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探讨的一个主要课题。本文从当前实际出发,以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为根据,讨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内涵,以及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重点论述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作出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两高一新”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转型、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腾飞的迫切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同时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1.人文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学者、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人文素质的内涵作了深入而长久的研究。尽管在具体定义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在诸多理论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它是一种跨学科的复合性概念,是一种跨专业的基础性要求。人文素质的内涵可理解为一个人的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人文素质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学习的途径获得和提高。
  2.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即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
  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有别于普通高校,旨在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有别于一般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既要在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掌握人文方法来形成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活动基础上,又要通过学习培养一种职业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职业性。概括为努力培养“素质优良、技能精湛、文工兼备、个性成长、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准职业人。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突出技术性、专业性,强调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放松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虽然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无法适应职业非技术性环境。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均已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加强素质教育的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一是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课程,丰富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读书节、讲座、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得到人文素质的熏陶;三是在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这些实践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比如,人文素质教育不成体系,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等等。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2008】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一步界定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即“两高一新”人才。我院根据“两高一新”人才培养目标,以改革课程模式为突破口,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基础能力、职业技能三大模块,分别指向“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三大培养目标。将“人文素质模块”放在首位,一则体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二则突出学院“文工交融”、“造就和谐”的办学特色。现具体阐述如下。
  1.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规律,培养知人性、通人情、懂人伦、遵人道、晓人权、讲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
  2.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发扬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质,兼顾特殊群体的需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教育特点,兼顾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要求,兼顾专门人才培养的个性需要。实施工作主要围绕模块设计、课程开发、拓展训练、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四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展开,切实做到全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贯穿始终,分项推进,打造特色。
  3.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
  人文素质教育由身心健康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安全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六大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包括一至两门核心课程(公共必修课)、若干辅助课程(公共选修课),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文素质拓展项目。学生要获得每个模块的学分,则一定要选择其中一门核心课程、一门辅修课程并参加与之对应的两项素质拓展项目。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人文素质课程”和以课外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拓展项目”两部分组成。“人文素质课程”中核心课程是人文素质模块的理论内核,具有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等特征,它严格按照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加以实施。辅修课程是对核心课程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在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但素质的养成仅仅靠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素质拓展项目”是人文素质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文素质课程相辅相成,通过同步实施,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人文素质课程”由教务处牵头,各系部和教研室密切配合,将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统筹安排;“院级素质拓展项目”由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牵头,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系级素质拓展项目”由各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自行组织实施。通过建立认证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每门课程都要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
  四、结语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人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将人文精神的培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人文素质模块的实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质、远大的理想追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樊斐然.河南省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邵军.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以体验者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    一、 关于体验式教学  1.体验。  “体验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还是会有大量的经典书作流传下来,并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这些书作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自古以来的书法名作,必定是“形神兼备”之作,既展现出优美的外在形式,又洋溢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故而流芳百世。  赵孟烦言:“学书
【教学背景】  《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典范之作。文章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发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教读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的篇幅较长,而且因为时代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很难理解,学生读到鲁迅的文章就
摘 要: “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们不论在内涵、原则,还是实施方略上,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要创建新世纪高校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并把它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
一、模糊的边界  (一)时空纵向的扩散(传统、历史)  将历史的时间轴推移来看,无论是文化运动或是工业革命,每一个重大的节点都是时空轴上的一个小点,星罗棋布,每一个节点发生时间的不同,让这些点的疏密关系产生着变化。有的聚集在一起连成一片,比如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助推力;有的虽相对分散,但却又如黏合剂一般使分散的点黏接一起,比如起源于墨西哥的
摘要: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真实观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就事论事的写作模式,从而在更广阔的方面揭示生活的本质。它以内心的真实来回应20世纪人类生活状况的转变。在小说的气质表现上,这种真实观就是用一种荒诞的诗意来超越生活的苦难,从而深刻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  关键词:真实观 内心真实 荒诞    20世纪小说的主要潮流是现代主义,它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认识,它以反叛性、先锋性、实验
摘 要: 当下高校油画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即在油画教学中片面地重视对技法层面的训练,漠视对学生表达绘画艺术思想及审美的引导。本文立足教学方式的层面提出几点打破这一“瓶颈”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油画教学 “瓶颈” 策略    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在《致青年美术家的信》中曾言:“美术家应该深刻地认识大自然,应当和它节律合拍,这就要努力来使自己掌握技巧,有了技巧,往后就可以用独特的语
摘要:塞万提斯以不朽的神笔堆砌了一座丰碑,堂·吉诃德这一文学形象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小说以戏谑的文笔在笑料百出的故事中引人深思,而堂·吉诃德性格的复杂与多面正越来越被人津津乐道。堂·吉诃德诗人般的执着近乎疯狂,锄强扶弱的信仰,无处不显露着他陌路骑士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堂·吉诃德 疯狂 信仰 人文关怀    一个信仰。毁灭了人;  一个信仰,铸造了人。  堂·吉诃德,挥霍了一个信仰,却丰富了无数干
摘 要: 红楼人物中,秦可卿的形象是最模糊的,也最耐人寻味,这一艺术典型意义重大。作者通过她展示社会生活的图景,突出贵族家庭的煊赫;透视贵族腐朽的本质,揭示盛极必衰的规律;搭建凤姐表演的平台,暗示宝玉出家的结局;展开情淫关系的讨论,引领红颜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 《红楼梦》 秦可卿 艺术形象 意义    贾元春曾制作一个灯谜,末一句是“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以之为讖语而悲伤。我看这一句用在秦可卿
了解日本书法史的人都知道,从日本大和年代开始,中国的--佛教、诗歌、建筑等艺术门类已全面输入日本,这些被日本称为泊来品的文化艺术式样到了奈良、平安时期已达到了鼎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古代书法史的发展趋向也完全受着中国书法的影响而变革的。从式样上看,其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唐样——和样——禅宗样——碑版样。从文字上看,由汉字——假名——汉假相间。  以日本书法史中出现的第一件作品——7世纪初圣德太子的《