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互动教学
语文教学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互动,师生互动是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课程标准提倡“动态课堂”、“还课堂给学生”、“留精彩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开展得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
1.情感相融。
学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相融是较深层次的,不是体现在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之中,而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感情流露与共鸣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此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质品格高尚是教材的主要要求,应让学生在富有意境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努力吸收知识,不断完善自身。
2.信息相通。
信息相通意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下获得知识,而老师通过学生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对教学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相通。
3.思维相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有思维相接才能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对话。所以在师生互动中,思维相接是极为重要的。师生思维相接后,老师才能更好地判断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接收能力,以便老师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育与学习中,思维相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尝试
1.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在师生关系上力求民主性、平等性。
师生有效互动首先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本质观。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体现为教师不再是权威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2)在情感上注重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生当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学会分享,培养能力。
所谓分享,就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课堂上的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是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其次意味着学会欣赏。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教师就会变得胸襟开阔,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享,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根本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3.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划一。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情景性,有些学习结果可以预先确定下来,有些学习结果却是非预期的,是不能以行为目标的方式陈述的,这些行为目标之外的学习结果对学生来说往往“更具有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往的单一的线形评价方式正是“对最有价值的教育意义的忽视”,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中,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集体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种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可组织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让学生通过“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不)希望……”等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的载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也许是幼稚但是却是有效的评价。通过评师,教师得到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发展。
三、避开互动误区,实现互动高效
老师都很重视课堂互动教学,但是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设计得不够精细,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效果不佳的情形。
1.老师问学生答模式单一。
课堂互动教学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多项的互动。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互动的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老师要摆正教学中的角色,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2.问题越多越好错误思维。
我们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上的内容阅读、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方面面都涉及才好。古语有“贪多嚼不烂”,因此,我们在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形成解决问题的某项能力即可,只要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就有效果。
3.认为提问就是高效教学。
互动需要师生之间以多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提出来,提问要讲求时机、讲求质量。如某老师《负荆请罪》的公开课中提出:廉颇请的什么“罪”?负荆请罪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设问。如此,反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不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效果。
构建师生互动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善于创设互动情境,善于提问,善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的氛围充满课堂,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语文教育之花也才能开得灿烂多姿。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读与写杂志,2013.4.
[2]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考试周刊,2007.45.
[3]朱秀娟.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初探.新课程研究,2011.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互动教学
语文教学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互动,师生互动是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课程标准提倡“动态课堂”、“还课堂给学生”、“留精彩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开展得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
1.情感相融。
学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相融是较深层次的,不是体现在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之中,而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感情流露与共鸣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此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质品格高尚是教材的主要要求,应让学生在富有意境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努力吸收知识,不断完善自身。
2.信息相通。
信息相通意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下获得知识,而老师通过学生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对教学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相通。
3.思维相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有思维相接才能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对话。所以在师生互动中,思维相接是极为重要的。师生思维相接后,老师才能更好地判断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接收能力,以便老师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育与学习中,思维相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尝试
1.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在师生关系上力求民主性、平等性。
师生有效互动首先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本质观。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体现为教师不再是权威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2)在情感上注重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生当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学会分享,培养能力。
所谓分享,就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课堂上的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是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其次意味着学会欣赏。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教师就会变得胸襟开阔,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享,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根本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3.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划一。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情景性,有些学习结果可以预先确定下来,有些学习结果却是非预期的,是不能以行为目标的方式陈述的,这些行为目标之外的学习结果对学生来说往往“更具有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往的单一的线形评价方式正是“对最有价值的教育意义的忽视”,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中,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集体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种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可组织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让学生通过“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不)希望……”等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的载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也许是幼稚但是却是有效的评价。通过评师,教师得到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发展。
三、避开互动误区,实现互动高效
老师都很重视课堂互动教学,但是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设计得不够精细,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效果不佳的情形。
1.老师问学生答模式单一。
课堂互动教学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多项的互动。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互动的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老师要摆正教学中的角色,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2.问题越多越好错误思维。
我们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上的内容阅读、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方面面都涉及才好。古语有“贪多嚼不烂”,因此,我们在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形成解决问题的某项能力即可,只要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就有效果。
3.认为提问就是高效教学。
互动需要师生之间以多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提出来,提问要讲求时机、讲求质量。如某老师《负荆请罪》的公开课中提出:廉颇请的什么“罪”?负荆请罪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设问。如此,反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不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效果。
构建师生互动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善于创设互动情境,善于提问,善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的氛围充满课堂,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语文教育之花也才能开得灿烂多姿。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读与写杂志,2013.4.
[2]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考试周刊,2007.45.
[3]朱秀娟.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初探.新课程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