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历史渊源。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健身气功有良好的健身和养生功效。 目前练习健身气功的群体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参与其中;要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需要积累更多年轻的力量,特别是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创造力, 应担负起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健身气功 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13-01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历史渊源。主要是以健身养生为目的,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运动形式,
以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和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练习健身气功的群体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参与其中;青少年人群大多热衷于国外的运动项目,对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了解甚少,盲目追崇国外的运动,将外国的传统运动在中国传承的风风火火,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运动抛之脑后。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体验,增进学生群体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使健身气功依托高校得以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1 健身气功的起源与发展
气功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直接的文献资料,不过可确定的是它在殷周时期已萌芽,经历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后,到近现代已初具规模。健身气功是气功的一种,是传统气功的延伸和发展。1996年8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社会气功是指社会上众多人员参与的健身气功和气功医疗活动”。它将社会气功分为健身气功与医疗气功两种,这是健身气功作为一个专用概念被提出来。新世纪初,为了满足人们群众对气功健身需要,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决定从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入手,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为了高
质量地完成编创任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20所具有气功教学和科研实力的体育、中医院校和科研单位公开招标,最后由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申请的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4个研究课题中标。四种功法内涵丰富,姿态优美,简单易学,安全可靠,便于推广。2003 年 2 月, 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 97个体育运动项目,之后又在四种健身气功的基础上创编出竞技健身气功, 这样使健身气功的比赛更具有观赏性。2003 年 10 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持召开了“全国试行推广健身气功工作会议”,随后,四套功法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在国内广泛推广。我国在各大城市设立了8000 余个健身气功练习站点,全面习练健身气功的人数超过数百万。2004 年,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成立,成为广大爱好健身气功的群众与体育行政部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同年 6 月,我国健身气功协会出访希腊雅典、葡萄牙波尔图、西班牙圣地亚哥、法国巴黎等 8个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健身气功带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正式走向国外,被世界人民关注。2009 年底又编创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 5 套新功法。丰富了健身气功的内容,为习练健身气功的爱好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2010 年 7 月首届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邀请赛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举行,让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学习和交流,为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推广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标志着健身气功正在高校中迅速传播。
2 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的作用和意义
2.1 健身气功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体质与健康。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10 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学生体质状况连续 20 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健康教育要求在体育课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身气功是我国健身、养生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内涵,集健身、娱乐于一体,具有简单易学、运动量适度、身体活动范围广、活动的形式多样等特点,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2 健身气功有利于调节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健身气功不仅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健身方法。 健身气功是一种以松、 静为核心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 所谓“松 ”,就是要在练功时尽量使全身放松 ,肢体自然舒适 。所谓“静”就是要在练功时尽量做到心态平静,大脑宁静,逐渐排除各种不良杂念和紧张、忧郁的情绪,才能促使脑得到充分休息,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2.3 健身气功的技术动作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掌握
健身气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每个动作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并且经过了现代科学的严格检验,其动作简单易教、易学、节奏柔和匀称,整体协调美观,运动量适度、身体活动范围广、活动的形式多样;既可以单独练习,又可以成套练习。 练习时强调“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具有太极拳“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2.4 健身气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校教育是通过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由于来自学业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身心紧张、疲惫和焦虑。 健身气功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是人与环境的融合,是人对社会、生活、生命价值以及实现自我的感受和体现;在练习中,人与自然的接触,能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人与人的交往能使人变得真诚、友善、和谐、美好,促进人理性的进步。
2.5 健身气功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终身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要求新课要符合素质教育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该遵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民族的、大家喜欢的、大众易接受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参加的、适合普及发展的、更具有深刻民族文化涵义的原则。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内容广泛,其规则简单便于操作、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易于推广和普及,适应社会不同性格、不同体质学生的需求。 高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还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以健康的方式从事体育活动。 健身气功正是以追求个人与自然及社会实现最大限度地和谐为目标的健身养生活动。
3 结论
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 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健身知识和健身手段,特别是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影響,是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无法比拟的。 而且健身气功无需特殊的器械设备,活动场地也比较灵活,学生参与面较广,有利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李雄锋.现阶段我国健身气功协会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2]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3] 王言群.新编健身气功的理论构建[D].上海体育学院,2008.
[关键词]健身气功 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13-01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历史渊源。主要是以健身养生为目的,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运动形式,
以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和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练习健身气功的群体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参与其中;青少年人群大多热衷于国外的运动项目,对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了解甚少,盲目追崇国外的运动,将外国的传统运动在中国传承的风风火火,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运动抛之脑后。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体验,增进学生群体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使健身气功依托高校得以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1 健身气功的起源与发展
气功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直接的文献资料,不过可确定的是它在殷周时期已萌芽,经历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后,到近现代已初具规模。健身气功是气功的一种,是传统气功的延伸和发展。1996年8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社会气功是指社会上众多人员参与的健身气功和气功医疗活动”。它将社会气功分为健身气功与医疗气功两种,这是健身气功作为一个专用概念被提出来。新世纪初,为了满足人们群众对气功健身需要,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决定从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入手,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为了高
质量地完成编创任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20所具有气功教学和科研实力的体育、中医院校和科研单位公开招标,最后由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申请的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4个研究课题中标。四种功法内涵丰富,姿态优美,简单易学,安全可靠,便于推广。2003 年 2 月, 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 97个体育运动项目,之后又在四种健身气功的基础上创编出竞技健身气功, 这样使健身气功的比赛更具有观赏性。2003 年 10 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持召开了“全国试行推广健身气功工作会议”,随后,四套功法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在国内广泛推广。我国在各大城市设立了8000 余个健身气功练习站点,全面习练健身气功的人数超过数百万。2004 年,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成立,成为广大爱好健身气功的群众与体育行政部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同年 6 月,我国健身气功协会出访希腊雅典、葡萄牙波尔图、西班牙圣地亚哥、法国巴黎等 8个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健身气功带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正式走向国外,被世界人民关注。2009 年底又编创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 5 套新功法。丰富了健身气功的内容,为习练健身气功的爱好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2010 年 7 月首届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邀请赛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举行,让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学习和交流,为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推广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标志着健身气功正在高校中迅速传播。
2 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的作用和意义
2.1 健身气功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体质与健康。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10 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学生体质状况连续 20 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健康教育要求在体育课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身气功是我国健身、养生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内涵,集健身、娱乐于一体,具有简单易学、运动量适度、身体活动范围广、活动的形式多样等特点,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2 健身气功有利于调节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健身气功不仅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健身方法。 健身气功是一种以松、 静为核心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 所谓“松 ”,就是要在练功时尽量使全身放松 ,肢体自然舒适 。所谓“静”就是要在练功时尽量做到心态平静,大脑宁静,逐渐排除各种不良杂念和紧张、忧郁的情绪,才能促使脑得到充分休息,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2.3 健身气功的技术动作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掌握
健身气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每个动作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并且经过了现代科学的严格检验,其动作简单易教、易学、节奏柔和匀称,整体协调美观,运动量适度、身体活动范围广、活动的形式多样;既可以单独练习,又可以成套练习。 练习时强调“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具有太极拳“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2.4 健身气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校教育是通过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由于来自学业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身心紧张、疲惫和焦虑。 健身气功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是人与环境的融合,是人对社会、生活、生命价值以及实现自我的感受和体现;在练习中,人与自然的接触,能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人与人的交往能使人变得真诚、友善、和谐、美好,促进人理性的进步。
2.5 健身气功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终身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要求新课要符合素质教育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该遵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民族的、大家喜欢的、大众易接受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参加的、适合普及发展的、更具有深刻民族文化涵义的原则。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内容广泛,其规则简单便于操作、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易于推广和普及,适应社会不同性格、不同体质学生的需求。 高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还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以健康的方式从事体育活动。 健身气功正是以追求个人与自然及社会实现最大限度地和谐为目标的健身养生活动。
3 结论
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 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健身知识和健身手段,特别是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影響,是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无法比拟的。 而且健身气功无需特殊的器械设备,活动场地也比较灵活,学生参与面较广,有利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李雄锋.现阶段我国健身气功协会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2]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3] 王言群.新编健身气功的理论构建[D].上海体育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