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的CT和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病理特点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LCD)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L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LC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患者均行CT检查,4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果 13例腹膜后LCD中,透明血管型12例,混合型1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位于肾脏周围;病灶最大直径4.2~8.6 cm,平均5.9 cm;病灶轮廓较清晰,以肾形多见.CT平扫示,10例呈略低密度,3例等密度.MRI平扫T1 WI序列上4例呈等信号;T2WI序列上3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中等高信号.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相仿.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0例呈中等程度强化,2例显著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5例强化较均匀,8例强化不均匀.CT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期示,13例病灶均持续强化,8例动脉期不均匀强化的病灶,在静脉期强化范围扩大,其中2例病灶内部强化趋于均匀,6例见无强化低密度区;9例病灶周边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斑条状卫星灶.结论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I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腹膜后LCD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径≤3 cm的临床Ⅰ期(cⅠ期)原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可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间270例原发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270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术前分期均为cⅠ期,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 (40/2
目的 评价占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在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2种或2种以上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采用GEMOX方案进行解救化疗的27例淋巴瘤患者,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测指标.结果 24例患者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6.7%),部分缓解(PR)7例(29.1%),稳定(SD)6例(25.0%),进展(PD)7例(29.
目的 分析北京市女性居民乳腺癌发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北京肿瘤登记处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发病监测数据库,提取2001-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女性乳腺癌发病数据,共计28 184例,覆盖女性人口58 427 396人年.计算北京市女性乳腺癌各年度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各区县女性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及发病高峰年龄段.应用JoinPoint软件对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目的 了解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CT影像学特征,分析与恶性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13年1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组(70例)和恶性肿瘤组(28例).分析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症状、病理特点、CT影像学特征,以及与恶性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9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990至2012年收治的25例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 25例ACC患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53岁;男性l例,女性24例(未绝经7例,绝经17例).所有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外上象限和乳晕区肿物共12例(48.0%).25例ACC患者中,有5例行粗针穿刺,其中3例诊断为腺病,2例诊断为浸润性
患者女,21岁.左侧胸部、背部疼痛不适3年余,胸闷1周就诊.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左侧胸背部锐痛,并伴胸闷不适.查体:体温38.1℃,呼吸20次/min,心率104次/min,血压110/75 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疲软,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呼吸动度降低.心音听诊无异常.腹部触诊未见异常.胸部CT显示,左侧胸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
目的 探讨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18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9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Ki67指数为0.9%~95%,平均为27.8%.以Ki67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Ki67指数≤14%者263例(28.6%),Ki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CT(LDCT)进行肺癌筛查的筛查效果.方法 4 690例无症状者(≥40岁)接受肺LDCT检查,将受检人群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并根据性别、吸烟和被动吸烟史分为女性被动吸烟暴露组(FN组)和男性被动吸烟暴露组(MN组).分析各组受检者采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筛查效果.结果 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基线LD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0%(86/319)、19.3% (19
目的 探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3年3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并同期修复重建的106例口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修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3.6%(42/66),5年生存率为57.7%(30/52).有1例患者因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坏死择期改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成功;1例患者带状肌肌皮瓣
目的 研究黄芩甙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脑深部胶质瘤模型.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7d,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30 mg·kg-1·d-1,灌胃)、小剂量组(黄芩甙50mg·kg-1 ·d-1,灌胃)、中剂量组(黄芩甙100 mg·kg-1·d-1,灌胃)和大剂量组(黄芩甙200 mg·kg-1·d-1,灌胃).分析各组大鼠治疗后脑胶质瘤的病理学、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