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姚刚:体感技术“合伙人”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体感技术,你可能脑海中充满了问号,什么是体感技术?体感技术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带着同样的疑问,2月19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清控创新基地的山西体感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见到了公司的两位合伙人张剑和姚刚。
  奠定基础
  1999年,张剑中专毕业后,自考了山西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取得了本科学历。他先后开过网吧、办过软件培训学校、在IT公司打过工。2013年,张剑开始拉着原来的同事兼领导姚刚开始了创业之路。“姚刚比我大3岁,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IT公司就职。2006年我和他成为同事,那时候他是总经理,我是程序员。”张剑说。期间,张剑去深圳打工约一年,回到太原之后,凭借自己卓越的技术,当上了技术总监,2010年成为国内少有的“微软最有价值专家”。但即使这样的成就,张剑仍觉得不满足。
  “我从小就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平时也很喜欢玩科幻类游戏。”张剑说,“在一次计算机程序设计大会上,我接触到了体感技术,起初只是觉得新鲜、好玩,后来就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我开始琢磨,如何将这一技术变成项目落地,如何将兴趣变为事业来做。”2013年他找到了姚刚,将这一想法展示给他。
  “计算机发明以来,大家都在使用键盘、鼠标操作。体感技术就是要给计算机安装一双‘眼睛’,通过计算机自身的感应系统,实现人与计算机的直接互动。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但仍属于高端产品。”姚刚说,他们的项目将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潮流,体感技术的低成本化是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就长远来看,体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除目前市场上较多的体感游戏外,还可运用于商场中,可以主动吸引、感知行人,进行数据分析,促进品牌营销;还可运用于舞台,以增强舞台效果,实现虚拟人物与现实人物的互动交流。”
  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创业梦想,让姚刚和张剑一拍即合,两人共同走上了创业之路,并于2013年12月成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山西体感科技有限公司。
  坚持不懈
  有了目标的张剑和姚刚立刻行动起来,创业的初期是艰苦的。“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资金问题,我们只能租住在居民楼里,吃、住、办公都在一起。累了就躺在沙发上睡一会,醒了就忙着编程,饿了就是方便面。”回忆起创业初期,姚刚感慨万分,“现在想想,也正是由于当时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张剑和姚刚跨出了重要的一步。2015年,随着软件研发成功,他们有了智能体感数字标牌成品,在体感科技国内应用领域上闯出了名堂。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申请专利。“简单来说,这款设备中隐藏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其实就是一个‘定位坐标’,在荧幕上有个类似鼠标箭头的标识物,当人体在荧幕前挥动时,它会轻松捕捉到,跟着变换位置或进行具体操作。”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商品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种O2O项目不断出现,线下实体店也将不再受空间、距离、品种等限制,体验替代陈列将成为店面首要功能。通过我们设备的体感互动特效、体感游戏等,可有效激发到实体店人群的扫码冲动,借此可推广商家的网上商城、手机APP等线上工具,而且也可通过客户的自媒体分享进一步扩大影响。”张剑说。目前,公共场所是他们推广的第一步,其通用成品价格在2万元左右,要是客户需要定制服务,价格则会有适度波动。
  2015年3月,公司迎来了第一单生意。在北京举办的某品牌推介会上,由他们制作的灵动体感数字标牌作为唯一指定标配设备在展会上展示、推荐。新颖的产品引起了一位商人的关注,最终成功签约。“要想成功就得忍受艰辛和孤独。现在也许有人会不认可、不接受,但我们一定会坚持做下去。我们现在还处于‘匍匐期’,相信总有一天会‘站起来’。”姚刚说,经过两年发展,公司目前已逐步走向成熟、稳定,已由初创时的6人发展到现在的18人。产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15年9月,山西举办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公司产品也被多家参展商租用、展示……此外,在山西阳泉、北京、广州等地也有了多个合作客户。
  展望未来
  为计算机安上了“眼睛”之后,他们又有了其他想法,何不为计算机也安上“嘴巴”?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通过动作和语音来指挥计算机了。“如今,我们公司还处于成长期,还得继续坚持、努力。我们的创业目标是让计算机既能读肢体动作,又能读语音,真正成为物联网商业智能终端,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实惠。”张剑说,尤其是走进寻常家庭,一旦取得此项技术,相信体感体验费用也会随之降低,估计会在数千元左右。
  当然,体感技术一旦走进家庭,体积会相对缩小。“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兼备智能机顶盒和体感摄像头的设备连接在电视上,可以实现儿童教育、亲子活动、社交功能、老年健身等多种互动功能。比如,老年人可以与智能设备面对面打太极拳,通过智能设备的指导、修正等功能,让老年人学会标准动作。”
  有了新目标后,他们又像创业之初一样,带领着一帮程序员日夜兼程地在电脑前编代码、做测试。“IT行业创业非常枯燥、孤独,完全是一个人和一台电脑的世界。起初只有技术突破带来的喜悦,技术创新未变成产品前只有不停地坚持和投入,完全没有收入可言。”张剑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投入上百万的自筹资金,把前些年工作积攒下的钱都投进去了。
  对于未来,这哥俩充满了信心。张剑说:“商业智能终端潜力无限。下一步,我们的项目还会在超市、KTV、社区、银行等更多的公共场所落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科技进步让许多天方夜谭般的幻想变成现实。”
其他文献
在2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我国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战略高技术贴近民生进入市场,创造新市场新消费。“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50.9%增加到55.1%,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正步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强化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
期刊
太原市冶金机械厂(以下简称太冶)是生产冶金设备的焊接专业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电渣重熔炉结晶器、轧辊堆焊等,是山西省首家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民营企业。公司创建于1988年,1997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自主权得到释放,迸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随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成长为太原市民营科技企业中的一颗新星。  2015年,太冶与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团队举行了“组建冶金轧辊再制造院士
期刊
2015年的一杯咖啡像引线一样在中国点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而2016年春节发现的引力波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基础研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反思。  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指引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衡量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明显地存在着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研发和成
期刊
人们往往会质疑:大脑奥秘尚未揭示,我们还不了解智能背后的基本原理,怎么能制造出具有“大脑智能”的类脑计算机呢?  类脑计算机可能吗  笔者认为,这一质疑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分清“类脑”的两个层次:结构层次的仿真和功能层次的模拟。类脑计算机的“类”是从结构层次仿真入手,即采用光电微纳器件模拟生物神经元,以及神经突触的信息处理功能,网络结构仿照大脑神经网络。在仿真精度达到一定范围后,类脑计算机将具备生物
期刊
新年伊始就有油价上涨的消息,这一关系到生计的话题是百姓们最为关注的。涨势不可逆转,但汽车可以选择。东风悦达起亚K3就具备非常优秀的节油能力,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养车成本。  K3搭配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对于降低油耗也能起到明显的作用。该变速箱适用滚轴型单向变速器,加上短排杆设计,和发动机匹配完美,在减少燃油消耗的同时,也打造出极佳的变速能力和静肃性,操控灵敏顺畅,为车主创造出优越的驾驭体验。再加上轻
期刊
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还取决于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是创新主体所处空间范围内各种要素结合形成的关系总和,包括有利的政策体系、健全的体制机制、浓厚的文化氛围等。创新环境如何,对于能否聚集创新要素、挖掘创新潜能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科研人员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为什么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其实,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都指向一个问题:创新离不开良好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创新的重
期刊
人工智能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设计一个真正能在人类所处环境中表现出像人类一样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吧。  要解释什么是“智能”恐怕要比解释什么是“人工”(或者什么是机器)更棘手。在一篇1950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图灵详细讨论了“机器能否拥有智能”的问题。有趣的是,作为公认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共同的先驱,图灵成功定义了什么是机器,但却不能定义什么是智能。正
期刊
4月12日,台湾青田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配套项目在山西新能源汽车装备园区正式开工。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转型的重大举措。山西新能源汽车装备园区积极推进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入驻、开工吉利新能源汽车、北达甲醇发动机、晋能异质结高效电地及组件等企业和项目。  此次开工的台湾青田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配套项目由台湾青田电动车设计公司、南通青田电动车服
期刊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农民培训。然而据2015年华中师大一份报告显示,48.83%的受访农户没有参加过任何新型农民培训,23.52%的农民表示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虽然有“免费午餐”之称,但在不少地方,农民培训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平心而论,农民培训是件好事。千百年来,农民一直是一份靠口耳相传的经验及自我摸索实践来维系与传承的职业。农民培训打破了这一铁律,将农民纳入现代
期刊
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的热词,而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的重要部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融合发展需注重用户思维,将突破点放在用户需求上,才能触及新闻用户的“痛点”。什么是用户思维?如何树立用户思维?如何将传统媒体的受众变为用户?在下文中将一一解答。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毋庸讳言的是传统媒体正经历着一场困境,其根源在于与用户连接失效。传统媒体秉持的往往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受众思维,而新兴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