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不仅担负着教给学生知识的重任,而且也承载着教会学生做人的责任。初中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中要渗透思想教育。可见初中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初中音乐;德育渗透;有效策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正可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也说过:“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可见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中”。在音乐教学中要渗透德育,要依靠音乐本身的优势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震撼学生,使其心灵萌发美的种子。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紧扣教材,升华情感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在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因此,作为初中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音乐欣赏,陶冶性情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感知艺术。欣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愉悦,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一切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凝聚着人类优秀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传递来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也感触到作曲家深刻的思想,使学生在听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操、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
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感受乐曲幽雅、宁静、温馨的意境,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接着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品的情绪,民族器乐合奏的协调和音乐的动静、远近、景情的结合,使学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获得美的享受。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他们的语言和图画来描绘乐曲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生由衷地赞叹我国民乐的美妙,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宁静优雅的乐曲声中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讲述故事,渗透德育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因此,适当地讲述一些音乐家的爱国事迹,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并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双耳失去听觉的情况下,面对命运的不公毅然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同学们被这些真实的故事所感动,深切感到这些音乐家的伟大,热爱祖国,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同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利用这些人物和自身做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差距,体现在什么地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又该如何去做,使德育渗透触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四、课外活动,增强集体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全面才能的手段。”课外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之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当他融入集体之中,所有的微小的力量才能聚集成一股大而有力的力量。
比如把全班组成一个合唱队,教师通过分配声部让大家合作演唱完整的合唱歌曲,在排练过程中也许有些同学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些不喜欢自己的所在的声部,有些同学又不喜欢站在最后排,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知道只有相互体谅,共同合作,才能把这首歌曲唱好。为班集体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齐心协力实现和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让大家充分尝试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和建设形成团结力量的不易。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同学们懂得了集体力量的强大。在合唱中懂得热爱班集体,懂得作为班集体一员的重要性以及能以班集体为荣的使命感。
总之,音乐教育目标并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育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奎.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5期.
[2]庄筱嫣.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案尝试.《北方音乐》,2014(10).
【关键词】 初中音乐;德育渗透;有效策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正可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也说过:“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可见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中”。在音乐教学中要渗透德育,要依靠音乐本身的优势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震撼学生,使其心灵萌发美的种子。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紧扣教材,升华情感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在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因此,作为初中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音乐欣赏,陶冶性情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感知艺术。欣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愉悦,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一切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凝聚着人类优秀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传递来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也感触到作曲家深刻的思想,使学生在听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操、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
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感受乐曲幽雅、宁静、温馨的意境,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接着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品的情绪,民族器乐合奏的协调和音乐的动静、远近、景情的结合,使学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获得美的享受。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他们的语言和图画来描绘乐曲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生由衷地赞叹我国民乐的美妙,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宁静优雅的乐曲声中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讲述故事,渗透德育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因此,适当地讲述一些音乐家的爱国事迹,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并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双耳失去听觉的情况下,面对命运的不公毅然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同学们被这些真实的故事所感动,深切感到这些音乐家的伟大,热爱祖国,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同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利用这些人物和自身做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差距,体现在什么地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又该如何去做,使德育渗透触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四、课外活动,增强集体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全面才能的手段。”课外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之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当他融入集体之中,所有的微小的力量才能聚集成一股大而有力的力量。
比如把全班组成一个合唱队,教师通过分配声部让大家合作演唱完整的合唱歌曲,在排练过程中也许有些同学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些不喜欢自己的所在的声部,有些同学又不喜欢站在最后排,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知道只有相互体谅,共同合作,才能把这首歌曲唱好。为班集体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齐心协力实现和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让大家充分尝试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和建设形成团结力量的不易。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同学们懂得了集体力量的强大。在合唱中懂得热爱班集体,懂得作为班集体一员的重要性以及能以班集体为荣的使命感。
总之,音乐教育目标并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育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奎.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5期.
[2]庄筱嫣.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案尝试.《北方音乐》,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