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视阈下的莫里森小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现实主义的视阈下重新审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能够为国内外文学作品创作的选材、细节描写、事物命名和主题内容的表达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 创作选材 细节描写 事物命名 主题内容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其作品有:《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爵士乐》、《天堂》(又名《乐园》)、《爱》、《恩惠》等。其作品曾有“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之誉。
  近年来,托尼·莫里森的系列小说备受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在新现实主义视阈下研究莫里森的小说,却还很少有人问津。本文可以为审视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小说创作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 新现实主义及特点
  新现实主义理论源于意大利。它首先出现于电影界,后来发展到文学界。为了配合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宣传意大利人民与法西斯斗争中的团结精神,意大利的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性电影,如:《游击队》、《匪徒》、《罗马十一时》等。这些电影在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揭露法西斯的残酷统治、鞭挞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实、同情社会上小人物的遭遇、号召小人物们要相互团结友爱、突出人道主义思想。其次,这些电影的创作原则也极其相似:电影的制作都是从社会现实出发进行选材、加工和创造。在此基础上,影片如实地叙述真实的历史事件、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
  电影制作的尝试为新现实主义的诞生做了充分的实践准备。罗西里尼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深入的理性思考,并于1945年出版了他的专著《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一书,该书的出版就成了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宣言书。
  二 新现实主义视阈下的莫里森小说研究
  1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系列小说的选材
  新现实主义视阈下的小说创作,特别注重写作的选材。这里的选材是指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中提炼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写作材料。新现实主义要求写作材料首先要真实,其次作者对选取的写作材料要非常熟悉、所用的写作材料能够突出并且准确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莫里森曾经说过:“我所感兴趣的是男人如何受教育,女人之间如何相处,人们如何才能爱,如何平衡政治与个人势力,哪些人能、哪些人不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特别是那些与美国黑人有关的普遍问题。爱与身份始终贯穿在我的写作中。”综观她的全部作品的确是这样的。下边以《天堂》为例,讨论这个问题。
  种族歧视是黑人生活中的首要问题。在莫里森的作品里,所有表现种族歧视的写作材料都是真实的。在美国的现实社会中,黑人为了摆脱种族歧视的奋斗过程,是从他们被其他浅色人种排斥发展到他们排斥其他浅色人种的过程。殊不知,这种从一端走到另一端的奋斗反而危害了黑色人种的发展。小说里黑人生活的鲁比镇就是作者极其熟悉的社会生活现实,作者利用鲁比镇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读者: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国与国之间需要接触,如果违背了这个社会发展规律,那么无论什么肤色的人种,都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天堂”。
  这部小说在正式印刷之前,作者的命名是《战争》,这和小说描写的内容是一致的。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写的是不同肤色人种之间的战争,是发生在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但通过战争黑人建立起来的却是“乌托邦”式的“天堂”,也是极不切合人类生活实际的“天堂”。所以,作者借助这些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选材来表现她对黑人这种奋争方式所持的态度,即自己的创作意图。
  2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系列小说的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新现实主义的作品更不能例外。在小说创作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必须通过真实的细节来体现。如小说《天堂》中就有这样真实的细节描写:黑色人种为了脱离白色人种的霸权政治社会,他们不得不举家西迁,目的是为了追求那属于黑人自己的尊严和正常的生活。在这个西迁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许许多多的黑人为此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西图亚特·摩根的妹妹鲁比得了重病,“病情到了非求医不可的地步”、“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但是,此时的社会却不能为黑色人种提供治病的可能,只有让他们悲惨地死去,“没有病房肯接受有色人。没有正规的医生肯接待他们……她在候诊室的板凳上躺着死去……兄弟俩抱起死去的妹妹,摇着膀子一路回家了。”
  读到此处,读者在为黑人感到伤心落泪的同时,也就都能理解在当时的鲁比镇,这些黑人为什么和白人之间是那样的仇视,黑人为什么会不让白人进入他们的居住地,宁死也不向白人求救……这个细节太真实了。
  3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系列小说的人物命名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物、生活地点的命名,往往都有一定的含义。在新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里,事物的命名更有深义。它反映着西方社会里的种族歧视、作者的情感、阶级压迫,同时也可能预示着人物的生活命运、性格特征。
  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有一条大街被命名为 “医生街”,因为有一位黑人医生在此生活过。但是这条街道后来又被处于统治地位的白人更名为“干线大道”,黑人又以另一名称“非医生街”来反抗。一条街道名字的变迁,可看做是当时种族歧视影响下话语权缺失的一种无奈。
  再如,人物的命名:小说中有一位小人物叫派拉特,而和这词谐音的另一个词的词义是“领航员”,作者在此或许寄予了这样的愿望:一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人生的领航员,在关键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正确的行进方向,在保持方向的正确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自己肩负的使命。在小说中,派拉特这个人物最终实践着作者的理想,不为金钱所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域里。
  在莫里森的小说《爱》中,有一个线索式的主要人物L。作者为什么给她命名为L呢?细心的读者在阅读小说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人物“L”是英文单词“Love”的第一个字母。换句话说,在这部小说里,“L”就是代表着“Love”,即“L”就是“爱”。   4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系列小说的艺术真实
  在文学作品里,人物的生活内容体现着作品的艺术真实。莫里森小说的艺术真实就是作者真实地再现了黑人对自己生活中普通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我们结合莫里森小说《爱》来分析这个问题:
  小说的两条线索:一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科西和小说中的这些人物形象产生了联系;其次是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物形象,如雇员等;二是L的言行。
  L是科西的一个雇员,她侍奉科西多年。在小说的最后,她对自己的雇主这样评价:“你可以称他为好坏男人或者坏的好男人,就看你看重什么——重实际还是重缘由。我倾向于把两者混合着看。”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生活问题,大家一起生活了多年,在彼此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给自己熟悉的人作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结果还是评价内容都能体现新现实义的要求:反映小人物、再现他们的普通生活……
  5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系列小说的主题设计
  这里所讲的“主题内容”不是指文章的中心或主要思想,而是指小说主要描写和讨论的内容(以下类推)。新现实主义视阈里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多与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命运相关。这一点莫里森的小说里主要表现为对黑人现实痛苦生活的关心和黑人社会发展的思考。
  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对人物佩科拉的苦难遭遇的叙述,通过她对“最蓝的眼睛”的渴望以及最终获得“最蓝的眼睛”的描写,表现的是黑人所受白人的压迫和黑人生活悲剧产生的根源。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对黑人主人公成长过程的描写,关心的是黑人社会中的阶级问题、黑人文化的建设问题,目的是要让所有的黑人树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柏油娃》通过主人公雅丹和森因为各自不同的文化观念而导致的冲突描写,反映了非裔美国人生活的当代社会潜在的两种危险:第一,当代社会白化的危险;第二,黑人狭隘的民族主义信念给社会带来的危险;小说《宠儿》取材于一篇新闻报道里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描写,讲述了一个奴隶母亲的生活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寄予着作者对母爱的思考。
  2008年,莫里森出版了她的小说《恩惠》,小说通过北美殖民地时期不同民族女性的生活经历的描写,表现的是对自己的抗争和对母爱的思考。
  上边列举了几部莫里森作品的主题内容,这些主题内容从黑人女性的抗争,对母爱的思考,到对种族歧视原因的分析、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信念潜在危险的探索,都体现着新现实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6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小说的创作倾向
  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小说的创作倾向具有一致性。在莫里森创作的一系列小说里,其创作倾向是新现实主义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同情;对不公平社会现实进行无情地鞭挞;号召生活在不公平社会中的小人物要互相团结,进而体现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小说《最蓝的眼睛》里,莫里森塑造了一个名叫佩科拉的黑人小女孩的形象。佩科拉在种族歧视的社会生活中受到了各种各样令人发指的不公平待遇。特别是通过她“被骗毒狗”一事的叙述,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像佩科拉这样的小人物要想在现实的社会中实现自己最普通的愿望是不可能的,在她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奋斗过程中所受到的待遇也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在当时社会里是广泛存在着的。
  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以“黑人会飞”的传奇故事作为自己小说叙述的核心内容,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奶娃与父母、兄妹之间的冲突,以及南北方不同区域黑人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人社会里小人物普通社会生活问题的关注。
  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社会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人——黑人奴隶塞丝。塞丝在现实的生活中受到待遇不仅仅是不公平,而是非人道的,面对这种非人的遭遇,塞丝用极端的反抗方式(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的女儿)来向读者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实,鞭挞黑暗的社会现实。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写作基调被公认为是“苦”,小说基调中的这种“苦”不仅体现着作者对黑人社会里小人物的关怀,而且还体现着作者对黑人社会中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控诉,体现着作者对社会下层人物的关心。
  上边列举了莫里森系列小说创作中的三部较为典型的小说作品。通过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分析,作者围绕主人公所选生活事件的仔细描写的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反映小人物事关生存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莫里森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是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下层人物,都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通的人物:不仅仅是黑人,而且还有黑人生活中的最悲惨者——黑人奴隶;莫里森小说所选的生活事件都是与上边提到的这些小人物身边发生的最普通的生活事件相关。如:黑人与自己父母两代人之间的冲突,黑人与自己兄妹之间的生活冲突等。
  莫里森系列小说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小人物普通问题的关注,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对不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控诉。所以,我们说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倾向与新现实主义是一致的。
  总之,新现实主义与莫里森的系列小说相互影响。可以这样简单地说:新现实主义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她的小说创作又验证了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如何使我们文学创作更好地体现新现实主义的要求,如何使文学创作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关注普通人的需求,我认为我们这样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何中芹:《简析莫里森小说中名字的含义》,《剑南文学》,2012年第6期。
  [2] 崔志远:《社会分析的现实主义——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再解读》,《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3] 王健:《失落的“天堂”——莫里森〈天堂〉的主题研究》,《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5期。
  [4] 王凤春:《黑人女性身份的解读——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5] 王守仁、吴新云:《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作者简介:宋艳华,女,1978—,吉林永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综合英语,工作单位:内蒙古海拉尔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治理整顿以来,流动资金严重紧缺,企业生产增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尽管国家五次给大中型企业注入启动资金,但是“杯水车薪”,大中型企业仍无法摆脱困境。对此,各界人士纷纷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在北京召开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干部大会。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工业下滑摆到明年工作首要的位置,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Ministry o
贝蒂上大学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服装店做导购员。她的工作任务就是把高档服装推荐给那些有钱的女士。一天店里来了一位漂亮的女士,贝蒂走上前:“您好,请问需要我帮忙吗
身体正越来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管是作为绯闻或丑闻。上流社会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来狗仔队的围观。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的敏锐眼光穿透了在私人“会
临床素有“疼痛性”结节之称的血管球瘤是一种良性错构瘤,多因自觉疼痛或压痛而就诊,自1812年报告本病以来,国内外已有许多临床和病理学报告。此种肿瘤发病不仅在手指,身体其它部位亦
摘要 本文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当中奥波德·布卢姆的苦闷彷徨进行解析。首先,对《尤利西斯》的故事梗概进行介绍,然后,从奥波德·布卢姆精神苦闷压抑的两个元素、民族情结以及内心精神和现实世界的深刻矛盾方面,分析了奥波德·布卢姆精神上的苦闷表现,从而分析了奥波德·布卢姆精神痛苦的实质,最后,分析了奥波德·布卢姆之所以对人性异化予以屈服的深层次含义。奥波德·布卢姆内心的酝酿以及磨难,实际上都
美国当代重要作家。1944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他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曾担任初中教师,后在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读了一学期,即转学加州大学厄湾校区攻读创意写作硕士学
摘要 亨利希·曼是德国20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早期小说《懒人乐园》以金钱和复仇作为主题,以讽刺性和童话性的叙述方式,揭示了德国威廉帝国时期上流社会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关键词:上流  亨利希·曼是德国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1871年出生于德国北部小城吕贝克的富商之家。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之交,亨利希·曼以其杰出的文学天赋记录了德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社
美国《全球轮胎新闻》(www.globaltirenews.com)2011年11月15日报道:蒂坦国际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蒂坦轮胎公司已证实其将花费约900万美元购买前固特异尤宁城工厂。蒂坦称,在固
摘要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最具天赋的作家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他在不到2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其中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堪称经典之作在这几部作品中他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并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揭示了人生人性自然等主题本文通过比较劳伦斯对女性人物的描写探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模式即女性的双重意志对婚姻及个性的影响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