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白房子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许多弯道,走过许多风雨,我疲倦极了。
  不知这是第几座桥。桥下河水清清,岸边芦苇萋萋。天近黄昏,万籁俱寂。我想停下来歇息一下。回想这么多年,只顾匆忙向前赶路,忽略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说不定白房子不过是一个永远的童话呢。
  选择一块石头,准备坐下来,却分明看见就在对岸小路的尽头,一排明亮的白房子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我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那里。
  我不知在这些白房子里都有些什么。只知道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为的就是要找寻这一排明亮的房子。
  到达时,看见每间白房子的门都友好地敞开着。
  迫不及待地走进其中某一间,就好像饥渴的乞丐伸手触摸到香甜的苹果,就好像沙漠的旅人踏上一片富饶的绿洲,那一种兴奋,可以冲走所有的郁闷与苦愁。
  不经意一回头,发现门已被重重地关上。
  我在白房子里慢慢地走着,用新奇的目光打量一切。白房子很大很大,而且处处迷人。我竟不知道走向哪里,反而茫然起来。这是进来之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时候,一心想早点走进白房子,脚步也迈得很快。虽然疲惫却不曾寂寞。
  白房子很大很大,走来走去走不出白房子。想象的翅膀伸到一定距离就被无情地砍断了。
  进了这一间,就只能欣赏这一间的风景。也许这一间是最好的,也许这一间是最差的,这一点我实在无法知晓,因为大门已经关上。
  进来的时候,所有的门都是敞开的。究竟步入哪一扇,的确应该选择一下的。可是我已经进来,而且,大门已经关上。
  一想到另一间白房子,就很不满足。同时感到人的渺小与贪婪。
  只能朝一个方向走,去完成对时间空袋的一节节填充。没有退路,回忆的营养餐是唯一的安慰。
  谁知道呢,每一间白房子是否完全相同?每一间白房子外是否有另一排更加明亮的白房子?
  走進白房子就是如此。
  一切就是如此。
   (编辑子洛)
其他文献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永远都是第一,所以学校有什么理
前言:刘昭博士在致力于创客教育之前曾经是个卓有成效的工程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后,他长期供职于航天系统,参与了很多航天系统的设计运行工作。在学习与工作中,刘博士对一个工程师的培养及其在工作中的学习、成长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程师成长理论,并在后来投入到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尝试,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是笔者和刘博士讨论他的课程设计理念的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广
在香格里拉旅行的时候,我打开自己的数码相机给摄影师老张看,老张在手提电脑上浏览了我的照片之后,幽默地说:“你的单反相机不错啊!”我当然能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就笑着说:“是不是想说我的摄影技术实在太委屈了这台相机啊?”  老张也笑了。他说:“既然买了这么好的相机,面对大自然如此美妙的景色,摄影时就不能不讲究点艺术效果和美感,你说是吧?”我点了点头。老张指着一张风景照说:“这张风景照的景色,可以说绝美无
在演艺圈里,陈道明的“各色”是出了名的。  一部戏拍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分手时自然免不得眼泪汪汪,“执手相看泪眼”,然后千叮咛万嘱咐,“没事找我玩去!”陈道明则一拍屁股走人,遇到这种煽情的场面,双手摇得跟小扇子似的,“没事别找我啊!”他可不是在开玩笑,他说的绝对是心里话。  演艺圈是个天然的交际场,想多热闹,就有多热闹,可陈道明却最怕这种热闹。喝酒吃饭在别人是一种拉近彼此感情
让我们先来看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第一种:是关于一个贫穷而吝啬的美国老头的。他今年80岁,和妻子租住在一套一居室的房子里;他戴15美元的手表,从来不穿名牌衣服,从地摊上淘来的便宜衣裳总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破;他不爱美食,最喜欢的是价格低廉的烤奶酪和西红柿三明治;他没有自己的汽车,外出通常都坐公交车,乘飞机时只买经济舱的票;他用的公文包是个布袋……另外,如果你和他一起在小酒馆坐坐,他一定会仔细核
时入冬天,正是赏雪的好时节。此时,倘若细细品味一些嵌有“雪”字的对联,则更添几分情趣。  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曾到当地一寺院内游玩,并在寺院内的一亭中融雪煮茶,时人便将此亭取名为“东坡煮雪亭”,并撰一上联:“东塔寺东坡亭东坡煮雪,雪瑞年丰。”但一时难续下联。直至数百年之后的清代,西泠印社创办之后,有人以西泠印社构思,才续了下联:“西湖边西泠社西泠观书,书奇画异。”上下联得体工整,妙
远山如黛。  如黛的远山下,便是米芾晚年隐居的“墨园”。  “墨园”,又称“山林堂”,它之所以闻名天下,与一个叫“洗砚池”的池塘有关。“洗砚池”原本只是一方普通的池塘,池水清澈,虽无沙鸥翔集,但有锦鳞游泳。米芾少时习字,便在池中洗砚,经年累月,池水成了墨色,甚至岸边的梅树,开出的花竟然也是黑色的,素有“墨梅”雅誉。米芾辞官以后,将池塘周围的土地都买了下来,建立庄园,名曰“墨园”。  米芾天资聪颖,
人,只要有了一颗疏落与静谧的心,你便总能拥一室清香入怀。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提到清香,首先会想到书。四时之间,一帙在握,不用说“春气满林香”,“荷花送香气”,“软风翻袂送秋香”……仅那在桌上点起一炷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你坐在户牖之下,要是恰有一轮浩月窥窗,那便是“神清和月泻”了,你就可以在淡淡的香气中,沐浴着这皎洁的月光
美国一家杂志急需一名既懂经济、文笔又好的编辑,他们就在自己的杂志上登了一个版面的广告面向全国招聘。广告中这样描述他们的标准:精通当下美国的经济局势,有过硬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广泛的企业人脉。当然,这样的人才薪酬自然不菲,年薪是50万美元。  虽然很多人知难而退,但是一向自信的科比先生决定试一试,这个职位的薪酬比他现在供职的报社高了整整一倍。  他先按照广告上的地址给杂志社写了一封自荐信,很快就
人生第一次,是一枚生命印章,盖在记忆里,成为一道永不褪色的真迹。20岁那年,我的第一篇文章在辽宁《青年知识报》上发表了,萦绕在心间的文学情结,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地生根,迎风抽叶,终于开出一朵小花儿来。我用稿费买了一本书,永久收藏那一份喜悦。同年,我毕业分配在一所学校工作,虽说教师清贫,有一个好处却让外人艳羡不已——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富裕。工作之余,一盏台灯相伴,提笔展纸爬格子,一行行文字从笔端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