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初探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申报的《通用技术微项目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在技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究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微项目教学,进一步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立足课标,力求凸显课程鲜明的实践特征,寻找课程的生长点,做“高效、本真”的通用技术课程,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程亮起来”。
  一、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难点。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通用技术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课堂单一、无趣、低效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很多学校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在理论教学中照本宣科,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实践教学中把它当作“劳技课”“单一的技能训练”“纸糊的通用技术”,出现“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动手而操作”等现象。课程不能准确定位,体现不出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课堂教学“单一、无趣、低效”。
  2.项目教学容易偏离课程标准体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项目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新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即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项目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通用技术课程完全变成了项目教学课程;二是,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缺乏有效设计,项目的容量和时间跨度过大,内容适切度和参与度过低,而在项目具体实践中又容易出现“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不能统一”的现象,容易偏离课程标准体系。
  3.适应核心素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价值来追求。前不久修订完成的即将颁布实施的《通用技术课程新课标》,围绕技术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下,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技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的提出
  1.核心概念
  微项目教学是指在学校通用技术课程中,立足课标,围绕技术核心素养,学生在1~2个课时内完成一系列以真实生活为情境,基于现实问题,以任务为驱动,开放、多元、复杂并相互关联的活动集合,促进知识技能的建构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微项目的“四维”特性
  长度:区别于传统大项目,“项目小、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新、成本低”,将学科目标和知识分散为多个小项目进行实施。
  宽度:从STEAM的视角,打破学科界限,以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广义上包括人文)等多学科知识。
  进度:具有项目学习实践特征,以“设计、制作、试验、评价、优化”为活动流程。
  高度:具备“项目有活动、小组有联动、探究有动力、实践有动手、生成有动态”的“五动”课堂内在气质。
  三、微项目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方法》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围绕微项目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特征设计具体的项目活动。
  《方案的构思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关键所在,它在设计中扮演着“思维大脑灵魂”的角色,是设计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传统课堂大多以老师直接讲授或学生画设计图为主,让学生了解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等方案构思方法。而在本节微项目教学课例中,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通过完成微项目设计制作任务,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自主探究,合作联动,体验方案的构思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技术素养。
  1.情境化的微项目引入
  在课堂引入环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设计制作承载工具。
  课堂实录:“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在通用技术实践室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授课的老师没有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打开PPT就开始讲课,而是给每个学生发了点小“福利”—一瓶矿泉水。学生们开心之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或拎,或抱,把一个个瓶子从讲台搬运到他们面前,反复迂回很多趟,麻烦费事,效率很低。能不能设计一个搬运器呢?無疑,老师把学生们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了。”
  微项目活动:
  2.层次化的微项目活动
  引入环节的微项目比较开放,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在初步设计分析的基础上为后续的项目活动做准备。基于技术核心素养目标,接下来设计多个思维层次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下,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教师设计了第二个层次的微项目活动:
  和第一个微项目活动相比,第二个活动限制了材料,有了具体要求,提升了难度,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展开思维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在构思方案的基础上,还要动手实践才能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课堂实录:“于是,学生们构思了很多种搬运工具,思维天马行空,因为,情境开放。接着,老师给学生出了道难题:手头没有其他的材料,请用又轻又薄又脆的KT板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一次搬运4瓶矿泉水的工具!问题情境开始升级,复杂起来。学生们开始构思限定条件下的方案,有的模仿盒子,使用加工工具,做了个小簸箕状的结构物,有的联想到三角形台历的稳定性和瓦楞结构,把4个瓶子穿在一排孔里,轻松地完成搬运。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技术课程课标里要求的几种构思方法。最后,老师再一次把问题情境升级,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材料挑战8瓶水!此时,学生需要突破传统,只有创新,用奇特性构思法才能出奇制胜!”
  教师设计了第三个层次的微项目活动,用挑战活动把课堂推向高潮。
  这是高阶层次的项目活动。要实现这个项目(材料特点和面积决定)的要求,采用一般方法是达不到的,需要突破常规,采用更创新的思维、更奇特的构思方法才能实现。由此,学生的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技术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会在本节课的微项目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3.微分化的微项目模块
  “微项目教学”是传统“项目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它将学科知识分散为多个微项目进行,将知识“微分化”,即把微项目作为一个元素或环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微项目是做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项目,而非脱离了课标的项目教学。它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既是可独立的小项目,又可以是对学生大项目实践环节强有力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由上面授课流程图可以看出,教师将三个微项目活动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微分化,嵌入在项目活动中,从而使得微项目教学目标更加立足课标,创新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研究“入微”,方能精妙。综上所述,情境化的通用技术微项目教学,基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内在的综合素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微项目如垒台之砖,构筑起九层之台,让通用技术课程沿着课标体系创新前行,做“高效、本真”的课程。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护理教研室广大同仁亲身经历并深入参与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和探索工作。本文以实施工学结合,护理专业学生下医院见习的探索过程谈谈自已的理解和想法。  【关键词】中职卫校 护理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38-02  实施“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199
准确描述和预测石油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各国政府能源政策的制定以及能源风险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油期货的15分钟高频价格数据为例,实证计算了三类
运用SPSS及AMOS等统计分析方法,从游客参与的需求侧角度出发,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PB)及模型,将"预期收益"作为新的中介变量,实地调查289名景区游客参与景区环境文明建设的行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少先队活动课具有了“合法性”,那怎样让少先队活动课程发挥其特殊的育人使命,更具有实效性呢?这就需要辅导员善于引导,充分放手,鼓励全体队员动脑动手,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培养队员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展现生命多彩的、蓬勃向上的活力。  一、善于隐身,助力主题确定  主题是少先队活动课的灵魂,主题的确定要“接地气”,要符合队员的年龄特点,贴近队员的生活。曾经看到有的专家
应用中医和西医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进行治疗的情况作为统计分析,面对探究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病症病机,通腑化瘀法是糖尿病并脑梗塞的医疗提议的归纳方法,而且也指明了现阶段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康复治疗,研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是由冠状病毒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各种年龄猪急性腹泻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其中对10日龄内的仔猪
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他在探索如何同量子世界交流的同时,又保持同外界、学界的对话。他说,实验室生活与其说是刻苦,不如说是忘我。虽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等光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