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故乡的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家乡,很多鸟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但是,总有一些鸟会留下来,它们是一群恋家的小东西,即使冷一点也要守在故土。有它们在,冬天会多几分生趣。有鸟儿在,再冷的冬天也不显得寂寞冷清。
  留在故乡的鸟有麻雀、喜鹊等等,麻雀最常见。冬天的麻雀,依旧活泼灵动。这群小东西,在天寒地冻中歌唱着生活,分外惹人怜爱。我总在想,它们应该是非常聪明的,天冷了也会像人一样换上冬装,长出厚实而保暖的羽绒。你看,它们一点也不怕冷,在寒风中载歌载舞,欢快自由。
  没有鸟儿的天空就真的空了,云朵都显得没精打采。鸟儿是天空的点睛之笔,那几只并不美丽的麻雀,在空中上下翻飞,一会儿飞上最高的枝头,一会儿又冲向高空去牵云朵的衣裳。没有百鸟争鸣,麻雀变成了最有魅力的歌手,它们叽叽喳喳地闹着,唱出了冬天最动听的歌谣。你仔细听,还能听出它们歌声中的韵律,平平仄仄,音调变化。
  冬天的树只剩下一树枯枝,所有的枝桠都孤零零地指向空中,显出几分孤单和苍凉。如果有几只麻雀在树枝间跳跃,一棵冬天的树就像突然被唤醒了一样,立即有了生机。鸟儿们翩然翻飞着,舞出最美的姿态。很多怕冷的鸟都逃走了,它们却守在家园。它们好像知道,只有这个季节整个世界才是它们的,没有燕子来抢地盘,没有大雁来逞强称雄,一切都是它们的。它们灵活自如,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颇有点占山為王的得意之态。
  麻雀在冬天的乡村随处可见,它们朴实而又机灵,与村民毗邻而居,和谐相处。麻雀最能制造热闹的气氛,三五只就组成一群,开始了叽叽喳喳的大讨论。世界上没有哪种鸟,会像麻雀这样真诚坦白,它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乡村俚语,歌曲也是寻常小调。但就是这样的一群鸟儿,让整个乡村都活了起来。
  偶尔也见到喜鹊,它们把家安在高高的枝头。喜鹊也是勇敢的鸟,任凭寒风呼号,冰雪来袭,它们依旧岿然不动。我总担心它们的巢会被风雪压倒,后来才明白,它们是最高明的建筑师。据说喜鹊筑巢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它们会选择把巢筑在最稳妥的位置,它们筑巢时选材讲究,精雕细琢,所以巢安全又暖和。留在故乡的鸟儿们,真是一群可爱的精灵!如果没有它们,冬天会出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状况,那该是多么孤寂和萧条啊!有鸟儿留在故乡,也会增添些许暖意。鸟是冬天的蝴蝶,带来春天般生机。鸟是冬天的音乐,让沉睡的世界悄然醒来,让我们聆听到最动人的旋律。
  我忽然想,家乡的乡民们,不也是一群留在故乡的鸟吗?这个时代,很多人随着进城大潮奔向城市,他们离开故土,开始了迁徙生活。但总有一些恋家的乡民,牢牢地守在土地上,他们扣大棚,种蔬菜种水果,他们养猪养牛,在故乡的土地上照样把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别人飞得再远,他们也不艳羡。没有什么比守着故土,更让人踏实安心的了。
  留在故乡的鸟,他们的血脉与故乡紧紧相连,所以永远不会离开……
  选自《江淮时报》
其他文献
每转换一次职业,就像转换一次人生。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生活中完全属于自己的部分很少。工作不单构筑起一个让你可以安住其中的小世界,更带你进入形形色色的人际网络,决定你和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所以,当一个人转换职业的时候,是从一个小世界进入另一个小世界,过去的种种人际关系都一并被切断。我曾经从事民航工作11年。那时,每进一架飞机、每开一条航线、每换一任总经理、每发一次事故通报、每调整一次薪酬,于每个从业者
天忽然降温,朋友妻为他买了件厚实的冬衣。朋友试了试,很暖和,很轻盈,质感也很好。但看到标签上的价格,朋友的心“咯噔”了一下:太贵了!他在心里盘算了下,这个价格,相当于自己一个多月的工资。朋友坦承,这么贵的衣服,他是绝舍不得给自己买的。朋友是个小气的人吗?不。他喜欢喝酒,再贵的酒,他都舍得,尤其与朋友们一起聚会的时候。他还喜欢写写画画,这并非他的专业,纯粹是业余爱好,按他自己的说法,随性涂鸦而已。但
外地饕餮来南京,揣着大把人民币,渴望大快朵颐,品尝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遇到这样状况,我会脱口而出,劝他们去新街口,去金陵饭店,品尝炖生敲。一提到炖生敲,立刻口舌生香,忍不住咽唾沫。说老实话,南京美食也就那么回事。要说有点历史,文化上可以卖弄几句,还有那么点么意思,必须是炖生敲,必须金陵饭店。别处也能炖,最入味的就是这一家。炖生敲是十分讲究的菜肴,不认真,不尽心尽力,做不出那个味道。有一年南京搞
南方有嘉木,说的是茶树。  幼时在黔南山区,时光慢下脚步,仿佛停滞了。我像一匹脱缰的小马,无处挥霍过剩的精力,楼前楼后地遍地疯跑,跑着跑着就上了山。我看见在山岗上,一株株一行行一排排的茶树耳鬓厮磨,聚成丛,集为垛,青枝绿叶浓得化不开。  现在,环球同比凉热,南北气候越来越接近,南方的茶树涉过长江,扎根在北方的山区,依然生长得枝繁叶茂。追随着乡村振兴的背影,我来到泰沂山脉腹地的新泰市羊流镇,在蟠龙山
滇东美食是北京人天津人上海人不怎么了解的。云南的旅游起步早,发展得快,人们蜂拥来七彩云南游览,往往是到西双版纳、昆明、大理、香格里拉、玉龙雪山、丽江古镇。滇东没有进入游客们的视野,去的人少,那地方的美食自然知晓得少。七月下旬,正是全中国多地的酷暑炎夏季节。我从爽爽的贵阳郊区山岭走进滇东,却发现,这地方比我躲着写东西的十里河滩边上还要凉爽。细想想一点不奇怪,贵阳的温度是摄氏20度到30度左右,海拔比
前不久去了绍兴,并有机会一睹了著名的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创建于1894年,是鲁迅堂弟所开,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风波》《明天》等多部作品中的生动描述而名扬海内外。不晓得鲁迅的文章当年有没有令酒店生意兴隆,但今天的咸亨酒店却是家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在咸亨酒店,我们品尝了加饭酒配茴香豆,回味鲁迅笔下的历史风情与江南古越文化的从容适闲。人们都说,绍兴以“三乌”著名———“乌篷船、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谁
又到了捧起热乎乎烤白薯的日子了。老北京冬日街头美食,莫过于糖炒栗子、烤白薯和冰糖葫芦了。一过立冬,街上卖烤白薯的就多了起来,并伴着一阵阵的吆喝声:“栗子味儿的!”“来块儿热乎的!”白薯,本称番薯,不同地区又有红薯、甘薯、金薯、红苕、地瓜之称,原产于美洲,1492年哥伦布把它带入欧洲,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而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
在人们的家乡情结里,最难割舍的一种便是舌尖上的“乡味”。人们对家乡饮食的味道,往往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喜好。母亲做的“乡味”,让我真切感受到那是一缕浓浓的乡情、一份深深的母爱,更承载着质朴无华的生活信念。我父母都是从湘西大山深处的农家走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入朝参战回国后,母亲随军来到鸭绿江边的山城———通化。从满目苍翠的南方到冰天雪地的东北,除了气候,最难适应的是饮食。母亲曾说起,初到东
有一个灯谜,在中原民间流传很广,颇受人们喜爱。谜面是“白胖小媳妇儿,十六七八岁儿,走路溜墙根儿,一路哼小曲儿。”那谜底就是猪,准确地说,是母猪,白母猪。我是在很小的时候,听到这个谜语的,听了一遍,就记住了,至今不忘。这个谜面形式整齐而琅琅上口,用我们家乡的方音读出来,尤其悦耳动听。全“诗”采用比喻修辞格,将白母猪比作“纖纤作细步”的妙龄少女。“走路溜墙根儿”传达其谦卑,“一路哼小曲儿”显示其乐观。
一场雪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走了。事实上,它们从未走远,打开线装的册页,依然能看到雪地里的布履青衫。雪的光芒照亮了时光深处的背影,北风吹过,雪花从他们的衣襟上簌簌而落。一朵雪花,就是一片飘飞的思绪。“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这是陆畅的雪,诗人总是有出人意料的想象,在他看来,雪就是剪水飞花,不停地剪,不停地飞,漫天的雪就下来了。在宋之问的笔下,雪不是雪,是昨夜林子里一朵接一朵怒放的花,“不知庭霰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