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视域下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15FWW005。
摘 要:当前新华文学、马华文学在东南亚文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华人文化色彩愈加浓郁的氛围里,华文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很多文化关怀情愫。“文化式微”是华文女作家不约而同一致关注的焦点,忧心东南亚华人文化的衰落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戏曲艺术的没落、民间信仰的弱势、华人传统文化的殇悼、生活习俗的蜕变是这些文人展示文化关怀意识的方式。
关键词: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化关怀;华文女作家
作者简介:郑珊(1970-),女,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富有多元文化色彩是东南亚文化的固有特点,东南亚人在中西方与本土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已经在除了印尼之外的东南亚呈现多种发展姿态。但是华人文化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发展也十分不如意,东南亚海外作家始终处于精神回归故里,肉体离开家乡的特殊状态,这种“回乡”的期盼变成了一种文化离散的想象,东南亚华人女作家的文化关怀情绪便是精神“回归故里”,这种精神既是精神寄托也是族群永久的文化图腾。
一、中国人走出故土变成海外华人难以割舍故乡情思始终保持缅怀故土的文化追寻
首先,在文化层面上多面性是华人文化的特点,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气候上只有干湿两季并无冬天,但是对冬至的庆祝仍然重视,这便是保持华人社会的中国庆典节日,这种文化的保持决定性的作用于華人社会文化。其次,在文化身份上看,华人文化身份是海外华人的民族标志,无论这些人身处何处,这些文化身份都代表着他们特有的民族印记和本质特征。这些中国华人早期移民本身具有跨文化性,东南亚的多元文化然对中国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华人通过意识、想象、变革、沿袭的方式以族群的行为保持对中国文化的倾向,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身份共同体;再次,在文化融合上,中华民族文化对现代海外华人拥有天然的亲近感,目前已成为东南亚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学者认为当前的马来西亚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根源,中华文化由海外华人带至马来西亚后在马来西亚土壤生长,染上马来西亚客观色彩,所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简称马华文化因此得来。最后,在创作方面看,作品的文化关怀即是作家通过作品对华人的文化习俗以及现实生活形态的再现,这种关怀拥有者特定的符码并打着华人意识的特征,对文化母体的回望是它的标志,表露在外的是南洋华人浓郁的情愫。
二、“文化式微”是女作家文化关怀书写中不约而同的表现,其主旨在于对东南亚华人文化衰落的忧心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日益压缩了华人文化的艺术空间,因此,文化衰悼和文化怀旧的情绪被引发。在当下新华小说题材的创作中,“文化式微”题材的创作和选择比较常见。更严重的是很多激进派新加坡人士将新加坡文化称作“文化荒漠”。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祖屋》是作家林子的作品。小说先讲述了主人公是祖籍华人的大学教授,娶了洋妻、给孩子取了洋名后冷落了华人文化,完全变成了西化家庭。小说讲到主人公奉父亲遗命回想探亲之前,妻子嘱咐不必出钱去修那遥不可及的唐山祖屋,反而修个后花园泳池更实在,他表示认同。当他回到唐山看到同父异母的大姐操着亲切的唐山家乡口音,看到破烂不堪、大厅挂着历代先祖画像的租屋,心里的愧疚顿然而生决定出钱完成租屋的修建和翻新。小说里表现出,在所有社会里家不只是一个房子那么简单,而且代表着社会的地位和位置,小说中的主人公以父亲血缘、亲情为维系点,家乡的祖籍、祖屋代表社会地位的同时也代表着血缘亲情,主人公对故里的探访时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返乡,也是本质上对文化母体的皈依。
三、新华女作家艾禺、马华女作家李忆莙的作品都是南洋华人文化作品的代表
《红莲》和《困鸟》都是新加坡华人女作家艾禺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表达了戏子主人公的人生,都从内心深处表达了戏班没落后的无奈人文关怀情愫。在戏曲行业没落的同时,也弱化了华人民间信仰。另外,《遗梦之北》长篇小说是马华女作家李忆莙的代表作品,其作为南洋文化的代表在香港《亚洲周刊》得到很高的评价,小说书写了拒绝遗忘的论点,肯定了小说对人性的拷问和积极推动文明反思的作用。小说既表达了对北方中国的回望之情,也编织了对北马小镇的难忘记忆。其表现了多重文化色彩,其一是民间华人祈福纳祥的信仰、愿望起到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其二是通过描写华人家族的兴衰历史展现出华人移民族在马来西亚的艰辛奋斗史;其三是小说独特的表现了马来西亚当下独具特色的新村庄图景,再现了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结语:
关于马新华文女作家的文化关怀情愫构建也可以看成是华人自我文化书写和构建。其中马来西亚华人女作家李忆莙作品最为典型,最具海外华人文化族群特征,这种不同的民族共同聚居,若想让不同民族完全认同对方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即使少有认同也会带着别样的目光,因为各族群的语言、肤色、宗教、心理、习俗等非常难改变。因此文化融合要以交流为主,通过跨文化的交流方式达到兼容异质文化的目的。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文化对话中寻求和平可以有效地避免宗教冲突、国家战争和种族矛盾引起的种种血腥事件。目前马华和新华华人女作家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文化关怀,既表达了当地华人文化的衰落,也可成为当地华人文化建设的自我观照。
参考文献:
[1]蔡仁龙.印尼华侨与华人概论[M]. (香港)南岛出版社,2000.
[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有成.离散[M].(台北)允晨文化,2013 .
[4]谢润宜.新视野新开拓——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华文文学,2002(06).
摘 要:当前新华文学、马华文学在东南亚文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华人文化色彩愈加浓郁的氛围里,华文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很多文化关怀情愫。“文化式微”是华文女作家不约而同一致关注的焦点,忧心东南亚华人文化的衰落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戏曲艺术的没落、民间信仰的弱势、华人传统文化的殇悼、生活习俗的蜕变是这些文人展示文化关怀意识的方式。
关键词: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化关怀;华文女作家
作者简介:郑珊(1970-),女,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富有多元文化色彩是东南亚文化的固有特点,东南亚人在中西方与本土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已经在除了印尼之外的东南亚呈现多种发展姿态。但是华人文化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发展也十分不如意,东南亚海外作家始终处于精神回归故里,肉体离开家乡的特殊状态,这种“回乡”的期盼变成了一种文化离散的想象,东南亚华人女作家的文化关怀情绪便是精神“回归故里”,这种精神既是精神寄托也是族群永久的文化图腾。
一、中国人走出故土变成海外华人难以割舍故乡情思始终保持缅怀故土的文化追寻
首先,在文化层面上多面性是华人文化的特点,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气候上只有干湿两季并无冬天,但是对冬至的庆祝仍然重视,这便是保持华人社会的中国庆典节日,这种文化的保持决定性的作用于華人社会文化。其次,在文化身份上看,华人文化身份是海外华人的民族标志,无论这些人身处何处,这些文化身份都代表着他们特有的民族印记和本质特征。这些中国华人早期移民本身具有跨文化性,东南亚的多元文化然对中国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华人通过意识、想象、变革、沿袭的方式以族群的行为保持对中国文化的倾向,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身份共同体;再次,在文化融合上,中华民族文化对现代海外华人拥有天然的亲近感,目前已成为东南亚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学者认为当前的马来西亚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根源,中华文化由海外华人带至马来西亚后在马来西亚土壤生长,染上马来西亚客观色彩,所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简称马华文化因此得来。最后,在创作方面看,作品的文化关怀即是作家通过作品对华人的文化习俗以及现实生活形态的再现,这种关怀拥有者特定的符码并打着华人意识的特征,对文化母体的回望是它的标志,表露在外的是南洋华人浓郁的情愫。
二、“文化式微”是女作家文化关怀书写中不约而同的表现,其主旨在于对东南亚华人文化衰落的忧心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日益压缩了华人文化的艺术空间,因此,文化衰悼和文化怀旧的情绪被引发。在当下新华小说题材的创作中,“文化式微”题材的创作和选择比较常见。更严重的是很多激进派新加坡人士将新加坡文化称作“文化荒漠”。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祖屋》是作家林子的作品。小说先讲述了主人公是祖籍华人的大学教授,娶了洋妻、给孩子取了洋名后冷落了华人文化,完全变成了西化家庭。小说讲到主人公奉父亲遗命回想探亲之前,妻子嘱咐不必出钱去修那遥不可及的唐山祖屋,反而修个后花园泳池更实在,他表示认同。当他回到唐山看到同父异母的大姐操着亲切的唐山家乡口音,看到破烂不堪、大厅挂着历代先祖画像的租屋,心里的愧疚顿然而生决定出钱完成租屋的修建和翻新。小说里表现出,在所有社会里家不只是一个房子那么简单,而且代表着社会的地位和位置,小说中的主人公以父亲血缘、亲情为维系点,家乡的祖籍、祖屋代表社会地位的同时也代表着血缘亲情,主人公对故里的探访时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返乡,也是本质上对文化母体的皈依。
三、新华女作家艾禺、马华女作家李忆莙的作品都是南洋华人文化作品的代表
《红莲》和《困鸟》都是新加坡华人女作家艾禺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表达了戏子主人公的人生,都从内心深处表达了戏班没落后的无奈人文关怀情愫。在戏曲行业没落的同时,也弱化了华人民间信仰。另外,《遗梦之北》长篇小说是马华女作家李忆莙的代表作品,其作为南洋文化的代表在香港《亚洲周刊》得到很高的评价,小说书写了拒绝遗忘的论点,肯定了小说对人性的拷问和积极推动文明反思的作用。小说既表达了对北方中国的回望之情,也编织了对北马小镇的难忘记忆。其表现了多重文化色彩,其一是民间华人祈福纳祥的信仰、愿望起到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其二是通过描写华人家族的兴衰历史展现出华人移民族在马来西亚的艰辛奋斗史;其三是小说独特的表现了马来西亚当下独具特色的新村庄图景,再现了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结语:
关于马新华文女作家的文化关怀情愫构建也可以看成是华人自我文化书写和构建。其中马来西亚华人女作家李忆莙作品最为典型,最具海外华人文化族群特征,这种不同的民族共同聚居,若想让不同民族完全认同对方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即使少有认同也会带着别样的目光,因为各族群的语言、肤色、宗教、心理、习俗等非常难改变。因此文化融合要以交流为主,通过跨文化的交流方式达到兼容异质文化的目的。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文化对话中寻求和平可以有效地避免宗教冲突、国家战争和种族矛盾引起的种种血腥事件。目前马华和新华华人女作家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文化关怀,既表达了当地华人文化的衰落,也可成为当地华人文化建设的自我观照。
参考文献:
[1]蔡仁龙.印尼华侨与华人概论[M]. (香港)南岛出版社,2000.
[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有成.离散[M].(台北)允晨文化,2013 .
[4]谢润宜.新视野新开拓——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华文文学,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