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了那些不富足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的中年危机
  年纪未满30岁,这本该是一段充满机遇与冒险、在阳光照耀下羽毛闪闪发光的年月。现在,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年轻”却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与几百万人在夹缝中竞争一份最安稳的工作,倾尽全家之力买下一套房子,否则,你的感情和婚姻就很有可能受挫。
  婚恋网站百合网在2011年做过一个调查,在对配偶的各项要求中,有50%的单身女性表示,财产是首要考虑因素,而品德和个性未能成为前三项要求。超过70%的单身女性表示,她们非有房男不嫁。
  年轻人在本应该纵横四海的年纪,就甘愿让自己背上债务,因为房贷而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工作,将婚姻功利化。现代年轻人的焦虑症几乎与中年危机的典型特征相一致,刚刚步入现实不久,就显得缺乏安全感、沮丧、寂寞,生活状态死气沉沉。
  在网络一项关于薪酬的调查中,有40%的年轻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觉得自己挣钱太少。65%的年轻人感觉,婚姻的现实问题让他们压力很大。
  如果沉重的压力是出于对获得富庶生活的渴望,在天平的另一头出现的是吊诡现象,年轻人对最直接的途径—努力工作又显得漫不经心。许多人一面对生活期望过高,急于获得,一面又不愿为工作付出全部努力,对自己喜爱的理想工作缺乏选择勇气。最大的愿望是赶紧将自己塞进一间房子里。
  现代人可以找到许多对房子痴迷的理由:中国人婚姻看重经济的传统观念、缺乏投资渠道、通货膨胀……但房子成为年轻人最大的野心,无暇去做其他事情,因此失去了体察自己内心的能力,如果站在时代中回望,还是让人相当不安。父母对房子已经高度过敏,女孩把婚姻看做马上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捷径。
  攀比心理,对安稳生活的过分期待,以及对房价飞涨、未来可能更加买不起房的过分担心,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急于买房的主要原因。在住房市场化前,人们没有特别看重房子,有自己的住房当然很自豪,租房住也可以接受。
  近十年,年轻人精神方面的压力中,最为常见也最有破坏力的就是为没有得到什么而著急,却忘记了自己拥有什么。我们本来欲望各不相同,有各自的梦想,却在社会的暗示与推动下,被统一为一个相同的梦想。而当我们以为愿望被满足后,就会得到快乐,却发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
  李小讷:年轻人的烦恼链条
  每天早晨,李小讷醒来时,都会怀疑自己选择这份安稳的工作到底值不值得,继而萌生“逃离北上广”的冲动。然后多半在洗漱完毕后,这个念头会连同最后的那丝困意一起遁形。
  4年前,李小讷在学校学新闻;2年前,她在为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而苦苦打拼;而今,她却在某部委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里做行政及项目管理工作。
  北上广的水泥格子间里,其实有数不清的怀揣各式理想的青年男女,他们都像李小讷这样,朝九晚五,进进出出,日复一日,买路边便民车里最便宜的早餐,吃15块钱一份的7-11盒饭。
  从中国数得出的一流大学的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后,李小讷怀揣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走进了北京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杂志社。从最初的“扫街”、找新闻线索开始,李小讷刻意修炼着自己的新闻嗅觉。那段时间,李小讷每三天就将厚厚的一大摞报纸和杂志扛回家,还规定自己读不完不许睡觉。“我要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每一篇作品。”李小讷用这样的话给自己鼓劲。日子一晃就是3年,期间,李小讷从生涩的职场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骨干记者。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父母的强烈支持下,李小讷走进了现在的单位。离家十余年,为了父母期盼中的安稳和踏实,为了他们眼中那份牵挂与担心,李小讷最终选择了跳槽。
  得知女儿有了一份他们认为“稳定”的工作,远在家乡的父母也长吁了一口气,“今后归国家管,就好歹算铁饭碗了……”
  面对毫不熟悉的项目管理、数据统计和没完没了庞杂繁琐的行政事务,两年后的李小讷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作为文科生,她天生遇见数字就头疼,何况还要进行监测分析;作为硕士,她无法实现新闻理想,却总被打水、扫地、送文件这样的琐事干扰;作为后辈,她不能明确地对前辈和领导提合理反对意见,否则会被当作以下犯上、不懂规矩;作为一个社会人,她那微薄可怜的薪水,只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开支, “即使一年不吃不喝,我也买不起二环里的一间厕所,又拿什么来孝敬双亲?”
  青春短暂,生活不易,站在而立之年的槛儿上,究竟该不该坚持理想?究竟该不该上马提枪,去奔波流浪?李小讷,真的困惑了。
其他文献
现实很骨感,生存很艰难。争机会、争资源、争加薪、争上位,职场竞争的残酷性被迅速放大,许多职场人即使心力憔悴也不敢停止拼杀,怕自己不争就永无出头时。心理学家认为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成因是缺乏信任感。从这个角度讲,缺乏职场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不相信—不相信资源能合理分配,不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不相信有能力就会被提升。如果对所有的不相信追根溯源,大约可以归于一个缘由—不信任自己的上司。  人而无信不知其
期刊
小金用了三年时间,从一家猎头公司的普通职员做到了助理顾问。为了在公司站稳脚跟,她拼命工作,比任何一个人都努力。同期进公司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纷纷离开,但小金坚持了下来。“爸妈和上大学的弟弟都指望着我呢!”小金说。  不过,小金感觉自己的工作热情正在消退,而且与身边的同事越来越难以相处。在工作业绩汇报会上,每当看到别的同事取得超过自己的业绩,小金就不由自主地嫉妒,在内心深处产生焦虑情绪。在日常工作
期刊
对宝洁这位“追求生活质量”的老行家来说,能在最佳雇主榜上经久不衰,在员工激励上自然要有别的杀手锏。  一般常见的“企业员工健康保障”,基本都属于形式主义典范—体检卡+招贴画+健身房,鸡肋且全无新意。宝洁显然办法更多,立场也更坚决。宝洁全球总裁兼CEO麦睿博(Bob McDonald)说,员工与家属的身心健康,对宝洁来说至关重要。尽管公司一直把员工健康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宝洁并不满足只是喊喊口号而
期刊
周毅军在埃森哲近20年,算是中国区的元老了。他在公司以“儒雅”而闻名,新进公司的年轻员工爱把他当成职业成长导师,因为他重明理,强疏导,会反思。  周毅军总结,这是因为自己的“有心”。在咨询公司里,“学习”是终身的目标,也有许多可以学习的途径。有行业报告可以参考,有公司的全球在线知识库(Knowledge Exchange)可以查询,有公司内的专家可以讨教,工作小组中的项目经理和个人职业导师也是获得
期刊
陈鹏是某机关新招录的公务员,名牌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进机关后,科长给他布置的第一项任务是撰写一份专题报告。他认真查找资料,发挥专业特长,用心撰写了报告。当他把这份倾注了激情与心血,自觉很满意的报告递交给科长时,科长却对报告的结构、内容几乎全盘否定,要求退回去重写。修改十余稿后,报告才通过。这件事后,陈鹏发现自己已很难与科长相处,他感觉这位学历不高但资格很老的科长对他处处刁难。  工作三四年后,陈
期刊
开会讨论,即使你有一些想法,但仍然等着别人首先发言,这是为什么?  答案A。 我不想被过分关注。我总是避免做出头鸟,众人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会浑身不自在。  答案B。 我需要多一些时间,想想我这个想法有哪些可能被挑战到的地方,把障碍想得再明白一些,然后才发言。  答案C。我喜欢从别人的想法当中获得更多信息,我认为这些信息能完善我的想法。  当然,也许你向来都是争取最先发言的,那就请顺着这个角度,问问
期刊
张妍是一家外企的后勤部门主管。她对一些下属总是很不满意,对下属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看不顺眼。当她指示下属应当如何做事时,总感觉下属并没有真正听进去。比如最近公司正在搞一个大型年会,她指示应该要在月底前做好所需物品的采购,但到了月底,发现还有一些物品没有到位。发现这个问题后,她一下子很生气,有一种受到冒犯的感觉。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容易生气,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主管,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有时候
期刊
迈克·梅里尔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家软件公司的客服代表,因为对自己的平凡生活很不满意,当年30岁的他创办了一家网站,将自己的人生折合成10万股,并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卖给众多打算对他进行“风险投资”的网民!  他的同事和好友都友情购买了不少股票,股东们不但能从迈克工作薪水以外的任何创业计划收入中“分红”获利,还有权投票决定他的人生规划和创业目标,迈克是否要去上武术课、拳击课以及是否要去登记成为一名
期刊
前两天,翻了翻庄雅婷的新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里面一个标题“扎”到我眼里—“不经过武汉,怎么到广州”,顿时让我想起了原来单位一位老司机的口头禅:不过鼓楼桥,怎么到地安门。  庄雅婷解释说,“不经过武汉,怎么到广州”这句话是拿来开解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恋情用的。有时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是你的最终选择,但他却是你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节点。认可节点,这也是我们那位老司机口头禅的内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
期刊
既然我写的是一篇谈论人生价值观的文章,我就应该告诉你们金钱并不能带来快乐,财富不能带来充实,人们越来越富足却越来越空虚,这是现代人的心灵悲剧—但是我不打算这么写。  我不打算这么写,不是因为我不同意这些说法,而是因为我并不认识特别有钱的富人。所以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穷得只剩下钱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孤独地在金钱堆里打滚,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醇酒美女的陪伴下,正为自己空虚的心灵而痛苦呻吟、夜不能寐。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