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申报的《通用技术微项目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在技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究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微项目教学,进一步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立足课标,力求凸显课程鲜明的实践特征,寻找课程的生长点,做“高效、本真”的通用技术课程,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程亮起来”。
一、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难点。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通用技术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课堂单一、无趣、低效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很多学校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在理论教学中照本宣科,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实践教学中把它当作“劳技课”“单一的技能训练”“纸糊的通用技术”,出现“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动手而操作”等现象。课程不能准确定位,体现不出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课堂教学“单一、无趣、低效”。
2.项目教学容易偏离课程标准体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项目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新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即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项目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通用技术课程完全变成了项目教学课程;二是,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缺乏有效设计,项目的容量和时间跨度过大,内容适切度和参与度过低,而在项目具体实践中又容易出现“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不能统一”的现象,容易偏离课程标准体系。
3.适应核心素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价值来追求。前不久修订完成的即将颁布实施的《通用技术课程新课标》,围绕技术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下,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技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的提出
1.核心概念
微项目教学是指在学校通用技术课程中,立足课标,围绕技术核心素养,学生在1~2个课时内完成一系列以真实生活为情境,基于现实问题,以任务为驱动,开放、多元、复杂并相互关联的活动集合,促进知识技能的建构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微项目的“四维”特性
长度:区别于传统大项目,“项目小、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新、成本低”,将学科目标和知识分散为多个小项目进行实施。
宽度:从STEAM的视角,打破学科界限,以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广义上包括人文)等多学科知识。
进度:具有项目学习实践特征,以“设计、制作、试验、评价、优化”为活动流程。
高度:具备“项目有活动、小组有联动、探究有动力、实践有动手、生成有动态”的“五动”课堂内在气质。
三、微项目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方法》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围绕微项目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特征设计具体的项目活动。
《方案的构思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关键所在,它在设计中扮演着“思维大脑灵魂”的角色,是设计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传统课堂大多以老师直接讲授或学生画设计图为主,让学生了解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等方案构思方法。而在本节微项目教学课例中,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通过完成微项目设计制作任务,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自主探究,合作联动,体验方案的构思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技术素养。
1.情境化的微项目引入
在课堂引入环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设计制作承载工具。
课堂实录:“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在通用技术实践室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授课的老师没有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打开PPT就开始讲课,而是给每个学生发了点小“福利”—一瓶矿泉水。学生们开心之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或拎,或抱,把一个个瓶子从讲台搬运到他们面前,反复迂回很多趟,麻烦费事,效率很低。能不能设计一个搬运器呢?無疑,老师把学生们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了。”
微项目活动:
2.层次化的微项目活动
引入环节的微项目比较开放,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在初步设计分析的基础上为后续的项目活动做准备。基于技术核心素养目标,接下来设计多个思维层次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下,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教师设计了第二个层次的微项目活动:
和第一个微项目活动相比,第二个活动限制了材料,有了具体要求,提升了难度,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展开思维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在构思方案的基础上,还要动手实践才能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课堂实录:“于是,学生们构思了很多种搬运工具,思维天马行空,因为,情境开放。接着,老师给学生出了道难题:手头没有其他的材料,请用又轻又薄又脆的KT板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一次搬运4瓶矿泉水的工具!问题情境开始升级,复杂起来。学生们开始构思限定条件下的方案,有的模仿盒子,使用加工工具,做了个小簸箕状的结构物,有的联想到三角形台历的稳定性和瓦楞结构,把4个瓶子穿在一排孔里,轻松地完成搬运。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技术课程课标里要求的几种构思方法。最后,老师再一次把问题情境升级,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材料挑战8瓶水!此时,学生需要突破传统,只有创新,用奇特性构思法才能出奇制胜!”
教师设计了第三个层次的微项目活动,用挑战活动把课堂推向高潮。
这是高阶层次的项目活动。要实现这个项目(材料特点和面积决定)的要求,采用一般方法是达不到的,需要突破常规,采用更创新的思维、更奇特的构思方法才能实现。由此,学生的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技术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会在本节课的微项目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3.微分化的微项目模块
“微项目教学”是传统“项目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它将学科知识分散为多个微项目进行,将知识“微分化”,即把微项目作为一个元素或环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微项目是做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项目,而非脱离了课标的项目教学。它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既是可独立的小项目,又可以是对学生大项目实践环节强有力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由上面授课流程图可以看出,教师将三个微项目活动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微分化,嵌入在项目活动中,从而使得微项目教学目标更加立足课标,创新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研究“入微”,方能精妙。综上所述,情境化的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基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内在的综合素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微项目如垒台之砖,构筑起九层之台,让通用技术课程沿着课标体系创新前行,做“高效、本真”的课程。
一、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难点。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通用技术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课堂单一、无趣、低效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很多学校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在理论教学中照本宣科,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实践教学中把它当作“劳技课”“单一的技能训练”“纸糊的通用技术”,出现“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动手而操作”等现象。课程不能准确定位,体现不出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课堂教学“单一、无趣、低效”。
2.项目教学容易偏离课程标准体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项目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新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即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项目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通用技术课程完全变成了项目教学课程;二是,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缺乏有效设计,项目的容量和时间跨度过大,内容适切度和参与度过低,而在项目具体实践中又容易出现“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不能统一”的现象,容易偏离课程标准体系。
3.适应核心素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价值来追求。前不久修订完成的即将颁布实施的《通用技术课程新课标》,围绕技术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下,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技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的提出
1.核心概念
微项目教学是指在学校通用技术课程中,立足课标,围绕技术核心素养,学生在1~2个课时内完成一系列以真实生活为情境,基于现实问题,以任务为驱动,开放、多元、复杂并相互关联的活动集合,促进知识技能的建构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微项目的“四维”特性
长度:区别于传统大项目,“项目小、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新、成本低”,将学科目标和知识分散为多个小项目进行实施。
宽度:从STEAM的视角,打破学科界限,以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广义上包括人文)等多学科知识。
进度:具有项目学习实践特征,以“设计、制作、试验、评价、优化”为活动流程。
高度:具备“项目有活动、小组有联动、探究有动力、实践有动手、生成有动态”的“五动”课堂内在气质。
三、微项目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方法》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围绕微项目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特征设计具体的项目活动。
《方案的构思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关键所在,它在设计中扮演着“思维大脑灵魂”的角色,是设计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传统课堂大多以老师直接讲授或学生画设计图为主,让学生了解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等方案构思方法。而在本节微项目教学课例中,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通过完成微项目设计制作任务,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自主探究,合作联动,体验方案的构思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技术素养。
1.情境化的微项目引入
在课堂引入环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设计制作承载工具。
课堂实录:“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在通用技术实践室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授课的老师没有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打开PPT就开始讲课,而是给每个学生发了点小“福利”—一瓶矿泉水。学生们开心之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或拎,或抱,把一个个瓶子从讲台搬运到他们面前,反复迂回很多趟,麻烦费事,效率很低。能不能设计一个搬运器呢?無疑,老师把学生们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了。”
微项目活动:
2.层次化的微项目活动
引入环节的微项目比较开放,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在初步设计分析的基础上为后续的项目活动做准备。基于技术核心素养目标,接下来设计多个思维层次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下,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教师设计了第二个层次的微项目活动:
和第一个微项目活动相比,第二个活动限制了材料,有了具体要求,提升了难度,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展开思维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在构思方案的基础上,还要动手实践才能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课堂实录:“于是,学生们构思了很多种搬运工具,思维天马行空,因为,情境开放。接着,老师给学生出了道难题:手头没有其他的材料,请用又轻又薄又脆的KT板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一次搬运4瓶矿泉水的工具!问题情境开始升级,复杂起来。学生们开始构思限定条件下的方案,有的模仿盒子,使用加工工具,做了个小簸箕状的结构物,有的联想到三角形台历的稳定性和瓦楞结构,把4个瓶子穿在一排孔里,轻松地完成搬运。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技术课程课标里要求的几种构思方法。最后,老师再一次把问题情境升级,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材料挑战8瓶水!此时,学生需要突破传统,只有创新,用奇特性构思法才能出奇制胜!”
教师设计了第三个层次的微项目活动,用挑战活动把课堂推向高潮。
这是高阶层次的项目活动。要实现这个项目(材料特点和面积决定)的要求,采用一般方法是达不到的,需要突破常规,采用更创新的思维、更奇特的构思方法才能实现。由此,学生的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技术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会在本节课的微项目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3.微分化的微项目模块
“微项目教学”是传统“项目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它将学科知识分散为多个微项目进行,将知识“微分化”,即把微项目作为一个元素或环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微项目是做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项目,而非脱离了课标的项目教学。它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既是可独立的小项目,又可以是对学生大项目实践环节强有力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由上面授课流程图可以看出,教师将三个微项目活动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微分化,嵌入在项目活动中,从而使得微项目教学目标更加立足课标,创新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研究“入微”,方能精妙。综上所述,情境化的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基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内在的综合素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微项目如垒台之砖,构筑起九层之台,让通用技术课程沿着课标体系创新前行,做“高效、本真”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