓷空间生活展等多个主题性展览、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内容广泛,对扩大陶瓷艺术的世界影响力,扩大陶瓷的利用空间起到了很大推广作用。通过竞赛、展览使观众对陶瓷作品潜在的审
期刊
用水和色彩来捕捉大自然中的光和影——“水色行侠”四个字恰好暗合了这水彩画的真谛。本期刊出的水彩画除了个别职业画家外,不少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非职业画家。或是工艺美术行业的设计师。他们时常聚集在一起,游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或出没于申城的大街小巷,或沉醉于徽浙农村的山野水港,他们用心灵的笔触来捕捉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他们热爱水彩,迷恋颜色与水交融刹那间的韵味和感觉,他们乞求自然,感慨于大自然变化万千的光影
期刊
国际性的黄金推广机构世界黄金协会4月7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了Gold Expressions中国汇演上海站暨全新2009年K-gold 18K推广活动发布会。在历经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迎来了崭新而又充满期待的2009年。全球时尚界也从崇尚自由和纵情过度奢华转身为对心灵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将文化交融的唯美哲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尚界的率先变革,引领了全球新的消费观念和时尚价值。而金饰作为独一无
期刊
《上海工艺美术》杂志100期感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