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GmRf1的精细定位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r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豆杂交育种主要依赖于以细胞质雄性不育(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为基础的“三系”法,这其中恢复系的选育至关重要.恢复基因的有无和恢复能力的强弱主要通过被测恢复系与不育系测交后代F1的育性确定,既耗时又费力.若能定位和克隆恢复基因(Rf,restorer-of-fertility)用于恢复系的鉴定或辅助选育,将大幅提高选育效率.本研究以大豆CMS-RN型不育系JLCMS204A为母本与含有未知Rf基因的恢复系父本JLR230进行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花粉育性鉴定,明确了该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受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符合单基因配子体遗传模式;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对双亲、可育和半不育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该基因位点位于16号染色体上;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标记BARCSOYSSR 16_1069和 BARCSOYSSR 16 1076之间,命名为GmRf1.利用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标记、插入缺失(InDel,insertion-deletion)标记和序列标签位点(STS,sequence tag site)标记,进一步精细定位,最终将GmRf1定位在标记dCAPS-1和BARCSOYSSR 16_107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 cM和0.3 cM.与ZH13 v2.0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发现,GmRf1位于16号染色体32 708 896~32 932 950 bp之间,物理距离约为224.1 kb.本研究为今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含GmRf1基因位点的恢复系和克隆GmRf1基因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绿豆是我国传统的杂粮作物,遗传研究基础薄弱,优异基因发掘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本研究在前期SNP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基础上,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株高、主茎分枝、荚长、荚宽、单荚粒数、种皮色、种皮光泽、籽粒分布密度、初花期、叶绿素含量、百粒重等11个表型性状的数据调查分析及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种皮色为简单单基因控制,种皮光泽的遗传则较为复杂,数量性状中除百粒重外均不符合正态分布.11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在8个连锁群的14个非重叠区间.其中LG5、LG3、LG10分别检测到多个性状相关QT
以303份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11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通过主成分、相关性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评价指标筛选,为黄淮海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52%~27.61%,生育日数、每荚粒数、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等4个性状较稳定,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5个性状变异丰富;13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9906~2.0956.聚类分析将
对比研究贵州低热河谷区77份油茶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筛选获得综合表现优良的油茶优异种质,以期为贵州低热河谷区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分析77份油茶种质成熟果实的15个主要性状(单果重、横径、纵径、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出油率、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降维处理,将油茶果实的15个主要性状简化为4组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主成分1特征值最大,为5.13,贡献率最高,为34.19%,主要
为挖掘高粒重小麦种质资源,连续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生态条件下测定了 20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千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4个籽粒相关性状,同时用4个粒重相关基因TaGW2-6B、TaGASR、TaGS-D1和TaCWI-4A的KASP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表型性状较丰富.千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分布范围分别为29.73~56.25 g、5.82~7.57 mm、2.87~3.83 mm和2.74~3.55 mm.4个基因标记分别将参试材料区分为两种单倍型:TaGW2-6B将参
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2号生理小种是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自2017年起对333份大豆种质进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资源19份,其中表现抗病5份、中抗14份.通过KASP标记对调控大豆抗胞囊线虫病主效位点rhg1和Rhg4检测,19份抗性种质均含有抗性位点;仅圆黑豆的主效位点rhg1和Rhg4连锁的KASP标记的基因型和抗病对照品种PI437654一致,其余均和抗病对照品种PI90763 一致.以其中1份抗性材料灰皮支黑豆为父本,创制出的2份抗性种质
桃的花型分为铃型和蔷薇型,铃型花朵小且边缘卷曲,蔷薇型花朵大且完全展开,蔷薇型重瓣花是观赏桃育种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目前,与桃铃型/蔷薇型花型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较少,限制了桃的花型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为了鉴定与桃花型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199份桃品种进行重测序,获得了 1042687个SNP.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桃花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 wide assoc
木质素是植物次生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机械支持、促进水分运输,还对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影响.阳桃属于重要的经济与观赏树种,由于不耐强风、不耐寒、不耐旱等抗逆性条件的限制,严重约束了其种植范围,而木质素对其抗逆性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阳桃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首先采用石蜡切片观察了其显微结构,其次测量小枝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最后利用阳桃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对木质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小枝在生长的过程中苯丙氨酸裂解酶(
耐涝性是一个复杂农艺性状,采用传统方法大规模鉴定难度大.高光谱成像在作物表型检测方面具有无损、高效的优点,可望实现作物耐涝性的快速鉴定.本研究以27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低氧胁迫与正常供氧条件下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利用便携式光谱仪获取光谱图像,分析涝渍特征曲线并提取与色素、水分及氮素相关的6个光谱特征指数,采用主成分、逐步回归、系统聚类、相关性等多元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光谱特征的棉花苗期耐涝性鉴定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0个耐涝单项指标简化为4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贡献率和权重,将4个主成分
江西省春大豆主要种植于红壤丘陵旱地,有效磷含量低严重制约了江西省春大豆生产,选育磷高效春大豆品种有助于促进江西省春大豆生产发展.本研究采用低磷胁迫与正常供磷盆栽试验,以净光合速率、生物量、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和磷浓度等12个性状为指标,结合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对17份江西省选育的春大豆品种及其骨干亲本的磷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不同大豆品种之间在净光合速率、磷吸收效率和磷利用效率等12个性状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材料中,国外资源巴西11的综合磷效率最高,黑农35最低,而利用巴西11拓宽遗传基础选育的春
谷蛋白是稻米贮藏蛋白的主要组分,其含量和组成直接影响稻米的各项品质指标和营养价值.在水稻胚乳中,谷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中以57 kDa前体的形式合成,之后经由复杂的细胞学转运途径到达蛋白贮藏液泡后完成切割和沉积.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已经分离克隆了 10余个谷蛋白合成、转运和沉积的关键基因,但其分子调控网络尚有待完善.本研究从日本晴组培突变体库中鉴定到一个谷蛋白57H突变体T360.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T360的表型由一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图位克隆将目标基因锁定在第4号染色体248.9 kb的物理区间内.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