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部分囊性结节的超声特征及其与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ha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部分囊性结节(PCTN)的超声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以鉴别良恶性病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65例PCTN,且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观察其超声特征,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5例PCTN中,恶性53例,良性212例.根据超声和病理结果,全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例数分别为51、208、4、2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6.2% (51/53)、98.1% (208/212)、92.7% (51/55)、99.0% (208/210)和97.7%(259/265).对于PCTN,结节内部结构、形状、边缘与PCTN良恶性有关(均P<0.001),其中纵横比≥1、边缘毛刺状或微小分叶与恶性PCTN有关,而边缘光滑、海绵状结构与良性PCTN有关.对于PCTN内部实性部分,其结构、游离缘、回声和钙化情况与PCTN良恶性有关(均P<0.001),其中实性部分偏心结构及锐性夹角、游离缘不光滑、低回声及极低回声、与微小钙化与恶性PCTN有关,而实性部分呈同心结构、游离缘光滑、等回声及高回声、大钙化与良性PCTN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内部实性部分回声、实性部分游离缘、实性部分的结构及钙化为预测恶性PCTN的重要因素(均P<0.05),其中低回声、极低回声、偏心结构及锐性夹角、游离缘不光滑、微小钙化为预测恶性PCTN的不良因素.结论 了解PCTN的恶性特征并做出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990至2012年收治的25例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 25例ACC患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53岁;男性l例,女性24例(未绝经7例,绝经17例).所有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外上象限和乳晕区肿物共12例(48.0%).25例ACC患者中,有5例行粗针穿刺,其中3例诊断为腺病,2例诊断为浸润性
患者女,21岁.左侧胸部、背部疼痛不适3年余,胸闷1周就诊.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左侧胸背部锐痛,并伴胸闷不适.查体:体温38.1℃,呼吸20次/min,心率104次/min,血压110/75 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疲软,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呼吸动度降低.心音听诊无异常.腹部触诊未见异常.胸部CT显示,左侧胸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
目的 探讨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18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9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Ki67指数为0.9%~95%,平均为27.8%.以Ki67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Ki67指数≤14%者263例(28.6%),Ki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CT(LDCT)进行肺癌筛查的筛查效果.方法 4 690例无症状者(≥40岁)接受肺LDCT检查,将受检人群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并根据性别、吸烟和被动吸烟史分为女性被动吸烟暴露组(FN组)和男性被动吸烟暴露组(MN组).分析各组受检者采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筛查效果.结果 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基线LD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0%(86/319)、19.3% (19
目的 探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3年3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并同期修复重建的106例口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修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3.6%(42/66),5年生存率为57.7%(30/52).有1例患者因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坏死择期改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成功;1例患者带状肌肌皮瓣
目的 研究黄芩甙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脑深部胶质瘤模型.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7d,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30 mg·kg-1·d-1,灌胃)、小剂量组(黄芩甙50mg·kg-1 ·d-1,灌胃)、中剂量组(黄芩甙100 mg·kg-1·d-1,灌胃)和大剂量组(黄芩甙200 mg·kg-1·d-1,灌胃).分析各组大鼠治疗后脑胶质瘤的病理学、MRI
目的 分析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LCD)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L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LC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患者均行CT检查,4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果 13例腹膜后LCD中,透明血管型12例,混合型1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位于肾脏周围;病灶最大直径4.2~8.6 cm,平均5.9 cm;病灶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38例NSCLC患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5.8岁.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和mTOR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38例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4.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mTOR阳性101例,m
目的 研究西妥昔单抗与盐酸埃克替尼联合应用克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继发性耐药的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西妥昔单抗和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或联合用药处理EGFRT790M突变的NSCLC细胞系H1975,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将H1975细胞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以西妥昔单抗和盐酸埃克
目的 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根治术后6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NSCLC根治术后GP方案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中,复发或转移31例.RRM1蛋白的表达率为54.4%.RRM1阴性组NSCLC患者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