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树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是一棵树,静静地立在历史的码头。很多年以前,我见过一个女子,她穿着破旧的衣裳,背着巨大的行囊,她倦了,枕着我而眠。睡着睡着,滚出了几滴泪珠。我从她的泪滴中,看到了她的过去。
  她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副宰相,母亲是名门闺秀,她从小就饱读诗书,官宦门第以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野开阔,文学造诣深厚。文化的汁液把她浇灌的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如秀竹。当她承载着一切的幸福步入爱河,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更在古玩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婚后的生活极其甜蜜,不过金人来袭,赵明诚被调遣至前线,留她一人独守空房。
  命运好像一把收起了华丽的魔毯,使她从半空中,直直摔落。金人砸碎了汴京城的琼楼玉宇,也顺便砸碎了她美丽的梦想。1129年,赵明诚病死。而现在,就是她为死去丈夫赶去送葬的途中。
  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小人张汝舟,在看清楚他的丑恶嘴脸之后又毅然离婚,然后再嫁,再离。她的后半生过得坎坷而艰难,留的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总结了她的一生。她在琐窗珠院边看着湖中的白鹭纷飞,顽皮地吐出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没想到,一语成谶,她的一生都用来追寻,却又用其一生在失去。
  她叫李清照。你看她醒了,朝着历史的洪流中携眷而去,是那样坚定,虽对远方一无所知,却不顾风雨兼程。

【2】


  那一年,风雪弥漫,我在蓝关前扎根,马蹄声渐渐由强变弱,竟是连马也不愿前行,那个骑马的男子,看着大雪弥漫,心中不由生出一片悲哀。他叫韩愈,三尺危命,一介书生。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宏伟。祠后有山名曰韩山,祠前有水名曰韩江,当地人皆说此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一介书生怎会在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公元891年,宪宗迎猞猁,全朝皆赞,无不阿谀奉,唯有韩愈一人,铮铮铁骨,依然上谏。就这样,一份《谏迎佛骨表》悄然呈至宪宗的桌前,当韩愈正在期盼宪宗回心转意时,唐宪宗勃然大怒,认为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聲,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以外的潮州去当刺史。
  韩愈这一贬,贬出了他精彩的一生。他不同于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可韩愈,是已登山顶,却被推至万丈深渊。于是,在蓝关前,望着大雪弥漫,风萧萧兮汉水寒,漫天风雪,何处是归程?在他心底最无助难过时,韩湘一阵马蹄声来,就有了那句著名的“好收吾骨瘴江边”。
  当他车马劳顿来到潮州以后,发现这里就水土而言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农耕方式原始,尤为严重的是,这里竟然还是奴隶制。于是,他决定既然来了,就为乡民们做点实事。他发现,当地因为临近水源,鳄鱼吃人的现象极为严重,于是,一片轰轰烈烈的讨鳄檄文就这样张贴起来。他“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之”终于灭掉了鳄鱼。他又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以正音而为潮人语”。他当时就成为了潮州人民的信仰。不过朝中奸吏看不惯他干得风生水起,又把他调往袁州。就此而已,不述。
  他的尸骨终究没有迷落江边,却被供奉,香火永存。他留下了些什么,我只能说,那一句“好收吾骨瘴江边”就是最好的证明。

【3】


  这一次,历史风云变换,我伫立在延安窑洞前。延安这的气候极其不好,冬天时冰雪纷纷,夏天时酷暑难当,太阳似乎很偏爱这儿,尽情挥洒它的光辉。1937年1月,他来到了这里,他就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毛泽东。
  窑洞简陋,甚至只有一张旧木板床,每天清晨,警卫员必定会捧出一碟烟头,也必定会端进去一杯苦茶。他为了在有效时间内赶出文章、指引方向,他一手批文件一手写文章。有时候写累了,也跳跳自己发明的毛氏九段操。我从未见他疲惫过,似乎命运给他的只有活力和毅力。
  在这里,一部部伟大的理论诞生。我也知道现在,人们喜欢在他住过的窑洞前注明哪些文章在这里写出。我记得那是个冬日,连续八天八夜他都没有出来,一直埋头苦写,炕上的煤油灯灭了又亮,一直照耀着。终于,第9天清晨,他捏着一沓稿纸走出了窑洞,他的脸上露出疲惫的姿容,却是无比的欣喜和满足。我想,你们一定知道,那沓稿纸中承载的就是指引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的《论持久战》。在窑洞,他“蜗居”了11年。那一天,他在延安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后,就离开了延安,渡过黄河,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和。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他自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六盘山上,在中国革命最低潮的时刻,他豪情万丈、壮怀激烈,“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黄土塬上,他坚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今,他手握长缨、脚踏战车,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毕生夙愿。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很多人一开始为了梦想而忙,后来忙得忘记了梦想。我的辅导员在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罗振宇的骗局》。开篇讲述了一个名叫刘刚的人,他整天都在忙,生活日常被各种学习计划充斥满满,早晨一睁眼,先听60秒罗胖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30分钟的音频学习;然后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又点开了“在行”抓紧学习《如何成为写作
“妈,我换新工作了。”1957年,黄旭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母亲问:“什么工作啊?”他只是说:“海军。”父母多次问他具体做什么,他都没有说。因为他上任第一天,领导就告诉他:“进了这个门,就得隐姓埋名一辈子。”  过年了,母亲想让旭华回来,他没能回来。此后,母亲经常枯坐在老家的青石板上,盼儿子从远方归来。1年、2年、5年,仍然不见儿子的踪影。“文革”期间,母亲被下放到农村养猪。父亲想让儿子想想办法
2018年4月底的时候,浙江省江山市提前进入了雨季。4月30日下午,暴雨突临,大街上到处都是水,正“哗哗”地流向两边的排水渠里。  一个10岁模样的男孩佳浩正急匆匆地走在清湖街上,他刚刚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被大雨困在了外面,让他去送伞。雨下得很大,佳浩走得有些急,在准备过马路的时候,他不小心脚下一滑,然后瞬间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排水渠里。  这一幕正好被不远处开车返回市里的徐卫华看到了,车上的父母也看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突然,但是站在你们面前的确实是中国首家私营航天公司的创始人。我今年二十一岁,刚大学毕业,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为什么要从事这个看上去要以举国之力才能去前行的行业?  当其他的小伙伴们还喜欢玩游戏,还喜欢看动漫的时候,我就已经对烟花产生了独特的钟爱。我会把烟花的火药全部拆下来,然后自己去调配、组合。听到“砰”的一声,我就会非常有成就感。曾经有一种炸药把我的脚直接
人们面对诸多困境,是否能够看得开、想得开,与人看问题的角度有关。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便会平心静气,乐在其中。保持这种心境,在面对困难与难题的时候,就会树立起战胜困难与克服困难的信心。  《菜根谭》中说:“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一个人保持乐观、豁达、安然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作家史铁生,瘫痪后,生活的不便可
“《虎啸龙吟》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欲望沉浮的故事,也是一个展现人性悲剧的故事。它不为悲而造悲,不为喜而造喜,不追求人物完美,只反映人性真实。既不说教,也不强加思想。如果你从中找到了正确的观点,自然可喜可贺;如果看到了缺憾和不善,能让你警醒反思,也是美事一桩。”连推介新剧也不忘辩证的“国民大叔”吴秀波,接受各种访谈时,经常会秀出哲思妙语,散发着强烈的“引力波”。人活得不舒服就是源于所有的问号  有记者问
食神蔡澜对于饮食文化自有一番独特风趣的见解。  记者问他:“你是什么血型?”他笑答:“酒喝得多,XO型。”他喜欢喝普洱茶,记者很好奇,想知道原因。他答道,“普洱茶浓得像墨汁一样,我肚子里进的墨汁不够多,只好多喝些黑黑的普洱茶。”  谈及自己的廚艺,蔡澜却显得十分谦虚:“我不会烧菜,我只会创作。创作出新的品种和花样,我的妈妈才是真正的烹饪高手,因为天底下只有妈妈做的菜才是最好吃的菜。”  蔡澜整天吃
有句话叫“境随心转是圣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堪比“境由心生”,对此,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心情好坏影响人们看待景物的美丑”。而“心随境转”大意是,“心情的好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境随心轉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人总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那么不论什么样的环境,在当事人的眼里都将是好环境,都是怡人所在。正所谓心是美的,世上处处是美景;心是乐的,整个世界也如同玫瑰般绽放
贫困山村里办起了书屋,书屋的名字叫“种子书屋”,发起人竟然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这引起了人们好奇的目光。女孩就是潘悦。  潘悦从小就有梦想,那就是上大学、当老师。然而,天不遂人愿。2005年,潘悦做课间操时突然晕倒,后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给潘悦治病,家里已欠下外债40多万元,而每月的治疗费就高达1万多元,潘悦对家人充满歉疚。日记里,她不止一次写道:“熬不住了,难受得很。”更煎熬的是不知什
“我们公司至少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再有60000多工程师来构建这么一个研发系统,使我们快速赶上人类时代的进步,要抢占更重要的制高点。”孟晚舟事件发生后,面对外力接二连三的故意打压,底气十足的任正非,则一直是不卑不亢,笑谈是非。美国这件事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9年3月13日,在接受加拿大电视网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