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爱情故事》的热播说起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年初三之后,央视和部分地方台陆续播出的《乡村爱情故事》以其较高的收视率和热烈的观众反响,又掀起了一轮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其实,自2008年起,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就在央视“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乡村爱情2》在央视首轮播出时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时竟达到11.62%,据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新闻联播》;《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自2008年3月20日播出后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第1集3.7%的平均收视率飙升至第26集的7.42%。在故事发生地东北地区收视情况更是异常火爆。在锦州等部分城市,《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播出最后一周平均收视率逼近10%,其在中国南方城市收视表现也相当突出。据统计,近年来,《乡村爱情1—3》、《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刘老根》、《马大帅》、《插树岭》、《圣水湖畔》、《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母亲是条河》等农村题材电视剧都有不俗的表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我国是农业大国,九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民的信息接受和文化消费,大体上是广播和电视两种。因此,多拍些反映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新风尚的影视剧,对广大的农村和农民有着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农村题材电视剧为何走俏荧屏
  
  近年来播出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无一不适应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体现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方针,同时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个主题,描绘了新时期的新农村随着中国五千多年历史生态大变局而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尽管当今社会文化生态发展不平衡,观众文化层次、欣赏角度都不尽一致,但以上各剧给人启示的主导方面则是一致的,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先进文化。
  
  关注新农村,扣准时代主旋律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以新农村、新生活为题材,以和农民休戚相关的农家事为素材,直面农民的生存现状,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不仅农民观众喜欢观看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的影视作品,城市观众也能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体验到农村的巨大变化。《刘老根》从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即如何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这个问题入手,以乡下农民跳出种地的圈子搞旅游业、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为题材,讲述了农民如何穷则思变、富而思进的奋斗史;《希望的田野》反映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圣水湖畔》以保护耕地推广农业技术这一故事为中心展开叙述,把科技兴农的新观念潜移默化地诠释给观众;《都市外乡人》讲述的是农村知识分子进城打工创业的故事;《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讲述的是先富带后富的故事。这些题材在当前农村是真实存在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基层工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些电视剧敢于正视农村现实,深入挖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扣准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农民的影响。
  
  反映新生活,符合当代农民的精神诉求
  《乡村爱情1—3》是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爱情婚姻、事业生活的轻喜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农村青春片。全剧以大学生谢永强与农村女青年王小蒙的爱情生活为主线,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新农民形象。通过10个爱情故事,错落有致、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画卷,轻松中带着喜庆与幽默,曲折中满含希望和力量。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首创农村环保题材,从故事的主题上来说,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令这部戏和其他讲述家长里短的农村戏相比,具有前所未有的厚重感、使命感。它用自然纯朴的手法,尽可能地表现出当下东北农村原生态的生活状态;以轻松的方式,再现了农村生活中农民贴近泥土却不失快乐和昂扬向上的天性。
  《刘老根》是一部现代农村戏,德高望重的老支书被儿子顶下来后,去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长了见识,回到家乡搞旅游餐饮业,到街上利用民间艺术吸引观众,在50岁时实现了自己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夙愿。
  《马大帅》是赵本山自导自演的第二部农民题材电视剧,是一部带有泪水的喜剧,反映的是一个农民从农村到城市那种最底层的生活。马大帅本身也许不是喜剧人物,但却是个正直的人。
  《插树岭》故事发生在东北农村。剧中表现了农民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离开黑土地进城打工,给农民带回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在党的富农政策鼓舞下一些农民又回归土地的心迹变化,揭示出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的艰难历程。该剧全景式的演绎着东北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多彩的地方风情、鲜明的人物性格、原汁原叶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真实地反映出农民在社会环境中城市反哺农村、农民一心一意奔小康的景象。
  《圣水湖畔》是一部脚踏时代主旋律、头顶绿色圣水珠、带着芳草一身香,怀着满腔黑土情、一路高唱迎春赞歌,诞生于时代最前沿的电视剧作品。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中潘长江主演的豆包村长,起初只是一个抠门的小富农,一心只想着如何赚钱、攒钱。然而他的老婆却一心想让他当官。阴差阳错之下,他被选上了村长。这一过程不仅让他必须面临着怎样当好村长的问题,也让他招来了一些唯利是图的小人们的仇恨,故事就在矛盾冲突中展开了。最终,豆包村长带领着全村人民走上了富农之路,豆包成了干粮。
  《母亲是条河》是一部充满眼泪与凄情、坚韧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历史长卷式的关于命运苍凉而又令人振奋的书写,是一部弥漫着中国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传统美德的力作。全剧自始至终蕴积着情感与道德的力量。
  
  塑造新农民,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
  成功塑造充满现代气息、乐观进取的农民形象,是农村题材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的又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往往是没文化、没见过世面和被救助、被教育的形象,真实的、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在大众传媒中处于缺席状态。纵观近几年电视剧市场,充斥荧屏的更多的是清宫戏、武侠戏和反映大都市生活的影视作品,而主动反映农民的作品却非常少。农民形象一直处于影视作品的边缘地带。农村题材电视剧一出现,打破了农民话语在社会生活中长期缺席的状态。各剧塑造的农民形象是立体的、全面的,既有固有的善良、朴素、保守的一面,也有新时代下乐观进取的一面,使人们对农民的认识大大改观。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形象源于农 村平民百姓,他们不隐藏个人的心思,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反映在行动中,给观众以平实可爱的感觉。农村题材电视剧中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印象深刻。《圣水湖畔》的马莲说:“咱们土豆子一斤才卖三毛钱,人家麦当娜家切成条,过油就能卖到三十块钱一厅。”短短的一句台词,一名紧跟时代步伐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女强人形象就表现了出来。马莲已经跳出了传统小农经济安于现状的怪圈,敢于向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她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没有因种芝麻遭到雹灾的袭击而放弃,到第二年又种上优良谷种。当然,不仅具有正面色彩的主要人物令观众难以忘怀,一些“小人物”也令观众记忆深刻,如《圣水湖畔》中的安于现状、喜欢捣乱的黄氏四兄弟;《马大帅》中天不怕地不怕、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范德彪;《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中老谋深算、诡计多端的何老贵,喜欢吹牛的大嘴叉子查宝库,泼辣大方爱吃醋的翠翠;尤其是《乡村爱情》中便宜占尽还当了“官”的刘能、见识短浅一旦开了眼还有点走偏的谢广坤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刻划和展现了鲜活的农民形象,正如有的媒体所说:“论性格,他们都有明显的缺点,还总冒出那些招人烦的小心思。但不知怎的,看着并不反感,人物越小越有余味,每个和每个都不同,琢磨琢磨,反而觉得都真实可爱。”
   注入新元素,小品艺术融入到叙事中
  小品是一门介于微型戏剧和化妆相声的艺术。由于受到舞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以小人物、小故事为题材,通过幽默的对话、戏谑的表演来吸引观众。近年来,小品在电视荧屏上大显身手,已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农村题材电视剧采用小品化叙事,通过幽默、鲜活的小品语言和喜剧氛围的营造,不仅适合观众已有的观赏小品的习惯,而且在使观众愉悦的同时被观众接纳。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小品化叙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主要演员往往是近年来活跃在小品界的笑星,如赵本山、高秀敏、范伟、潘长江等。这些小品演员凭借幽默高超的演技早已深受全国观众的认可与欢迎,小品演员演电视剧既能保持原有的喜剧表演风格,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明星效应,吸引和稳定已有的观众市场:二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体现出明显的小品式结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每一集甚至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小品段落,整体上就像多个小品按照一个统领全局的主题拼贴在一起。农村题材电视剧十分注意对横向场景的细腻把握,有意延长叙事的进度,在人物对话和矛盾冲突方面下大力气,有意增加人物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来营造喜剧氛围,依靠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来打动观众,并且大量地展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如东北大秧歌、二人转等,丰富了观众的欣赏内容;三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借鉴了小品的语言特色。小品语言的特点就是幽默鲜活,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观众。农村题材电视剧语言中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诙谐俏皮的东北土话。随着东北小品演员走俏荧屏,他们常用的东北土语也为广大观众所认可。东北土语发音和普通话相近,平实易懂、流畅通俗,不经意间制造紧张感和谈谐感。如:“小样儿”、“得瑟”等等,俗言俚语随处可见,甚至口头语书面语交叉使用,如药匣子的自吹“本人上晓天文,下晓地理,中晓儿科,知阴阳,懂八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等,既让观众感到亲切好笑,又让观众体会到农民语言的活泼和独特;四是有意淡化电视剧创作中原本应当重视的场景设计,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特长,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在庄户农家氛围的营造上下功夫。使一个个鲜明的整体形象跃然屏幕之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趋势
  
  用多样他的选题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把握好农村电视剧的拍摄,充分发挥农村电视剧的文化影响力和张力,突出它的舆论引导功能和牵引功能,将它变成一道文化大餐送到农民手中,就要求我们要用多样化的选题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但是,许多目前农村比较关注的问题,电视作品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会日渐凸显出来,比如:农民工问题、农村减负问题、乡镇财政改革问题、乡村医疗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农村民办教师问题等等,都需要得到电视传播者的关注。而直面多样化的选题与时代性的考问,将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用轻松通俗的形式打造城乡交流的平台
  《乡村爱情》等剧的热播与良好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故事源于生活,时代特征强,人物性格特色鲜明,表达形式轻松通俗,其中以观众喜闻乐见最为突出。树立良好的创作理念,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心理和情感诉求,并与其价值观保持一致,才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而这几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都是运用轻喜剧的手法完成创作的。牢固树立良好的创作理念,才能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相结合的精品农村电视剧,展现农村文明和谐的新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一部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不仅能获得农民朋友的认可,同样也可以得到都市人的情感共鸣,成为城乡信息交流的平台。
  
  用系统的政策逐步让农民成为文化媒介的主角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农业、农村、农民已被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从电视事业的发展上讲,一方面,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们电视事业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电视最大的收视群体。重视三农问题和三农工作,也应重视服务于三农的电视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农村电视剧作品的扶持和倾斜力度,鼓励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创作者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农民的实际生存状况,从而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优秀作品。电视播出机构也纷纷以优质优价的方针来收购农村题材电视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公司投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拍摄。《乡村爱情》等剧占据了央视黄金时段,正说明了国家对农村题材作品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如今,电视剧已融入到广大民众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广阔的社会文化品格。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理应成为文化媒介的主角,应受到传媒等社会各界的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传媒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传媒必须要改变在农村市场的角色缺位状态,树立为农村发展服务,引领农村媒介市场的现代传播观念。同时,农民也要善于运用媒介所赋予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向社会传达自己的声音,促使农村相关问题的解决。
  
  打造真善美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大众化决定了它必须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农村电视剧也只有贴近了农村的实际发展和农民的实际生活,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顺应时代要求,唤起观众的审美意识,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为此,创作人员应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贯穿于创作活动的始终,追求艺术作品的真、善、美。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具有可视性和审美性。
  一要来源于农村生活。要以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为基础,追求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真”。这里所说的“真”,并不等于照搬生活,而是要运用创作者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在电视剧创作过程中,编剧、编导的创作、布景,摄像的拍摄,演员的表演,后期运用的技术等都要追求“真”,客观真实地体现农村的生活、农民的思想。只有“真”的作品才能打动自己、感染观众。
  二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以褒贬鲜明的道德评判贯穿创作的始终,追求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善”。通过创作者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
  三要高于生活。要以深刻的内涵和高品位的艺术让观众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追求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美”。创作人员在追求题材和表演的客观真实中,注入高品质的画面、声音,才能让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所追求的“真”“善”“美”是贴近性的三个层次,不是分离的、毫不相干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客观世界和心灵感情的融合,追求的是包容和沟通之后的“真”与“善”的“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真实反映中国当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17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大盛事——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举办。此次文博会为期5天,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文博会规模更大,领域更广,主展场共设有17个专题展馆,18场论坛,近200位来自国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政府产业政策主管部门权威人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这次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举办证明了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
期刊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初读这一句,我的理解是:《易经》可以使道显明于天下,使德行神妙莫测,因此就可以凭借它应酬于人事,用于大事之前的占卜了。原本,我还自以为这样的解释讲得通,可是,等与几位方内人交流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几乎南辕北辙,浅薄的理解惹出了笑话。那到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显道,说的是易卦能将事物运动变化的形态及道理显露出来。道本已经存在,不论是《易经》还是什么
期刊
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知识产权围剿战如同一场真刀真枪的绞杀战,在这场大战之中,中国企业更像是马蹄下的草坪,败诉而归已是司空见惯。但就在2009年末,中国木地板企业燕加隆在德国胜诉,再一次击碎全球木地板巨头Unilin的专利保护阴谋。燕加隆也因此也成为惟一在加拿大反倾销反补贴、美国337调查、德国临时禁制令案中三战全胜的中国企业。  随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
期刊
不同文化角逐的理想结果不是毁坏、灭绝,而是共存、共享。在开放的中国,这似乎是不争的实事。2月14日,欧洲的传统节日——情人节也逐渐成为我国城市青年男女的重要节日。情人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玫瑰。对我国来说,玫瑰可以被看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代表。玫瑰是蔷薇属多种植物的统称,其自然分布中心在我国,而其品种繁育中心却出现在欧洲。今天,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踏上了民族复兴之路,恢复传统的
期刊
“学以致用一向是中国士人的传统。学问用在市场经济中,士人的所学所知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有举一反三之效。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也非常需要较高文化修养和素质的人参与,缺少这样的人,中国便无法进入知识经济。问题仅在于个体的文化人怎样在广阔的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学养的摊位:要善于利用自身拥有的文化知识锻造出准确的市场眼光。如果找到了,那么智慧立即就能变成商品,转化为财富,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贡献给社会。”
期刊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型支柱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長,实现这个目标,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主攻方向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特别提出,北京的经济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实体经济的认识,坚持发展高端产业,注重产业结构与区域功能的结合。  结合中央与北京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
期刊
在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并由此引发了低碳经济潮。近日有消息称,多个省市正在加紧步伐,集中上报“低碳经济示范区”。更有消息说,广东、南昌、湖北、重庆、保定5个地方的低碳经济试点已经在国家获批。那么低碳经济的定义是什么?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
期刊
共和国的60年,也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并朝着喜人方向不断前进的60年。  1978年的改革开放可以看作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里程碑,将新中国的60年分为前后两个30年。其中,前3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扫除一切污泥浊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在空前地加速前进。北京顺义采摘和杭州梅家坞就是这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典型的新型农业休闲基地。  北京市顺义区距离北京市区仅需30分钟车程,这里风景秀丽,出产的水果鲜美可口,是京郊的一处旅游胜地,是休闲、观光、采摘、度假的理想之地。全区果树栽培面积为13万亩,年均果品总产量为6500万公斤,果树品种有樱桃、黄金梨、红提、苹果、桃、草莓等,另
期刊
2009年,黄金酒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成为史玉柱继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网游之后的又一个营销奇迹。既非多么高端名贵的白酒,也不是具备多大“神奇效果”的保健品,黄金酒这个“混血儿”凭什么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卖的这么好?它成功的背后有怎样的营销秘诀?  笔者自2008年开始关注黄金酒这个产品,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和思考,渐渐理清了黄金酒的营销逻辑,那就是:先获取消费者信赖,再打造市场知名度,最后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