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通过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动物传染病学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和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我们拟总结一下“十三五”期间动物传染病学科的发展状态,为新时期学科发展、行业布局和产业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动物医学;研究情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动物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与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动物传染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共性问题。人畜共患猪链球菌的零星爆发,2018 年非洲猪瘟全国的爆发与流行,2020 年度突如其来、至今仍在全世界肆虐的 COVID-19 疫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 人畜共患病的威胁一直存在,而且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畜禽、宠物和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及人畜共患傳染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及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学科。
一、常见动物传染病
1.猪传染病
我国养猪业发达,国内对于猪肉消费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养殖业内,猪传染病的防控也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2015-2019 年共收录论文 1060 篇,猪传染病占总收录论文的 40%( 421 /1060) 。其中,病毒性传染病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猪瘟病毒( ASFV) 、猪圆环病毒( PCV) 和猪伪狂犬病毒( PrV) 属于研究的热点方向,特别是PRRSV 研究,占据了猪病毒类传染病研究的 26%( 88 /336) 。
2.禽传染病
流感一直是禽类养殖业的重要防控疫病,禽流感中 H5 和 H7 属于高致病性流感亚型,不仅造成大批量禽的死亡,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H9 亚型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但造成家禽的免疫抑制继而导致免疫失败和继发其他疾病,仍然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病原之一。
3.牛、羊、马传染病
牛传染病中: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12 /125) 、布鲁氏菌病( 11 /125) 和小反刍兽疫( 10 /125) 在三届会议论文中报道较多,其余传染病均为零星报道。小反刍兽疫作为外来病原体,是目前养羊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其消灭工作任重道远。在牛羊传染病中,布病和结核病给从业人员和食品安全都来安全隐患。对于此类国内零病例的疾病,需要要严防国外境外传入并做好储备性研究。
4.其他类传染病
传统的动物传染病以畜禽( 家畜) 研究为主,近年来扩大了研究范围,越来越关注伴侣动物、野生动物等的疾病研究。在 18 届会议中增加了其他传染病种类,如共患传染病、犬猫等宠物传染病、貂狐等经济动物传染病板块。共患传染病中主要报道了狂犬病病毒、鼠诺如病毒、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布鲁氏菌、结核杆菌等病原体。
二、动物传染病诊断
1.临床诊断
这是一种根据动物临床表现,作出疾病判断的诊断方式,也是最普遍的诊断方式。对患病动物进行肉眼观察或设备检查,参照一些典型病例的特征做初步分析,若存在一致可初步确诊。若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可以借助实验检测确诊,参照可疑疾病的范围,确定所患疾病。由于很多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为避免出现误诊,还需要综合出现的各种病症,对其综合判断等。需具体观察的内容有:患病动物的体温、面容变化、粪便和尿液颜色、精神状况等。
2.流行病学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初步确诊某些疾病,若是想要进一步确诊,还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例如询问和调查动物患病时间、环境、病情的种类等,疫情是否与迅速扩散、饲养环境以及饲喂状况、地区疫病流行与免疫状况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能够明确疫病的来源以及传播途径,之后再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对疫情防控有积极作用。
3.病理学诊断
不同类型的动物传染病其病理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做好病理学检查对疫情的防控十分重要。像猪瘟等疾病,其肝脏等部位都会发生明显的病变,对疾病诊断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4.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式,同时其科学性较强,诊断结果可靠。对一些疑难病症,难以通过临床观察等方式确诊时,可以运用实验室诊断方式。具体诊断方式有:
(1)病原分离鉴别 是从病理样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来确诊疾病。
(2)动物接种试验 对动物进行接种工作,并密切观察动物的症状和病变结果。
三、动物传染病治疗措施
1.加强护理
对动物传染病的治疗不仅是为了降低养殖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也是为了找到和消灭传染源,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想要提高患病动物的治愈效果,一定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对确诊动物做好隔离以及扑杀工作,对其生长的环境做好消毒,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注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的调控,避免其他动物和人员接触隔离区域,并且做好隔离区域的消毒清洁。
2.精心饲喂
治疗期间要保证动物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和饮水,以维持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尽快痊愈。除了保证其水源干净、饲料营养丰富之外,还需要多喂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或是添加一些中草药,提高免疫力。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食盐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对症疗法
在确定病因及病种后,要采取有针对性地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方式.尽快减少并消除疾病。需结合患病实际,采取综合性对症治疗措施,以免出现酸中毒或是电解质不平衡等状况。
4.抑制病原体
治疗和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出现,必须了解病原体的性质和致病原因,结合病原体,选择有针对性的方式,有效进行消灭和抑制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从而减轻和消除患病症状。一般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和化学疗法。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可以采用抗生素,效果比较显著。运用化学疗法,多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化学药物的使用,帮助动物抑制和消除病原体。
结论:动物传染病会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打击,同时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其种类多、影响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做好诊断工作,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降低动物传染病对养殖业的威胁,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丰,张丁华.高职不同版本《动物传染病》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3):70-72.
[2]靳国旺,蔡敏.浅谈《动物传染病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02):93.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动物医学;研究情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动物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与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动物传染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共性问题。人畜共患猪链球菌的零星爆发,2018 年非洲猪瘟全国的爆发与流行,2020 年度突如其来、至今仍在全世界肆虐的 COVID-19 疫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 人畜共患病的威胁一直存在,而且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畜禽、宠物和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及人畜共患傳染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及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学科。
一、常见动物传染病
1.猪传染病
我国养猪业发达,国内对于猪肉消费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养殖业内,猪传染病的防控也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2015-2019 年共收录论文 1060 篇,猪传染病占总收录论文的 40%( 421 /1060) 。其中,病毒性传染病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猪瘟病毒( ASFV) 、猪圆环病毒( PCV) 和猪伪狂犬病毒( PrV) 属于研究的热点方向,特别是PRRSV 研究,占据了猪病毒类传染病研究的 26%( 88 /336) 。
2.禽传染病
流感一直是禽类养殖业的重要防控疫病,禽流感中 H5 和 H7 属于高致病性流感亚型,不仅造成大批量禽的死亡,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H9 亚型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但造成家禽的免疫抑制继而导致免疫失败和继发其他疾病,仍然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病原之一。
3.牛、羊、马传染病
牛传染病中: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12 /125) 、布鲁氏菌病( 11 /125) 和小反刍兽疫( 10 /125) 在三届会议论文中报道较多,其余传染病均为零星报道。小反刍兽疫作为外来病原体,是目前养羊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其消灭工作任重道远。在牛羊传染病中,布病和结核病给从业人员和食品安全都来安全隐患。对于此类国内零病例的疾病,需要要严防国外境外传入并做好储备性研究。
4.其他类传染病
传统的动物传染病以畜禽( 家畜) 研究为主,近年来扩大了研究范围,越来越关注伴侣动物、野生动物等的疾病研究。在 18 届会议中增加了其他传染病种类,如共患传染病、犬猫等宠物传染病、貂狐等经济动物传染病板块。共患传染病中主要报道了狂犬病病毒、鼠诺如病毒、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布鲁氏菌、结核杆菌等病原体。
二、动物传染病诊断
1.临床诊断
这是一种根据动物临床表现,作出疾病判断的诊断方式,也是最普遍的诊断方式。对患病动物进行肉眼观察或设备检查,参照一些典型病例的特征做初步分析,若存在一致可初步确诊。若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可以借助实验检测确诊,参照可疑疾病的范围,确定所患疾病。由于很多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为避免出现误诊,还需要综合出现的各种病症,对其综合判断等。需具体观察的内容有:患病动物的体温、面容变化、粪便和尿液颜色、精神状况等。
2.流行病学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初步确诊某些疾病,若是想要进一步确诊,还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例如询问和调查动物患病时间、环境、病情的种类等,疫情是否与迅速扩散、饲养环境以及饲喂状况、地区疫病流行与免疫状况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能够明确疫病的来源以及传播途径,之后再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对疫情防控有积极作用。
3.病理学诊断
不同类型的动物传染病其病理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做好病理学检查对疫情的防控十分重要。像猪瘟等疾病,其肝脏等部位都会发生明显的病变,对疾病诊断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4.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式,同时其科学性较强,诊断结果可靠。对一些疑难病症,难以通过临床观察等方式确诊时,可以运用实验室诊断方式。具体诊断方式有:
(1)病原分离鉴别 是从病理样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来确诊疾病。
(2)动物接种试验 对动物进行接种工作,并密切观察动物的症状和病变结果。
三、动物传染病治疗措施
1.加强护理
对动物传染病的治疗不仅是为了降低养殖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也是为了找到和消灭传染源,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想要提高患病动物的治愈效果,一定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对确诊动物做好隔离以及扑杀工作,对其生长的环境做好消毒,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注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的调控,避免其他动物和人员接触隔离区域,并且做好隔离区域的消毒清洁。
2.精心饲喂
治疗期间要保证动物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和饮水,以维持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尽快痊愈。除了保证其水源干净、饲料营养丰富之外,还需要多喂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或是添加一些中草药,提高免疫力。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食盐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对症疗法
在确定病因及病种后,要采取有针对性地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方式.尽快减少并消除疾病。需结合患病实际,采取综合性对症治疗措施,以免出现酸中毒或是电解质不平衡等状况。
4.抑制病原体
治疗和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出现,必须了解病原体的性质和致病原因,结合病原体,选择有针对性的方式,有效进行消灭和抑制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从而减轻和消除患病症状。一般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和化学疗法。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可以采用抗生素,效果比较显著。运用化学疗法,多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化学药物的使用,帮助动物抑制和消除病原体。
结论:动物传染病会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打击,同时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其种类多、影响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做好诊断工作,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降低动物传染病对养殖业的威胁,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丰,张丁华.高职不同版本《动物传染病》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3):70-72.
[2]靳国旺,蔡敏.浅谈《动物传染病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