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鲜活的中国“精神文化之源”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作者钱宏先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核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凤凰新媒体凤凰博报首席评论员、中欧社会论坛首席顾问。其近著《和解的年代:从共产主义到共生主义》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从文化再造到中国再造》两书,先后被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收藏。钱宏先生曾主持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图书《国学大师丛书》,并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现任《双休日》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编审。本文为纪念方志敏诞辰110周年而作。
  
  “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这是方志敏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表达的心声。
  今年是敬爱的江西之子方志敏诞辰110周年,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抄录下文章开头那一段朴实无华的文字。更加怀念这位年仅36岁就壮烈牺牲却留下了丰富的中国特色精神文化遗产的革命先烈。
  20世纪90年代初,就听家父董晋先生说起,他的诗友张报告诉他一件事,说自己是江西之子方志敏文章的第一个出版者。张报说文稿是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部转来的。当时,他在巴黎担任中共创刊的《救国时报》副主编(主编是李立三,编辑部还有吴玉章等)。1936年1月29日即方志敏被俘一周年时该杂志发表了《在狱致全体同志书》和《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两篇文章,还整理出版了《民族英雄方志敏》一书以示纪念。从那时起,我就对一个问题发生兴趣,即包括收入中学课本的《可爱的中国》在内的方志敏的一批文稿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写出来,又怎么能够从监狱中传出得见天日呢?后来看了很多资料。才知道是通过国民党人士而非自己的同志几经辗转分四批带出来的。这样问题又来了:作为敌方人士,为何甘冒生命危险为一名共产党要犯传送重要文件呢?最近,重读《可爱的中国》等宝贵文献,答案一下就跳出来了:方志敏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文化特质征服了狱中所有的人!
  方志敏是中共中央领导人高度赞赏和关注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为方志敏墓碑亲笔题写“方志敏烈士之墓”。
  《方志敏文集》出版前的1984年6月15日,邓小平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赞扬方志敏:“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并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浩然正气”。
  1999年8月20日,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今天,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创造了伟大的经济奇迹,一方面深层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而全球经济衰退更加深了经济困难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但我想,不管我们的经济是否企稳回暖,而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动力、精神气质鼓舞人心在现阶段至关重要。中国丰富的红色记忆正是我们的精神文化之源。
  我想,方志敏等人开创和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及红十军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和影响,不仅是江西人民也是中国人民富有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的集中表现。而且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一份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资源。方志敏赤胆忠心、信仰坚定,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勇于担当、清廉乐道,坚贞不屈、顾全大局,公私分明、严以律己,其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并从中汲取力量。
  因此,充分开掘江西之子方志敏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之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想,方志敏身上至少有以下5种精神文化特质,值得我们好好开掘。
  第一,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中国“有很好的创造”。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比如,以“农民革命团”的组织形态创建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特别注重土地问题”,在给中下层老百姓分田地的同时。给地主、富农也分田地,使人人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有利于红色政权和苏区社会的稳定;在军事上创造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战略战术原则,等等。因此,当时在整个苏维埃根据地到处传诵着“南有朱毛,北有方邵”。在中央提出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更应当直接从方志敏的创新品质中汲取精神资源和力量。
  第二,为人民办实事的实干精神。在当时中国五大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中,以赣东北为基础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唯一荣获“苏维埃模范省”称号的根据地。他们独立自主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文化建设。赣东北苏维埃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军民粮食供给的同时,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兴办了兵工厂、被服厂、纺织厂、炼铁厂、造纸厂、农具厂、榨油厂等,以及募股集资的生产、消费、粮食、信用等各种合作社,从而活跃了经济,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赣东北根据地在1930年就开始了赤、白地区的对外贸易,1931年正式建立了“对外贸易处”。这充分说明,自主创新是从实干中干出来的这一真理。
  第三,维护中央权威的奉献精神和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据记载,仅1933年,方志敏就曾两次派人给中央苏区送去350两黄金。尤其是奉命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十军團。策应中央主力红军的转移,以八千之众吸引、抗击十几万敌人,充分展示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红十军团将士是顾全大局的楷模和典范。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政治博弈在所难免,维护中央权威十分必要。
  第四,清廉乐道的人生观和勇于负责的反思精神。这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实践行,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方志敏以极大的毅力和热忱在条件极其艰难的狱中写出了13万多字文稿。1940年,叶剑英在重庆发现并用重金买下方志敏的狱中部分手书,并赋七绝一首:“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郭沫若读到叶诗后,也激情和诗:“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半个多世纪以来,方志敏呕心沥血凝结而成的文稿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发扬方志敏清廉乐道的人生观和勇于负责的反思精神,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和建立“责任政府”的实践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以此教育干部多一点精神追求,少一些物欲,从方志敏“清廉乐道的人生观”中提练并逐步树立一种新时代的“简约纯粹的生活观”,以净化我们的生活风气、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
  第五,历史文化底蕴与革命思想理念的融合精神。这一精神贯穿方志敏整个革命生涯。体现出了方志敏崇高的人格魅力。人生价值追求,《左传》里有“三立”即“立德, 立功,立言”,并认为“此之谓不朽”。后来唐代学者把这“三不朽”阐述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可以说,江西之子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三不朽”价值追求的完美体现者。
  今天。如果在立德中加上“以人为本、善待他者、自主创新”,在立功中加上“共和民主、执政能力、生态和谐”,在立言中加上“科学发展、言行必果、国家形象”,并以此来规范我们广大干部的言行。我们就能看到“文化立国”与真正“和平、发展、合作”的曙光,方志敏所期待的“我们的民族……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携手了”这一梦想将真正成为实现。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深情而又自省地写道,“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期内,则是太少了”。而一个民族,一个大国,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决不仅仅是经济奇迹,更在于对精神文化价值的独创!
  文艺复兴的直接历史性成果。是产生了继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之后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为重心的所谓“大英帝国文化”,并在全世界留下了至今仍为人迷恋的所谓Gentleman精神——具有新文化品格的人的绅士形象。“绅士形象”无疑是对维系“封建文化形态”的“骑士形象”(chevalier)的历史性超越。后来,这一系列的历史性成果,流变到美洲新大陆,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由女神”为象征的所谓“熔炉文化”(forge)。今天,我们正亲身经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将会以怎样的精神文化成果去丰富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文化”呢?窃以为,在江西之子方志敏身上体现出来这种融合精神及赋予新内涵的“三不朽”人生追求,就不失为一种可取的价值指向。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我们铭记前人,后人将会铭记我们。最近参加的一次题为“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读书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包括中央领导,付出这么多的代价,为了今后的三十年走得更好……应该给大家一种信心,一种勇气。在战场上,我们有些将帅,包括毛泽东本人,有这么一个特点:敢于决战。敢于胜利。”值此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際,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倾听民间的呼声,审时度势,回归简约生活的常态,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宏观经济决策上,首先要排除利益集团的干扰。让国民充分意识到政府遏制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的决心和善待每一位国民的诚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了,我们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希望再次昭示一个朴实的真理:任何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付出过努力甚至自己生命的人,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
  方志敏同志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 张荣辉
其他文献
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暨陈独秀诞辰130周年,2009年4月18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党史、高校、社科和文博系统及部分外地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对五四运动及陈独秀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上海、北京、辽宁、湖南、安徽、河北等省市作者
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初,邓小平先后两次来到抚州。这两次抚州之行,都是在他身处逆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    贬为南村区委巡视员    1933年5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作出《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书的决议》,指责邓、毛、谢、古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责成他们彻底检查所谓“全部机会主义政纲”,并决定将他们调到基层工作。随后,邓小平到乐安南村任区委巡视员。这是邓
期刊
“历史上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为纪念波兰克拉柯夫起义两周年大会演说中的一句名言。方志敏与文天祥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有文天祥。今有方志敏。一个是古代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当代的人民英雄;一个是南宋王朝的丞相,一个是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个是以《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震烁史坛的古代爱国名臣,一个是以《可爱的中国》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期刊
1949年9月5日,解放不到半月之久的江西赣南小县城会昌又迎来一件历史性的大事,闽粤赣边区纵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第一四四师第四三一团在此举行盛大的会师大会,小小的会昌城顿时变成了沸腾的欢乐海洋。长途跋涉盼会师  1949年7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战斗在敌后的闽粤赣边区纵队部分主力迅速北上赣南。与第四野战军南下大军会师,并护送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方方出席在赣州召开的重要
期刊
曾是革命的同盟者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同盟正式形成。作为革命的同盟者,方志敏和蒋介石都有着对军阀统治祸乱横行的忧愤和对可爱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痛恨。他们都热切地渴望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来涤荡一切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因由,从而使一个统一、独立和富强的新中国诞生。“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
期刊
一般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比较熟悉。其实,在江西正面战场进行的上高会战,其意义和战果都不亚于以上战役。上高,地处江西西北部,隶属宜春市,居于武功山与九岭之间,是南昌经浏阳进入长沙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高会战挫败了日军企图抢掠赣江两岸物资的“鄱阳湖扫荡战”的计划,改变了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历次会战兵力六比一之惯例”。近年来,这一战役已引起学
期刊
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
期刊
[编者按]近日,江西公安战线又涌现出一名先进典型——余强。他身患白血病,倒在岗位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等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号召宣传、学习余强的先进事迹。本刊特约进贤县公安局民警曾芳洲撰写本文,宣传优秀民警余强的感人事迹。  2009年6月19日,身患白血病、倒在岗位上的进贤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余强经抢救无效。为公安事业献出了年仅35岁的生命。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内
期刊
[摘要]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关键词]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私人利益 回归    一、从公共利益说起    1 公共利益的源头。  公共利益这
期刊
物換星移几度秋,沧海桑田惊世殊。回顾新江西光荣的历史,有许多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精彩瞬间和经典片断。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梳理出其中一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温一代伟人的老区情怀,再现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历程,展示当代江西大发展、大突破和大跨越的辉煌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