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还没出生,我就开始搜集别人成功的家教经验,其中一条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嘛,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让孩子跟好榜样在一起肯定错不了。
  儿子出生时,哥哥姐姐的孩子都已经是小学生了,他们聪明机灵,各有各的优点。让人遗憾的是,儿子只会跟在表哥表姐后面疯玩,对我让他“学好榜样的”良苦用心理都不理。我只好变暗为明,时时提醒儿子注意哥哥姐姐的优点:你看,姐姐多有礼貌呵;哥哥能自己吃鱼:姐姐的作业多整齐呵:哥哥拍球拍得多么好……我恨不得儿子能像一个巨大的旋涡一样,立郎吸收他们所有的优点。
  万万没想到,我的努力竟会适得其反。儿子不愿去姥姥家了,有一次竟然很委屈地哭了,他说:“我怎么这么笨呢,总也比不上哥哥姐姐?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儿了。”
  后来的那次短期旅行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次,我们一家与朋友一家结伴出去旅游。本来,我不愿意两家一起出去,因为朋友的对双胞胎儿子是那种很淘气的孩子,没礼貌,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架,我怕儿子跟他们学坏了。
  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那次旅行的3天时间里,儿子与两个淘气的孩子朝夕共处,在各个方面都成了那两个孩子的榜样。那以后儿子在大人的赞扬和小伙伴们的效仿之下,自然而然地信心十足,充满了自豪感,比那次表现得更好、更优秀了。
  儿子上学后一直是那种成绩说得过去、但又不是最好的孩子。英语老师就跟我说:“别看你儿子也能考100分,但论掌握的程度跟最好的那几个差一截子呢。”所以,等到自由组合做口语练习时,我十分想让儿子跟最好的几个学生一组,谁知,他却选了几个较差的同学。有了上次旅游的经验,我没有阻止儿子。看着儿子眉飞色舞地和同学们大声说英语的样子,我想:真要是跟最好的几个孩子在一起,可能就没他说话的份儿了。
  我不是主张孩子不求上进,但事实上,有时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鼓励的言谈和举动,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表现欲。我们往往为了让孩子做得更好而忽略了他已经取得的成绩,往往为了“近朱者赤”而将孩子放到一个优秀的群体中,但是,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在一个太优秀的环境里,孩子将承受一种“自愧不如”的压力,有可能渐渐丧失自信。而在同等水平甚至略逊一筹的孩子面前,他也许会表现得更自信、更好,使自己身上优秀的潜质表现得更加充分。
  我至今仍感谢那次旅行,它让我发现了另外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他文献
城市里车多人多,爸爸、妈妈从我第一天上学就天天接送我。我觉得自己这么大了,应该独自去上学,可爸爸妈妈却不放心。我说:“这样吧,这个周日我自己去姥姥家,如果不出什么事,那就能去到学校,因为去姥姥家要比去学校多一倍的路程。”  星期日,吃完早饭,我跟妈妈要车钱去姥姥家。本来一元钱就够了,妈妈硬拿出两张一元钱给我,告诉我万一坐错了车,好再坐回来。我拿起钱就走,妈妈说:“等会儿,我跟你一起下去。”妈妈陪着
期刊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环保的国家之一,他们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就和同学们一起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绿色封皮的“记事本”:封皮上印有森林、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旁常常见到的风景一样;打开扉页,是许许多多漂亮又朴素的图案,如波浪、树叶、水草、年轮以及蝴蝶翅膀和昆虫身上的花纹;内文每一页的左上角,都印着一张精美的风光照片:庄严的雪山,清澈的河流,静谧的
期刊
报上有过这样两篇报道:一篇说的是新疆有个12岁的小男孩儿,过春节前,偷了爷爷3000多元钱,打的到了一个城市,在网吧里一口气玩了22天电脑游戏,家里人都快急疯了。另一篇说的是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少年世纪”论坛上,一位叫林粼的13岁小女孩儿,从玩电脑游戏“大富豪”、“足球”、“篮球”等开始接触电脑,现在已经开始学习编程了。  同样是打电玩,结果却是如此不同。  那么,电玩到底该不该打呢?  10月7
期刊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作为父母,你是否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个环节呢?下面10个问题,是根据美国《简单生活指南》一书的作者珍妮特,吕尔斯女士提出的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编译而成的,可用来测一测你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如果成绩不理想,那就得好好反省,赶快行动啦。  问题:  1 全家常在一起吃饭吗?  2 每周、每月或每年有没有举办孩子所热衷的家族或民族传统相聚的活动?  3 试过让孩
期刊
终于到了郊外,因为要在这里住一夜,老师预定了旅店,四个同学一个房间。  场景A:到了指定的房间,呆呆“咣”地一脚踢开门,把背包甩到最靠近暖气的床上,随手掏出一支蜡笔,在雪白的墙上画了只绿色的小鸟儿,旁边写上:“呆呆到此一游。”  场景B:呆呆进了旅店,第一件事就是用磁卡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已经安全到达,让妈妈不要担心。他的房间在楼上。呆呆沿着右侧上楼,进了房间,他轻轻地关上门,生怕影响别人休
期刊
“呶呶,今天上舞蹈课了吗?”  “……没有。”  “怎么又没上?老师告诉你们原因了吗?”  “我不知道,老师没说。”  女儿的回答让我产生了怀疑:幼儿园的兴趣班是收费的,如果有特殊情况停课,老师应该通知家长,而这已经是本周第二次缺课了。难道,女儿会……我不敢再想下去。  “呶呶,你们真的没上舞蹈课吗?不许撒谎。”我的语气不由地严厉起来。  “嗯——”她低着头,半天没有说话。  我狠狠地把她的小手甩
期刊
早已在中国绝迹的“忆苦饭”,目前却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大行其道,其意图是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国际知识。  马里兰州的温顿小学,最近为全体学生组织了一次为期3天的“要饭”课。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学生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在这3天里,每到就餐时间,扮演不同角色的孩子们便各就各位体验生活。“工作人员”仔细将饭菜分发给每个“无家可归者”,
期刊
我儿子今年5岁,他似乎是一台“永动机”,无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在饭桌上都一刻不停。这是男孩子的天性使然,还是孩子患了多动症?  武汉 郑艳梅  对于3岁前的幼儿,积极好动是他们身心成长的必要。他们需要不断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并且不断了解他们身体的各种能力。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不断成熟,他们保持静止的时间会越来越长:6岁的孩子比4岁的孩子安静,8岁的孩子比6岁的孩子坐得住。  行为管理是解决此问
期刊
周末郊游是早已定好的事,星期五晚上,妈妈就为呆呆收拾好了郊游中所需要的东西。  星期六早晨,呆呆起床晚了些。  场景A:走过厨房,呆呆看到妈妈正忙着做早饭,忽然想和妈妈开个玩笑。他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走到街上,捂着嘴乐了:“哈!妈妈看到我走了,一定会大吃一惊!”  场景B:呆呆对厨房里的妈妈喊:“妈妈,我不吃早餐了。不能耽误大家的时间啊。”妈妈把一个面包塞到他手里:“路上小心。”呆呆答应一声,跑到街
期刊
爸爸与朱律师要去采访住在北京的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爷爷,刚好是假期,我便跟他们一起去了。  周爷爷住在市中心一幢很漂亮的“部长楼”里,我们一进门,他又是倒茶又是切西瓜,非常热情。  周爷爷的书房里放着许多书,还有三尊鲁迅的雕像,卧室里也挂了鲁迅的画像。周爷爷不研究文学,他是一个无线电科学家,接待完我们之后,他下午还要赶去参加一个无线电科学迷的活动。在朱律师和我爸爸采访周爷爷时,我便与周奶奶在隔壁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